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人的眼中,孩子永远是那么不懂事、见识少阅历浅、不成熟,所以,父母总喜欢不由自主地摆出副家长的架子。当孩子不听自己的话还和自己争辩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孩子没礼貌,不懂得尊重父母,就会生气地说:“你还敢顶嘴,你给我住口!”有的父母甚至会打孩子一顿。
这样的话,这样的行为,相信每个父母都不会感到陌生,也许,您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诚然,您会觉得,自己是长辈,训斥孩子是理所应当。可是,如果什么事情都是如此不分青红皂白,那么,孩子的口才能力就有可能出现明显的倒退。
其实,在某一些事情上,让孩子和父母争辩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争辩就是各抒己见,相互辩论说理。这样做有利于双方沟通思想,通过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通过争辩训练,孩子敢于开口说明他动脑筋了,说明他有自己的想法,让他表达出来,不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吗?这有什么不好呢?
也许在中国,与孩子争辩始终不是主流,但是在其他发达国家,与孩子争辩却已经被认作提高孩子口才的最佳方式。在美国,很多家长经常鼓励儿女和自己争辩他们甚至在家里举行一些辩论会,孩子作为一方,父母作为一方,通过激烈辩论来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培养孩子的口才。
波顿出生在美国犹他州,他的爸爸妈妈经常在家里举行“模拟法庭”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波顿一家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有审判长、受害人、辩护律师等角色。在“庭审”过程中,波顿经常扮演的角色是控方的“专家证人”,和父母那方展开辩论。
波顿从小就非常独立,自然不愿意在辩论赛中失败。为了能在辩论中获胜,他不得不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每次辩论获胜之后,波顿都会感到无比高兴,他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波顿的例子,充分地表明了,合理的辩论对成长多么有好处。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在以后会比较自信、合群、有创造力且表达能力强。德国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所以,当父母遇到孩子与自己争辩时,不要一味对孩子训斥。例如,妈妈对儿子说:“等我们吃完了再去干。”而儿子却说:“我还有些事想要做。”
其实,这并非是孩子与你作对,而是孩子独立的表现,说明他不再希望被父母指挥、安排,而希望自己做主。况且,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孩子的争辩可以使父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父母也可以在孩子的争辩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成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