在朗诵前如何理解朗诵作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散文的朗诵,更需要朗诵者的激情。那么激情从哪里来呢?它只能来自朗诵者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对作品的真切的内心感受。

朗诵者应该像演员对于台词一样,要熟悉并透彻分析朗诵材料,深入理解并确定其感情基调,如果缺少这些,那么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我们可以想象,说着自己不能理解的语句,抒发着自己没有真切体会的感情,与受众进行着虚假的沟通,其朗诵效果该会怎样?

3.jpg

比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有这样一句话:“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有的朗诵者把其中的字读成了平声,在他看来,轮椅作家史铁生是由人背着到医院看了母亲最后一眼,似乎挺合理。

12.jpg

而我们联系上下文来看,就会知道这个字实际上应该读去声。因为前文交代,邻居送母亲入院时,“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也就是说,他此后不曾到医院看望母亲。若看下文就更明白了,母亲在昏迷前的最后句话,也是别人转告的。因此,要朗诵好作品,首先必须要深入地理解作品。


官方微信二维码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