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编写机构说了算——我国教材的编写,往往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委托专家编写,再交由出版社出版(有的常年出版教材的出版社直接参与教材的前期编写过程),因此,教材的编写,多听命于行政部门,或者就凭编写教材专家的喜好,如此编写的教材,很难不引起争议,近年来,我国的语文教材,就饱受质疑——编写者携带私货,随意篡改名家原著;教材充斥着伪道德、说教的内容;有的教材还有诸多低级的错误。 这种由行政部门垄断的教材编写模式,既不利于教材编写的竞争,提高教材编写质量,也不利于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所有学校都必须采纳统一编写的教材,并按规定讲授。在国外,教材是出版机构自主出版,再由社区教育委员会、学校、家长共同参与选择,还有不少学校根本就不采用统一编写的教材,而是自编教材。这种教材编写、采用体系,一方面,促使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时就广泛听取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意见,而不是关起门来编写,那些质量不高、编校错误频出的教材,如果没有学校选择,也就没有任何销量;另一方面,将选择教材的权利交给学校、老师和家长,也就消除教材编写、出版、发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同时,也让各校能根据本校的特点,选择或编写适合本校教育教学的教材,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个性。 过去多年来,我国在教材改革中,也尝试打破单一的统编教材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包括出版多个版本的教材,鼓励学校开发校本教材,但由于教材出版的既得利益,以及升学评价制度没有实质改革,教材的编写模式还没有摆脱行政垄断,而且,校本教材的开发,也很不给力——在目前的升学评价体系中,学校教学还是围绕高考核心科目,除此之外的其他教育,都被边缘。 建立开放的教材编写机制,是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重要改革内容,2012年,《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明确规定“取消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编写核准”行政审批项目,这是教材编写放权的积极信号,但这仅是第一步,还要持续深入改革。如此,对于教材编写内容的调整,才不会出现周期性的争议,每修改一次,都引发一次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