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希尔说: “播下一个行动,您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您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您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自然地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自然地获得知识、发展智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效率,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孩子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可以着重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1.预习的习惯。 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课后复习的习惯 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3.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您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4.良好的作业习惯 首先是按时。每天一回到家,孩子就能自觉去完成作业。 第二,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孩子做作业时,有的家长坐在旁边手把手地教,更有甚者,则帮助孩子写作业。这样做容易助长孩子产生依赖思想,不利于启迪孩子的思维。 第三,养成作业清楚整齐的习惯。孩子在写家庭作业时,家长要严格要求,写字一笔一画,字迹工整清楚,不许随手乱画,书写格式要合乎规范,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 第四,养成自查作业的习惯。许多孩子把完成作业当作任务,草草了事,没有自我检查的习惯,致使做错了的作业一错再错,还不以为然。为了使孩子及时纠正错误,准确掌握知识,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自查作业的方法,主要有:(1)正向法,从审题开始,一步一步地看有无错误和遗漏;(2)反向法,从答案向前推,用逆运算来验算;(3)重做法,把题迅速重做一遍,看看同上次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就应细致地查找问题出在哪里。孩子平时养成了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考试时不用老师强调也会反复检查试卷,发现问题能及时补救。 第五,养成及时改错的习惯。让孩子及时改正自己练习册、作业本、测试卷上面的错误,以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可以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建立一个“错题集”,把做错的题汇集到一起,让孩子了解发生错误的原因和类型,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对孩子纠正错误,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5.认真书写的习惯 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6.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 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力。语文的写作训练就不用说了;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为基础;自然科学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观察,经常向孩子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他去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 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家长要为他们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家长可要求孩子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 8.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项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9.读书、看书的习惯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如双休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首先家长自己要经常捧起书来看,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10.主动学习的习惯 不要按照家长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还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么活动,您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也不要养成整天看着孩子做功课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11.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晨上学前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成上学前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 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有的孩子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 订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孩子按计划行动起来了,就能逐渐提高学习效率,每天定时定量地锻炼、预习、做题、背单词、写日记、唱歌,到了某段时间就做某件事。遇到特殊情况少做一点,做慢一点儿,但不停下。按照这样的计划不停地做实事,惯性就越来越大,就像列车在轨道上行驶,甚至像卫星进入了轨道,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 12.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果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以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 � 13.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方法之一: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查阅资料。 方法之二: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不妨教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下、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 方法之四:鼓励孩子一题多解。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14.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家长自己应给孩子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孩子一起去选购几本工具书(包括资料性的)放在书架上,经常查阅。如果这方面习惯养成了,您的孩子一定会终生受益。 15.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家长要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而没有解决的问题,提问题一定要讲质量,那些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问题,最好让孩子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学问、学问,就是即要学,又要问,有的孩子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对这样的孩子,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 以上谈了几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家长可联系孩子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能不能给孩子提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要求,能不能认真地进行督促引导,能不能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是对每位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考验。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我们每一位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培养,而且要锲而不舍地努力,充满信心地等待。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良好习惯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使每个孩子都能迈好人生开始的步伐。 家长朋友们,就让我们齐心合力,共同努力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吧,让我们期待,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