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时,有些同学表情和动作并非发自内心,所以声音的表演显得有些外在和夸张。其实,表情动作也要有依据,依据的是故事中人物的感情、故事的寓意,还有朗诵环境。最主要的还是内心要有依据,能情之所至。本课主要训练小朋友朗诵寓言故事时能全面调动自己的创造激情,做到声情并茂,表里如一。
朗诵训练方法
朗诵寓言时,有些同学由于感受得不够细致,不够深入,因而对角色语言的心理背景对故事背后所隐含的道理,甚至是哲理以及作者的良苦用心并没有真正领会。脑海中光顾着想善良的小白兔、狡猾的大灰狼大概是什么样的声音脸谱。这样表现起来,就很容易陷入肤浅,使朗诵变成了简单的表演加说教。因此若想朗诵好一篇寓言,必须对作品进行深入理解。
实践练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刚刚下过一场大雨,云开日出,天气真暖和。只大河蚌出来晒太阳,
张开两个大蚌壳,露出雪白的肉,舒舒服服地躺着。
正在这时候,从天上飞过一只大鹬鸟:“呀,这么好吃的蚌肉,我可不能放过它!”想着,它“呼”地一下飞下来,伸嘴就去啄蚌肉。大河蚌急忙“啪”地一声把两片硬壳合起来,把鹬鸟的嘴紧紧夹住了。它们俩你啄、我夹,谁也不让谁,谁也不肯放松。鹬鸟气喘吁吁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千死你!”河蚌也来了狠劲儿:“哼,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饿死你!”
它们俩正争得热闹,一个老渔翁看见了,就过来抓。鹬鸟想飞,飞不了;河蚌想跑,跑不掉。老渔翁一伸手,把它们俩一起捉去了。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珍视友谊和团结,以免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朗诵时注意鹬鸟的气喘吁吁和河蚌的咬紧牙关。最后一句朗诵时应轻松、幽默,在“把它们俩”后面稍加停顿,制造一些小的悬念,使结尾更加意味深长。
《小猫的倾听》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要自己去找东西吃。”小猫惊恐地问妈妈:“妈妈那我该吃什么东西呢?”
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出来,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你躲在屋顶上、梁柱间、箱笼里、陶罐边,仔细倾听人们的谈论,他们自己会教你的。”
第一天晚上,小猫躲在梁柱间偷听,一个大人对孩子说:“小宝,把鱼和牛奶放在冰箱里,小猫最爱吃鱼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猫躲在陶罐边,听见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老公,帮我的忙,把香肠、腊肉挂在梁上,小鸡关好,别让小猫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猫躲在屋顶上,从窗户里看到个妇人唠叨自己的孩子:“奶酪、肉松、鱼吃剩了,也不收好,小猫的鼻子特别灵,明天你就没得吃了
就这样,小猫每天都非常开心,它回家告诉猫妈妈:“妈妈,果然像你说的一样,只要我保持倾听人们每天都会教我该吃些什么
靠听别人的谈话,学习生活的技能,小猫终于成为身体敏捷、肌肉强健的大猫。它后来有了孩子也是这样教导孩子的。
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想成功就要先学会倾听,这会是我们了解未知世界的一个很好方式。朗诵时,可采用角色扮演,语气稍微夸张一点,读出童趣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