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生活片断的概括、描写,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散文篇幅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语言不受韵律的约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甚至三种兼有。因此,散文朗读训练应把握好以下三点。
(1)把握作品的“神”
朗读散文时要想达到吸引人、感染人,给人久久回味和哲理的启迪,关键在于把握并读出作品的主题。散文的主题也就是作品的“神”,散文所涉及的一切,都不能离开这个“神”。“神”就如彩线穿珠似的,把那些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人、事、物、景串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朗读时,读者必须寻找“神”这根主线,只有寻到了这根主线,才能把握作品的基调,进而把握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从而准确地表情达意。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通过对春天来到时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轻快欢畅、愉快的心情,因而其基调应是优美、舒缓、乐观向上的。
(2)把握作品的“形”
把握作品的“形”主要是指把握好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散文朗读就是要用有声语言再现作者创造的动人形象,给听众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使朗读产生感染力。例如,在朗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应该想象自己正置身于火车站台,仿佛真的看到父亲两手攀着月台,两脚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正努力向上爬的样子,并且仿佛真的感到自己的鼻子发酸,眼泪正簌簌往下流。这样,才能像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那样表达作者的深情。
(3)感情真挚饱满
散文长于抒情,朗读时不能消极地照本宣科,也不能一味地玩弄技巧,而应投入真挚饱满的情感,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做到声情并茂,这样才能产生感人的力量。再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为例,这篇散文以背影为线索,抒发了对父亲的深情。朗读时,我们应当深刻体会作者对父亲的一片深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并进一步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做到充满深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小训练】
朗读朱自清《春》这篇散文,一要用普通话;二要综合运用有声语言的技巧;三在朗诵时注意有声语言的运用原则。
朱自清《春》散文此处省略
朗读提示:《春》的朗读,要始终把握赞美春天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全文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为“盼春”(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第二部分为“描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第三部分为“颂春”(一年之计在于春,领着我们上前去)。朗读时,一定要进入作品的意境,把握作品中的“形、声、色、味”,似乎真正“看到、听到、闻到、触到”春天的美景。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这一段描写春风,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触觉的感受,在这里要突出“母亲的手”的感觉;二是风送芳香,土气、草味、花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这是嗅觉的感受,朗读时要读出春风里都有什么香味;三是风传乐声、鸟语、笛韵,交相呼应,朗读时要突出听觉方面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