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薇薇说:”说话”这件事儿,大学没有,人生必修!
确实,比起出身、成绩、身高、颜值,它并没有那么的显眼,可是我们生来就和说话形影不离,不管是工作学习、社交、求助、甚至向人表白都需要和人说话。
这个世界上好看的人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良好的说话能力,不仅让人听着舒服,还能让人不由自主对你产生信任和好感,轻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都没有重视过孩子的“说话”能力。
要知道,语言表达能力才是最被忽略的竞争力。
你有没有发现:
同样是说话,为什么有的孩子放轻声音,你会感觉她娓娓道来,别具个性;而有的孩子会让像捏着嗓子说话,矫揉做作?
同样是提高音量,有的孩子却让人感觉声音明亮,充满灵魂;有的孩子却像是乌鸦聒噪,吵杂不堪呢?
同样的内容,由不同的人说出口却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给人迥然不同的印象,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
其实很多孩子都有关于“说话”的小苦恼,只是它们隐藏在细微处,而我们家长却不自知。
说话南腔北调,去到哪里都摆脱不了的口音苦恼;
上台演讲,不停地发出“额…额…”的音节,毫无说服力;
对于音量不懂得控制,一兴奋就大声说话,时不时引来路人奇异的眼光;
这些都是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荆棘呀!
“说话”的能力
是今后行走江湖的重要生存技能
在《好好说话》中,马东直言:“我们发现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少说话,敏于思而讷于言,因为祸从口出,宁肯鸡贼也不要犯二,省得惹事儿。究其原因可能是农业社会,人一生的活动和生活范围都比较封闭,说错话别人记一辈子,成本太高。
今天天下之大,让更多人认识自己的好处可想而知,年轻的父母辈不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闷葫芦,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是今后行走江湖的重要生存技能,这是世道人心和文化结构的改变。”
而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他的一些观点也犀利的让人莞尔。
他说:人类有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你一个,那你随便学猪叫学狗叫都无所谓,但是这世界上处处都是人,所以你必须学会好好说话。
他还说:只有超级大明星,才配又美又讨人厌的活着。我们都是普通人,谁也没有资格,不去努力讨人喜欢。
难道不是吗?
如果一个人不会说话不敢张嘴,即他其他能力很高,但那个拘谨局促的时刻,也会让其形象全无。
而一个有趣的人,他的魅力是从灵魂中迸发出来的,他会把原本普普通通的的五官与身体,重装上阵,全铸金身,变得熠熠生辉,让人百看不厌。
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
是让孩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表达自我的开始
所谓“说话”的技巧,无外乎就这两点,一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二增加别人理解自己的可能性。
孩子如果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交流,便会轻松解决课上课下所累积的困惑点。孩子如果可以与同学有效交流,便能结交更多的伙伴。孩子如果能与身边人有效交流,便能赢得更多人喜爱和欣赏。
善于“说话”的孩子,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强,同时也更加自信。在成长中的任何场合,他们都是能够清晰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那一群人,也是善于以巧妙方式获取别人认同、赢得群体认可的那一群人。即便将来走向社会,他们也会闪闪发亮,可以在商务谈判中侃侃而谈,在家庭关系中轻松愉悦,也可以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从小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就是为孩子架起一座成功融入社会的桥梁,也是孩子获得成功人生的必备条件。
一个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的小方法
知乎上有个帖子很有意思,这是一个孩子讲了一段自己作为交换生在国外上课的经历。
她是这样描述的,国外老师也是按照进度讲授,考试和国内也没有太大区别,但这里的老师讲授的方法却很有特点,非常实用。比如,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老师会发给每人一份详尽的史料,分析有关国家各自主张的权益。
并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战争中这些国家的当权人物,在不完全违背史实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方设法去实现各自的政治意图。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这样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这段历史,更能够让孩子们从中获得信息并加以分析、思考,并且说出来,从而起到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一举多得。
在国外,这种“说话”能力的培养,早已贯穿在学科教育之中的,浸透在生活的每时每刻。这正是我们的教育严重缺失的部分,也是需要快速补充和跟进的地方。
孩子“说话”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育系统的改革推进,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全面参与。我们需要学会更加平等的与孩子进行沟通,鼓励孩子在公共场合勇敢表达和交流,支持孩子主动化解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帮助孩子在沟通中获得乐趣及自信。
“说话”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解决的事情,惟愿每一位父母,都能给孩子更多耐心与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