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语慧天下

当前位置: 栏目首页 > 教育知识 > 家庭教育 >

当今城市孩子的7大心理特征

时间:2016-12-27 09:4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当今城市孩子的7大心理特征 现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论和问题需要面对。如果我们不能用心理学的视角去透视的话,绝对解决不了问题。我
当今城市孩子的7大心理特征
现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论和问题需要面对。如果我们不能用心理学的视角去透视的话,绝对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先来问自己一些问题,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当今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当今的孩子是什么人?我们是从本质把握住了吗?假如我们不能从本质上来把握,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我们的教育会在点子上吗?
自粮票取缔后,我们就不再忧虑温饱的问题!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尤其是到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我们会愁什么呢?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
我们来看1993年以后的人的基本特征:
第一,他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试试,到春天的时候,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也会孤独。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第一,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第二,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这些孩子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第一,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我们回想一下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在大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是因为他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可是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他报不了这个恩,为什么?因为这些大人又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的孩子来找我咨询,他们所有的症状都是一样的:到了高三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手机,整天看小说。你问他想不想考大学?他回答,想,还要考好的。那为什么不投入呢?因为他们焦虑不堪。我只要说一句话他们就会淌眼泪,我说:“你可能考不到你觉得理想的大学,然后你会觉得实在对不起你的家长,他们对你太好了,是不是?”孩子们一听眼泪就淌下来。
孩子们太可怜了。我跟这些孩子说:“谁告诉你,你家长的幸福要你来负责任?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对另外一个人的幸福负责任。比如说两个人谈恋爱,一个男的对女的说'嫁给我吧,我会给你一生一世的幸福’,结果没有三天就吵翻天了。孩子们,你记住,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人生体验。”
有一个妈妈,她培育了一个博士儿子,这个博士后来做了外交官,谁都羡慕这个妈妈,但是我们看她在干吗?天天在吃抗抑郁症的药;还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只不过是个普通工人,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妈妈天天在乐呵呵地搓麻将。所以,幸福不是别人能给的,而是自己的主观体验。家长们要告诉孩子不要背这个包袱,轻装往前走,这个才是给孩子正能量。我讲一句贴心的话,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要记住,不是他要来的,如果他要选择未必会选你,你是单向选择。有时候我会对我的大女儿说:“你凭自己的努力考吧!好与不好也不必太纠结。以后的生活是你自己的,每个人的生活也轨迹不一定都是一样的。”现在咱们国家有多少孩子因为在临考前焦虑不堪,学习成绩才没有达到应该有的目标呀!
我们能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这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你想想看,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学习,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那孩子可能就完了。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我们孩子所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美国的学校不应试吗?也应试的,人家的学习任务也很重,可是人家的老师和家长不是我们这样的内心世界,我们自己太脆弱、不够强大。
第二,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我有时候在思考,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会推动民主进程。为什么呢?首先,人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还是秉承老一套。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老师在训他,这个中学生就这样子,“你讲好了。差不多了讲好了吧?我可以进教室了吧?”他根本不会听你讲的。为什么?因为你不了解他话语权要求很高,你没有给他平等的对话。
这也就是我们职场上马上要面对的90后,1993年以后的人。记得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来讲”,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他说:“我为什么不可以讲?我也了解啊� 庇谑钦飧隼献芫涂床欢恕K晕颐蔷鸵桓鏊嘉纯创衷诘暮⒆樱阋炊腔坝锶ㄒ蠛芨撸绻悴蝗盟谢坝锏目赡苄裕偷酵先ニ担愣虏蛔∷摹�
你想想看,有这种平等话语权要求的民族,它怎么不是进步的呢?这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种挑战,你要面对的是我们的文化怎么来衔接,只有把它衔接好了以后,孩子才能够平稳地过渡,而不受到他前代人的压制,这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第三,当今的孩子知识面宽广。
现在的孩子他未必是要到你这里来接受知识的,好多课都有光盘,他可以买来光盘自己看,而且都是名师讲的。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性,不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如果没有一本书,老师就是万宝全书,现在没有这样的老师。你也别指望你做这样的老师,或者说你可能得不到这样老师的感受。老师不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就否定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其实这就是时代的特征,跟不上的话,那是老师的问题。
现在很多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就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老师在教室里面讲加拿大,学生说,“我在加拿大待过很长时间,老师你去过没有?”那么各位,这个书怎么教?我讲的都是非常实际的东西,教育要针对这些问题才能对未来的学生有用。
第四,当今的孩子都很善良。
我们所有的1993年以后孩子的家长都会说他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有一点,孩子是非常善良的。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理由如下:你在马路上,但凡看到一个乞丐,小孩子的脚步就有点迈不开了,他会拖住他妈妈尽量慢一点,实际上他想让他的妈妈捐点钱给这个乞丐。
小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爱,他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他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这样的人他一定善良,一定有爱心。爱心不是空穴来风,爱心是有条件的。现在的孩子具备了基础条件,所以他有同情心,他同情弱者,他爱别人。所以他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代人高多了。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他有个道德批判水平本质的研究,我举个例子:前一段时间有一条新闻,一个国际登山队去爬巴基斯坦的一座山,爬到山顶遇到塔利班分子。塔利班把他们一个一个都绑起来,在后面机枪扫射。其中有个登山队员曾经是名军人,被绑的时候自己做了手脚没被绑死,机枪扫射的时候他装死逃脱了,而其他人都不幸遇难。
逃脱回来他讲的话是这样的,“我过去认为塔利班在阿富汗,美国人多管闲事,跑去打阿富汗干什么?你吃饱撑的?你是国际警察吗?现在我觉得打得好!美国人就是应该消灭塔利班这种反人类的人� 闭馐且桓鱿裎颐钦庵帜昙停任颐悄昙颓峒杆甑娜耍牡赖屡卸鲜钦庋摹�
那么再来看他的死去的队友的女儿做的悼词,这个女孩今年刚刚高考完,18岁,她在悼词里说,“塔利班是反人类的行径,我的父亲死于这样的暴力,我要呼唤人类不要以暴治暴,我们要共同地走向和平。”那个幸存者听不懂,他说,“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你爸爸是被塔利班残害的。作为女儿,你就应该报仇雪恨。”
这就是两代人的道德水准。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这个女儿是走到了最高的水平,就是超越了国度,超越了民族,达到了人性的最高境界,而这个成年人只是在第二层水平,他的判断标准是对我有没有好处。
从上面的事例,我们看到了两代人的道德差异。所以我觉得非常有信心,后面的年轻人他们会越来越好,这一代孩子是有希望的。我们做家长的绝对不要辜负了他们,他们都是好孩子。
第五,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
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结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有一个场景,有几个四、五岁的孩子,他们在一间没有大人的房间里。如果我们以常识来看,这个房间一定翻天了,地上都是水,弄得一塌糊涂。但现实是,这个房间门一打开,鸦雀无声,每个小孩都很安静,比老人院还宁静。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一不怕死,二就怕苦”。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会过什么什么苦日子,他会跟你说,“不可能的,如果到那天我会去死的。”人家连死都不怕还会怕什么?让我们怎么教育?
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德育校长,如果有,请思考一下:我们现在中小学的德育活动应该做什么?因为孩子们现实感很弱,学校应该提供这种帮助,模拟法庭,模拟超市,模拟社区……去搞这些东西。学校空洞的给孩子们讲说:“战争年代如此艰苦,你们这些人到现在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天天想着穿名牌......”那孩子们会怎么想?他会真的酒不穿名牌,去学习战争年代的艰苦了吗?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真该动动脑筋了。孩子缺什么?你要给他什么?德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你要把他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他的人格会有问题的。
第六,当今的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
我们的孩子们,他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他必须要展现个性。那么我们的教育允许吗?设计出来让他展现个性的平台了吗?我们现在的学校是不是提供了这些展现个性的机会呢?
孩子告诉我,一放假班里的几个女同学就去结伴烫染了头发。我问她:“学校不是不让染发、烫发吗?”结果孩子和我说:“到开学之前她们还会去把头发染回原色,把头发拉直。”我听后有些膛目结舌。细想一想,其实学校的着装和发型要求的确是有必要,但是扼杀了孩子们的爱美之心是不是同时也扼杀了孩子们的个性?也许学校可以多创造一些让孩子们展现个性的机会,比如每年大孩子所在的高中运动会,学校都会允许各班级自己设计造型组成方块队,孩子们对于这件事情表现都非常的热情,运动会的现场也是展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创意。你能说这不是一件好事情吗?我还是很赞成学校这样严禁有度,放松有驰的教学态度。
这个是我们现在孩子的又一个特征所在。如果你要压抑他,他就抗争。抗争的途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跟你打,我们叫逆反。为什么逆反?逆反是因为你不允许他长大。逆反有“硬抗”这样的形式,就是你说东他一定要说西,你说要好好读书考高中,他就跟你说要考职业学校。那么“硬抗”还好一点,如果“软抗”就麻烦了。如果老师、家长“强大无比”,是“不可战胜的”,孩子反抗的能量应付全部转移到里面,结果各类精神问题都出来了,导致现在15岁以后的孩子,神经症高发。我们培养孩子健康是很要紧的,所以要充分满足他的个性展现。
第七,当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
最后我想总结的是,现在的孩子是活在“第三只笼子”里的。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让一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这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
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不踩了。
如果“第三只笼子”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他太好了,就像食物;但同时给他压力,就像电击,孩子们如同老鼠在第三个笼子。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嘴巴不说,心里是这样想的。各行各业,凡是能成功的都有一个共性的特质,这些人一定是输得起的人,输了再来,最后就赢了。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你只让他成功,不让他输,家长们见到孩子回家第一句话问的是,“宝宝,你今天得几个五角星啊?”“一个。”“小明得了几个啊?”“两个。”“你明天要超过他,要得三个。”
如果我们跟孩子一起下棋的话他会输吗?他肯输吗?十个有九个孩子是不肯输的,有的孩子还会拿象棋砸妈妈的头,他输了就急。我家的小女儿也会有这样的时候,一起比赛谁穿衣服,她会说:“妈妈你不能比我穿的快,不然我会不高兴的。”她有时候还会和我说:“我最讨厌老师夸奖别的小朋友了� 彼晕一岣嫠咚骸安皇敲扛鋈硕家玫谝幻诙谌捕际怯判悖悴豢赡茏苁亲詈玫哪囊桓觥@鲜峥浣焙芏嘈∨笥眩且蛭扛鲂∨笥讯加兄档每浣钡牡胤健!焙⒆犹笥惺焙蚧岵幻靼祝残砘嵋虼舜罂蓿烧饣嵩趺囱兀课冶匦肴盟靼祝艘欢ㄒ涞闷稹D阆胍盟晒Γ床蝗盟械某晒Φ钠分剩阋豢季筒慌嘌庵制分剩痪褪堑谌涣永锏睦鲜舐穑�
还有,我们每家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在看到数学难题、物理难题能够迎战,锲而不舍,学奥数的时候再难的题目也能克服,我们希望孩子意志力、控制力很强,可是你知道意志力、控制力是从哪里来的吗?
家长们从小学开始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初中、高中一直是好学校,等高考完了以后,再帮孩子找什么样的专业读大学以便运用关系找得到工作,等到找了一份工作以后,觉得差不多了,就买一套房子给孩子,发动亲朋好友给孩子介绍女朋友(男朋友),然后再拿钱出来给孩子办婚事,婚事办好了养孩子,然后自己帮孩子带孩子。
你要控制他一生,还需要他有一种迎战困难的自控力,又是这个悖论。这个人不是在第三只笼子里是在哪里?其实他都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非常明确,但有的家庭期望太高,这是不可以的。特别是对独生子女,你不把一个很具体的目标告诉他,这个人要崩溃。实际上高要求只有对自己,不能对别人。
孩子非常清楚他的目标在哪里,可是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的。那么你想想看,他不是纠结死吗?所以现在大都市的孩子,他都有一个特征:“眼高手低”。既然要考名校就得去努力,去用功,但是他不用功,这就是老鼠在第三只笼子里的感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