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前教育学者木村久一说,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这就是早期教育。著名哲学家爱尔维修也认为,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 ,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些都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历来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并有许多相关的论述,如颜之推(公元531~约591年)所著《颜氏家训》,就全面论述了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从古以来,人们就普遍重视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作用 孩子在未出生之前,在母体中的保健构成了儿童今后发展的基� D盖椎纳罨肪场⒂健⑸硖逅刂省⑿那榈榷伎赡芏蕴ザ姆⒂跋臁P矶喙业陌咐治霰砻鳎绻ザ錾碧逯丶捌渌⒂降陀诓握罩副辏淠盖捉洗蟮目赡苄允抢醋云肚罴彝ァD盖咨闳〉挠绻荒鼙Vぬザ7⒂男枰浣峁呛⒆臃⒂南忍觳蛔恪5孀派钏降奶岣撸缘挠蛔愕淖纯稣诩跎伲喽缘挠胶獾奈侍獗涞酶匾A硗猓苊獾缒缘壬璞傅姆溆跋臁⒈3智崴捎淇斓男那榈龋蕴ザ姆⒂埠苡兄妗H绻懈竞图胰肆私猓涂梢晕ザ姆⒂峁┝己玫幕肪场� 胎儿出生以后,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婴儿的身体健康发育。父母亲应该了解婴儿的饮食规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母乳喂养或使用其他的营养辅助品。有些孩子对母乳存在过敏反应,这时,父母应该及时发现问题的原因,调整喂养的结构。此外,在保证婴儿饮食、睡眠正常的情况下,适时地为婴儿做各种简单的保健体操,如帮助婴儿伸腿和手臂活动等,也有助于孩子的发育、成长。父母必须了解孩子不同发育阶段的主要发育指标,并知道如何测量孩子的身体发育状况,如是否缺钙或其他微量元素等。这样,父母就可以根据孩子成长的状况,及时调整养育方法或采取必要的补偿措施,以保证儿童的正常成长。 婴幼儿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身体柔弱且抵抗力较差,而且可能完全没有自我防护意识,所以,比较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或者跌伤、摔伤。为此,父母要学习如何预防孩子着凉或消化不良等常见的儿童疾病,了解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应急措施。这些对于保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观察力、语言能力等智力因素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他的著名论著《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中提出:“五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婴幼儿期,儿童已经完全具备智力发展的生理基础,虽然脑体积只有成人的1/4,但脑神经细胞的数量已相当于成年人的水平。有关研究指出:“6~9个月左右是形状和大小辨别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1~3个月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① 根据婴幼儿阶段的发展特点,在这个时期给婴幼儿各种促进智力发展的刺激,将十分有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例如:虽然婴儿期的孩子还不能说话,但如果父母亲多和孩子交谈,孩子可以感受到语言与非语言的差别,可以为幼儿以后的语言能力发展奠定基础;当父母用小推车推小孩外出时,可以指点一些动植物给小孩看,激发他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他的观察力;如果适时地给小孩看一些童话图片,虽然孩子不一定能理解,但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孩子对自然、对学习的兴趣和观察能力、想象力的培养,是孩子今后智力发展的根基。作为父母,侧重点不应该放在孩子真正能够背诵多少诗词,重要的是给儿童一种熏陶,为孩子将来的主动学习打好基� � 三、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社会化是人们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基本行为规范,从而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过程。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关系,家庭对儿童社会化教育具有自然性。儿童社会化教育的内容包括学习生活知识、社会规范、人格陶冶、学习与人相处等方面。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如孩子的个性、品格、情感、劳动观念等。它是指影响孩子今后参与社会集体生活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也是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因素。家庭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因此,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摇篮。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② 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3~6岁的儿童一般都进入幼儿园学习,此阶段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相辅相成。家庭教育一方面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父母应加强家园联系,与幼儿园的老师多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及幼儿园的规则,在家里的要求与幼儿园的要求保持一致,减少孩子内心的冲突,处理好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种种问题,促进孩子更好的社会化。例如:进幼儿园后,孩子们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占绝对的、无可比拟的地位。家长们惊奇地发现:原本不听话的孩子,去了幼儿园后,一下子变得懂事了,凡事言必称 “我们老师说……”。儿童教育专家指出,使孩子社会化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任务。幼儿园教师要教导并且不断督促孩子按规矩办事,从而帮助孩子日后很好地进入社会。当幼儿园的规矩和家里的规矩发生冲突时,家长该怎么办呢?儿童教育专家建议,此时家长应配合幼儿园为孩子立规矩。调查显示,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不会对规矩灵活运用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其他可以选择。有人曾作过调查:让3岁以下(含3岁)的孩子根据颜色来区分物体,结果只有3岁的孩子能完成任务;接着当要求3岁的孩子按照形状来区分物体时,结果他们仍然以颜色来划分区别;只有到了4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步改变认知的角度,对事物的判断具有灵活性。家长必须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幼儿园不允许孩子带食物入园,家长就不必再为此犯规,甚至连糖果都不要让孩子带进幼儿园。家长必须弄清,家庭规矩与幼儿园规矩冲突在哪里。例如,晚上父母看很重要的电视节目,孩子跑来关掉电视,他们会说:“现在该休息了,幼儿园老师说晚上不要看电视,早点睡觉。”这时家长应告诉孩子,规矩对成人和孩子是不同的。儿童教育专家重申,家长必须和幼儿园齐心协力,根据幼儿园的要求,让孩子按规矩办事。规矩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这会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并且自律自己的行动。规矩为孩子们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好准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在原则问题上应保持一致,避免孩子变成“两面人”。 儿童许多不良的心理状态,如自私、懦弱等,与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例如,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使得孩子在家庭中可以为所欲为,那么,孩子就会形成一种自己是一切的中心,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自己的要求运转的习惯。这种习惯形成以后,当他进入幼儿园或其他群体中,就很难养成与他人分享的行为,因此也难于适应社会生活。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总是批评孩子,或者夫妻之间总是争吵,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孩子没有安全感和自信心,总是担心会犯错误,所以,在幼儿园中,凡事总是畏畏缩缩,甚至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所有这些个性等方面的问题,都与家庭生活有关。正如我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所指出的:“幼稚期(自出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③意识到这些,幼儿园教师在发现这些问题时,应该及时与家长联系,分析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有效地找到解决的方法。 美国的许多家庭,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观念,当孩子向父母要零用钱时,父母有时会要求孩子帮助洗碗,而后给小孩25美分。这样做一方面使得孩子知道收获需要先付出,要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另一方面也是孩子知道钱来之不易,从而有助于消除孩子不良的消费习惯。家庭成员之间,如夫妻之间,对彼此的付出表示感谢,小孩就会学习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如果家庭成员之间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对另一位家庭成员的劳动置若罔闻,那么,孩子也会不尊重别人的付出。当然,这些与社会的文化传统有关。在美国家庭中,经常听到家庭成员之间互道‘Thank you’(谢谢),但在中国家庭成员之间,似乎这样会显得很见外。其实,感情的表达和学习感情表达的方式,正是我们的文化所缺乏的。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但美国文化更体现了对人的尊重,这一点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的许多努力不一定能立即产生效果,但这些作用都体现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正如一株幼苗,我们要耐心和悉心地呵护,为它提供充足的养分,这样,它才能够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① 施建农等著.发现天才儿童.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 ② 马卡连柯.父母必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③ 陈鹤琴著.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0 荣昌 荣昌装修 重庆人事人才 荣昌婚纱照 西瓜影院 本文来自:http://www.rc57.co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