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亲人去世,我们该怎么告诉孩子? “你爸爸出差去了。你要是表现好,他就会回来看你的。”张女士回忆起丈夫死亡时她跟3岁女儿说的。说这句话,张女士一直很后悔。她跟记者说,当时是为了保护孩 子,想等她能理解父亲死了这件事时再跟孩子说。沉浸在悲伤中的母亲一直忽略了孩子听到这句话的反应,直到有一天,母亲自己从悲伤中走出,却发现原本活泼外 向的孩子异常听话和安静,最后甚至出现抑郁倾向。经心理专家引导,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原来她以为爸爸老不回来,妈妈这么伤心,都是因为自己不听话。只 要她听话,爸爸就肯定会回来。 当孩子喜爱的宠物死亡后,我们应该怎样说? 王女士最近碰上了这件事儿,养了快3年的仓鼠死了,怕外孙伤心,姥姥本想偷偷将仓鼠扔掉,可她觉得这是一次教育机会,于是选择将真相告诉了7岁的儿子承承。她知道儿子看过《法布尔昆虫记》,知道许多小虫子能分解动物尸体。于是,母子俩开始谈把仓鼠埋葬的话题。 “妈 妈,小虫子会帮忙分解仓太郎,让它变成养料,这样小虫子和植物都能获取营养。”平时喜欢科普的承承主动和妈妈分享这些知识,看到话题越谈越好,张女士开始 引导,“每个人,每个小动物到我们生命里来都是有原因的,仓太郎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让我们了解了仓鼠这种小动物。现在它走了,给我们留下回 忆,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死亡,同时也是考验我们有没有变勇敢,变坚强。承承是坚强的孩子,对吧?”听到妈妈说到这里,承承点点头停止了哭泣。 不糊弄孩子 告诉他死亡是什么 通过以上两个实例,我们不得不反思,面对“死亡”这个必须面对但谁都不愿意提及的话题时,大人们应该如何跟孩子沟通? ● 婴幼儿(0-4岁) , 对“死亡”没有概念,也很难明白死亡的概念,这个阶段,家长可以用一些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就是死亡了。 ● 4-7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这时父母首要做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并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 上了小学(7-13岁)的孩子,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成年人一样有悲伤的情绪,这时,家长就不能拐弯抹角,用比喻举例混过去,应该面对孩子提出的 问题,用科学的角度,让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 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不过,家长们切记,和孩子们表达“死亡”的言论时,千万不要去吓孩子,不要让他们对死亡产生过度恐惧感。 家长自己一定不要表现出死亡的恐惧,否则孩子也会蒙蒙地怕死。应让孩子知道死亡是很自然的事,死了就不动了、不吃了、不工作了。 通过绘本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死亡 1.《小鲁的池塘》 内容简介:故事以小鲁的同学为第一人称,叙述徐徐拉开帷幕。小女孩和小鲁是住在同一条街上的邻居,他们总是形影不离。但小鲁的心脏病日益严重,最终故去,把悲伤留给了小女孩和其他同学,于是,大家试图一起找到一种可以纪念小鲁的方式,来抹平内心的创伤。 2.《汤姆的外公去世了》 内容简介:今天一切都不顺。汤姆的妈妈哭了,爸爸很早就回家了……汤姆知道,因为外公去世了。开始,他不理解什么是“去世”,“去世”意味着什么呢?从汤姆 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死亡的理解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那似懂非懂的自白、那油然而生的悲伤,也欣慰地看到了那份释怀。对死去的亲人,我们有比哭泣更好 的方法去怀念他们。生命有终点,但爱延绵不绝。 3. 《奶奶的护身符》 内容简介:奶奶到山上给孙子求了一张平安符,符上写着:“五百罗汉交通平安”。从此,五百个罗汉总是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小男孩。慢慢地,罗汉们越来越少了! 直到有一天,男孩长成了少年,他独自坐火车到远方去的时候,列车失事了,仅剩的一位罗汉摇摇欲坠,少年抱起罗汉冲出车外。罗汉最终却化为灰烬飘上了天 空……少年将护身符解下,用手细细抚摸。他遥望远方天色的光亮,开始踏上了一个人的旅途。 此外,还有《獾的礼物》、《再见了,艾玛奶奶》、《爷爷变成了幽灵》、《活了100万次的猫》、《我永远爱你》等等。(编辑:焦秋宾) 北京医生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http://www.bj-doctor.cn/preschool/info/1eda3212-8385-4ed0-9e15-1982c614b07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