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园的第一天 选自《三岁看未来》一书中 每年的九月份是孩子们入园的时间,六月我们就会让半日班的家长们逐渐脱离孩子,也就是说家长们把孩子送到亲子班后就可以离开了,到了中午孩子们吃完饭再来接。当然之前老师会给家长们讲一讲如何放松心态,不要焦虑,以及为孩子入园做那些准备。 今天是这个班的第一天脱离,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在不哭的状态下离开家长,少数几个孩子有点情绪,但跟着老师一玩游戏,情绪也就被转移了。只见希希的妈妈牵着孩子来了,妈妈眼睛红红的,我一看就知道哭过了,老师赶紧过来用玩具把希希引走,妈妈一出门就赶紧趴在窗口看孩子,希希一看见窗户外的妈妈就哭了起来,老师叫希希妈赶紧离开窗口,否则会影响希希的情绪,希希妈只好在院子里徘徊,这时其他的家长都已经离开了幼儿园。 场景一: 我到院子里一看,希希妈独自在那流眼泪,还不时地朝教室的方向看,我走过去对希希妈说:“你不放心什么?” 希希妈说:“没有什么,就是看见孩子哭觉得太可怜了。”我说:“哭怕什么,孩子从婴儿期就会用“哭”来表示不高兴、不舒服,以后还会用“哭”来表示他的要求。所以“哭”本身并不可怕,它可以增加肺扩量,可以帮助渲泄情绪,你不用紧张,有问题不哭闷着,才让人害怕。再说孩子的“哭”是对环境改变的反应,并不是心理的恐惧,所以哭一哭情绪外泄了也就没什么了,反而是你这样的情绪一定会影响希希,因为孩子看见你哭了,他就会感受到你不愿意让她独自在幼儿园,她就会哭得更厉害。”希希妈说:“老师你说的也是,我出去转转,一会来接希希。”说着就走了。 场景二: 家长们早已等在门口接孩子,只见一连出来了几个孩子,家长们的第一句话都是,今天哭没哭,听老师的话了吗?滔滔出来了,老师告诉滔滔妈妈孩子哭了好一阵子,要多给孩子喝白开水,只听滔滔妈妈说:“你怎么哭了,人家田田、乐乐都没哭,妈妈怎么跟你说的,忘了?”我赶紧对滔滔妈妈说:“为什么不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孩子,比如说滔滔今天真不错,长大了,真勇敢,妈妈上班你上幼儿园等等正面鼓励的语言,多说积极的关键词,少说“哭”与“不哭”的被动词,孩子对哭这个词已经很敏感了,又很郁闷,结果你还反复提醒,这很影响孩子的情绪。家长要做的是多提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今天玩什么游戏了?真好玩,妈妈都想玩了,多与孩子谈一些高兴的话题,另外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故事,比如某个小动物如何独立地去做什么,你与周围熟悉的某个哥哥姐姐一样,他们自己上学,你自己上幼儿园,多给孩子提供快乐的气氛。还有,每一个孩子由于生长环境和遗传因素的不同,使得孩子形成不一样的个性和气质,面对分离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反应,所以最好不要与其他孩子做比较,尤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其他孩子,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孩子会认为自己不行。家长要做的是仔细观察自己孩子在心理、生理上有无明显的变化,如果有夜惊、尿床等反常的现象,那就要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还要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今天有没有进步,分离焦虑是否在逐渐减轻。对根本没有反应的孩子,也不要故意提醒他,你为什么不哭这类的话题,以免孩子尝试着去哭。” 天天妈妈走过来对我说:“老师,天天的爷爷和奶奶一见孩子回家就会说,让奶奶看看,真可怜,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老师说你,你哭了吗等这样的话题。”我接着说:“如果是这样,孩子马上就会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他就会越想越委屈,甚至不愿意再去幼儿园。家长前面做的工作等于白做,因为孩子小,他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或别人情绪的影响。所以全家的态度要一致,营造积极的、鼓励孩子的愉快的语言环境。 根据多年来我跟踪观察的结果,如果孩子参加过在幼儿园办的亲子班,玩具在哪里,到哪里去玩,如何玩,孩子们都很熟悉,自己可以自由地在这个熟悉的环境里玩耍。对老师也没有陌生感,因为在亲子活动中会经常与老师拥抱,孩子已经知道老师是爱他的,是可以信任的,教师总能与他快乐地游戏并友好地相处。另外孩子们在与其他小朋友你来我往的游戏中已经有了一些如何与同伴相处的经验,他们不会看见其他小朋友就感到害怕。所以说环境、老师、小朋友都是孩子们熟悉的,这些因素不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 孩子们在长期的亲子活动中已经学会听老师的指令去做游戏、领取物品等事情,孩子们不会为听不懂老师的指令而害怕,也不会为听不懂这个游戏而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游戏的规则,对如何玩、怎样玩、需要做些什么,他们都非常明白,所以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感到害怕或不安全。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孩子在入园前最好学会自己吃饭、入厕、穿脱衣服和鞋子等生活自理方面的事情,否则在面对这些事情时,如果别人会,他不会,孩子就会感到有压力。比如别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吃饭,而他还需要老师喂,孩子会很不自信,感到自己不如他人。孩子们很喜欢在老师那里得到表扬,表明自己很能干,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们就不要再包办代替为孩子做这做那,这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加重分离觉虑的情绪。 当孩子入园后要相信孩子有这个能力,这是他人生第一次需要独自面对的困难,家长给予的是帮助,而不是代替,更不是哭。 那么好妈妈就要为孩子做好入园的这些准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