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语慧天下

当前位置: 栏目首页 > 教育知识 > 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时间:2016-05-23 12:5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家庭教育在 孩子成长 过程中的重要性 龙璇 【核心提示】“心灵处罚”已经成为部分家庭中的“杀手”,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龙璇
【核心提示】“心灵处罚”已经成为部分家庭中的“杀手”,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墨化的作用。高素质的父母应与孩子进行经常的、有效的沟通,有利于父母改进教育方式,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一、心罚,现代家庭教育的“杀手”
“哀莫大于心死”古人一针见血,托出了心灵伤害的严重程度。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孩子的体罚现象已逐步减少,但取而代之的“心罚”,又开始伤害孩子的心灵。那种奚落、挖苦、讽刺,已经成为部分家庭中的“杀手”。
“不怕拳头像雨点,就怕言语像毒箭。”这是一位青少年沉重的表白。
(一)心罚,剥夺自尊
自尊,是立人之本。无论孩子多大,他们都应当并且必须拥有那一份尊严。
但在有的家长眼中,孩子的自尊几乎为零。任意吆喝、恣意诅咒:但凡孩子一有“错误”,就开始“心灵处罚”,似乎语言不尖刻就不足以触及孩子灵魂。有的家长还美其名曰“响鼓须用重捶”。有的家长甚至不分环境,专在人多的时候奚落、挖苦孩子,让孩子脸面丧失。如此一来,孩子的自尊成了一个纸糊的面具,任由家长撕扯。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尊的意向,家长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强化孩子的自尊心。心理学家指出:自尊心的出现是儿童身心发育进一步成熟的表现。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就应该注意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反映,倾听孩子的声音,特别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更要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勇于为孩子分担。如果孩子确有“问题”,也要批评适度,但批评必须在方法上是分析式的,同时,还要注意场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信服,从而达到批评效果。反之,如果无限上纲,小题大做,进而作一些夸大的类比。这样孩子反而不能接受,久而久之,孩子的不满就会酝酿成憎恨或蔑视。
任何人无论何等年龄,他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别人对自己的奚落和讽刺。想想,当孩子的自尊心一再被剥夺以后,还能指望他靠着自尊心去奋斗吗?
(二)心罚,重创自信
美国著名教育家克劳蒂娅指出:“每个人在沮丧之时,都需要别人的理解和慰藉。对孩子气,我们更应该伸出理解之手。”
孩子心理的不成熟,决定了其情绪的不稳定,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一些家长不懂得或漠视孩子的这一基本特点,一遇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出现挫折,与家长们的期望值出现差异,就开始了令孩子生厌、生畏的絮叨,而且絮叨的语言主题就是挖苦和讽刺。如孩子成绩考差了,有的家长就说孩子“笨得像猪”一类的语言。殊不知,这样的语言一旦成了家庭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孩子就会破罐子破摔。在孩子心中,恐怕就是这样的信条了:反正家长口口声声说我不行,那就不行吧!有的孩子也可能弄假成真,开始怀疑甚至进而坚信自我能力的低下。这样一来,孩子的自尊心遭到重创,要想再让孩子重树自信,恐怕就事倍功半了。
人都可能经历挫折和失败。要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作为家长,如果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作为家长工,如果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能体贴地就一句“没关系,再来!相信你会成功”,那么孩子的心灵感受到了慰藉,他的自信心就会在低落的情绪中重新树立。本来,让孩子独自吞食挫折的伤感,就是家长的失职了。如果家长反以恶语相向,这就无异于雪上加霜。
孩子的自信心是成功之帆,家长应作鼓帆的劲风,而不能成为肆虐无度的龙卷风,一阵狂风之后,船帆支离破碎。想想:这条船会驶向何方?
(三)心罚,扼杀智慧
孩子有天生的灵性,这种灵性被称为智慧的火花。如果教育者善于发现这些火花,并运用科学的方式去引导,让火花成为智慧的烈焰,那么,孩子的成长将有如神助。
但在现代的一些家庭中,家长们的挖苦、讽刺,往往又在无形中充当了“消防队”的角色,使孩子智慧的火花瞬间即逝,而“逝”的祸首,就是家长的“心灵处罚”。
孩子好奇心浓,这本是好事一桩。孩子们有时喜欢把家里的家电、钟表一类拿来拆装。但家长一见,往往严厉制止,并加以叱责,而叱责的语言又多是“你这样破坏,还想学科学家,不照照自己,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诸如此类的语言,倏忽间就扑灭了孩子智慧的火花。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理想、抱负往往嗤之以比鼻,常常把“没出息,成不了大器。”等挂在嘴边。无论这些是否属于“激将法”,但都在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进行“心灵处罚”。这样的结果,不仅使孩子开始怀疑自己,而且阻断了孩子智慧发展之路。
孩子的智慧生成需要启发、引导、帮助,与时代的巨大变化想适应。中国孩子的智慧有了全方位的新发展,而这种新的发展,总是在与旧观念、旧意识的冲突、摩擦、撞击和融通之下产生的。作为家长,应以鼓励为主,在细微处理发现孩子的智慧火花。强行制止孩子智慧的能动性,是浇灭火花;冷嘲热讽更是对智慧的扼杀。家长,对孩子的挖苦、讽刺,就是祸从口出,这种祸,无疑将贻害孩子。
“心罚”重于“体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孩子们需要鼓励,需要关爱,需要欣赏。
二、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父母与孩子进行经常的、有效的沟通,有利于父母改进教育方式,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有利用于消除、缓解青少年的焦虑、紧张、苦恼及孤独压抑的心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有助于孩子避免形成胆怯、缺乏自信、情绪暴躁等不良心理特征。
父母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与适度期望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略高于孩子现有水平,但又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期望,可以使孩子的心理处于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对孩子要求和期望过高,使他们总不能达到目标,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怯懦、退缩、焦虑、压抑等消极心理。对于孩子要求、期望过低,会使孩子缺乏上进心和自信,阻碍他正确认识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和谐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气氛愉快轻松,有利于松弛青少年的紧张和不安。父母之间的良好婚姻关系为青少年提供了平稳的生活环境。父母之间一致的管教方式,使青少年有正确的行为规则。家庭成员彼此尊重和信任,相互关心和支持,有利于青少年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保持愉快、乐观、积极的心境。
对孩子专制、溺爱、放任的家庭均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专制型家庭里,家长绝对权威,子女要绝对服从。在这样的环境里,青少年很容易形成被动、胆怯或反抗等不良心理行为。
在溺爱型家庭里,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一切以孩子为重,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中,青少年很难真正长大成熟,往往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任性、自我中心、人际交往差,很难适应社会生活。
在自由型家庭里,父母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暇或无力顾及孩子,许多事情要靠子女自己面对和处理。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少年,一般说来独立性和适应性较强,但由于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与监控,出容易出现意志涣散、人际交往过于随便、自由散漫、难以抵御不良影响等问题。
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推动世界的物是摇摇篮的手。”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墨化的作用。父母要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父母。
(一)高素质的父母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德和良好习惯的父母。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家庭教育中对子女个性的培养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追求卓越。理想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标志。一个人行为的背后肯定会有多种因素在推动着他,但毫无疑问,最高境界的肯定是理想。只有培养卓越,不断向着更高境界去攀登的人,才以达到辉煌的顶点。理想对孩子来说,是最神圣的,让孩子自觉地追求神圣是最完美的家庭教育。
2、独立自主。独立是人的天性。父母主要职责在于去发现孩子身上独特的东西,然后加以培养、壮大并完善。着重孩子、放手成长、培养独立自主意识是对每个父母的基本要求。
3、持之以恒。父母应教育孩子认识到把握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坚持。有所成就的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不仅在于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劳动,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凭着坚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4、勤俭节约。“不要从经济上放纵孩子”。这是许多有远见的教育家对父母有忠告。孩子具有什么样的金钱观对孩子以后的成长相当重要。勤俭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从小培养孩子爱惜粮食、玩具和器物,体恤劳作的艰辛,不暴殄天物,不浪费的良好习惯品质。这些优良品质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终生受益。
5、良好习惯。好习惯来自于平时的点滴培养。对父母来说,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就会成自然,习惯成定式,孩子以后自然而然就会从事某种格式化的行为了。培养孩子的习惯可以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三方面加以塑造。其中,生活习惯是基� �
(二)高素质的父母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身要保持年轻心境。父母要像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一样,努力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父母应尽可能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按照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并适当地加以指导。
(三)高素质的父母是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
父母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天赋与潜能,父母就应该坚定不移地相信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天赋和潜能,他来到这个世界必然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生的道路看似很漫长,但真正起决定作用,允许人选择的紧要关头一生只有那么几次,为人父母若说对自己的孩子负责,最大的尽责就在于当你的孩子面临困难时,充满信心地对孩子说声:“你行� 薄U饧で榕炫鹊纳粑抟墒峭贫⒆涌朔鸭绦敖那看蠖Γ馔艽丛斐鲆庀氩坏降钠婕!�
(四)高素质的父母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的父母。
我们不用平等的眼光对待孩子,那么他们永远不可能形成独立的人格。强调平等地对待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水要给孩子任何帮助、批评和建议。问题的关键是父母要以民主的方式教给他,给他选择的机会和解释的权利,当孩子觉得父母不是以长者的身份和权威来教训他的时候,父母的意见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五)高素质的父母是有着和谐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诺千金的父母。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行为的养成成度上是通过模仿,这是孩子学习的根本途径之一。父母的榜样作用对成长过程中的孩子起着强烈的刺激,父母的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让孩子学会尊重人,这是人的基本品质之一,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才能造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让孩子做一个美丽的梦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美丽的梦。大雁的梦是飞翔蓝天,小草的梦是绿满天涯,花儿的梦是点缀生活。儿童不能没有梦,就像小鸟不能没有翅膀;教育不能没有梦,就像生活不能没有阳光。
教育似乎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多彩梦而存在的。儿童在这美丽的追梦中,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原始的诗情得以生长,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
有梦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有梦的生活是激情洋溢的,有梦的人生是诗情画意的,有梦的教育才是真正眷恋人性的教育。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宽,梦就有多长,路就有多远,生命就有多精彩。教师首先要做个有梦的教师,轻轻的唤醒孩子心中那露珠般的晶莹的梦,点燃孩子那梦想的火花,让美好的梦想像一面飘扬的旗帜,召唤着孩子走向自信、成功的人生,因为成功永远藏在有梦想的人中间!
先做一个绿色的梦,然后才有一个金色的梦!
家庭教育中的“五重五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教育也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 5堇牢夜募彝ソ逃嬖谧琶飨缘奈侍猓饕硐治韵挛逯治笄�
误区之一:重智力因素提高,轻非智力因素培养。
家长[微博]希望通过对孩子智力的开发,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为未来考上重点大学做准备,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一些家长却不顾孩子的学力基� ⑿愿裉氐悖残怨嗍涓髦种叮炎约阂幌崆樵傅钠谕⒃诙院⒆踊独滞甑亩笊焙妥杂傻陌嵘稀:⒆尤胙Я耍质簿统闪诵矶嗉彝デ樾鞅浠那缬瓯怼P矶嗉彝セ谷煤⒆印白约友沽Α保押⒆铀偷健靶瞧谌昭!薄ⅰ鞍率唷薄ⅰ靶巳ぐ唷钡龋换褂行┘页ぶ灰吹接行碌母聪白柿铣3J钦盏ト颍蠛⒆印安├廊菏椤薄H欢姓庑际且晕⒆涌炖值耐晡鄣模煌保矶嗪⒆右惨蚰岩猿惺芊敝氐难把沽Γ怕懦鱿值闹行⊙鲎呦窒笥肜醋约页ざ匝俺杉ǖ墓裙刈⒂忻芮泄叵怠�
在孩子学业成绩提高的背后,隐藏着种种人格塑造的危机,如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事实上,人的成功不仅与智商(IQ)有关,更与人的情商(EQ)发展有关。如果说智商更多地是被用来反映一个人的学业成就,那么情商则被认为是用于预测一个人能否取得职业成功或生活成功的更有效的因素。有些人之所以成功与其勤奋的精神,坚强的毅力,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有密切关系。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应该关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就是要关注包括孩子人格在内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全面发展。
误区之二: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关爱。
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家长往往更加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为家长改善孩子的生活条件提供了物质基� P矶嗉页の撕⒆拥慕】担⒆映愿髦植蛊罚峁购⒆由碓缡臁S氪送保⒆拥男睦砦侍馊丛嚼丛窖现亍P矶嗪⒆拥难б党杉ㄏ陆怠⑽侍庑形踔磷呱戏缸锏缆范加胄睦砦侍庥忻芮泄叵怠S泄氐鞑楸砻鳎夜小⑿⊙煌潭鹊男睦碚习壤直鸫锏�40P%和200%。另一项心理学调查则表明:中国中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美国为44%,最高的是日本达65%。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着孩子品德的形成,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发展,也直接制约着孩子潜能的开发和挖掘,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全的心理比健康的生理更显重要。所以,家庭教育要注意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特别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意志和心理素质的养成。
误区之三:重物质满足、轻精神充实。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可谓有求必应,只要孩子提出,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理,都会最大程度地满足,而对孩子的精神世界却鲜有了解和关注。当孩子最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时,许多家长或是没有反应,或是无能为力,不能够及时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长此以往,很多中小学生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感到家庭空虚寂寞。其实,在现代社会成长的孩子,都已经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丰富的精神世界。大中小学生出现的网络成瘾、恋爱等现象,与其精神贫乏密切相关。所以,家长应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帮助其理解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如此,孩子定会感到充实,有动力,也会更加珍爱生命。
误区之四:“重”学校教育、轻家教责任。
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家庭主要是管好孩子的吃穿,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孩子有了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而一味责备学校、责备教师,甚至动不动就要求学校撤换“不好的”老师或班主任,而不是考虑自己应如何配合学校共同研究孩子问题所在,寻找解决教育孩子的办法,致使师长关系对立,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
作为家长应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特殊意义,充分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要认识到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同时,家长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以身作则,在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感和情绪等方面都要给孩子优良的教育和影响;同时,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科学知识,熟悉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误区之五:重期望,轻实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普遍的心态。每个家长对子女都有较高的期望值,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宿愿寄托在孩子身上。但许多家长却不从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志趣、爱好等出发,不考虑孩子发展的适宜性以及发展潜力,期望值严重偏离孩子能力所及的范围。这样就会形成对孩子的心理高压、导致心理抵触,而且,往往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甚至是“悔不当初”。一些孩子虽十分“理解”父母的心情,“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可依然是难以达到父母为其确定的目标。为此,他们或更加努力拼搏,或出走,或为了解除父母的痛苦而一死了之。
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一方面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孩子的发展性向,并尊重子女的合理选择,符合其实际发展力,所提要求必须让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另一方面期望面要宽,不要仅局限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或学业成绩的提高,更应该期望孩子学会做人,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第一,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要鼓励孩子发问,并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一旦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你的重视和鼓励,就会更大胆更高兴地去探索并提出问题。当孩子说出某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赞许:“这想法真不错,连父母也想不出来!”切记不要嘲笑孩子,否则,他们以后不会再开口发问了。
第二,鼓励孩子大胆思考。
一般说来,孩子开始思考问题时是大胆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当然也是经常出现错误的,许多家长都习惯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这是应该的,但也要注意,如果纠正过多,管教过严,就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感到自己什么也不行,只能从成人那里接受现成的结论。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孩子大胆思考,如果是新奇的,即使错了也要鼓励,因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敢于思考和灵活思考的思维方式。“睡衣要是有根管子通到厕所就好了!”聪明的家长绝对不会对孩子的这种想法,作出这样的评判:“混蛋,真是懒虫!”而只会让孩子去想到“真有那种睡衣就好了,但是。
第三,加强对孩子求异思维(即一个问题多种答案)的训练。
南通至善教育训练的方式很多,这种训练所遵循的原则是:教给孩子的课题都是没有单一固定答案的。比如可以问孩子:“手都能干什么?”回答的功能越多越好。孩子在自由玩耍时,可给他折纸、积木、拼图等需要动脑筋且能够自由装卸拆合的玩具,以启动孩子的思维。
第四,培养孩子开朗、活泼、积极向上的性格。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就要让孩子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不要总是由父母包办代替。尽可能鼓励孩子和他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引导孩子在游戏中碰到困难时自己去解决,训练孩子在困难的情况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揭秘家庭教育的五大伪真理
伪真理之一:孩子的性格可以塑造
不完全真相:毫无疑问,孩子的性格会受到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都会成为改变孩子性格的不确定因素。
更真实的情况:虽然父母的后天影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那仅仅是各种影响力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与生俱来的基因的作用,对于孩子的性格差别起到30%-70%的决定作用。从双胞胎身上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他们生长在同样的家庭,有同样的父母,在同样的养育方法下长大,拥有同样的宠物和玩伴,但是他们还是会有不同的外表、神情、性格和爱好。他们对于从没有见过的事物有时会表现出极大的反差。同样是水从淋浴喷头中倾泻而出,可能一个孩子表现出极大的恐惧,而另一个则无动于衷甚至兴奋无比。孩子不是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像一张白纸一样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们能怎么办:孩子不是粘土,不可能按照模具塑造成大卫或者维纳斯。但是你可以通过教育方式来规范他的行为,指引和影响他处理问题的方法。没有孩子生下来就喜欢做家务的,但是我们可以教他如何使房间保持整洁。即使孩子是天生的莫扎特,也需要你给他接触音乐和乐器的机会,才能激发他身体内的潜能。
伪真理之二:和孩子一起时间越长,他就越容易成为好孩子
不完全真相:从给予孩子安全感的角度来讲,父母经常陪在孩子身边,可以让孩子知道他们是可以依赖的,他可以随时从父母那里得到照顾。这对孩子很有好处。
更真实的情况:孩子不是不堪一击的花朵。他们需要并且完全可以应对外界的环境,而不需要父母不间断的、无微不至的照料。专家们认为,父母之外的其他的成年人同样可以照料好孩子,比如祖父母和细心的保姆。所以,你不需要一天24小时,一周7天地围着孩子转。
此外,你时刻不离的做法,未必能够换得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和依赖感。
在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把年轻的妈妈分为三个组:休了产假后马上去工作的妈妈,在家工作的妈妈和全职妈妈。一年后,针对孩子依赖感的测试显示,孩子依赖程度最低的组是妈妈在家工作的一组。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只要妈妈在屋里就可以了,无论她是在打电话、敲电脑、在他面前摇晃奶瓶,还是根本什么都不做。很多全职妈妈都会发现,自己一直在家照看孩子,但是一旦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就会“忘恩负义”地把妈妈抛在一边,兴高采烈地享受起集体生活来。
我们能怎么办:这件事上没有非此即彼的简单答案,每个妈妈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到底什么样的方式对自己、对孩子最合适。
伪真理之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不完全真相: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充满爱心、乐于帮助别人、给人安全感并且热心社会公益。因此,你的孩子也应该以你为榜样。
更真实的情况:这其实取决于你如何界定榜样或模范的定义。或许你可以做个试验,比如你大口大口把一些深绿色的树叶子吃到嘴里,你孩子是否就跟着吃菠菜?你把你的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你孩子的房间或许还是狼藉一片。很明显,你怎样孩子就会怎样的想法是个谬误。不要以为你自己辛勤工作,你的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长大了如数效仿。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你的工作、你的职务、你的工资高低没有任何意义。孩子不想也不可能去体会成年人的所谓成功。也有的父母准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于细微之处见功夫,慢慢成为孩子的榜样。嘿嘿,想你父母对你的影响吧。你有多少事情是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的,又做了多少在他们看来“一意孤行”的事情呢?
我们要说的是:以父母为榜样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精心计划的。我的爸爸说,在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每晚睡觉前都会问他:“你今天做了什么好事情啊?”现在,我的爸爸也在这样问我。我知道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我要想着别人,所以当我成为妈妈之后,我会把这个好的传统继承下去。
我们能怎么办:你的习惯或者你的技能是无法遗传的,无论好与坏。举个有趣的例子,我妈妈从来不吃蔬菜沙拉,但是我现在却每顿必吃。所以,你只要尽力去做就好了,不要太难为自己。这才是真实的你。
伪真理之四:父母应该给孩子最好的东西
不完全真相:我们应该尽力使孩子安全和健康。为此,我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看看壁橱里那些弃之不用的插座保护套和婴儿监视器,那些都是我们爱的体现。
更真实的情况:我们正在为孩子花费大量的金钱。在美国,每年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是3000亿美元。注意是亿,不是万啊!有然后好好想想,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无论现在还是以后。
然后你要再想想,我们这个物质充足的文明究竟会对孩子有什么导向。充斥各处的广告教给孩子总是在说“我要,我要,我要� 逼涫担颐钦嬲Ω媒袒岷⒆拥氖茄Щ崾裁唇凶龅却H绻⒆酉胍裁矗改妇透辖羧ヂ虻幕埃敲凑飧龊⒆泳驮僖哺惺懿坏轿尴奁诖鸵怀涤械拿篮米涛读恕�
溺爱往往还会成为行为问题的催化剂。越是被娇惯的孩子,就越容易出现胡吃海塞、发育不良、学习成绩差、网瘾甚至吸毒的现象。
我们能怎么办:你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东西,不是能够从商场买到的。那些孩子最需要的精神食粮,简单且无价,比如爱,比如规矩,比如坚定的意志。
伪真理之五:母亲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
不完全真相:当然,你肯定比任何人都清楚孩子更爱吃香蕉还是桃子。当他挤着眼睛吭哧的时候,你可以准确判断出他究竟是困了还是饿了。
这些是不容置疑的。
更真实的情况:在你充分了解孩子的同时,你也不可辩驳地受到一种力量的限制,那就是主观偏见。因为,你很容易被爱蒙蔽双眼。你很难像孩子的保姆、老师那样客观地看待你的孩子,并且你也不能够像她们在接触了很多同龄孩子之后进行横向比较。所以,一般来说,旁观者可以给父母提供更真实的,更有可比性的判断标准,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我们经常会下意识地屏蔽掉别人嘴里的孩子的短处。而直到更多的人,或者我们信服的人向我们提及这一点的时候,我们才会往心里去。记得保姆曾经几次想我暗示,我的孩子可能在听力方面有问题,但是我总能以各种理由告诉她“不可能,那只是因为……”但是当孩子体检时,保健医生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您的孩子可能存在听力障碍”后,我才意识到:的确,他每次看电视的时候都要开很大音量,而我每次跟他说话,都必须像叫喊一样他才有反应。
当然,促使这条“伪真理”长期成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表现。我们都知道,孩子是个可爱的小两面派。他常常在人前一个样,回到家里一个样。有的孩子在幼儿园能说会道、任劳任怨,可是回到家里就又变成了娇滴滴的小宝宝。有个孩子在外面胆� ⑹樟玻诩依锶次薹ㄎ尢臁N蘼酆⒆釉谀忝媲案砂故歉缌樱嵌冀鼋鍪撬囊桓霾嗝妗�
家庭教育中规则设定的四大误区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知老。强调的就是儿童时期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这个道理很多家长[微博]都是明白的,也就非常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他们甚至会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但是很多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误区,如果不改变这些误区,将会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
误区一:这些规则只要孩子遵守就可以了。
如果大人一味地要求孩子来遵守这些规则,但是自己都做不到,这个规则的制定也就失去意义了。所以家长在给孩子设定规则的时候一定要先反省一下自己。如果自己都不好,作为家长大人又怎么可以理直气壮的要求孩子这么做呢?因此,父母在给孩子设立规则时,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能把自己办不到的事情强加到孩子身上。
误区二:家庭成员的规则要求互相矛盾。
目前中国的社会现状就是“四二一”的架构模式。孩子自然也就成了塔顶的明珠。家长尤其是老人因为疼爱孩子的方式不正确,往往就会不自觉地打乱了父母制定的规则。虽然大家疼爱孩子的心情是一样的,但是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出现了分歧,孩子往往都会找一个最容易攻克的对象来打破这个规则。即使家庭对象对某些问题看法不一致,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可以一方先妥协,事后再沟通。
误区三:通过物质和棍棒来支持规则
既然是制定规则就要考虑规则和持续性和可行性,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非常随意。心情好时,用物质来诱导孩子;心情坏时,又会棍棒相加。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反而会失去做父母的威信。给孩子设立规则,就应该让他明白的知道,这些都是他必须要遵守的事情。还要让他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误区四:规则泛滥。
很多控制欲很强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预设的方式来成长,往往给孩子制定不计其数的规则,最后搞得孩子无所是从,简直就成了孩子的枷锁,这些规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养成,让孩子变得毫无主见。
家庭教育必知:六个坏习惯会毁掉孩子一生
如何做个好父母?这是天下父母都会常常问自己的问题。宝宝在呱呱坠地到来的时候可不会像电器产品那样带来附送的操作保养说明书。您尽可以读遍育儿书籍,和所有遇到的母亲求教探讨,也不一定能够把如何做个好父母的诀窍全部了然于胸。但是,在常常提醒自己身为父母应该这样那样做的同时,千万别忘记以下6点切忌事项。
1.予取予求
不管孩子要的只是小玩具还是使您所费不赀的高档游戏机,总是满足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会惯坏他们。
很多家长认为拒绝孩子的要求使自己看起来像个敌人。然而,只要孩子一撒娇哭闹就交出你的钱包,会给他们造成金钱与物质比情感交流和有意义的内心体验更加重要,以及人可以不劳而获的错误印象。
正确做法:孩子们需要懂得金钱和努力工作的意义,父母应该帮助他们对获得想要的东西建立切合实际的期望值。限定您的孩子每月只能得到一个新的玩具或设定消费限额。如果他们想要更多或更昂贵的东西,他们必须为了赚钱做家务,或者学会慢慢攒钱。
2.缺乏管束
如果您的孩子调皮捣蛋、大发脾气或者欺负另一个孩子而您视若无睹,这种类型的放纵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孩子们的茁壮成长需要成人为他们界定与他人交往的规则。如果做了坏事无需承担后果,好与坏之间的界线就会变得模糊,甚至不存在。
正确做法:对子女缺乏约束管教往往源于父母不想被孩子认为自己“刻� 薄:芏嗉页げ恢勒饭芙毯⒆拥姆绞剑运茄≡袷裁匆膊蛔觥�
为您的孩子设定明确并且前后一致的规则与奖惩手段。如果他们在学校或公开场合行为出格,取消诸如电视或晚餐甜点之类的特权。如果他们是在家里触犯规章,可以罚站,同时作为家长您应该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这样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3.过分偏袒
当老师或其他大人告状时,一些家长总是感觉难以置信并偏袒自己的孩子。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可能犯多大的错误,而倾向于认为是权威人物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或恃强欺弱。对孩子的一错再错视而不见或一味否认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向孩子强调老师、警察和成年人对孩子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做法:让您的孩子知道,他们必须遵守规则,并且需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后果。如果您孩子的老师建议采取某种惩罚手段,您应当采纳,除非是危险或不合理的做法。向您的孩子解释这样做的原因,你仍然爱他们,但需要他们懂得什么才是负责任的行为。
4.不在身旁陪伴
孩子们需要被爱的感觉,需要感受得到他们值得被关注与被爱。但是,如果您总是工作到很晚,选择在孩子的足球比赛时间自己出去和朋友享乐,或只是简单的忽略了您的孩子,孩子可能会向不恰当的人选寻求安慰,或得上抑郁症。
正确做法:即使你有一个满满的工作日程,或者只是需要从为人父母的职责中偶尔解放一下,尽量每周至少安排一天或一个晚上奉献给孩子们。一起去看电影,或在公园里度过一个下午。
5.在孩子面前争吵
在孩子面前与配偶恶言相向、高声尖叫、或威胁对方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目睹这些的孩子可能会在恐惧支配下逃跑、发泄情绪甚至用药物或酒精等危险的方式应对压力。他们可能会错误的认为以这种方式来对待配偶或其他人是可以接受的行为。
正确做法:请在孩子面前保持克制,到另一个房间或外面去争吵。在遭遇离婚或家庭问题时为您的孩子预约治疗师,让孩子有倾诉的对象并且得到专业的指导。向您的孩子灌输对骂与暴力是不能接受的处理冲突的方式。
6.做个坏榜样
当着孩子的面插队、撒谎、骂人和偷东西都会给孩子做出坏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当着孩子的面做出坏的榜样行为,会改变孩子的是非观。如果你认为孩子没有注意观察就错了,儿童是非常易受影响的,如果经常接触到坏的行为,他们很会就将开始模仿。
正确做法:在你的孩子面前做一个模范公民。当然,我们都会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您应该向孩子解释为什么您的行为是错的,以及如何可以补救它。
专家:应倡导“超功利”的家庭教育
当下中国,很多家长都向孩子灌输一种所谓的成功教育观念希望孩子长大后“当大官、发大财”。为了这一目标,不惜扼杀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事实上,这样的“成功”是一剂“毒药”,它建立在功利的基础上,以挣钱多少、官位大小作为评判孩子是否成功的标准,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念最终会毁了孩子。
每个家长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当总统,怎么可能?一个国家就一个总统。让孩子快乐地长大,长大后能有一技之长,能过上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这其实就是一种成功。作为家长,应该实行这种“超功利”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尽量支持他去做。
比如,孩子喜欢踢足球,可以支持他踢,甚至可以给孩子找合适的足球教练,找良好的足球练习环境,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没必要非得逼迫孩子进国家队,更不能让孩子的兴趣发展成“厌趣”。像武汉家长苏以彬那样,本来女儿喜欢踢足球,但在家长的逼迫下,违心地每天必须垫球1万次、跑5000米,最终让孩子讨厌踢球,这样的家长就做得过分了。
另外,一些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考第15名的孩子,家长会问“为什么不能考进前十?”;考第六名的孩子,家长会问“为什么不能考进前三?”;考95分的孩子,家长会逼问“为什么不能考100分?”。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这么做的初衷也能理解,因为只有为孩子树立一个目标,孩子才能更快地进步。
但是,为孩子树立目标要实事求是,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而定,不能盲目求大求快。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掌握有度,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家庭教育。
在具体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相处在同一个家庭的两代人,在观念和方式方法上,总会存在一些冲突或不适应,这种冲突或不适应很多时候会陪伴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在遇到冲突的时候,家长要注意更多地使用良性互动,寻找到更加合适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而不能用恶性互动,激化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总之,总统、老板有人当,厨师、裁缝也得有人当。平常心、不强求,先成人、再成才,很多时候,家长要做的更多的是帮孩子找准自身定位。在此基础上,多肯定孩子的进步,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种“超功利”的家庭教育才是我们真正应当倡导的。
盘点中美家庭教育的六大不同
一、美国家长对孩子鼓励多于保护;而中国家长是过度保护多于鼓励
美国家长鼓励孩子做各种尝试,既培养能力、兴趣,又注重树立自信心。
中国家长是过度保护,造成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使孩子怀疑或失去对自我价值、自我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一切要依靠父母。家长。怕孩子受伤、受欺负,家长认为很多事隋或活动危险等,都不让孩子参与。
二、美国家长对孩子引导多于灌输;而中国家长是说教多于引导
美国家长注重引导孩子通过实践甚至是碰壁后,自己取得经验和教训、得出结论。常对孩子说:“你自己决定吧。”“你去试试吧。”“我觉得……可能会好些吧?”“我建议是……”等。
中国家长则喜欢直接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诉孩子,以求孩子少走弯路。常对孩子说:“你还小,要听大人的话。”“你不懂,按我说的做没错。”“我告诉你……你怎么不听呢?”“错了吧,你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听我的,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等等。
三、美国家长对孩子要求全面发展;中国家长常常以学习好代替一切
美国家长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社区的公益活动,且家长还充当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要求孩子每周做2次义工。对孩子学琴、学画、学舞蹈,美国家长不做要求,全凭孩子自愿。
中国家长只注重孩子学习,所有家务父母包揽,更谈不上让孩子做义工了。如没有加分评优,连班干部也不愿意让孩子担任。但对孩子学琴、学画、学舞蹈却从不放松,甚至是强迫,周末全天候陪同。
四、美国家长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中国家长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美国家长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但我知道,你还能做得更好,我了解你。”“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比你差远了。”“这次考得不好没关系,我相信你下次肯定行。”
中国家长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你看人家的孩子都比你强。”“和你说过多少遍了,就是记不� !闭庑┯幸馕抟獬9以谧毂叩幕埃蟮卮蚧骱痛莼倭撕⒆拥淖孕判摹�
五、美国家长重视对孩子的责任教育;中国家长则让孩子少管“闲事”
美国家长对孩子说:“你应该对你做的事情负责。”“你有责任尽你所能帮助弱者。”他们注重培养孩子首先做个遵纪守法的人。让孩子明白:人必须要对自己负责,然后,实现对家庭、社会、国家负责。
中国家长对孩子说:“你少管闲事� 鹑硕疾还埽阋脖鸸堋!薄爸灰昂茫渌履憔捅鸩傩牧恕!弊畹湫偷氖吕褪牵褐泄页ご旌⒆庸还砺反澈斓啤⒉蛔呷诵械溃⒍院⒆铀怠肮芩斓坡痰疲怀的憔凸!被褂屑页ご⒆勇虻涟婀馀獭�
六、美国家长不让幼儿学外语;中国家长逼幼儿学外语
据了解,美国家长一般不愿教小孩子说外语,他们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学第二种语言是不可思议的。英语是美国幼儿园里的官方语言,孩子们接受的教育也都用英语来进行。由于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幼儿园并不反对孩子回到家里说母语,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园只教英语,而且从字母开始。美国人认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个过程,幼儿的发音器官不够成熟,发音尚处于较幼稚、未定型阶段。虽然他们模仿力强,容易接受新知识,但女口果学的是纯正的外语还好,如果走了样,将来改都不好改,反而不利于以后的外语学习。因此,美国儿童一般都是从十多岁起才正式开始学习外语。美国家长对孩子没有中国人那种“望子成龙”的思想,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孩子陕乐、健康地成长,学外语的事情可以慢慢进行。
中国家长一向重视“童子功”,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一切都想“从娃娃抓起”,学外语当然不例外。
细数中国家庭教育失败的三十年
中国家庭教育失败三十年
“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只是当代不正确,而是近几十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和畸形。”古天先生为大家分析了中国近30多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七八十年代无论家长还是学校对孩子用的是“绵羊式”教育,就是在家听家长的,在校听师长的,在职听官长的。听家长的可以有糖吃有新衣穿,听师长的可以被评三好,听官长的可以晋级分房得照顾。孩子被教育的像个小绵羊,即使有些孩子在校受了欺负,回到家向父母倾诉,父母的告诫是:“受欺负时,告诉老师。”由此也就出现了令孩子深恶痛绝的“告密”、“打小报告”之风。这个时代培养出来的孩子是逆来顺受,言听计从,缺乏独立的创造性!那个年代老师喜欢穷人家的孩子,越穷苦的孩子越受到重视和照顾。
九十年代前后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由“绵羊式”过度到了“豺狼式”。因为这代父母指望孩子出人头地的愿望更加强烈,强烈到不在乎孩子任何“小节”的程度,比如,贪婪、吝啬、霸道、自私、攻击性强在父母的心目中似乎不再是缺点;孩子受了欺负回家向家长倾诉时,家长会说:“他揍你,你揍他呀� 庇谑牵⒆哟有”惚磺炕艘恢制疚淞饩鲆磺形侍猓恍湃魏尾镁龊腿ㄍ男睦怼U庵帧安蚶鞘健苯逃现车摹懊嘌蚴健苯逃蛐碛兄谂嘌渎盍Φ母鎏澹腔蔚娜烁袼茉旎岣乱淮男牧槔锫裣孪嗷ゼ浠⑹禹耥瘢荒芎推焦泊Φ幕龈U飧鍪贝睦鲜ο不堆坝判愕暮⒆印�
当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种族歧视式”,何谓“种族歧视式”就是不让孩子和社会地位低经济条件差的家庭的孩子交往。给孩子灌输等级观念,给孩子造成攀比,虚荣和自卑的性格特征。现在的孩子缺乏理想,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缺乏主动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自私、狭隘、懒惰、浮躁、依赖家庭、追求享乐。这个时代的老师喜欢官员或者有钱人家的孩子。
家庭教育缺少对魂的管理
皇甫军伟指出,家庭文化是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一种潜规则,是一种民族意识。家庭教育的根本,就是家庭文化的传承,家庭文化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模式,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内容。家庭文化是家庭教育的魂,所以表征层面的东西都来自家庭文化在人们内心作用的结果,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缺乏的就是对魂的管理,以及对文化的探寻和回归。正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经是乱经,所以导致孩子内心秩序的混乱。因此他认为,当今家庭教育的出路在于回归,从历史和文化的空间,去发现面对未来的方向和出路。
在谈及父母的教育眼光时,皇甫军伟说:“家长的教育眼光至关重要,现在家庭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眼光短视,我们的眼光放不出去,我们把有限理解成了终极,理解成了所有,所以才被局限。如果我们内心都有一种豁达和通透,我们面对孩子和面对自己,都要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有限的存在,教育只不过让每一个生命在不同的阶段去更饱满地体验自己。给这个国家人类带来这个个体本身生命价值的东西,这是教育所追求的,如果我们这么去看,不为一时的教育结果所喜所悲,那么我们的教育眼光就不会轻易被局限。”
皇甫军伟认为,“走进真正教育空间的人,他们是一种提前的觉醒,一种正面的力量,用一种让人舒服的姿态在推动教育。很多不醒的人,他们是以痛苦的力量在推动教育。教育如果是一台车,有人用手推,有人用嘴推,推得满嘴流血。”他还称,父性文化和母性文化构成家庭的两极,父性文化和母性文化的共同作用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长必看的家庭教育十戒
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戒除掉家庭教育中的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人格。下面就列举了家庭教育中的“十戒”,为保证孩子能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成长,家长们不可不看呦!
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 被蛘摺澳闶悄就啡寺穑俊�
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 被蛘摺蹦阍俅虻艿埽杪杈鸵莺葑崮阋欢佟!�
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
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
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军,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 蓖保且部梢栽市砗⒆釉诜用钪坝猩宰鞅г沟淖杂桑确剿担骸班福杪瑁曳且衷诮绰穑俊�
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主法是无效的。
不要纵容孩子过分
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年-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
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
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
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时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