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3~20">[转载]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3~20作者:收藏优秀博文 [转载]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3~20 原文地址: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3 第二章 十大弟子作者:阿邓的太极观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3 (2009-04-11 23:44:32) 第二章 十大弟子 一 杨门十大弟子 瞿世镜先生的文章写得精彩,但却有失实之处,后来我又在网上读到郑曼青写的关于其老师杨澄甫,闭门苦练之事是在杨健侯在世之时,时间也不过是4年之长,而且在1917年到1923年之间,杨澄甫收了多名入室弟子。 杨澄甫于1936年逝世,之后的杨氏太极拳的传播主要靠的就是他的众多弟子,我根据瞿世镜先生写的杨门弟子素描,列出杨澄甫的十大弟子: 一.陈微明,通达第一。先拜孙禄堂为师学形意拳,八卦掌。再跟随杨澄甫练太极拳。陈翰林人脉极好,且根缘皆厚,能文能武,能打能写,晚年吃斋念佛,由武入道。 二.李雅轩,智慧第一。大松大软,寸草不沾,真太极也,人称四川太极拳王,李雅轩继承杨澄甫师的精神,由松得定,境界第一。一生研究,晚年颇有著述。澄甫师主要三相手之一。 三.郑曼青,多才第一。精诗书画医拳,人称五绝老人,可谓千古奇才,编创郑子简易太极拳,英文有著述,且占英文太极书籍市场的一半以上。能打能推,门徒甚广,有黄性贤太极博士,天下闻名。 四.田兆麟,神勇第一。得杨家两代三人真传,网络世界言论自由,有讲杨澄甫师功夫不好者,但无人讲田兆麟功夫不好者。来者不拒,出手见红,能以一当十,杨门哼哈二将之一。 五.牛春明,通灵第一。太极神功,神乎其神,得他心通,手掌托雀,雀不能飞。得杨健侯真传。 六.崔毅士,松沉第一。先学武式,后入杨门,澄甫师早期弟子,曾单独替师传艺于南方数地,推手善发松沉劲。 七.董英杰,推手第一。善柔挫之力,功高胆大,擂台赛上,指远打近,以推手斗散手,连胜十� L⒓眩⒆詈茫胃κχ饕嗍帧� 八.褚桂亭,散手第一。自幼习武,精形意拳,并八卦掌,入杨门之前即已是散打高手。 九.武汇川,刚猛第一。自称杨氏首徒,为杨门哼哈二将之一,杨澄甫对练相手。有弟子张玉,德才兼备。 十.张钦霖,内力第一。师承两代,技艺最精,门人中胡耀贞最为有名。 我学练太极拳之后不久,便认为这世间最好的东西,第二是太极拳,第一好是佛法,佛法的传播,是靠佛陀及其弟子的不懈努力,能做佛陀的声闻弟子,需要无上的福报。佛陀亦有佛陀的十大弟子。 一.舍利弗--智慧第一。 二.目健连--神通第一。 三.富楼那--说法第一。 四.须菩提--解空第一。 五.迦旃延--论议第一。 六.大迦叶--头陀第一。 七.阿那律--天眼第一。 八.优波离--持戒第一。 九.阿难陀--多闻第一。 十.罗罗--密行第一。 佛陀的十大弟子各个有第一,我最热爱的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但大众可能更崇拜的是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下面的文章摘自星云大师著的十大弟子传。 目犍连-神通第一 佛陀最初的侍从 目前大部分寺院的大雄宝殿的中央,莲座上佛陀圣像的旁边,总是左面站着大迦叶,右面站着阿难陀,但佛陀最初弘法的时候,却不是这样。 佛陀成道的最初两年中,舍利弗和目犍连就皈依佛陀,从他们皈依佛陀起,目犍连就站在佛陀的左面,舍利弗则站在佛陀的右面。除去他们到别的地方去弘化,就一直不曾离开过佛陀。 舍利弗随佛陀出家半个月后才尽诸结漏,断除烦恼,而目犍连只有七天的时间,即尽结漏,现神通力,证得阿罗汉的神通智波罗蜜。 目犍连,身材颀长,方脸大耳,面容表现出坚毅的神情,他很乐观,很勇敢,常为正义的事打抱不平。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神通的弟子非常多,而目犍连被推为神通第一,就是因为他在教化中常显神通,佛陀虽不许弟子显异惑众,但对目犍连的神通却常常称许。 因中发愿求神通 目犍连为什么会有神通?关于这点,是他过去生中有着一段微妙的因缘。目犍连过去生中本是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渔夫,常在海边捕捉鱼虾出卖,以这样的方法来求财生活,日复一日,终于天良发现,觉得这种求财的方法是大苦业。他觉得一个人今生应作来生的功德,由于这一念向善之心,他就决意改业为生。没有多久,他见到城中有一位辟支佛,每次走在街上,那进止安然的行为,威仪庠序的风度,他见到以后,很是恭敬。因此就把这位辟支佛请到家中供养膳肴。可是这位辟支佛虽然外现威仪,遗憾的是不善于说法。唯有用神通化世,不用其它的法门。食后就跃身升入空中,或左或右,或前或后,上下自如。他一见,生大欢喜,发愿来生,要求得神通。有志者事竟成,目犍连尊者就因为这样的因缘,今生能皈依佛陀,在佛陀的弟子中被誉为神通第一! 宝桥渡佛陀 目犍连的神通,耳朵听声音,不论远近都能听到;眼睛看东西不受物体的阻碍,都能看到;无论多远的路程,刹那间即至;他更常常显些神通变异,助佛宣扬。 有一次,舍卫城全城的人民,联合公宴供养九十六种出家的宗教徒,并请波斯匿王和太子群臣作陪,宴席设在阿耆河对岸的大广场上,目犍连是第一个先到的上宾。 过了一会,众多的外道,都纷纷前来受供,他们大家都想先到以便取得第一席位,但因河水忽然暴涨,无法过去。正在这时,目犍连从远远的地方,望见佛陀带领诸弟子威仪安详的走来,他即刻在河水的上面,化作一座宝桥,用香花绸缎,种种七宝严饰,等候佛陀从上面走过。 当佛陀的圣驾还没有光临的时候,那些外道见了这一片汪洋的大水,心中都在想:「今天河水忽然高涨,我们不能渡河受供,等一会佛陀和他的弟子们来,有什么办法呢?」他们正在这样想时,目犍连所化的宝桥展现在河面上,他们一见,非常欢喜,即刻嘈杂的争相说道: 「沙门来迟来,天意造桥给我们先过,我们作为宴会的上宾,首席的座位应由我们来坐。」 诸外道说后,都争着从桥上走过,走到桥的中心,忽然哗啦一声,桥梁折断,大家都堕入水中,一片哀呼求救之声,震动了原野。 佛陀到达时,宝桥仍然恢复如常,佛陀和诸比丘走在桥上,见到桥下诸外道随波逐流的在水中挣扎,大生慈悲,即刻运用神通之力,把外道一个个的从水中救起,叫外道跟随身边,然后才次第安详的走过,宝桥随后即隐没。 当佛陀和诸弟子在受供时,诸外道因衣服潮湿,每个人都向着太阳而蹲,希望快点把衣服晒干。 这一次舍卫城联合供养的公宴,使诸外道都觉得自己微弱的灯光,实不足与那如日月之光的佛陀和其弟子相比。 谁是神通第一 说起目犍连的老朋友舍利弗,不但有大智慧,也有大神通,他初到舍卫城监督只园精舍的工程时,就曾向外道的首领劳度差显过十八变神通,赢得最後的胜利。所以舍利弗留给舍卫城人民的影响,也是一位有大智慧大神通的尊者。 有一次,佛陀在月之十五日,於阿耨达池边为诸比丘说戒,座中少了舍利弗,佛陀就对目犍连说道: 目犍连!你去舍卫城把舍利弗请来,你就说是我的意思。」 目犍连应声而去,他到了舍利弗座前,即说道: 「尊者舍利弗!佛陀叫我来请你到阿耨达池边说戒的地方去。」 舍利弗听後,满面慈和的答道: 「尊者目犍连!谢谢你把佛陀的圣意传达给我,我们马上就去,不过现在我和你来作一场游戏。」 「什麽游戏呢?」目犍连怀疑的眼光望着舍利弗。 「尊者目犍连!你是有大神通的长老,这里有一条衣带,希望你把它结成阎浮提树� � 舍利弗说後,即把衣带放下,目犍连就用手去拿,但不能移动,他就显用神通,尽力举起,大地震。舍利弗赶紧以带缠缚须弥山,目犍连很快的把须弥山举起;舍利弗随即把衣带缠缚在佛陀的狮子座上,目犍连再用尽神力,也不能动了,舍利弗笑着对目犍连说道: 「尊者目犍连!我们所学与所证,和万德万能的佛陀相比,实有天地的悬殊。我们的神力即使可以摇动须弥,震撼天地,但佛陀的法座是不能摇动分毫的。我对我的神通力发生怀疑,所以才请你试试。现在我们赶快去拜见佛陀,你先走,我随後就来。」 目犍连很佩服舍利弗的话,他点头以後即运用神足来到阿耨达池,当他到达时,已经见到舍利弗结跏趺坐坐在佛陀的身旁,他顶礼佛陀以後,就满怀疑情的问道: 「佛陀!难道我失去神足通了吗?我从只园精舍回此,是走在尊者舍利弗之前,怎麽他会先我而至?佛陀常说我神通第一,这尊号我想称於尊者舍利弗才恰当。」 佛陀慈和的安慰他道: 「目犍连!你有大神通,除佛陀外,不亚於别人,你并没有退失神通,但你要知道,舍利弗比丘是有大智慧哩� � 佛陀在阿耨达池边说戒後,带领诸子回到舍卫城,舍卫城的信众知道这件事以後,大家都纷纷议论的说舍利弗的神通胜过目犍连。 目犍连耳闻到这些风评以後,没有一点不平之感。他阔达的胸怀中,很谦卑的觉得舍利弗是应该胜过他的。人家称赞舍利弗,这一分光荣好像称赞他一样。 可是舍利弗的心中很不安,他以为这是委屈了目犍连,他对佛陀禀告道: 「佛陀!尊者目犍连有大神通力,大功德力,前次我先到阿耨达池,实因我急於听佛陀说戒,尊者目犍连虽然运用神力,但他并未想争取时间,现在大家都纷纷议论,说我的神通胜过尊者目犍连,这是我不敢当的,希望佛陀方便除去众人不公正的批评。」 佛陀听舍利弗的禀告以後,慈和的笑笑,点点头,佛陀知道他二人都非常谦虚友爱。 有一天,佛陀在讲完一部经後,就对目犍连说道: 「目犍连!你是我比丘弟子中神通无比的弟子,现在你可以於大众之中现其神通威力,启发初学者的信心。」 目犍连就遵佛陀的慈命,即於座起,以一足踏着此地球,另一足则踏上梵天,使大地六次震动,并於空中以梵音说偈,座中有六十比丘因此漏尽意解。 从此,大家又都异口同声的赞叹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了。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5 第三章 太极拳与气功 一殷建尼的功夫与不幸 读小学时,我常去跟学校的校工玩耍,这校工给人的感觉总是怪怪的,因为他有癫痫病,病发起来会口吐白沫,倒地不醒人事。他很少有笑容,脸总是阴沉的,以我儿时的观点,他的名字也相当的怪,他叫殷建尼,我当时以为,因为大家都叫他老殷,所以他自然而然就会阴阳怪气一些。 只有谈到武术时,他才能从脸上漏出一丝笑容。我跟几个小朋友有时也跟他戏耍,无论怎样抓他,拿他,抱他。他都可以轻松化解:因为学校附近的人都知道他是武术高手。所以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调皮捣蛋。直到有一次学校里来了一群半大不小的青年,那天正是放暑假时,学校里正好没有人。殷建尼的身高不足一米六零,比这群青年最矮的还要矮,先是两个人上来推搡老殷,但一瞬间这两个人就被放倒在地上,马上又上来四个,围上来拳打脚踢,但很快四个人都被老殷打得东倒西歪,之后的情景更是令人目瞪口呆,只见老殷两手各持一人,就像在摆弄两个旋转的陀螺。这两个陀螺挣扎着想脱开老殷的手。但总是像被胶沾住一样不由自主的随着老殷而翩翩飞舞,老殷撒手了,两个陀螺因脚底拌蒜而先后倒地。这群小子走了,他们本来是想偷一家工厂存放在学校的半桶盐汽水。结果汽水没喝成,反而人变成了陀螺。七十年代初,只要能喝到汽水,做一会陀螺也算不了什么。 我将此事告诉了邻居高叔叔,高叔叔是退武军人,他曾参加过韩战,是杀死过美国军人的英雄。高叔叔练武术会气功,青年时就以乡勇闻名,之后走南闯北,因性格好斗,喜与人交手,从无败绩,并以此为荣。高叔叔听过老殷的名字,希望有机会同老殷交手,一决高低,也巧有天老殷来我楼里帮人看病扎针灸,老殷扎针灸跟别人不一样,他是隔着衣服扎的,我感冒时也让老殷扎过针灸,也是隔着衣服扎的。高叔叔自然不会放过机会,等老殷扎好针后,搭讪着表明心意。比手动武,老殷从来是来者不拒,就这样,我也跟着他们来到高叔叔家。 高叔叔摆好姿式,但刚一进身,就被打出贴在墙上,高叔叔再次向前出手,一瞬间人又放倒在高叔叔自己的床上,高叔叔从床上爬起来,皱着眉头,不再急进,两手缓缓而出,老殷出手相应,高叔叔比老殷高出一头多,四手相交,高叔叔已是动弹不得,高叔叔冒汗了,他先认了输,然后问道,你练的是什么功夫?是不是魔术?老殷说:我练的是太极拳。 在这以后,说起此事,高叔叔对我说:我一生只输给了老殷,我一生也只服老殷。 到了1982年,受电影少林寺的影响,我突然觉得应该学点功夫了,就到了陕西巷老殷的家里。我之前一直叫他殷大爷,这之后殷大爷变成了我的殷师傅,我则变成了殷师傅手中的陀螺。那时,我虽年龄未及弱冠,却也逐渐长大成人了,我个子矮,但还是比殷师傅高很多。尽管如此,只要殷师傅愿意,他还是把我及我带去的朋友揉得东倒西歪。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从新认真地重练太极之后,找一些太极理论书籍来读,看到李雅轩师对董英杰师的评价,董英杰善揉挫之力,能把人揉得东倒西歪时,我觉得这情景,这滋味我太熟悉了,我不自觉得又会想起殷师傅,以及被他揉得东倒西歪的情景。但殷师傅的擅长,却不是揉挫之力,我之后又碰到一个太极拳家,听他说六十年代殷建尼师傅的特长是以轻灵而闻名。我当时也不懂什么是轻灵,跟殷师傅推手时他要重有重,要轻有轻。重时你根本就受不了,轻时你什么也摸不着。 殷师傅以前也收过几个徒弟,都是练少林拳的,比手输给殷师傅后,磕头拜师,那是文革以前的事情,其实,上小学时一个教过我的老师也是殷师傅的徒弟,那老师姓张,练过多种拳术,张老师又高又壮,原本不把殷师傅放在眼里,但跟殷师傅交手后,却也变成了殷师傅手中的陀螺,拜师后张老师练得很认真,很快就成了行家,之后在文革的帮派武斗中,张老师大展拳脚,勇冠三军,所向披靡。但因连伤数人,被殷师傅一怒逐出师门,之后殷师傅就再也不练功夫了,也不教徒弟了。当我找到殷师傅跟他学太极拳时,他已把拳架忘记了,因为要教我只好试着演练,但练来练去殷师傅最后也只能练到第一个十字手。 殷师傅是练武的天才,但在谋求生存的能力上却非常的平庸,殷师傅出生在富贵家庭里,受过良好的教育,请得起一流武术教师,文武双全,知天文地理,又精通医道,自然心高气盛,谁知一朝变天,殷师傅却变得一贫如洗,殷师傅本性善良,不懂钻营,虽有惊人本领,但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只好在一所小学校里做校工,这是学校里最低的职位,殷师傅对我说:我怎么也想不到,我会变成了校工。大概因校工是学校里最低的职位。这使得殷师傅一生郁郁寡欢。殷师傅的太太比殷师傅小很多,老夫少妻,自然是小当家,殷师傅的处事之道是温良恭俭让,这使殷师傅的地位只有越来越低,心情也越来越差,脸色也越来越阴沉,而癫痫病却越来越厉害。 只有在动手比武时,殷师傅才能找到他的尊严,殷师傅为人极孝,对老师极为尊敬,殷师傅拜过很多老师,也练过八卦,形意拳。殷师傅的太极拳老师姓崔,叫崔毅士。殷师傅是他老师的弟子中最能打的一个,跟老师的关系也最好。有一次他老师对一个叫高明的弟子说:来,高明,过来跟我推手。那天大概是心情不佳,高明说:我不推,我跟你推不到一块去。崔老师心情不悦,之后对殷师傅说:高明看不起我了,我要跟他推手,他说他跟我推不到一块去。殷师傅听了,马上说,老师别生气,让我去教训他。殷师傅找到高明家去,大叫,高明,你连老师都看不起了,你来跟我试试。高明无法,只好起身相迎。这场打斗,自然是大师兄数次把师弟打倒,第二天高明赶快向老师崔毅士认错。 我跟殷师傅学了三个月,殷师傅对我说:你为什么学不会?其实太极拳,三个月是学不会的,拳架殷师傅只能打到第一个十字手,我也只能学到第一个十字手。殷师傅那时教我推手,一招如封似闭,常将我打出一丈多远。殷师傅一边发人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头顶脚踩腰催手发。 那时我认识很多练太极拳的人,但那些人的太极拳只能健身,不能比手,所以我问殷师傅,你的太极拳为什么能打人?那些人的太极拳又为什么不能打人?殷师傅说:练太极拳要练出内功,否则就没有用。殷师傅又说:我已经忘了拳架,不能教你,你要么找吉良晨去学,要么去练气功也好。我选择了后者,决定去学气功。 那是1982年,殷师傅帮我介绍了一个气功老师,叫赵树雪。赵师傅的气功老师是胡耀贞。赵师傅教的功法就是胡耀贞的静动气功。练气功也是要讲缘份,缘份对了,坏人(身体不好之人)可以炼好,缘份不对,好人可能练坏。在这二十几年中,坏人练好了我见了不少,但好人练坏了我见的也挺多。我呢,我是先把我自己练坏了,然后又把我自己给练好了。我练静功,也练动功。又练静动气功。我站过十几天的形意三体式,舞了二十年的达摩易筋经,我学过一个月的鹤翔桩,跟着又学练了一年的形神桩。先是又改学了半年的陈氏太极,接着又练了四十天的无极功。印象较浅的是大雁功,我学了三个星期,印象较深的是张香玉的大自然中心功,我整整练了一年多。我听严新的气功报告是四个小时,而张宏宝的气功讲课却是五个下午。我左练右练,前练后练,我有时练得糊里糊涂,有时练得清清楚楚。有时练得头昏脑涨,有时练得死去活来。我后来根本就不想练,可是我不练又不行。直到今日,我突然发现我一不留神也变成了一个真懂气功的气功大师。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6(2009-04-13 09:20:02): 二 气功概说 不管气功这俩字最早出自谁手,气功一词已经约定俗成的为人们所接受,而且气功一词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吐纳是气功,导引是气功,炼丹是气功,禅定也是气功。静坐是气功,站桩也是气功。音乐家练气发声是气功,武术家开砖劈树是气功。少林拳是硬气功,太极拳是软气功。催眠术是西洋气功,放松功是中土气功。无极是气功,太极是气功。阴阳八卦是气功,特异功能也是气功。真气功是气功,假气功也是气功。讲好听的可以说气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讲不好听的也可以说气功是世界各地神棍及巫婆所施展的巫术的延续。北美洲印第安人的部落酋长之职,有些是靠世袭而来,有些却是靠巫术或(气功)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之。所以酋长们都是气功师,他们有些人可以用意念杀死一支鸭子。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气功师,我认为当属出埃及记里的犹太人摩西,摩西神杖一指,红海分开让路,摩西啊摩西,您真是太有才了! 中国人常讲,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修道就是练气功,看来练气功的成功率低是自古就存在的问题了。谈到气功史,可以上延到先秦时期,但中国的气功史,确实是非常的黑暗,请看章乃器写的有关气功的一段文字。 在那时,静坐有着浓厚的迷信色彩。练静坐叫作“修道”,先得求名师,而老师是不公开的,必须虔诚地去寻访,而且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得了老师,须虔诚参拜,还要对神发誓:非得其人不传,夫妇、兄弟、父子之间都不能相授受,否则要道五雷劈身之损。 古典文献中有不少珍宝,但绝大部分是糟粕。这原因,客观的是固为古代科学水平低,有许多话说得天花乱坠,却毫无是处。这正如“天圆地方,日动地静”的学说,在现在看来是多么可笑,但古人就是长篇大论地来叙述称道的。同时,知识水平越低,说起话来越冗长、噜苏。繁琐哲学绝不可能是高明的哲学,而只能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理论,有时甚至是故弄玄虚的欺人之谈。 古典气功文献精华少而糟粕多的主观原因,初看是可恶的,因为内中用的多是隐语、遁辞,使了数不尽的浮文、曲笔,似乎是有意同后学为难,浪费千百人的精力和时间。再想是可谅解的,这是因为古人是从没有任何文献可考,或文献遗产十分贫乏的情况下用了多年的苦功才领悟出来一点安身立命的道理的。这一点道理,说起来一两小时可以说完,写起来也不过千百个字。他们深怕随随便便传授了,受业者就可能因为得之过于容易而加以轻视,那不但他们自己觉得太冤;受业者掉以轻心,也绝不可能学好。因之便故弄玄虚,转弯抹角,滥设浮辞,以增加篇幅,关键处更制造隐语,使人难于识破。他们认为,必须从沙里淘出金来,金才可贵,受业者必须尊重他们的道理,甚至起了一种信仰,功夫才能修好。对于蒙昧的人们来说,这种想法不是没有根据的,神道设教和信仰主义所以经历数千年而不衰,也正在此。 章乃器讲的应属于道教气功,在中国,道有很多含义。最先有的是道士,自古就有。后有道家,是指春秋战国的老庄学说。道教来的更晚。在汉朝,五斗米教的老大张道陵未经老子的同意。就封老子为太上老君,这样老子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被迫成了道教的教主。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也就是图书馆理员。《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的描写:“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风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从这段文字看,神仙自古就有,但既不是老子也不是庄子。道士当中,许福最有名,把秦始皇骗得好惨。所以跟道士打交道一定要小心,他们连皇帝都敢骗,何况平民百姓。最好的道士是邱处机,他告诉元太祖,要少杀人。并直言这世上根本就没有长生不老之药。 讲到修道,印度才是一个真正的具有修道传统的国家。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印度都有大量的人修道。修道也是要讲天时地利人和。印度人从胎里就信这一套,南亚次大陆的气候也适合修道,整个印度就是一个天然的修道� V沼冢�2550多年以前,这里诞生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修行者悉达多王子,他修道成功了,获得了无上正等正觉,人称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尼泊尔的蓝碧尼,所以尼泊尔人讲,佛教起源于尼泊尔)。时至今日,佛教传到了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佛教在印度消失的原因是印度人真的懂宗教也真的需要宗教,但佛教太高尚太完美了,印度人在宗教上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们觉的还是找个档次低一点的好,于是印度人选择了印度教。其他国家的人根本不懂宗教也没什么像样的本土宗教,所以佛教能在这些国家存在下来。佛教在各国的传播也不一样,东南亚一带一般流传的是原始佛教,叫南传佛教,自认为是真正的佛教。中日等国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称南传为小乘。南传说小乘好过大乘的假乘。所以两派也有争论和矛盾。但现在两派关系趋于缓和,现代人越来越聪明,什么大乘小乘,其实大家都在混,谁也没听佛的话,不过是骗骗信徒们,找钱过日子罢了。 宗教对气功总是不屑一顾,2003年我在巴西圣保罗整整住了一年,在教会的图书室里翻看一些书籍,发现基督教是不赞成练气功的,我想他们也是有他们的道理。但不论是旧约里的摩西,还是新约里的耶稣,都有独自在西奈半岛里的荒山中不吃不喝几十天的经历,那情景很像佛教徒的闭关修行。1999年,我在开罗逗留数日之后,顺着摩西出埃及的路线,前往约旦,途经西奈半岛时,我停了下来,希望能找到摩西在此留下的一点点的痕迹,但是,放眼望去,除了荒漠还是荒漠。到夜静时,远处传来一阵阵苍凉浑厚的穆斯林人祈祷的声音。我没机缘所以没读过古兰经,尽管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犹太教和婆罗门教是对今天最有影响的古老宗教。天主,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根源都是犹太教。佛教和婆罗门教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安那般那也叫数息观或安般念也是六妙法门或六妙门亦称安般守意 释迦牟尼佛把修炼成佛的方法分为三十七类,这就是上部落佛教里最重视的三十七道品,所谓成佛的方法有八万四千是指三十七道品中的八正道与四念处,修四念处可证罗汉之果,修八正道即可成佛。气功是现代名词,因此佛祖不可能在其住世时教人练气功,由此可见,讲佛教气功有八万四千法门的说法是不对的。佛教不练气功,但讲修定。南传佛教经典记载佛祖传授修定的方法为四十种,在这四十种修习禅定的方法中,佛陀讲的最多的是安般守意,据大安般守意经中介绍,佛祖成佛之后仍有连续修行安般守意九十天的经历,当然大安般守意经也有讲了佛祖这九十天的因缘。安般守意也叫数息观,到天台智者大师又被称做六妙门,所谓六妙,就是安般守意经里讲的,数息,相随,止,观,还,净。大安般守意经云,数息为遮意,相随为敛意,止为定意,观为离意,还为一意,净为守意。天台智者大师云,六妙门者.盖是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径.智者大师将六妙门归纳为十类。流传最广的首推次第相生六妙门。节摘如下,证随为止: 如数有二种。一者修数。二者证数。修数者。行者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祥徐数。从一至十。摄心在数。不令驰散。是名修数。证数者。觉心任运从一至十。不加功力。心住息缘。觉息虚微。心相渐细。患数为粗。意不欲数。尔时行者应当放数修随。随亦有二。一者修随。二者证随。修随者。舍前数法。一心依随息之出入。摄心缘息。知息出入。心住息缘。无分散意。是名修随。证随者。心即微细。安静不乱。觉息长短遍身入出。心息任运相依。意虑恬然凝静。觉随为出。心厌欲舍。如人疲极欲眠。不乐众务。尔时行者应当舍随修止。 我只节录到修随证随,是因为我认为入门的东西最重要,关于六妙门或安般守意,网上讲的很多,谈起来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其实都在吹牛,南怀瑾说的好,在中国见不到半个(罗汉)果,也就是没人能达到禅的境界,修行最重要的初禅以前的阶段,你要先感到粗住,然后达到细住,之后是欲界定,再后要争取达到未倒地定。在你未入门之前,修行也许是一项艰苦的劳动。现在我以我个人及几个朋友的经验经历,来介绍给想修行或想练气功的还没入门的朋友做参考。 我是一九九九年初开始按智者大师的次第相生六妙门来修静坐,我当时也管这叫练气功,因为有以前的基础,所以很快就有了感觉。但因时间关系,时练时停。也就是说,有练功但没有精进。所以练来练去,没有什么质的变化。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7 真假腹式呼吸(2009-04-14 01:40:40) 太极拳速成法佛法高手的境界 三 安般守意静坐入门与真假腹式呼吸 我是一九九九年初开始按智者大师的次第相生六妙门来修静坐,我当时也管这叫练气功,因为有以前的基础,所以很快就有了感觉。但因时间关系,时练时停。也就是说,有练功但没有精进。所以练来练去,没有什么质的变化。 九九年十月份,我因生计跑到了奥地利边境小省城克莱根夫,十三日这天,我在街上闲逛,不小心将钱包护照等物全部丢失,我只好去找住在当地的一个富有的朋友,我向他说我丢了钱和护照,希望能在他家临时住几天,因为补办护照需要一段时间。我朋友回答的很干脆,他说,我在奥地利有好几处房子,阿邓,你愿意住多久就住多久。我连说感谢,同时脑子里突然闪来一个念头,我不应该浪费这段时间,我应该借此机会好好练一下打坐。 我就是从那天晚上开始打坐的,在之后的几个月一直没停。奥地利的十月已经冷了,我住的屋里已经有了暖气。我盘腿坐在床上,用毯子把屁股垫高一点,双手相叠放在小腿上,放下万缘,数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算一次,从一数到一百,再从一数起,再到一百。我每次都是数六个一百次呼吸。收功后看看表整整一个小时,正常人的呼吸一般是一分钟十八次,但如果你意守呼吸的话,就会变得慢一点。一般是是十五次,再慢一点的是十二次,我是一分钟十次。我每天坐三次,每次都是一小时,六个一百次呼吸,也就是六百次呼吸,每次坐完我都要练一遍二十八势达摩易筋经,这又需要二十分钟。我每天只能这样练习三次,如练四次以上,就会遗精,打坐修炼,每个人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现象。但修行者也会有一些很相似的经验,除了气感之外,我不久就感到浑身酸痛,而且连骨头都有痛的感觉,这就是痛关,基本上是每个修行者所必经的第一关,有人说,真正的修行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但如真能脱胎换骨,这点痛又算得了什么。 大安般守意经讲的数息是从一数到十,我练时是从一数到一百。过于注重呼吸的次数,大安般守意经讲是为不工,但我认为现代人缺少古人的灵性,所以用这种类似统计的工作方法倒是很适合有志修炼的现代人,我几个练出功夫的朋友最初都是从一数到一百。数息为遮意,但因无名,无法遮完。凡人总是三心二意,虽在数息而妄念不断,慢慢的妄念渐少,而对呼吸的注意力加强。照此而行,数息的统计工作就越来越正确,打坐时还要时时注意放松,如果你发现你在打坐时紧皱眉头,就要把眉头松开,五官的放松非常重要,所谓五官放松了,五脏才能放松,妄念少了,身体松了,你的脊椎骨就会自然竖直,这就是所谓粗住的开始。 淫欲对修定影响最大,百分之八十九的亚洲男人有手淫的经验,百分之九十八的男人有意淫的经验。如要练功,手淫和意淫都须戒除。我朋友家的中文书只有圣经。我不练功时也时常翻看。这对我戒除淫欲也有帮助,在那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有淫念,就想像此是魔鬼前来扰乱。但因我有遗精的毛病,所以我的进步较慢,我基本上是二十天遗精一次,这对一般人根本没有影响,但对修行的人却是极为的不利,遗精之后,生理心理都受影响。遗精之后,我一般停止打坐一天,但易筋经却是要练的。 就这样在我练了一百零三天的晚上,我躺在床上,准备入睡。我下意识的放松了一下五官,从眉目开始,到耳鼻舌口,一瞬间我发现我的呼吸突然一下放慢了,我的肚子慢慢鼓起来,又慢慢的收进去。突然,下面那话硬了,有要遗精的感觉,我停止放松。呼吸变正常了,也没要遗精的感觉了。我再放松五官,肚子又起来了,呼吸又慢了,那东东又要流了。我又停止放松,一切又恢复正常。如是三次,再放松时,那话已不再理会,我知道我的修行出现了质的变化,是练出了腹式呼吸。但最初也只是仰卧时出现腹式呼吸,一周后盘坐时的腹式呼吸也形成了。腹式呼吸刚成时感觉极为强烈,就像以前农村烧火时拉风箱一样。我小时有拉过风箱。所以我觉得用拉风箱来形容最初的腹式呼吸极为合适。我以前有看过一个人写的文章,他练成腹式呼吸时阳举,他以为他是到了初禅,其实这哪里是初禅,从最初的腹式呼吸到初禅的境界至少还有十万八千里。对练武术的人来说,腹式呼吸是相当重要的东西,但对修行者来说,腹式呼吸不过是基础中的基础,有些有慧根的人修行,可以从肺部呼吸直接到体呼吸,或胎息,所以有的修行者不懂什么是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有顺腹式呼吸及逆腹式呼吸,又分真腹式呼吸与假腹式呼吸,象歌唱家一口气呼的很长,或用意念控制憋气做成的深长呼吸都是假腹式呼吸,真腹式呼吸是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出现的深长呼吸。我给腹式呼吸下的定义是:以盘坐的形式,(单双盘或散盘,功态下,相同一个人在仰卧时的呼吸速度比其在盘坐时的呼吸速度慢很多)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出现的每百次呼吸超过二十分钟时间的深长呼吸称为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比肺部呼吸慢很多,因此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其实说起来,气功就是呼吸的功夫,如果你练气功而你的呼吸没有变化,那就说明你练的不是气功而是气功的基本功。佛法中不谈腹式呼吸。因为这东西档次太低,不值得一提。 佛教讲的是要修定,佛法是真理的大海,定是大海中最有价值的珍珠,我们所练得气功不过是珍珠外面的贝壳。如果把智者大师的六妙法门也叫气功的话,那么这种气功就是贝壳气功,以此而论周天气功可谓花纹气功。某哄志的伐纶功是花点气功。这功应属道教气功,跟佛教毫无关系,从这一点来看,这功可谓不真不善,这功曾风行一时,是因为打着佛教的幌子,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佛法毫无所知。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8 第四章 太极正宗(2009-04-14 01:43:38) 一 武禹襄创太极拳 太极自杨露蝉以来花开五朵:陈、杨、吴、武、孙,各门各派多互不相能,各言我祖师比你祖师如何如何,一百年前赢了谁谁谁,却从不问自己功夫如何, 自己又赢过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武术之道唯有心者得之,岂有姓氏,岂分内外。外家拳高手,倾其一生,悟了武道,就是最简单的一拳、一掌也能打遍天下。自古以来就只有“高人”,没有“高拳”,刀口拳尖没人会问你姓什么! 这段文字摘自李雅轩弟子何其松徒孙萝卜酒写的文章,那文章写的文字优美,文笔流畅,又因涉及李雅轩及其门徒之间关系,及提到李雅轩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故在网上流传甚广。其实其作者不过也是贬人褒己,扬何抑林,从其文章看,何其松同林教头的感情相当好,常常在一起饮酒作乐,谈论太极。但他二人的徒子徒孙,却也是看对方不顺眼。何其松的功夫好主要是名字起得好,何其松,练太极的只要能松,再肯下功夫,就一定会有好功夫。林教头功夫好,是事实,是不是李雅轩的正式弟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到了李雅轩的太极功夫。多年来林教头高举李雅轩的大旗,捍卫杨氏拳的尊严,没功劳亦有苦劳。林教头发过的人很多,包括一个很有名气的掌门人,也被林教头一掌发出丈远。(此镜头在网上可以看到)。 全世界有上亿的人在练太极拳,杨氏太极好比体育,武氏太极好比文化,陈氏太极好比历史,吴氏太极好比艺术,孙氏太极好比宗教。 说孙氏太极是宗教,是因为孙门的人认为孙氏太极的创始人孙录堂的武功是天下第一。不过孙录堂的功夫早在其练太极之前就已形成,孙录堂是真正的天才,假如他当年练的是少林拳,他可能仍会是天下第一。 说吴氏太极是艺术,是因为吴氏太极讲究斜中寓正,从拳架上看,这是吴氏太极的特点。吴氏太极以柔化著称,南派的吴氏太极极为优美。张义尚认为,在所有的太极拳著作中,徐致一写的最好。徐致一写的吴氏太极拳,不讲八卦,不说阴阳。不谈玄,不讲道。讲生理,谈心理,讲技击亦谈健康。谈力学,讲科学,条理分明,深入浅出。是明白人讲明白事。不误人子弟不吹牛。 陈氏太极是历史,陈氏拳古朴而不失含蓄,手上一连串的小动作,脚下走的却是大枪步,陈氏拳属于古代太极,以身带手,甩放弹抖。有内功的人打起来是太极拳,无内功的人打起来就是炮锤拳。陈氏拳讲究四大块放松,(两膀和两胯)能放松的人打出来就是太极拳,不能放松的人打出来就是炮锤拳。杨氏拳脱胎于陈氏拳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讲陈氏拳非太极者可谓数典忘祖。朋友推荐一本吴图南的《太极拳之研究》给我,之后问我此书如何。我回答是:从头到尾,一派胡言。吴图南太极拳的功夫是有些,但吹牛撒谎的功夫更好。 我在一九八六年跟一个朋友去天坛公园学陈氏太极,因为是陪太子读书,所以我学得不很认真,以致于师傅的姓名都已忘记,我去过师傅的家,在天坛北门附近,我记得师傅当时是那一届的北京陈氏太极拳协会的秘书长,北京陈氏太极协会的会长冯志强是师傅的师弟。师傅的师弟名气很大,他教拳的场子离我们师傅的场子很近。师傅的师傅是陈发科。师傅当时有六十几岁,也是有内功的人,肚子上有一个可以移动的像丹田一样的内泡,那泡比鸭蛋还要大。师傅也喜欢动手,所以徒弟们拳架子还没会就可以跟师傅推手。 我跟师傅学了半年多,一天我突然发现师傅的呼吸原来是跟动作有联系的,我问了一下师傅,也开始学着师傅的方法用呼吸配合动作。不久之后,我就开始便血,到后来只要一练拳就便血。我知道是因为我动作配合呼吸惹的祸,但习惯已经形成,我只好停下练太极拳。这一停就停了二十多年。 后来也有听到类似的问题,也有人练太极拳时呼吸配合动作,结果是口吐鲜血。 高手盘练太极拳架,呼吸和动作一定是相互配合的。但这需要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完全不考虑呼吸问题,因为在你能够尾闾中正之前,你要注意收尾闾,收小腹,这时你的气是向上提的。第二个过程是在你的尾闾中正之后(能做到尾闾中正已是太极拳的中级水平),你要把你的小腹松下来,不用再提气,呼吸开始深沉,但仍是顺其自然。第三个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之间,你的动作已经和呼吸配合在一起。但这需要你要有真腹式呼吸的基� #俑故胶粑敲挥玫摹9四衬吃谄洹短酢分薪彩诘氖羌俑故胶粑#� 杨氏太极拳是体育,现在练太极大多是为了健身,要健身自然要做体育运动,于是大家都练杨氏太极。岂知杨氏太极是内家拳至高无上的精华。但杨氏太极又是太极拳中最难练得一种。于是因缘成熟后,有的改练孙氏,去学宗教,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孙氏父子一样以武入道。有的改练吴氏,学艺术,以柔克刚。有的改练陈氏,学历史,想学陈发科一掌将对手贴上墙壁。陈氏拳能有今天的地位,不能不提到陈发科。而陈发科最好的徒弟是吴氏门的李经悟,(当然还有我师傅及我师傅的师弟)。李经悟武功好武德也好,李经悟认为:世上没有天下第一的武功。怎么证明你天下第一?你与天下所有的高手都比试过吗?无法全比试。当然也就无法证明你无敌手。李经悟精吴陈,通杨孙。就是不练武式。 武氏太极是文化。五大门派,练武氏太极的人最少。只有极少数人对武氏太极感兴趣,因为练太极属于练武术,没必要去学文化。而武氏太极却象征着文化。其实杨氏拳与武氏拳有极强的互补性,学体育的一定要文化过关。杨澄甫十大弟子崔毅士,董英杰都是先练武氏,再入杨门。武氏太极拳由武禹襄所创。在现代太极拳的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第一是杨露禅,第二就是武禹襄。 武禹襄(1812–1880)名河清,字禹襄,号廉泉,河北省永年县人。祖辈世代传文习武,兄弟三人,两兄皆进士后任职,武禹襄自幼习文好武,性孝友,侠尚义。同乡杨露禅(17991872)自河南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禹襄兄弟爱其术而从学陈氏老架太极拳,得其大概。1852年禹襄亲赴河南,从温县赵堡镇陈青萍学习陈氏新架太极拳二路月余,得其精妙,并从长兄武澄清处得王宗岳《太极拳论》,读后大悟。在钻研太极拳陈氏新老架式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论》之精华,通过自身练拳体会,融汇贯通,创出姿势紧凑,动作舒缓,身法端正,步法轻灵并要求内气潜转,以气成式的太极练法。此式既不同于陈氏老架和新架,也不同于杨氏大架和小架,自成一派,后人称之为“武氏太极拳 ”。 在武禹襄得到《太极拳论》并将其传播之前,人们管杨露禅练的拳叫绵拳,亦称为十三式,现代太极拳的名字是因此《太极拳论》而来。武禹襄管自己创的拳叫太极拳。所以,现代太极拳的发明者,无疑是武禹襄。武禹襄之前跟杨露禅学的陈氏老架,又跟陈清萍学陈氏新架,看来都跟张三丰没关系,如果是张三丰创的拳,武禹襄怎么可以轻易改之呢?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在太极拳界地位崇高,被喻为太极圣经。多年来被各派粉丝们热烈追捧。但其实《太极拳论》写的是太极拳的用法,对怎样炼太极根本就一字不提。《太极拳论》的实用性远不如杨澄甫的《太极拳练习谈》或《太极拳十要》。 但研究太极者,又不可不看《太极拳论》,对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学诸位先贤我也来注解一番。 邓注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注:太极者,实无太极,是名太极也。用宋朝人搞的太极图说,来讲太极拳,是一种陋习。也是一种时髦,好像谁不讲谁就是傻B。其实太极拳跟太极阴阳八卦无直接关系,自从周敦颐搞出太极图说之后,宋朝就国运衰败,先被金人欺,后为蒙古灭。现在韩国人用太极图做国旗,阴阳二气变成了阴阳怪气。看来南北韩统一之日永不会有。郑曼清是易经专家,所以郑在其郑子太极十三篇中也讲易经。但郑在其书中指出,太极拳最重要的是松。郑言:按松之一字,最为难能,若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耳。《太极拳论》全篇无一松字,故全篇所谈皆末事耳。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注:此老生常谈,武术之道,动静开合也。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注:无过不及,乃中庸之道,随曲就伸指不丢。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 注:讲比手中要不丢不顶,顺背指优势劣势。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注:散手须急应,推手可缓随。陈克夫吴公仪之战,只见急应,不见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注:有功夫就理为一贯,没功夫就理为好几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注:这几句话相当重要,其中懂劲一词已成为太极拳专业术语,为太极拳练习者所走必经之路,懂劲由着熟而来,懂劲之后再求阶及神明。用力之久指用时之久。但何为懂劲呢?只有懂劲者知之。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弥长,退之则愈促, 注:此皆太极拳的用法也。虚领顶劲,太极常讲,气沉丹田,是为共法。之后各句,是懂劲后的表现也。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注:听劲极好,才能作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是神明的境界,达此境界,即能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此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注:此指外家拳与太极拳之区别也。已故王氏太极拳的创始人王壮弘是王宗岳的超级粉丝,他将其所创之太极拳定名为王氏太极拳,王氏太极是王宗岳的王不是王壮弘的王,但王宗岳的王也是王壮弘的王。王氏太极拳,脚下走的是扬澄甫的步子,上身象个虫子一样扭来扭去。王壮弘的太极拳学自褚桂庭,曾在美国获得推手及散打冠军。王壮弘的功夫相当好,被其粉丝称为太极真人。王壮弘极喜欢《太极拳论》,也有持诵《心经》的习惯。一日,王壮弘正在梵香诵《心经》时,突然想起这句此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一时悟到,太极拳决非张三丰所创。由此事(诵经之时走神)可以看出,王壮弘的太极功夫是真的好,但佛学水平一般。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 注:四两拨千斤是指太极拳应以巧取胜。 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注:这句话把太极拳写完了,太极拳好手,非七老八十不可。但以此年纪,又何须御众之形。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注:指中定,郑曼清云,中须时中,定无常定,郑曼清真乃高人也。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注:对双重,李雅轩,王培生皆认为,顶就是双重。我以为双重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牵扯到一连串的因素。如要打手不双重,先要练拳不双重。李树峻言:行拳时,脚底这一片永远是虚虚踏地,无脚底支撑之感,(即不犯双重),则胯就成了传感器,腰也自然空掉了。我同意李树峻的说法,也就是说双重的问题在脚底。 我觉得可以把太极拳的层次分为五等,第一等慢打少林,学拳者还没找到拳意,打拳时无气感。第二等陆地游泳,学拳者打拳时已有气感,但脚底还是踩得死死的。(第三四五等就是郝为真讲的三层意思),第三等是水中走路,打拳时,气感强烈,而且脚底开始虚起来。第四等是水中游泳,感觉脚底已空。第五等水上行走,绝对轻灵。(这层人我还没见到)。如此分等,练到第五等的人无机会双重,练到第四等的人遇见功夫高者,仍有机会双重,第三等的人有百分之五十的双重机会,第一二等的人是百分百双重。 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说,有些人不善推手,但可以编套路,又有些人不能比手,但可以写文章,有些人不能动手,但可以做一派宗师。 预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斯谓“差之厘毫,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注:太极拳本是需要下大功夫,要找到明白人作老师,否则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就可惜了。学者不可不详辨焉!辨什么呢?太极有四种,谓太极操,太极舞,太极拳,太极功。前两种到处可见,后两种已经难寻。 杨露禅去陈家沟学拳的时候,并没有学过《太极拳论》,现在练太极拳的人每个都看过《太极拳论》,但现在人的功夫跟杨露禅是没得比的。螳螂张祖籍北京,幼年家富贵,祖辈曾请杨露禅到家中受业,螳螂张的太极拳源自家传,是杨露禅传下的。螳螂张是以螳螂拳为主,善轻功,曾参加山东擂台赛,获冠军。螳螂张也是一生未逢敌手,后到云南做了云南王云龙的保镖。螳螂张说,功夫还是杨露禅的好,杨露禅是会飞的。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9 (2009-04-14 03:55:10) 二 打手要言 武禹襄安排杨露禅去了北京,杨露禅在北京果然闯出一片天下,是闯出一片天下,也是打出一片天下。武禹襄在永年也没闲着,找来了外甥李亦,告知曰,有好货在此,你来跟我研究。教拳的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学拳容易改拳难,那是外家拳的说法,搬来用在太极拳上,是大错特错,太极拳是改拳容易学拳难,太极拳就是改拳,一生都在改。武禹襄跟杨露禅学拳,十年间仅能得其大概,后找到陈清萍,月余既始知其精妙。所谓顿悟不离渐修,没那十年的功夫,怎得这月余的精妙。改拳容易学拳难,只要你肯学又肯坚持练。又好比郑曼青,即便是有杨澄甫亲自指点,还是等到得遇师兄张钦霖后,方能技艺大增。 武禹襄将其习武经验,写成打手要言。打手要言的最后一段极为精彩: 每一动,惟手先著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不外起承转合。始有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气宜鼓荡,神宜内,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後,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物将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 李亦将武禹襄架传给了郝为真,还有那著名的老三本,郝为真将武禹襄的起承转折,改成了起承开合,(太极是改拳,不改白不改)。并开始向外广传。郝为真之子郝月如继承了武氏拳前辈文武双全,有理论有又实际的特点,一边写下,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的《武氏太极的走架打手》名篇,一边重新将武氏拳定型,(太极是改拳,不改白不改)。郝月如的功夫是一流的,而且品德高尚,是真正的德艺双馨。 武氏太极拳的特点是高架,单腿太极,对松胯的要求极高,武氏拳简单易学,紧凑严谨,是太极拳中的珍品。而且在土豆网上,可以看到郝少如晚年完整的武氏太极拳拳架。中国国家体委有编创武氏太极拳比赛套路,但他们把武氏太极拳变成了杨氏太极拳,(不改白不改,但不能瞎改)。 吴文翰说,我们武氏太极拳,只有一套。我开始以为吴文翰讲的是真的,但我熟悉武氏太极拳之后,才知道老吴在瞎说。武氏太极拳至少有几十套,李逊之说,你觉着怎么舒服就怎么打,这话只能说给天才听,给地才听就会出状况。但不管是练什么拳的,地才总是多过天才。 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姓吴的美女打武氏太极拳,吴美女打得是真美,只是没有一丝武氏拳的味道。当天夜里,我就做了一个美梦,在梦中再次遇到吴美女,地点是一个体育馆内,吴美女又练起武氏太极,收势后全场掌声雷动。突然,郝少如从看台走下,径直到吴美女面前扑通跪下。美女大惊,说道,前辈何须如此,赶快起来。郝少如言:我有一事相求,若小姐不肯答应,我将长跪不起。美女云,前辈所讲,小女子无有不从。郝少如言,吾所求者,唯小姐以后再勿演练我武氏太极拳也! 一般说来太极拳要练出东西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我们再看萝卜酒写的何其松的一些经验。下面的文字摘自网上,作者是何其松的徒孙萝卜酒。 何师请李雅轩喝茶、看戏、放开肚子吃鸭子,一连搞了一个星期,花了八十块钱。八十块钱,在文革那时想当于好多人两三个月的工资。李雅轩牛高马大,本来就吃得多,自从大陆色变之后,再也没有吃得这么爽过!李师知道徒弟的心思,末了用一个很夸张的姿势一甩手,把太极拳的起势按实战的要求打了一遍。何师看在眼里,反复揣摩,猛地领悟了内家拳的劲道,从此“懂劲”,太极入门了。 以后,太极的起势就成了何师拿手好戏。我师傅回忆,何师打人最爱用的就是起势:两臂向上棚开对手的双手,整个身子往下猛的一沉,两臂用意不用力,借着身势下坐和根劲的反弹,邦的一声把人震飞出去。诸位看过动物世界里的北极熊的,就能想象何师发力的那种气势。熊一掌拍出去,满身的肥肉都在抖,何师也是一声闷吼,满身满脸乱颤。可见其倾尽全力,毫无羁绊。何师身大体胖,内力精纯,无人敢迎其锋芒。何师这一招有个外号唤作“八十块钱的卤鸭子”。我们都这么叫。 何师懂劲之后,瘾大得不得了。早上在李雅轩那里学,晚上就拉着我师傅练手。我师傅当年没有下乡,也没有工作,每天就陪着何师当陪练,从不间断。就是下雨,何师都要穿着雨衣在体育场等。师傅常讲,“何师就象拍皮球一样把我放飞”。何师这种瘾头我现在很能理解,太极拳的魅力就在于此。内力放人的感觉非常爽,就象性生活一样爽,也许还更好。房事之后,腰腿乏力,脚跟是凉的;内力发人,浑身是暖的,腰胯麻痒,特别是有一股暖血,沿小腿流向脚底。当年杨露蝉父子王府教拳,端王、傅伦贝子这些人都是锦衣玉食、妻妾成群之人,你猜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迷恋。内家拳神色庄严,心平气和,瞪眼间降伏野蛮汉,那种成就感,那种自信心,何快能为!人生血肉之躯,力不能移山,气不能吞河,天之高,海之阔,常怀无奈。西方人锻炼身体总是好勇斗狠,肌肉越大越好,折腾皮肉,和自己作对,妄图与天争胜,其实内心空虚。中华道家,应天顺时,修身养性,反视内听,大松大软,身神合一,养的是真正的神勇。人身是天地中一点灵性种子,力不须大,气不必壮,只要审时度势,在恰当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能“翻天覆地”。 何师胖大,如祖师杨澄浦的风格,拳风蛮横。何师用松弹劲把人放飞,身体没有什么伤,但感觉很不舒服,头晕想吐,好象轻微脑镇荡的症状。何师的学生都怕,躲。何师也怕打出事,每天就只好发我师傅这个死心塌地的大徒弟。我师傅身材瘦小,年复一年被何师打出一流的听劲、化劲。师傅的风格和何师完全不一样,极空灵。 何师抗战中逃难到四川,何师的母亲和妹妹坐的船被日本飞机炸沉了。何师和日本人是有血仇的。但在八十年代初何师还是收了个日本徒弟。那个日本徒弟是锦江宾馆的厨师。 何师的日本徒弟每个星期天到人民公园学拳。有点基础后,何师每次都要单独教日本徒弟推手。除了我师傅没有一个徒弟何师敢放开来打。当年被何师很打跑了几个徒弟,(这几年这些“老人”慢慢又回来找大师兄了)。我师傅练出好听劲后,何师打得就不爽了。何师象个载重卡车一样撞上来,我师傅借力就走,临飞出去时还小还一掌,脚不沾地,落到十步之外。外人看来很壮观,其实何师内里不爽:刚开始被化了打得不实在,末了还吃还了一掌,被瘪了一下,就象吃了个苍蝇。我师傅也知道这些,最后都要让何师实实在在地发几下,不然过不了关。何师是个人来疯,围观的群众越多,越要漏几手,打得越狠。不仅要放得远,还要来几个花式,又采又咧。群众要是喝彩,何师还要追上来补火,表演连环掌。我师傅要是不配合,何师的脸要难看一整天。何其松一个七八十的老头,心还年轻的很,若是年轻几十岁,一定是要混演艺圈的。 何师有了日本徒弟之后,就放过我师傅,开始打日本人。日本人是生手,打得实实在在,比师傅装出来的打得顺手的多。每到此时,我师傅就叫大家都过来看“何老师报仇”。何师的拳场在人民公园里的围墙边,何师手黑,虽不敢出冷劲伤人,但总是把日本徒弟放飞到墙上。日本崽的背撞在墙上,痛得嗷嗷直叫。后来,日本徒弟也看出门道来了,就面对围墙站,何师就开始教活步推手,几个比划,日本徒弟又背对围墙站了。日本崽连忙双手护胸,何师轻轻一探一引,日本徒弟手就不知哪里去了,这是太郎自己也知道“起飞时间到了”,又被放到墙上贴起。 日本徒弟被打得惨,但不生气。日本人奴性重,有点喜欢受虐的意思。太郎对何师非常尊敬,一连五年每个星期都来,从不见断。久而久之太郎也被打出了根劲和化劲,但他自己并不知晓。此时何师要放飞他就要费些周折了。何师没了兴趣,就教太郎架子,改拳。太郎对何师的每句话都牢记在心,奉若神明。云手七寸,什么什么几寸,不能多也不能少,太郎的本子上写得清楚得很。得了太极最正宗真传,太郎心里好生激动啊!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10 第五章气功神通佛法(2009-04-14 09:15:03) 一 神通与神棍力 我于一九九二年一月,在清莱府美塞县受南传佛教沙弥戒,按计划准备过两个月的僧侣生活。美塞在泰国最北部,隔美塞河同缅甸相接。在最初的几个月,我每天凌晨五点起床,同其他小沙弥一起,赤足步行两公里到美塞桥附近托钵行乞。半年后,我跑到泰国东部尖竹汶府华僧寺庙龙华寺挂单。那寺庙很大和尚却少。住持不懂华文却可以背诵《楞严咒》,暮鼓晨钟都是他一个人敲打,我只参加晚课,诵十小咒,大辈咒,阿弥陀经。龙华寺的中文书籍只我一人能读,我先看《大方广佛华严经》,读了一半,也没找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读完的经书只有《妙法莲华经》。说到《妙法莲华经》,也有一段因缘,九一年下半年我在泰北一家华校教书,教英文的彼得是来自美国的志愿者,彼得说他信佛,所以每天都在观音寺里诵经两小时,但他诵来诵去只有一句,MIAO FA LIAN HUA JING,彼得不懂中文,所以发音不准,我一直不知道他念的是什么。直到我在龙华寺看到这本佛经才知道他诵的内容原来是一本经书的名字。读了普门品,才懂得为什么大家都念观世音菩萨。一九九三年十一月,我在曼谷还俗。 我觉得学佛和出家是两码事,在家人往往比出家人更信佛。毛主席说,我党真懂马列的不多。其实我党真懂佛教的人更少。 《西游记》里的如来佛佛法无边,而现实里两千五百多年前住世的释迦牟尼佛同样具足神通,在讲经说法之后常大放光明。但佛祖不主张使用神通,因我佛认为神通抵消不了业力。中国人也相信业力,有句成语说得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什么是天网,天网就是业力网。你自己造的业你自己要来消。佛陀曾派六十位证阿罗汉果的僧侣向外传法,佛陀规定的制度包括,不看相算命,不诈示神奇。但当时婆罗门教有神通者众多,即便是当时的各外道也不缺乏证五通者,因此在传法的过程中,除口舌之辩外,亦有神通之斗。须菩提是第一离欲阿罗汉,婆罗门及诸外道的种种神通在须菩提面前会自动消失,只好在这位解空第一的阿罗汉面前听其开示。佛前首座弟子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舍利弗更是具大神通者,歪门邪道无不避其锋,婆罗门教内也是无人能出其右。同之前诸佛首座弟子一样,舍利弗得知佛陀即将入灭时,便主动在佛陀入灭前入灭。佛陀的第二弟子是目犍连,被喻为神通第一。常用其神通以外道斗法。用现在的话讲,这六十位阿罗汉是佛祖钦定的持牌佛法开示者。多闻第一的阿难是在佛陀入灭之后才尽诸结漏,证罗汉果位。阿罗汉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长久住世,但这种希望比较小,好比奥巴玛现在做了美国总统,你很难说服他去用肯尼亚护照。 神通来自业力或由修定而来,一般初禅以上都会有神通,泰国人及和尚修定的很多,证五通者近五千人,但泰国有六千多万人口,所以有神通者不足万分之一。泰国有僧侣几十万众,真修行者占少数,修成正果的更少。有神通者大都遵守佛训,不诈示神奇。尽管犯戒的和尚也越来越多,但泰国从来都不缺高僧大德。 修炼者在初禅以前也会有超能力出现,但此时的超能力不能称为神通,只能叫做神棍力。证神通者可以轻松的施展神通,所谓游戏神通,毫不费力。神棍力却大不相同,时有时无,耗精费神。弄不好还会元气大伤,从前的巫婆巫公都有一点神棍力。有神棍力者不一定都是装神弄鬼的神棍,有道之士也大多会先有神棍力后证大神通。但他们都会谨记慧而不露,方能精进。 魔术师刘谦现在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我没看他在春晚的表演。但我在之前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的节目里见到他的神奇。据说,刘谦的那次心灵魔术吓到陈鲁豫。刘谦不是神棍是魔术师,但刘谦据有神棍力。我第一次接触神棍力是一九八八年在北京的劳动人民文化宫,跟一个有神棍力的气功师聊天,他练的是大成拳的站桩功,他有个外号叫张天师,他姓张。我那天大概是因为前列腺炎引起睾丸不停的隐隐作痛,此乃难言之隐,我没去过医院,也没跟任何人讲。我跟张天师聊了一会天后,张天师突然说,你的睾丸有问题,你的睾丸在痛。气功师感给人看病,大多有点神棍力,但神棍力也有多种,有些人的神棍力在于他会诊病,有些人的神棍力在于他会治� M本哂辛街稚窆髁Φ暮苌佟� 我朋友尹达非五十多岁才开始练气功,他师傅姓庞,庞大师也有神棍力,庞大师可手拿灯管,利用自身静电将灯管搞亮。庞大师的功夫使得奥门赌王叶汉大为惊奇并与之合影。庞大师在曼谷是乐园办气功班,尹先生也去学,庞大师教的功为站桩和卧功,属于道家功法。尹先生练得很苦,早晚不缀。尹先生练了九十九天时,呼吸时肚子开始拉风箱,出现腹式呼吸。之后一年内小大周天通了。尹先生认为腹式呼吸是一切气功的基础,腹式呼吸带来的能量才能打通周天。(但我之前也见过通周天呼吸没有变化的。)尹先生勤学苦练,精进非常。也获神棍力,尹先生不能把灯管搞亮,但能给病人治病,而且专治医院治不好的奇难杂症,尹先生治好了不少怪病,一时声誉雀起。尹先生的诊所在曼谷素坤易路日本区,尹先生只给日本人治。尹先生是有文化的人,治病从不打保票,尹先生会对病人说,你的病是怎么怎么回事,我需要几次可能会治好。尹先生不是神棍,所以也不讲神棍语言。 尹先生最佩服的人是唐大师,唐大师是上海长大的潮州人,现定居德国,在去德国之前,曾在曼谷住了几年,唐大师是先练太极,练出气以后就专练气功了。唐大师也有神棍力。唐大师每年都来曼谷,有时会在尹先生家,唐大师五十几岁,未婚,所以功力极强。尹先生认为唐大师治病的效果比他强好几倍,唐大师也挺佩服尹先生,认为尹先生练两年好过别人练十几年。一次,尹先生想介绍我认识唐大师,但唐大师说他一没时间二没兴趣。尹先生也不好勉强。但没想到唐大师的一个朋友约他见面却约到我在曼谷是隆的店里。(曼谷北京翠华楼)。唐大师见到我就笑了,说:跟你有缘,躲都躲不了你。 第二天唐大师,尹先生跟我来到拉吗二路的一个小吃店吃东西,我们三人都是以素为主,点好菜后,坐在那里等。那是一个极普通的小店,店的角落里蜷着四只小猫,女服务拿猫食来喂,只见三只小猫马上跑过去吃。剩下一只动也不动趴在原地。尹先生问女服务,为什么那只猫不去吃东西?女服务说,那只猫被车轧了一下,不吃东西可能快死了。尹先生扭过头来,对唐大师说,那小猫被车轧了,不能动了,你要真有本事,能让那小猫站起来,我就服你了。唐大师不讲话,只是用眼睛看着小猫,大概有一分钟的时间,那小猫开始动了,四条腿一撑,站了起来。我跟尹先生笑了,唐大师也跟着我们笑了。这时,尹先生又开始讲话了,站起来也没什么,老唐,你得让那小猫跑过去跟那三只猫一起吃东西,那样我才真佩服你。唐大师还是不讲话,再次用目光看着那只小猫,又是一分钟,那小猫开始走起来,走过去跟那三只小猫一起吃东西了。 头几年,唐大师跟尹先生手里都有点闲钱,两人一商量,就在泰国股市上选买了几只股票,买前,都运神测了一下。感觉好,包赚不赔。后来,唐大师跟我说,他赔了一百万。尹先生更惨,赔了两百万。 我将此种被气功界称之为特异功能的特殊能力称之为神棍力并无贬意,我很多朋友都有此神棍力,但他们不是神棍,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会成为神棍,但如果是没有受过教育且没有善根的神棍力者就很可能成为神棍。神棍们先骗自己,再骗别人。或先骗别人,再骗自己。 其实神通不应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佛陀常斥责以学神通为目的的出家人,神通抵不过业力。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有神通(或神棍力)的很多,但当持枪持炮的白人打来时,他们也只有抱头鼠窜的份。我见过一个有神通(神棍力)的印第安人,他是美国某印第安人部落酋长的后人,他可以用意念杀死一只鸭子。我见他是在西班牙海滨城市阿利康德我朋友德国人卡尔迪特家里。我在奥地利我朋友家练六妙门小有成效后,拿到补办好的证件就飞来阿利康德,卡尔迪特喜欢结交能人异士。除那印第安人外,有个荷兰的催眠师本事更大。他随便打个榧子就可以把人催眠。卡尔迪特是天主教徒,但他相信轮回,在他的朋友中有些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前世。卡尔迪特有很多有关禅定的资料。但他没办法打坐,因为他喜欢女人,他也有超能力,他可以每天做爱。其实卡尔迪特也是一位高人,他有他自己的哲学观点。他对我说的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普通人的理念都是错的,一般人不是生活在过去,就是生活在将来,其实最重要的是现在。卡尔迪特说的很对,但人往往没有现在,因为普通人没有能力观注当下,由于业力的缘故,人们为妄念所控制,不是想过去,就是想将来。 我在阿利康德继续坚持打坐,但已改为每天打坐一次。突然感到身心都比以前健康了很多。十天后,我回到曼谷。 到曼谷后第二天,我去见尹达非,讲了我在奥地利因祸得福苦练气功的经历,并说已过了浑身骨痛的关。尹先生说,他开始也是浑身痛,痛关之后是上火关,上火引起以前的所有病痛,之后是冷关。再后是气感关。这几关要一关一关过。我练的是佛家六妙门,尹先生练的是道家周天功。但我们在练功过程中出现的状况有很多相似之处。尹先生练得比我好,他是精进,精进,又精进。跟尹先生一起参加气功班学习有几十个人都没练出来。唯尹先生一人不但出了功,而且境界提高的很快。 我跟尹先生认识是在泰国北部,一九九一年尹先生是在皇太后县老象塘华人新村教小学。尹先生精力充沛,教国文又教算术,还是班主任。村子里只有小学,要读中学的话,就得到别的地方,不方便。尹先生突发奇想,想为村子办个华文中学。办中学当然是好事,但条件差的太远,师资没有学生也不够,没现成的教室,而且还缺教具设备,桌椅板凳。考虑到这些因素,大家都认为办不成,所以没人支持。没人支持尹先生就自己办,尹先生把自己住的房子腾出来做教室,尹先生又自己搞来教具桌椅。尹先生又亲自在村子里调查有多少学生想上中学,并宣布新学期中学一定开起来。尹先生也找到我,希望我能在他的中学里帮忙教英文和生物。我一口答应没问题。尹先生的中学办起来了,成功时自然大家都来帮忙。我在中学里教了半年英语生物,直到尹先生找到正式的老师来替我。 办教育,功德无量,尹先生办了一件大好事。直到现在老象塘的华文中学还开着,中学有三个年级,到中三。 佛教讲因缘讲业力,讲果报,所以相信因果乃是信佛最重要的一点,就要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舍利弗本是婆罗门教的大学者,他跟目犍莲聚众讲学,他认为,这世界上没人能做他们的老师。直到有一天他见到托钵行乞的马胜比丘,马胜比丘是佛佗初转法轮五比丘之一,已得道的马胜比丘容貌威仪,不同常人。舍利弗便问马胜向谁学道,教义如何。马胜知道来问者不是一般人物,于是作偈回答: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本有道之人,闻此偈心生欢喜,回去向目犍连说了,两人便一起皈依了我佛。之后,舍利弗和目犍连便成了佛佗的首座弟子。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11 (2009-04-15 09:31:31) 二 粗住与细住 两千年十月,我到巴基斯坦给朋友作翻译,先在卡拉奇,后又到了拉耗,拉耗据说以前做过印度的首都。由于时间充沛,闲暇时我仍是不忘打坐,一周后嘴里起大口疮,我想这就是尹先生说的火关,我停下打坐,口疮也好了。长口疮是我的老毛病,我这人毛病多了。 零一年我到了西非工作,有时间每天都会打坐。这回的反应是咳嗽,这也是我的老毛病,从小到大,我是三年咳一回,一回咳三月。我先到的是象牙海岸的阿比让,(科特迪瓦政局不稳,但阿比让仍是西非的经济首都),有时间就打打坐,但这回是一坐就咳,不坐就好。一个月后到了黄金海岸的阿克拉(加纳人最会作生意)。咳嗽好了。好了就又可以打坐了。再回到阿比让,又开始咳嗽了,去了趟几内亚(几内亚又脏又乱),又不咳嗽了。到了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是旅游城市,黑色美女如云),又开始咳了。再向北到了毛里塔尼亚,咳嗽得更凶了,非洲大陆,气候大多不错,唯毛里塔尼亚气候极为恶劣。上午风沙巨大,酒店虽是两层玻璃窗,砂子还是能飞进屋来,下午风停了,出门向外十米,即被烈日晒回。室外温度应有五六十度。两天后,飞至西班牙的坎克那里牙岛。感觉是天堂到了,岛上天是蓝的,海水也是蓝的,气温不冷不热。我再打坐,也不咳嗽了。掐指一算,在西非整整三个月。火关过了一半。 每个人练功的反应是不同的,有些人千辛万苦,有些人平步青云。有些人,水烫死猪。毫无反应。 零一年九月份,我经过古巴到了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戈。原本要做一些海货生意,因碰上九一一,生意暂停。我只好在酒店打坐。一天上午,我打坐数息整整一百次,看看表,用了二十五分钟。一分钟四次息,标准的腹式呼吸。 武术家讲,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这口气就是呼吸。打人发力是呼,挨打被揍也是呼。这不用人教的气功人人都会。起跳时要吸,落地时要呼。打太极拳起式,两手向上是吸,两手向下是呼。接下来你就只好顺其自然了,呼吸跟动作相配合是好的,但你的气跟不上,平常人所谈的腹式呼吸是假腹式呼吸,所用的更是假腹式呼吸。武林杂志上介绍的是假腹式呼吸,武林盟主顾留馨推广的也是假腹式呼吸。但如果你练出真腹式呼吸,再讲究动作配合呼吸,就会觉得游刃有余了。以真腹式呼吸为基础,加上使用上的假腹式呼吸,真真假假,事半功倍。 修道的人不会研究腹式呼吸,因为腹式呼吸的档次太低。我的一个学生,我教她安般守意,她第一天就出现腹式呼吸,第二天达到标准腹式呼吸,而且是逆腹式呼吸(一般修安般守意会出现顺腹式呼吸),第三天就感到体呼吸,第四天达到标准体呼吸并入欲界定。(66分钟呼吸一百次)。她练了九天,超过我练九年的境界。我师弟阿庄,打坐的功夫很好,能连坐四小时,达未到地定,只知道呼吸很慢很慢,从没注意是胸呼吸或腹呼吸。 练太极拳的能把呼吸讲清楚的只有李雅轩。李雅轩说,太极拳是气功,练时别忘了行气,行气者何?即慢慢深长呼吸也。又言,太极拳呼吸之道,主要是气沉丹田,鼓荡丹田内息,以与连绵不断之动作做相应。因内息之鼓荡不停,亦自能抽动外面呼吸之气忘来不掇,且细匀深长,如胶似漆。 从以上文字可看出,李雅轩的境界已超出腹式呼吸了,如胶似漆是体呼吸的境界。李雅轩的体呼吸是其长期心静体松演练太极拳的结果。李雅轩可能没有练过数息观,但晚年喜静坐,并言,练太极拳的功夫,如能每早晚静坐一下以养虚灵是最好的。李雅轩曾言,修炼功夫,最要紧的是在静上多多用功。如能做到静极默笃的时候,好像头脑中有一种灵感,这种灵气好像要出离躯壳,起于空中,与宇宙万物合体,未来未见之事,若有所知,恍然若明,如这种情形,不知是什么道理,是人的灵机充实了以后,自然而产生的吗?。。。。。。 从以上文字可看出,李雅轩练拳修入欲界定了,经常入欲界定,有时会有各种感觉幻觉出现,李雅轩是有慧根之士,只是将一些感觉写出。如碰到无知愚人,就会认为已得道成仙。狂妄之辈得此境界,更会口出狂言,目空一切。看李雅轩写的文字,能知李雅轩真乃谦谦君子也。 有人看了李雅轩的文章,因不得其意,便讲,李雅轩是老江湖,入门的东东一点不讲。其实李雅轩什么都写明白了,只是你自己境界不够。李雅轩的太极拳精论就是真正的九阳真经。而不是什么纯阴无阳。 扯远了,回来再谈腹式呼吸,张义敬的太极拳理传真里有引用周稔丰的文字,专讲呼吸怎样配合动作。讲在医院里作了顺逆腹式呼吸试验,证明顺腹式呼吸肺活量大于逆腹式呼吸。其实那种试验的意义不大,因为试验中的顺逆腹式呼吸皆为假腹式呼吸。真腹式呼吸是在放松下出现的自然深长呼吸,一般练出顺腹式呼吸的只能做顺腹式呼吸,练出逆腹式呼吸只能做逆腹式呼吸,我所见的能随意做顺逆腹式呼吸的只有师弟阿连,阿连的坐禅境界极高,没跟人学自己坐出来的,后来又去学周天功,又出现了逆腹式呼吸。我所知道的人中,也只有阿连随时可以逆顺转变,阿连也可以随时随地入定。 没有真腹式呼吸的基础,用假腹式呼吸配合动作,不仅有难度,而且有危险,当然,也有练成功的,比如某某。李雅轩晚年亦主张动作不必配合呼吸。因为以其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知道其中的风险。即便是有真腹式呼吸的人来练太极拳,也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做到动作与呼吸同步。 练太极拳呼吸与动作配合,需要很长的时间,靠练太极出现真腹式呼吸,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也可能永远也练不出来。所以不如单练呼吸,先把腹式呼吸练出来。然后再来动作与呼吸相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数息观或称安般守意是佛教徒修定的最常用的十种方法之一。到后来又被唐朝智者大师改称为六妙门,数息观这种方法非常适合练太极拳的人。 人不食一月不死,不饮三天能活,不睡二日难受,不呼吸一口都不行。从呼吸上来看,人的生命是极脆弱的。所以从呼吸入手,最易得道。 亦可站,亦可卧,但还是坐最好。佛是坐出来的。双盘好,单盘也行,散盘来的最容易。我跟尹先生都是散盘练出来的。有些人天生会双盘,但从来不练功,不练功就没工夫,但能双盘就有面子。高僧大多双盘,有功夫也有面子。 坐好后就不要动,把意念集中在呼吸,然后数呼吸,出息要数,入息也要数,零一,零二。零息进,一息出,零息进,二息出,一直数到一百。坐好就不要动,身体好比是装水的杯子,你的意识就是这杯子里的混水,修数息观就是要把这混水澄清。杯子不动水就会慢慢清下来,水清了就是真意,就是息,息就是自心。 修数息观而能引起身心变化的成功率为百分之五十,有人一天就出现腹式呼吸,有人七天,有人一个月。大多数是三个月到一年,也有七年才有变化的。对多数人而言,精进是非常重要的,我是用了一百零三天,练出了最初的腹式呼吸,出现真腹式呼吸后将其稳定,一般不会退转,只要一放松,腹式呼吸就来了。 也有人不用精进就能练出来,阿连就是这样。二十岁时,一天阿连看了一个电影,回家后就决定要练打坐,阿连每晚七点打坐,坐下后阿连不知要注意什么,就开始数自己的呼吸,数一百次后看表,不到十分钟。第二天如是。阿连数一百次呼吸就收了,阿连从不多练,但每天定点准时,阿连认为身不动最重要,所以蚊子来咬绝对不能打。身体不动就是定,所以蚂蚁爬就给他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阿连每晚七点打坐数息一百呼吸。四年后,阿连一天偶尔看看表,一百息正好用了四十五分钟,(每分钟呼吸二点二二次)。阿连不想再延长打坐时间,所以就不数息了,改为随息了。阿连以后每天打坐随息四十五分钟。最初阿连有身痛的感觉,随息后有十几天打坐时会哭,(多年后阿连将此哭关跟我讲了之后,我打坐也哭了十天。这东西传染。)之后不久,阿连入未到地定,及达到初禅的境界,证他心神通神耳通。阿连心地善良,无师自通也是奇才。 最常见的腹式呼吸一般是在每分钟五次呼吸到每分钟三次呼吸之间,最初的腹式呼吸速度还会快些,稳定后每分钟五次呼吸,每分钟五次呼吸为标准粗住呼吸,腹式呼吸的出现标志着身心已有一点放松,但粗住的境界太低,心粗息亦粗,之后当妄念稍少时,呼吸也会细长一点,达到每分钟四次。每分钟四次呼吸为标准腹式呼吸,仍然是太粗,打坐时要进一步放松,全身放松,大脑方松,妄念变得越来越少,呼吸也越来越细匀,越来越慢,争取达到每分钟三次,身心越松,呼吸越慢。每百次呼吸超过三十三分钟时的呼吸为细住呼吸,此时的心理生理都有明显变化,细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境界。每分钟两次半的呼吸速度为标准细住呼吸。 六妙门跟安般守意讲的是同一件事,也是同一个过程,哪六妙?数息,相随,止,观,还,净。《大安般守意经》有加上四圣谛,苦,集,灭,道。 细住就是随,到此境界,不需再数息,把意念轻轻跟随着呼吸即可,此为随息。(当然,如果你想象我一样做实验也可以数下去。也有人出现腹式呼吸后就随息,要活学活用,此为不定止观),细住仍不是道,但已离道不远。 细住是一种境界,其特征是心念已细,妄念仍存,但你知道妄念是什么。你也知道你在想什么,由于大脑的放松,多余的养分进入到身体,脊柱自然挺直。神态也显得格外精神。 舍利弗见到马胜时,马胜就是细住,有道之人出定后就是细住,陈长兴号称牌位先生,陈长兴是细� B薏肪平怖钛判裉让飨棺希钛判彩窍缸 O爸傺蚋鞠不端锎嬷艿钠剩锎嬷芤彩窍缸 � 细住就是你有观注当下的能力,卡尔迪特跟我讲的过去不重要,将来不重要,现在最重要。这就是观注当下,就是细� H嗽谙缸∈庇惺被嵊刑烊撕弦坏母芯酰憧刺欤旌芾叮憧词鳎骱苈蹋醋约荷碇辈焕邸1鹑丝茨悖趺纯丛趺此逞邸� 细住也有天生的,不用修,孔子是,庄子是,六祖惠能也是。列宁是,恩格斯也是。武禹襄,杨健侯,孙录堂,杨澄甫也是天生细� � 细住就是行卧坐立不离禅,细住不是禅,离禅百万里。不离禅是不可能的,不离细住到是真的。 细住也可以顿悟,顿悟成佛是吹死牛,顿悟细住才真实合理。 汪永泉的三个气圈也可引起细住,汪永泉也是细� S腥私捕赖猛粲廊诠γ芫鳎巳松砩厦挥型粲廊砩系恼� 细住同细住呼吸可不同步。但细住久了,呼吸自然会变化。 我初识细住是在一九八七年,是顿悟细住,(在北京)我骑自行车从西城去海淀,那时正是下午时分,方向向北骑行,突然想起严新书上写的五官放松了五脏也会跟着松。我先松眉毛,眉毛松了,再松眼睛,眼睛松了,松耳鼻,耳鼻松了,松口舌,口舌松了,我是一边骑车一边放松,接着是松两个胳膊,胳膊也送了,然后松两条腿,两条腿也松了。一瞬间,大脑突然静了,眼睛突然亮了,脊柱伸直不再弓腰驼背。到了海淀还是保持着这种神态,办好事情后,我在一棵树下站了一会,只觉得轻松自在,天人合一的感觉不期而至。 第二天早晨起来,我一松五官,细住的感觉就来了,那天我去政府部门办事,不管办什么都是一帆风顺,有些人还问我,是不是当过兵,否则胸腰挺得怎么那么直。 第三天早起,我不敢松了,我不敢松是有原因的。我不松,就没细住的感觉了。来的快的东西总是去的快。后来我再松也松不出细住来了。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12 杨氏太极一百家(一)(2009-04-15 10:12:56) 第六章 杨氏太极一百家(一) 一 杨健侯的贡献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斯人者何?杨露禅是也。杨露禅的太极拳功夫是最好的,北京的老人们说,杨露禅是会飞的。杨露禅没文化,也没读过《太极拳论》,现代人把《太极拳论》背的滚瓜烂熟,又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太极拳理论。可就是怎么也练不出杨露禅的功夫来,所以有人说,前人功夫好,后人理论高。此话一点不假。 杨露禅的太极拳功夫来自陈长兴,陈长兴的功夫是祖传。所以说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的说法是最正确的,说太极拳是张三峰所创,主要是杨氏后人,杨家拳来自陈家,是不能否认的事实,想知道你爷爷是谁,问你爸爸就好,根本不用找律师,所以练杨氏拳的根本没资格谈太极拳起源这个问题。顾留馨不适合练内家拳,所以练了一辈子也没啥功夫,但老顾心明眼亮,搞阶级斗争绝对是把好手,老顾说太极拳的创始人是陈王庭,绝对是英明正确。 但最好的太极拳功夫是杨露禅的,太极拳的天下也是杨露禅打出来的,而且杨露禅是第一个职业太极拳教师,因此现在教太极拳的教师们,也就是说只要你是靠太极拳吃饭的,不管你教的是什么式,都应该拜杨露禅为祖师爷。 人们学习各项技能的能力,跟人们的记忆力有关系。记忆力有两种,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杨露禅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都好。所以他学太极拳不需要什么理论。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学。杨露禅既是一武痴,又是一天才。本是外家拳高手,再研内家拳拳意。杨露禅终于创造了太极拳的辉煌,在北京所向无敌,人称杨无敌。 武禹襄是个大学问家,武术气功的造诣颇高。但武禹襄只是有意记忆力超好,这种人学东西,就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了。武禹襄不仅创编武氏太极拳拳架,而且总结出了自己的太极拳理论,武禹襄的太极文章写得是真好,好到连张三丰都不得不过来抄一段。 武禹襄将杨露禅介绍到了北京谋生,走之前,杨露禅将自己爱打架的儿子杨班侯托给武禹襄,希望杨班侯能读点书,长大后文武全才。武禹襄教班侯读书,也教他习武,班侯书读得一般,武练得非常好。班侯跟武禹襄学了陈氏老架,陈氏新架,以及武禹襄架。班侯好动手,动起手来没人是他的对手,班侯才是练武的天才。 班侯后来到了北京,北京也没人是他的对手。班侯觉得他应该跟他爹差不多了。就跟他爹也比了一下手,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班侯比他爹差远了。功夫还是杨露禅的好。班侯只好又来听老爹的指教。班侯气盛好斗,斗起来也是只赢不输,又是一个杨无敌。 杨家三代的逸事总是让人津津乐道,人们常说,杨露禅闯天下,杨班侯打天下,杨澄甫传天下。这话也对也不对,因为这其中漏掉一个人,就是杨露禅的另一个儿子,杨健侯。杨家三代,应该这么说,露禅班侯打天下,健侯澄甫传天下。 杨健侯天生细住,细住是修道的人入欲界定前的境界,细住不能看破红尘,但却可以看到红尘,天生细住的人,是修道的坯子,当然只要他喜欢,学什么都行。但杨健侯不喜欢学武。不喜欢学也得学,杨露禅早就看出来了,健侯不是一般人物,是天生学内家拳的料,将来能继续支撑杨家门面的一定是健侯。 山东河北人好武的极多,杨露禅本是一武痴,只要能学的就都学了,海纳百川,深不见底。杨露禅把其所学象灌肠一样往杨健侯的身子里塞。基本功训练已经把杨健侯累得半死,还要把老爹传授的内家外家几十套拳通通练完,之后,还要耍刀弄枪,挥舞器械等等。杨健侯觉得无法忍受了,但杨露禅身上的东西还多着呢,内功外功,暗器弹弓,杨健侯是痛不欲生。(据传说,杨健侯曾经自杀未遂) 内功是最难练的,但杨健侯的内功长得很快,对他来讲,最难过的是皮肉之苦,老父严格要求,杨健侯累的筋骨齐痛,苦不堪言。但武术这东西,基本功训练最重要,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杨健侯终于熬过来了。 杨健侯开始推手,不用教,化的比谁都好,也能发人了,发人人不能逃,他发的劲急轻灵,杨露禅看着奇怪,怎么跟我在陈家学的不一样?杨建候爱玩弹弓,他用弹弓将第一个弹子打向天空,再用第二个弹子打向第一个弹子,只听啪的一声,两弹相遇,打得粉粉碎碎。杨露禅忍不住了,走过来说,儿子,你神了你,你简直就是张三丰转世。杨健侯问道,张三丰是谁?谁是张三丰?杨露禅说,张三丰是谁,我也不知道,谁是张三丰,你就是张三丰! 细住境界的人练习内功,要气有气,要神有神。杨健侯是天生细住,太极拳本有导引的作用,当过了筋骨皮肉之关,松开两胯两肩之后,不知不觉,杨建候早已丹田气满。太极拳能发整劲,就算入门。唯杨健侯与众不同,上手发人来的就是轻灵劲。 什么是轻灵劲呢? 李雅轩云:硬劲不如僵柔劲,僵柔劲不如松沉劲,松沉劲不如轻灵劲,轻灵劲不如虚无劲。 在此,李雅轩将劲力分为五种,即:硬劲,僵柔劲,松沉劲,轻灵劲及虚无劲。硬劲就是常人所用之劲,僵柔劲乃练过太极一段时间后,人体各部位僵柔不一的局部发力,发力时接触点有硬力感的劲力。松沉劲是整劲,劲由脚底起,瞬间达接触点。轻灵劲为带有内劲之整劲,接触点感觉较轻。虚无劲是接触点几乎无感觉,所谓飓风刮至,百草具倒。 演武只为输赢,是何种劲没人注意。但杨健侯不这么认为,劲要发得巧妙,方为上乘,杨建候在助其父教拳时,已注意禁止硬力的使用,杨建候教人们发整劲,学轻灵劲。至此,杨家拳已有了自己的风格,杨建候在其执掌杨门帅印之后,将拳架也进行变革,在杨建候所定的中架子里,大量的川字步取代了原来的大杆子步,这样一来,杨氏拳彻底跟陈氏架分了家。 杨健侯的轻灵劲极具魅力,如果你能熟练的玩轻灵劲,打死你也不会去练别的拳,但这种东西需要较强的内劲,否则玩不好也玩不出来,杨门吴门有多少人花了毕生的精力,所追求的不过是此劲而已。至今,杨门吴门亦有人能玩此劲,但比杨健侯当年之发劲相去甚远矣。杨健侯不是玩,而是用。 其实能发太极整劲已相当不易,更不用谈轻灵劲。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推手比赛中使用的全是硬力和僵柔劲,全不见太极整劲。 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由四肢爬行变为两腿直立行走,脊椎变形,两胯关节被压死,在人的大脑越来越聪明时,四肢与身体的整体性功能退化(好像值得),练太极拳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把尾闾摆正,将两胯松开,松两胯关节最好的方法就是盘架子和走矮步,所谓虚实分清也是分在两胯关节。松开的感觉好像是往生锈的轴承里滴油,是一点一点松开的,当你打拳时能自动观注到两胯时,说明两胯开始松了,从开始松到完全松开可能需要几个月或几年,最好常看松胯松的好的人打拳,全身关节松开是以后的事,开始练拳时,松两胯最重要,松开两胯,摆正尾闾,就要松踝关节,否则两踝处筋肉会肿痛起来,胯松了踝松了,就可以身化身发了,身体发劲听起来太高深了,其实应该比手发劲容易,整劲是由脚而腿,至腰身而臂膀再经腕部由手到接触点。初练太极,即便腰胯松了,内劲经肩过腕也所剩无几,腕关节的松尤为重要但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因内劲不能到手,所以人们推手不过是用硬力或僵柔劲。因此,最初能发出的松沉劲如不是身也不会是手,而是大臂或小臂。可惜从没有人提到这一点。 我第一次发整劲是在和美国人约翰推手时,他用左手按我右臂,我右臂上扬将其打出,其劲整而快,不同以往。后来小臂也可发出整劲。 郑曼清说,太极有手不用手,其实能用手是最难的,唯高手才能用手,郑曼清自云,朋履挤按,得一履,但郑曼清是用肘履,郑氏所传四正手中,履也是用肘。太极有手不用手,郑曼清是讲发劲的顺序,太极最后才用手。 唯杨建候为神沾圣手,只要被摸着,你就跑不了,一轻二整,三快四灵。何谓一轻二整?我们推车或推墙时,都会用全身之力,但你如果你沾着唾沫捅破窗户纸时也能用全身整力,就是一轻二整了。杨建候就能。杨建候认为轻灵最重要,真能轻灵,也就用不着唯手先着力。杨建候把武禹襄的打手要言的最后一段,稍加改正,就便成了,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杨健侯有天把这一段抄写一遍,在上面加上标题,太极拳论。准备给几个徒弟讲解大意,正在此时,进来一个人,是个富有的邻居,姓叶,是男的,但外号叫三娘们儿,此人有三大爱好,第一贪财,第二好色,第三就是爱吹个牛,杨健侯平常就讨厌他,但三娘们儿的几个亲戚在京城颇有势力,所以杨健侯也不想得罪他。他一进来就看上杨健侯写的文字,三娘们儿仔细看了一遍,看不懂但装懂,他问道,这太极拳论写的是真好,是谁做的。杨建候没过脑子就回答,是张三丰做的。杨建候心里想,我骗死你这王八蛋。 三娘们儿嘴快,第二天整个京城都在讲张三丰创了太极拳。 谁是张三丰,杨健侯就是张三丰! 关于杨建候,写得比较详细的还是陈龙骧的《杨氏太极拳法》,现摘如下: 杨鉴,字健侯,号镜湖,人呼为三先生,晚年时人呼为老先生,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39年)。幼时即从父练功,当时之刻苦情形,一般人皆不能忍受,健侯亦曾欲寻短见,幸被发现,未成悲剧。武功精绝,其拳刚柔并济,实臻化境,刀、剑、枪、杆无一不精,性格温和,不轻易与人较量。从游者尤众,一轻指点,多有成就。当时他派中有善用刀剑者,与健侯交手,健侯仅以拂尘挫敌,每每一搭手,其人则处于背势,多被擒拿,使人不能近其身。又善用枪杆,任何劲力均可发于杆头,他人枪杆遇人,无不连人带杆同时跌出。当时,西安有名王大力者,号红店客,两手能举五百斤,一日能行三百里,善用大刀,爱好大枪,在陕西名气很大,授徒五百余,闻健侯名,特赴京中见健侯,欲与较技,说:“太极拳则闻名久矣,太极枪尚未见识过,也有如此神异否?”健侯不得已,只好颔笑允之。二人取枪来到院中,王大力举枪直刺其胸,健侯侧身履之,王扣枪欲按乃落空,王抽枪回来,健侯乘其回势用太极枪中扔枪法掷之,王连人带枪仰面跌出六七步外,王起来后说:“今天才真正了解了先生的神技啊� 蹦司∑郧八В萁『钗Α� 健侯周身皆能发人,而发劲辄在一笑一哈之间,而且善于发弹,发无不中,三四弹在手中,往往能同时射击三四只飞鸟。尤其神异的是,能止燕雀于掌中,不能飞去。这是因为鸟类在将飞之前,两足必先下沉,沉后得势,方可耸身上飞。健侯能听其两爪下沉之劲,随之往下松化,则燕雀无力可借,所以不能上飞,由此可知健侯太极听劲与化劲之灵敏奇妙,绝非他人能够望其项背。有一次在北京某戏院看戏,台上武生失手将单刀飞出,健侯挥手返其刀,毫无稍偏,满座惊奇。健侯为清朝神武营教练,时年已七十余岁。一天从外归来,有莽汉持棍出其不意,从后面偷袭,健侯忽转身以手接棍略为一送,莽汉已跌出(约3.3米)丈余。健侯于民国六年(1917年)无病而逝。在临终前数小时,得一梦兆,即知将死,呼家人及门徒至前,一一叮嘱,届时沐浴更衣,含笑而终。 杨健侯对太极拳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杨澄甫的八十五式大架,是在杨健侯的架子上稍变而成,定步推手,四正手皆是杨健侯所创,杨氏大履,活步四正手亦为杨健侯所定。 许禹生和李景林皆是杨健候之徒。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13 (2009-04-16 10:48:35) 二 平面太极和立体太极 杨家三代靠教拳为生,不是学雷锋做好事义务教授,做生意有时也需要一点广告效应,杨家后人选择了张三丰也自有其中的道理,陈胜吴广如果不是装神弄鬼也不会取得最初的成功,秦朝也就不会那么短命。没有谁一生都讲真话,人们有时有讲谎话的权力,只要不是恶意的谎话就好。人们喜欢对自己有利的谎言,人们也喜欢自己喜欢的谎言。一百多年来,太极拳界已形成了很严重的张三丰情结。吴图南也是如此,吴图南喜欢张三丰就给三丰找了个老师,黄龙真人。其实这样更根本否定了张三丰造太极拳的说法。按吴图南的说法,变成是黄龙真人造的太极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德印也认为张三丰造太极拳之说毫无根据。褚民谊乃大奸之人,自然看出其中破绽,唐豪是太极警察,长有火眼金睛,顾留馨在毛泽东思想武装下,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追查真相。其实也没什么好查的,关羽原比刘备大好几岁,桃园三结义,还不是做了大耳朵的二弟。谁能把罗贯中怎么样? 杨澄甫生于1883年,此时,其兄杨少侯已是成名人物,少侯的风格很象伯父杨班侯。少侯善散打,是杨家三代五人中的一员。 杨澄甫也是天生细住,脾气秉性跟其父亲杨健侯有很多相似之处,杨澄甫学拳不久,即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天分,瞿世镜说杨澄甫四十岁才大器晚成是听人误传,杨澄甫二十岁时已是杨家内定的掌门人,一方面,少侯善打,但对领导工作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杨健侯已看出杨澄甫是天生练太极拳的料子。杨澄甫天生细住,弱冠之年,已显出惊人内力。杨健侯知道,杨澄甫只要把下盘练出,就又是一个杨无敌。 随便找个借口,杨健侯把杨澄甫关了一年禁闭,而一年以后,杨澄甫既成为这世界上最出色的太极拳师。谁是天才,杨澄甫是真正的天才。 当阿根廷足球队主教练梅诺蒂最初发现马拉多纳时,他向世人宣布,他找到一个十五年才能出现的天才。事实证明,梅诺蒂错了,马拉多纳不是十五年能出现的天才,而是五十年五百年才能出现的大天才。马拉多纳不管在哪里都是最好的。不管怎么练也都是最好的,在那波勒斯,马拉多纳每晚都在夜总会度过,喝点小酒,吸点那个,但在足球场上,马拉多纳永远是英雄,他为阿根廷也为那波勒斯创造了奇迹。 杨澄甫也是这样的大天才,但天才也有天才的问题,杨澄甫重内过于重外,他打少林拳也打出太极拳的味道来。 一九一七年,杨澄甫正式成为杨家的掌门人,这一年,他接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生,所谓杨门第四轩(先轩同音),陈微明。一九二八年,杨澄甫南下,太极拳走向全国。 杨氏太极也一直在变,杨澄甫随着功力的增长,脚下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跟杨健侯的中架子比,删除了一些过渡动作,两臂运行变得舒展大方,杨澄甫认为这才是上乘之路,重意不重形,用意不用力。但杨澄甫脚下的变化却有违背了太极拳训练的原则,杨澄甫把平面太极拳变成了立体太极拳。太极拳本是武术,在技击中立体太极的效果更好,但在练功时一定要练平面太极拳。 这世上天才终是少数,地才总是多过天才,杨澄甫是天才,他可以把少林拳也打成太极拳,地才们把太极拳打成少林拳。 按章乃器的气功重力学说,太极拳可以叫做流动重力学,平面太极拳的特点是,向前迈步时,前脚的支撑力从零开始,直至撑起全部中心。前脚可以随时收回,重心由后向前是滑过去的。立体太极的特点是,踏步向前,重心随脚而落,前脚不能随时收回,重心是跳过去的。 平面太极拳的代表是吴鉴泉,田绍轩,郑曼青,立体太极拳的代表是杨澄甫,李雅轩。 立体太极是为用,练功的效果不好,且难度大,打不好就成了慢少林拳。当你练到相当程度了才可以打立体太极拳。 练太极拳一定要练平面太极拳(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如你具备杨澄甫李雅轩的天才,就可以练立体太极拳。) 感谢瞿世镜的文章,使我们对杨家拳,增加了解,长了见识,在郑曼青所著的《太极自修新法》中,瞿世镜的师傅黄景华被郑称为死党。郑曼青在海外名声远播,有不少人是乘飞机而来,只为能跟郑氏合影留念。瞿世镜曾写了一篇《杨氏太极是一家》的文章,我不认同,所以我这章的题目就叫《杨氏太极一百家》。 杨氏太极一百家,听我一家一家道来。 傅派杨氏太极拳 武林盟主顾留馨左思右想,精挑细选,选中了傅钟文,顾留馨认为傅钟文拳架颇似杨澄甫,推手功夫也相当不错,顾留馨曾与傅钟文试手,屡战屡败,而最重要的是,顾留馨认为傅钟文有政治头脑,傅钟文确实也有政治头脑。在傅钟文心目中张三丰就是马克思;杨澄甫就是毛主席,傅钟文不知道是不是共产党员。但傅钟文确实有共产主义思想。从一九四四年开始,傅钟文义务教拳四十年。 傅钟文因已与杨澄甫的侄外孙女成婚(一说外甥女),成了杨澄甫晚戚,因这层关系,被杨澄甫所青睐,所以有机会追随杨澄甫南下广州,近水楼台再加上勤学苦练,傅钟文功夫大有长进。 据说傅钟文中年的拳架颇似杨澄甫,可惜没有机会见识一下,但从傅钟文晚年在表演时的一些零碎不全的片断看,傅钟文已得太极拳的其中三味,晚年的傅钟文像一座松沉的铁塔。马来西亚傅派杨氏太极拳传人,谈到傅钟文的功夫时,大都赞不绝口,他们说,傅钟文上下楼梯,一点声音都没有,傅钟文在马来西亚有跟黄金星等人试劲,黄说,傅钟文坐在椅子上,显出高深武功,与其推手,微触其肌肤,已经站立不稳。傅钟文晚年的拳架已不再象杨澄甫。打太极拳,没功夫时象别人,功夫出来了只象自己。 对傅钟文的评价只有四个字,绝世奇人,傅钟文在其位置上坐得并不舒服,但他能适应各种环境,最终能左右逢源。据说,傅钟文的传人上万。 在网上可以看到傅钟文四个弟子的集体拳架,王荣达,傅声远,某某和一个姓某某某的一起演练,四只唐老鸭跳起杨氏大架八十五式。 外行人看起来是四个老天鹅翩翩起舞,内行人却可看出是一只仙鹤与三只野鸭同行。王荣达就是唯一的仙鹤,王荣达的拳打得中规中矩,尾闾中正,松沉自然。王荣达打的就是平面太极拳,落脚轻缓,身体由后向前滑出,是真太极功夫。另三人打的是立体太极拳,上下起伏,尾闾不正,落脚重而且屁股突。是慢少林也。 傅声远的名片上印有杨氏太极第五代掌门人的头衔,其实应该加上傅派两个字就好了,否则多有欺世盗名之嫌,傅声远个性过于自信,撅着屁股打了一辈子拳,又撅着屁股教了一辈子拳。从来没有看过打拳打得这么丑的还到处乱跑乱表演的人。其实傅声远也有他的聪明之处,他早看出杨氏太极拳的功夫是练不出来的,而杨氏太极拳现在除了功夫外还只剩下一个辈分,于是傅声远封其父为杨氏第四代掌门,封自己为杨氏第五代掌门。 傅某某的拳架也不好,尾闾不正,气浮于上,这种立体太极,两脚跳来跳去,重心移动少,虚实不清,动作全在手上。郑曼青讲太极有手不用手,傅某某是太极功夫全在手。傅某某得过很多金牌。傅某某的拳只能得金牌却不能长功夫。傅某某出的教推手VCD 被金仁霖的弟子喻为傅氏三代搞笑版。其实搞笑的是傅某某,太极推手只用手。 再看看瞿世镜的文章 傅钟文乃澄甫公之远戚。健侯师祖之长子兆熊,字少侯,号梦祥;次子兆元早亡;三子兆清字澄甫。兆元之女杨聪,配赵树堂,生子名赵斌,女儿名赵桂珍。傅钟文乃赵桂珍之夫婿,杨兆元之外孙女婿,澄甫公之侄外孙女婿也。傅钟文、傅声远、傅清泉编著之《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第 4页12行,提及傅钟文与杨公之“侄外甥女结亲”。“外甥”与“外孙”,音同字不同,仅一字之差,傅钟文即由第五代升至第四代,与其堂舅杨振铭同辈矣 !此系笔误抑或排版错误?非也!书前之图照第6页,第二张照片之下注明:“傅声远与师叔崔毅士先师及师叔牛春明先师合影。”按照《太极学报》第19期于志钓教授文章,傅钟文生于1908年。傅氏三代所编《嫡传练法》一书,第4张图照下注明:傅钟文出生于1903年。牛春明师伯1901年遇健侯师祖,于1902年拜澄甫公为师。崔毅士师伯1907年至杨家学拳,于1909年拜澄甫公为师。即使傅仲文确实生于1903年,怎有可能成为牛、崔二位师伯之师兄 ?试问:他在何年何月拜师? 当年傅钟文在盛和花号当伙计,每周六到杨家住一宿,星期天整日练拳。永年家乡风俗称外公为姥爷,澄甫公排行第三,故傅钟文称澄甫公为三姥爷,称杨振铭为大舅,杨振基为二舅,称澄甫公之弟子为师伯、师叔。当时在杨家学拳之人极多,澄甫公空闲之时,偶而亲自指点,一般即向众位师伯、师叔请教。此乃傅钟文在杨氏太极门中之真实地位也。傅氏子孙忽然将其抬高至牛春明、崔毅士之上,成为第四代掌门大师兄,岂非自欺欺人?!如果摒弃此等画蛇添足之举动,傅钟文确实有其贡献。一是为堂舅杨振基、杨振铎介绍工作,使其生活安定。二是在上海长期免费授拳,推广外形比较合乎规矩之杨式拳架。如能根据事实稍作更正,则《嫡传教练法》仍不失为一本可用之启蒙读物,社会公众对傅氏三代亦必定更为尊重。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14 第七章谈佛说道话孔子(2009-04-19 08:11:48) 一 人间正道 两千五百多年前,鲁国随晋国参加了攻打逼阳城的战争。鲁国有虎将三人,叔梁纥,秦堇父、狄弥皆为万人敌。 逼阳大夫妨斑献计曰:“鲁师营于北门,我伪启门出战,其师必入攻;俟其半入,下悬门以截之。鲁败,则曹、邾必惧,而晋之锐气亦挫矣。”逼阳子用其计。 却说鲁将孟孙蔑率其部将叔梁纥、秦堇父、狄弥等攻北门,只见悬门不闭,秦堇父、狄弥恃勇先进,叔梁纥继之。忽闻城上豁喇一声,将悬门当著叔梁纥头顶上放将下来。纥即投戈于地,举双手把悬门轻轻托起。后军就鸣金起来。秦堇父、狄弥二将,恐后队有变,急忙回身。城内鼓角大振,妨斑引著大队人车,尾后追逐。望见一大汉,手托悬门,以出军将。妨斑大骇,想道:“这悬门自上放下,不是千斤力气,怎抬得住?若闯出去,反被他将门放下,可不利害� 鼻易酝3倒弁J辶烘司。蠼械溃骸奥彻忻辖辶烘诖耍∮腥艘龀堑模梦也辉攀郑煨┏鋈ィ 背侵形奕烁矣Α7涟咄涔罴接渲J辶烘阉忠幌疲褪迫隹切疟懵淞苏⒖凇� 纥回至本营,谓秦堇父、狄弥曰:“二位将军之命,悬于我之两腕也。”堇父曰:“若非鸣金,吾等已杀入逼阳城,成其大功矣。”狄弥曰:“只看明日,我要独攻逼阳,显得鲁人本事。” 至次日,孟孙蔑整队向城上搦战,每百人为一队。狄弥曰:“我不要人帮助,只单身自当一队足矣。”乃取大车轮一个,以坚甲蒙之,紧紧束缚,左手执以为橹;右握大戟,跳跃如飞。 逼阳城上,望见鲁将施逞勇力,乃悬布于城下,叫曰:“我引汝登城,谁人敢登,方见真勇。”言犹未已,鲁军队中一将出应曰:“有何不敢� 贝私饲剌栏敢病<匆允智2迹笥腋唬媵讨脸擒Α1蒲羧艘缘陡疃掀洳迹栏复影肟罩刑=吕础1蒲舫歉呤穑羰潜鹑耍庖坏萑徊凰溃彩侵厣恕]栏溉徊痪酢3巧喜加执瓜拢实溃骸霸俑业敲矗俊陛栏赣钟υ唬骸坝泻尾桓遥 笔纸璨剂Γ谏砀瓷稀S直槐蒲羧硕喜计说兀忠淮蟮2排榔鹄矗巧喜加执瓜拢实溃骸盎垢也桓遥俊陛栏干鳎鹪唬骸安桓也凰愫煤海 蓖觳既缜啊1蒲羧丝醇栏冈僮乖俚牵尬肪澹怪嗣Α<备畈际保驯惠栏咐讨蝗耍窍乱凰ぃ霭胧臁]栏敢嗨娌甲瓜拢聪虺巧辖械溃骸澳慊垢倚挤瘢俊背巧嫌υ唬骸耙阎裼拢桓腋葱印!陛栏杆烊《喜既兀槭局疃樱谌宋薏煌律唷C纤锩锾驹唬骸笆疲骸辛θ缁ⅰ!巳愕敝樱 卑呒辰酌停桓鋈桓觯觳桓页稣剑愿谰窠吡淌亍� 年少时有个朋友,喜读书,口才极好,一次他讲这段逼阳城三将斗力,讲的是神采飞扬,听得我们几个人心生羡慕。后来读东周列国志,才知道他讲的故事,原来是书里的文章。 叔梁纥尝为邹邑大夫,即逼阳手托悬门之勇士也。纥娶于鲁之施氏,多女而无子。其妾生一子曰孟皮,病足成废人。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五女,俱未聘,疑纥年老,谓诸女曰:“谁愿适邹大夫者?”诸女莫对。最幼女曰徵在,出应曰:“女子之义,在家从父,惟父所命,何问焉?”颜氏奇其语,即以徵在许婚。既归纥,夫妇忧无子,共祷于尼山之谷。徵在升山时,草木之叶皆上起。及祷毕而下,草木之叶皆下垂。是夜,徵在梦黑帝见召,嘱曰:“汝有圣子,若产,必于‘空桑’之中。”觉而有孕。 及产期,徵在问:“地有名‘空桑’者乎?”叔梁纥曰:“南山有空窦,窦有石门而无水,俗名亦呼空桑。”徵在曰:“吾将往产于此。”纥问其故,徵在乃述前梦。遂携卧具于空窦中。其夜,有二苍龙自天而下,守于山之左右,又有二神女擎香露于空中,以沐徵在,良久乃去。徵在遂产孔子。石门中忽有清泉流出,自然温暖,浴毕,泉即涸。今曲阜县南二十八里,俗呼女陵山,即空桑也。 孔子生有异相,牛唇虎掌,鸳肩龟脊,海口辅喉,顶门状如反宇。父纥曰:“此儿秉尼山之灵。”因名曰丘,字仲尼。仲尼生未几而纥卒,育于徵在。既长,身长九尺六寸,人呼为“长人”。有圣德,好学不倦。周游列国,弟子满天下,国君无不敬慕其名,而为权贵当事所忌,竟无能用之者。 为什么在这谈孔夫子呢?因为孔子也是天生细� C献釉疲貉嵝刂泻迫徽?鬃硬挥谜饷醋觯裁茨兀靠鬃犹焐ぬ锲挥昧芬膊挥醚4四酥泄说脑旎病H缈鬃恿菲旖缍嗔宋幌扇宋匏剑思渖倭苏馕皇ト丝刹坏昧恕?追蜃硬挥锕至β疑瘢鬃铀担骸拔粗芍溃】酌现滥巳思湔酪病� 来看看孔子的主要言论: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勿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我这代人从小没机会读论语,后来能看到的论语乃是批林批孔的资料。课本里有一篇文章,是柳下跖怒斥孔老二,还能记得文章中的两句,席不正而不坐,食不正而不食。 席不正而不坐,食不正而不食。这就是细住的境界,孔夫子行卧立坐,不离细� � 行安般守意,到细住的境界,保持此境界,学孔孟之道,走人间正道。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15 (2009-04-20 18:33:00) 二 何者为道 细住不是道,离道已不远。这里谈的道,不是孔夫子的人间正道,而是所谓的仙道。行安般守意,到细住的境界,继续修行,就是修仙道。 何者为道?道者,止,观,禅,定是也。止,观,禅,定是为道,除此四字,再无道也! 如何修道呢,跟做生意一样,讲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要你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道?止,观,禅,定,是道的四种层次,也是修道的四种方法。 行安般守意,修六妙法门,到粗住境界,粗住腹式呼吸时,就会感到有气有时会向腹中聚去,此时,用意守住,就是意守丹田,所谓气沉丹田就是这么来的,修炼内家拳久了,也会有这种现象。但如果你没有任何基础,上来就意守丹田,就成了南怀瑾说的倒因为果,出偏的机会很大,如果是男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会出现遗精。即便不出偏,不遗精,这种方法的档次也太低,只能炼武,不能入道,所以应当放弃。 即放弃,继续修安那般那,到细住的境界,细住腹式呼吸时,不用意守丹田,但丹田已有饱满的感觉,此时意向下守,丹田会热,如此时意守丹田,就是炼丹。仍是档次太低,应放弃,继续修安那般那。 细住为随,所谓随,数息到此,不需再数,相随即可。每分钟两次半的呼吸速度为标准细住呼吸,此时心息渐细,继续修行,呼吸可觉通达全身,呼吸慢到每分钟两次时(一息三十秒),一呼一吸,息遍全身。此即体呼吸也。 到体呼吸时,呼吸速度已慢,呼吸的速度跟大脑入静的程度有关,杂念愈少,呼吸的速度就愈慢,何者为息,息者自心也。 修道者须看破红尘,什么是看破红尘呢?比如有人因失恋,觉得生命已不再有意义,以为就是看破红尘了。这种是假看破红尘,恋人回头了,再次拥抱时,你又回到红尘中。同样,婚姻失败,生意破产等等使得情绪低沉时,都不是看破红尘。 什么是真看破红尘呢,得息者看破红尘,何者为息呢,智者大师认为,打坐时鼻中息出息入觉有声音是为风,打坐时息虽无声但出入不畅是为喘,坐时息无声亦不结滞但出入不细是为气,打坐时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情神安稳是为息。用呼吸速度来解释就是: 打坐时每分钟呼吸五次以上是为风 每分钟呼吸四次是为喘 每分钟三次是为气 打坐时每分钟呼吸少于两次是为息。 得息者看破红尘,此时因大脑的妄念已少,会改变你的很多观念,看美女时,只是欣赏,不会再有非份之想,有境界有功夫,学柳下惠坐怀不乱并不很难,讲句行话,这叫不再染着。看丑女时,亦不会生厌,你会想到,她也许有一个美丽的心灵。 行安般守意,每分钟呼吸速度少于一次半时,(每次呼吸时间超过四十秒)即是止的境界。止已经是道了,是最低层次的道。中国人修道不会超过止的境界,因为中国的道场是孔夫子的道� ?追蜃邮窍缸。俏妫阈薜街挂丫侨行伊恕� 所以不可以只讲天时,而不讲地利,我们来谈地利。 第一部传入中国的佛经是四十二章经,经中有一段话,经我段章取义,即成如下: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生中国难。 古印度,人多信六道轮回,因此,得生人难。得生人难,生中国更难。(中国福建浙江两省有少数地区的人喜偷渡欧美,对这些人来说,就变成生中国难,出中国更难) 但佛所说的中国是指古印度印度河流域的婆罗门教文化中心地区,及后来逐渐兴盛的恒河流域。 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印度都是修仙成道最好的道场,印度人为宗教而生。中国人修道永远也修不过印度人,(印度人打仗永远也打不过中国人,以前是,以后也是,你看奥林匹克中国拿多少金牌,印度拿多少金牌。)唐僧取经,取回了经,但没取回道,唐僧也不修道,不修道怎能成佛。 中国人一不懂道,二不懂佛,尽管中国人信佛的多,但是迷信,不是正信。印度人才懂佛,所以印度人不信佛,信道,信印度教。 何者为道,道者,止观禅定是也。先止后观,行安般守意呼吸速度每两分钟一次时(一呼一吸一百二十秒以上),即是观,禅定是之后更高的层次,到禅的境界的人的思维方式及其世界观和生理心理都有变化。 二十几年前,有个叫八个碗(译音)的印度人修道深入禅定,获神通力。后被人请去美国,在美国也是如此,他继续修行,且教了很多学生,他喜欢表演神通,用于治病,病人皆愈,用于搬运,无不成功。他的信徒越来越多,学生也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来越大,他周围的美国人都不信耶稣基督了而改信八个碗了。他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甚至影响到整个美国的信仰问题。他被人暗杀了。佛祖说得对,神通抵不过业力。 很多人修行,是希望能长生不老,永久住世。其实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观念,当你有神仙的水准时,你根本不会留恋这五浊恶世的地方。神仙住天界,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影响到人类,玉皇主席(1949年后,玉皇大帝已经改号玉皇主席)虽受人间香火,但他根本就管不了任何人。他只能管他的天界众神。事实上神仙也有爱情,所谓神仙眷侣是也。人类作爱时非常麻烦,要宽衣解带,然后抱在一起干那事情。神仙可没有这套程序,两情相悦时,只要互相看一眼,高潮就来了。 八个碗的问题就在这里,他在不适当的地方做了不适当的事情。 在印度,修行达到禅定层次的人很多,印度有八亿人信印度教,印度人相信轮回,有些人从小就修行,有些人退休以后再修行。印度大陆的气候也使人容易在室外修行。印度是全世界最好的修道场,印度人修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中华文化诞生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带,数九寒天时分,室外修行打坐,还没修好,人已被冻僵。 中国人讲修道练气,一定要讲丹田,丹田者何?气之所在,是为丹田,所谓聚之为丹,散之为田也。修安般守意至随(细住),下腹丹田已气满。(应该是种感觉),修至止的境界,丹田是热的,后脊发热,两肾如火。(凡事皆有例外,我师弟阿庄,修到止时,有心灵感应,但丹田无任何感觉)。入欲界定时,有些人会感到丹田火热,并有热流向下经会阴穴往后走,过尾闾夹脊玉枕向上至百会,再向前向下,所谓气通任督二脉,走小周天。行安般守意,体呼吸腹式呼吸是为呼吸气功,练大小周天,气感走动是为气感气功。 修数息观至止,意守丹田,通大小周天可行,但如人无任何基础,气沉丹田,搬运周天。就是倒因为果,出偏的机会极大。 周天本是通的,只是通的大小和感觉不同,有些人练几个月形神桩就通了,有些人练大雁功通了,我见了几起学生通了老师倒没通。通不通其实只是感觉,在感觉上下功夫是事倍功半,所谓在体内安炉架鼎更是如此,把定中出现的幻象当修行的方法,绝对是倒因为果。(道家功法多是如此,幸好他们讲六耳不传)南怀瑾说,这些都是见惑,见惑者,见解的痴惑也。见惑者,贱货也。既是贱货,不要也罢。 不管是呼吸气功,还是周天感觉气功,都不是道,只是方法而已,修道的本质其实是放松你的大脑,当妄念与杂念彻底消逝时,你就明心见性了。人左右脑所占人体的重量及大小都很少,但大脑的耗氧量却占整个人体呼吸耗氧量的一半,大脑不能放松是业力的原因,我们打坐就是要消除这些业力。 止息就是止念,止念时息亦止。数息,相随,止息都是止。三种方法,三个层次。修止就是修道。 何者为道,止,观,禅,定是也。 修止入欲界定,很容易走火如魔,最常见的魔象如下: 在定中觉得自己已得道。你什么时候觉得你得道了,你就走火如魔了。 在定中觉得自己灵魂出窍,也是魔象。佛陀说了,人有六识,没有灵魂。 出定后骄傲自满,我慢贡高。 出定后脾气恶爆,心怀嗔怒。 出定后淫心大发,欲行房事。 出定后疑神疑鬼,等等等等 又一般定中多有幻象,如有魔来,如有佛来,如身飞起。此时须记,凡所有相,皆为虚妄。 中国的道教属于神道,神道者,巫道也,道教没有自己的东西,东拉西扯,有道是天下文章一大抄,道教者,盗教也。道士中也有好的,所谓出污泥而不染者,如丘处机,但本事有限,照金庸的说法,连个傻子(郭靖)都不如。中国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是粗住的境界。老子是细住的境界,庄子也是。爷俩是大哲学家,但不修道。道士一般缺德,所以要读道德经。秦皇汉武都被道士骗得半死不活。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骗死傻瓜不偿命。 净土宗是道,念阿弥陀佛,一心不乱,中国的老太太们最爱念阿弥陀佛,所以净土宗被称为老太太教,净土宗是道不是佛。是方便之道。也是好的道。 六祖慧能是天生细住,所以能作六祖,六祖没读过书,所以既不懂道,也不懂佛。但懂一点孔孟之道。六祖口才好,没文化但能说会道。六祖之后的禅宗,是打着红旗反红旗,专跟佛祖唱反调。禅宗是道不是佛,是什么道呢,是胡说八道。 西藏的密宗也是道而不是佛,修神通,练房中术,是道是歪门邪道。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16(2009-04-20 22:26:23) 三 认识佛法 说完道再来谈佛,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道,什么是佛教,什么是大乘,什么是小乘,什么是金钢乘。听我一一道来。 佛陀在成佛前,乃是世代修行的仙家。所以何者为道,佛陀最清楚,在无数世中,佛陀曾无数次证得四禅八定,获大神通。在不同世中,在不同的天界为天人,也多次轮回至人界做修道仙人。(此类事情,佛经多有记载,故不须赘述)但无论如何,怎么修也脱离不了轮回。 佛早已得道,但道不究竟。所以佛陀一直在寻找真正的解脱之路。 在成佛的这一世,他是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王子。(王子出家之事,不再赘述) 经过五年最后的苦行之后,消除了最后的业,菩提树下,悉达多王子终于成佛了。佛将成佛的方法公布于世。最重要的是四个入门方法就是: 1,观身不净,2,观受皆苦,3观心无常,4,观法无我。 这就是三十七道品中的四念处,佛陀曾说:比丘们,对于凡夫只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静,克服忧愁哀伤,祛除苦楚悲痛,得到正当行为的准则,体证涅,这条路就是四念处。 修道是要看破红尘,放下红尘。而修佛是要看破道尘,放下道尘。佛道是道上之道。只有按佛指引的道路,才能真正彻底地走向解脱之路。 从这点看印度人和中国人修道的目的是何等不同,印度人修道求解脱,中国人修道要长生不老。解脱就是升级,小学毕业了上中学。长生不老就是留级,我有中学程度了我还留在小学,我永远考第一,其实我是傻B第一。傻B 还怎么修道,所以中国根本就没有道,道在印度。 印度人有道,但不修佛,尽管佛教曾在印度大兴,印度人为什么不信佛呢,因为印度人懂佛。我们看看佛法最主要的教义; 一 无常 二无我 三无造物主 四 因果相续 因果相续问题不大,印度人本信六道轮回。无造物主就不行了。印度人需要有神管着一点。看来印度人都是贱货,没事找事一定要找神管。成龙这两天发表言论,惹火了一哨人马。成大哥说,中国人需要人管。这话说得好象中国人比印度人还贱,因为印度人是要神管,中国人却要人管。其实中国人是不希望有人管的。中国人也可以不用人管,要民主自由,最好象美国泰国一样持枪自由。如果中国持枪自由的话,也许就不用计划生育了,做结扎手术麻烦死了。 无常也不好,印度人修行是为了往生天界,然后象鹿鼎记里的神龙岛主一样寿与天齐。 无我更不行,印度人觉得我不修佛还有我,有我就有我一碗饭吃和我拥有的一切,一修佛倒把自己给修没了,真划不来。 所以印度人不信佛,印度人在有佛教以前信婆罗门教,后来把婆罗门教和佛教一搀和,就变成了印度教。印度教是道。 什么是佛法,三十七道品就是佛法,而且是最重要的修佛之法,三十七道品有上百种版本。下面的文字来自摆渡百科。 三十七道品可分七科如下: (一)四念处,又作四念� �(1)身念处,即观此色身皆是不净。(2)受念处,观苦乐等感受悉皆是苦。(3)心念处,观此识心念念生灭,更无常� �(4)法念处,观诸法因缘生,无自主自在之性,是为诸法无我。 (二)四正勤,又作四正断。(1)已生恶令永断。(2)未生恶令不生。(3)未生善令生起。(4)已生善令增长。 (三)四如意足,又作四神足。(1)欲如意足,希慕所修之法能如愿满足。(2)精进如意足,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而能如愿满足。(3)念如意足,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4)思惟如意足,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 (四)五根,根,即能生之意,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1)信根,笃信正道及助道法,则能生出一切无漏禅定解脱。(2)精进根,修于正法,无间无杂。(3)念根,乃于正法记忆不忘。(4)定根,摄心不散,一心寂定,是为定根。(5)慧根,对于诸法观照明了,是为慧根。 (五)五力,力即力用,能破恶成善。(1)信力,信根增长,能破诸疑惑。(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心懈� �(3)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 (4)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发诸禅定。(5)慧力,慧根增长,能遮止三界见思之惑。 (六)七觉分,又作七觉支、七觉意。(1)择法觉分,能拣择诸法之真伪。(2)精进觉分,修诸道法,无有间杂。(3)喜觉分,契悟真法,心得欢喜。(4)除觉分,能断除诸见烦恼。(5)舍觉分,能舍离所见念着之境。(6)定觉分,能觉了所发之禅定。(7)念觉分,能思惟所修之道法。 (七)八正道,又作八圣道、八道谛。(1)正见,能见真理。(2)正思惟,心无邪念。(3)正语,言无虚妄。(4)正业,住于清净善业。(5)正命,以正当方式生活。(6)正精进,修诸道行,能无间杂。(7)正念,能专心忆念善法。(8)正定,身心寂静,正住真空之理 成佛后,释迦牟尼佛四处游方,向大众宣示他自己证悟的真理。他最初到波罗奈城去找离开了他的五个侍者,为他们说法。佛教把佛陀第一次说法,叫做“初转法轮”。 有人根本不懂佛法,却借用佛教名词搞个什么什么功,先骗中国人民,再骗世界人民,说是佛家功。什么佛家功,山寨佛家功,其实跟佛家一点关系都没有,不真不善的东西,却给安个好听的名字。也搞得风生水起,骗了好大一国人 印度古代有一种传说,征服四方的大王叫做转轮王,他出生的时候,空中自然出现此轮,预示他的前途无敌。这里以轮来比喻佛所说的法。佛的法轮出现于世,一切不正确的见解,不善的法都破碎无余,所以把说法叫做转法轮。佛初转法轮处是鹿野苑,在今天波罗奈城。经过近代的发掘,鹿野苑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有阿育王的石柱,有公元四世纪石刻的佛初转法轮像等等,并且发掘到古代塔寺的遗址。鹿野苑现有佛寺、博物馆和图书馆,都是近几十年来陆续兴建起来的。佛初转法轮处的鹿野苑,和佛诞生处的蓝毗尼园、佛成道处的菩提伽耶、佛逝世处的拘尸那伽,是佛教四大圣迹。 佛住世时,佛弟子多有证阿罗汉者,目犍连七天,大迦叶八天。舍利弗十五天,十大弟子中,只有多闻第一的阿难,修不净观在佛陀入灭之后才尽诸结漏,断除烦恼。阿难证果后,接大迦叶之位,成为佛教的第三任掌门。 凡人追求享乐,以自我为中心,希望永恒,自以为净。常,乐,我,净,就是见惑,修佛就是要断除见惑。了知无常,无我,所受皆苦,身不洁净。能做到有此见解,就是所谓的破四颠倒,得四念处。就可证须陀洹果,意为预流果,就是候补罗汉。 佛在世时,讲经无数,佛经有随意性,因佛要跟不同层次的人讲不同层次的法,佛经是由多闻第一的阿难所记。 律法是优波离所记,优波离也是十大弟子之一,是持戒第一。出家前是剃发工奴,曾为佛陀理发,理发时出于对佛陀的崇敬,优波离低头躬身,佛陀只说了一句,你站得太低了,优波离就达到了初禅的境界,佛又说了一句,你现在又太高了,聚精会神的优波离马上就到了二禅,佛又说你的出息粗了,优波离得三禅,佛再言,入息粗,优波离得四禅。 佛法最重要的论述乃是阿毗达磨论。 佛陀上到忉利天,坐在珊瑚树下的黄毛石上,以三个月雨季的时间,为从大千世界集合而来的天神教导阿毗达磨。他以已转生为天人的母亲摩耶皇后,作为最主要的教授对象。回到人间后,佛陀将其在仞利天所讲大概再讲给了舍利弗。又由舍利弗再传给诸大比丘。 只有不懂佛法的人,才认为佛教是悲观主义。佛教讲的空,也不是虚无主义,比如一道美丽的瀑布,你说是瀑布,我说是空没瀑布,你说水流向下形成瀑布,我说你看到的水流早就溜走不见,所以是空没有瀑布。 再说四大皆空,四大者,地水火风是也,此非佛教独有。古印度人认为世界是由四大组成,地者,固体也,水者,液体也,风者,气体也,火者,物理化学变化也,佛有佛眼,能看到物质组成的最小颗粒,无不处于变化之中,既变化乃无定性,此所谓四大皆空也。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17 (2009-04-22 16:25:25) 第八章 杨氏太极一百家(二) 一 郑子太极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能做师徒者,皆是前世修来的缘份。杨澄甫有上百名入室弟子,而经其亲手指点者,不下千人。这就是所谓的杨氏第四代。在这千百名弟子当中,有几十人的成就可谓星星闪亮,在这些星星当中,后来又飘来一轮明光的月亮,这月亮就是郑曼青。 没有谁比郑曼青更聪明,郑曼青精诗,书,画,医,拳。人称五绝大师(是真的大师,非山寨大师也) 郑曼青学拳是因为体弱多病,服药不治,走投无路被逼无奈才练起了太极拳,没想到最后练成绝世武功,郑曼青在太极拳界偌大的名气不是靠别人吹捧而来,而是靠他的两支美人手打出来的。 讲起郑曼青学拳,可谓一波三折。这第一折是因体弱多病跟黄景华一起去叶大密的武当拳社学拳,学的应该是田绍轩的杨氏中架子。打下了一些基础,并练好了身体。第二折是1932年有幸成为杨澄甫的入室弟子,学的是杨澄甫的杨氏大架。这阶段郑曼青真正对太极拳下了功夫,也成了他的那些北方师兄的靶子,被推松了身架。第三折是受杨师之命再跟其师兄张钦霖进修,学内功,改拳架。这一折终于使郑曼青跻身于太极高手之列。 郑曼青是杨澄甫晚年的弟子,练的是杨师教的杨氏立体大架,郑曼青刻苦用功,打起来颇据功力。但张钦霖传内功时,顺便帮郑曼青把架子改了,立体大架改成了平面大架,张钦霖倒没讲什么立体平面,只是对郑曼青说,打太极拳一定要走着打,不能跑着打。郑曼青问,什么是跑着打,什么是走着打?张钦霖比划了几个动作,说道,我就是走着打,杨师就是跑着打,你练拳,只能走着打,不能跑着打。郑曼青再问,为什么杨师可以跑着打,我不可以跑着打。张钦霖说,杨师可以跑着打,因为他是杨师。你不可以跑着打,因为你不是杨师。 郑曼青按张钦霖的方法打拳,果然觉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张钦霖是郑曼青的师兄,但郑曼青以师事之。郑曼青云,练拳两年以后,从无败绩。这个两年,就是跟师兄张钦霖学拳改拳的两年。 人们都说学拳容易改拳难,我觉得此话是大错特错。应改为改拳容易学拳难,太极拳就是改拳,学一生练一生,还要改一生,但要知道太极拳的特点是什么,抓住重点,否则就是瞎打乱练,跟做慢体操一样了。 还是那句话,没有谁比郑曼青更聪明,郑曼青打拳打的是平面架子,比手时却用立体方式攻击,李雅轩曾写过如下的句子: 郑曼青善于打一种摸准了后挺身进步将身攻击的打法,人虽小,有工夫,有胆量。所以对方虽其有备,亦被其打伤。 郑曼青早期的打法是要求在比手中要观的亲切,然后把自身的重量加冲量狠狠的砸向对手,郑曼青的物理学看来也相当好,这种打法需要的是精气神足。此时的郑曼青已经是脱胎换骨了。 李雅轩记忆动作的能力相当好,又是有感情念旧之人,只有从他写的东西能看出他们师兄弟的一些特长。 从李雅轩对郑曼青的称赞之语,可以看出,在三十年代末,郑曼青已成第一流的散打高手。 1949年,郑曼青随国民党来到台湾并定居台北,他身兼数职,(中华中医总会的理事长,宋美龄的国画教师等),但闲暇之余,郑曼青也在台北教起了太极拳,此时郑曼青的太极拳功夫,已是更上一层楼了。 下面一段文字摘自罗邦桢写的师门忆旧: 大约是在四十年的时候吧!有一天中午我从学校到曼师家,看见一位四十岁的访客,他面色红红的坐在曼师的对面,但两人之间并无酒壶或酒杯。叶秀挺师兄也在坐,我就坐在旁边。听那人和曼师谈论以前大陆上武术界的人与事,他一再赞誉曼师的武功,而曼师则一再谦逊。等到他离开后,叶师兄对我说,你失去了一个难逢的机会。原来那位客人也是位练拳手,在大陆时期罕逢敌手,曾同曼师的几位同门过手,均占上风,就以为曼师只不过如此,所以想和曼师试手。曼师立即答应后,并且很快地分出高低。叶师兄说曼师出手神速,干净利落,使对方不知何以趋落下风,而满脸红红的坐下。事后我问曼师,曼师说此人功夫不凡,可惜还是松得不够,如果能再松一些的话,他的功夫必更高,实在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在我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哪一个月现在记不清了。曼师家那时已经移居仁爱路三段一条巷子里。一天我从学校去曼师家,碰到叶秀挺师兄及一位身材坚实的客人,他就是后来的黄性贤师兄,不过当时还没有同在曼师门下。他和秀挺兄是在抗日战争中打游击时的朋友,擅长白鹤拳,功力深厚,他听秀挺兄说起曼师的功夫,就要秀挺兄引见。当时曼师正和他谈话,我就坐在他旁边听。不久,曼师叫我和他推手,原来白鹤拳也有一种类似太极拳推手的手法,那时我刚练了两年多,平时虽也常和来访曼师的拳友推手,但这一次不像以往,上手后我发觉性贤兄的下盘极稳,所幸我能感觉到他手上的来劲,我推不了他但可以走化,虽然不是高明的走化。只是他不习惯不顶不抗的手法,所以我还不至于被他推出去。他问我练了几年,我说两年多,他不相信,停手后叶师兄也说我说的不错,练得不久,当时我不知他心里怎么想法,之后,他拜师后才跟我说不信的原因。不过当时他还是请曼师指教,只见曼师轻轻地搭着他的双手往前一按,他就腾足而起,碰壁而止,一连几次,停手时他就要拜师学习。曼师当时谦辞,并说你的功夫不错。但是他坚持要拜,曼师就说过些时候再说吧!过了些时日才被曼师接受。原来曼师要秀挺兄说明他的家庭及他的为人。可见当时拜师极不容易,比之后来之“有教无类”,简直是大相径庭。而不无百璧有瑕之憾,性贤兄入门后苦练太极,而且进步亦快,自然,翁为源(子川)师兄亦出力不少。数年后,性贤兄就去了南洋,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发展,成就斐然。 罗邦桢是郑曼青在台湾的早期弟子,多有人称其为郑曼青的大弟子,罗邦桢后在美国教授太极拳,我有听人言,陈志诚架子高,罗邦桢架子低,陈志诚是郑曼青的跟班弟子,常住纽约,喜散手常同拳击手对打,故喜高架。罗邦桢架子低,是否又将平面太极打成立体?我无缘没看过罗的拳架,故不得而知。 叶秀挺最早去马来西亚传拳,一双铁手打遍马来无敌手,后定居滨城在滨城教拳。郑曼青的弟子中,尤以抗日英雄黄性贤功夫最好,黄性贤本是白鹤拳高手,在拜郑曼青为师后,太极拳成了黄性贤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黄性贤曾在台湾获推手及散手冠军,是届比赛,黄性贤弟子郑显器亦在不同体重级别中同样获散手及推手冠军。黄性贤后定居西马来西亚传授太极,黄后来因在擂台赛上大胜亚洲摔跤冠军廖广成而名声大振,黄性贤八十岁后仍在美国参加擂台赛获散手及推手冠军。黄性贤有松身五法流传于世,黄性贤是真正的职业太极拳师,黄每早醒来后首先默念,“我昨天还是不够松,我今天要比昨天更松”,在教拳之前,黄每天先要自练两个小时。黄性贤晚年功夫炉火纯青,同其推手根本无手可推,只要微触其肤,便会东倒西歪,站立不稳。 郑曼青在台湾教了一大批能推能打的弟子,在这些弟子中,又各具特色,有的能打,有的能推,有的精房中术,有的会作文章。 郑曼青在台湾教的是郑子太极拳而不是杨澄甫师的八五大架。郑子太极拳是郑曼青在湖南国术馆任教管时所编,郑氏在功夫上身之后,感觉八五大架重复过多,故将其筛减变成郑子太极三十七式,其特点如下:一曰“美人手”,手型若古典美人,手腕平平,手不露筋;二曰“不出手”,看起来只有手臂运动而无手动,手动身随,身动手随,动作非常有韵味;三曰“垂杨柳”,身体如垂杨柳枝,飘来荡去;四曰“四方步”,郑子太极拳步法奇特,步子较小,两足跟踏肩宽之正方形两对角,转身不动步,非常灵活;五曰“起脚不过膝”,如左右分脚动作,抬脚离地仅一市尺多一点,决无大陆之“朝天蹬”。拳打得轻松,秀美。堪称郑子太极绝学。(于志钧语) 郑子太极要求脊背竖直,我认为是一种进步,李雅轩打拳也是直脊,其实晚年傅钟文打拳也是直脊竖背,不同于杨澄甫的身略前倾。郑子太极的虚脚转身可能来源于早期郑曼青同诸同门师兄推手时喜用履劲的原因,郑曼青自云,朋履挤按得一履。对一般人来说,虚脚转身轻松易学,但杨氏传统的实脚转身每一转都是一次松胯练习。等你两胯松了以后你就会感觉到还是实脚转身好。郑曼青在同杨师学艺时,曾不分日夜,勤奋苦练。功夫出来后才觉八五大架,重复繁杂。太极拳练不出来极其正常,能练出来其实是业力的转换。郑氏也曾有过浑身筋骨关节剧痛的过程。不重复繁杂,何来惊世神功。叶秀挺在滨城传拳时嫌其稍短,曾将郑子太极拳加长。我认为,郑子太极拳,尽管是各派太极拳架中的珍品,但仍无法顶替杨氏八五大架。杨澄甫在太极拳练习谈中要求,练习拳架每天需七至八遍。换郑子太极,真下苦功,非日行三十遍不可。 郑曼青有出版中英文版的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但主要内容仍是郑曼青之前写郑子太极十三篇,出版郑子十三篇时,郑曼青曾前去找陈微明师兄写序,郑曼青进门先跪,行大礼于师兄,郑氏心中忐忑,改了老师的拳,不知师兄有见教否?陈微明好好先生,最会做人,温言软语,写序赞之。 《郑子太极十三篇》中第十三篇述口诀最为重要,文中言,曰松。澄师每日,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 郑曼青云,按松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 书中的体用歌亦写得极为精彩:我有一转语,今为知者吐,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学垂死终无补。又云:身似行云打手安用手,浑身是手手非手。 郑曼青对中定的解释最佳:中需时中,定无常定。郑曼青在台湾教拳的拳社命名为时中学社,即缘于此。 郑氏在行拳四十年后曾云,吞天之气,接地之力,寿人以柔。吞字用得不好,天之气可吸,可接,可引,可用,唯不可吞也,此时,郑氏是粗住的境界,十年后,郑氏再云,放下布袋,何其自在,是细住的境界。 瞿世镜的文章不可不读:(文章来源摘自网上) 郑曼青 (1901─1975),名岳,别号玉井山人、曼髯,浙江永嘉人。擅长诗、书、医、画、拳,人称“五绝”,深得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曾任上海暨南大学与美术专门学校教授,景华师曾向其学中国画。因患肺结核病,参加叶大密主办的武当太极拳社,与黄景华、濮冰如同学。1928年,杨公自宁来沪,郑曼青,黄景华、濮冰如等均请澄甫公指点,濮冰如因其父濮秋丞社会地位甚高,澄甫公来沪又鼎力相助,故首先拜师入门。郑曼青精于歧黄之术,太师母侯夫人患病,服其所开中药处方,霍然痊愈,澄甫公甚为感激。景华师练功刻苦,办事谨慎,担任守中师伯每日对练之“相手”,甚得杨公嘉许。故于1930年之后相继拜师入门,成为杨公人室弟子。由澄甫公口授,曼青师伯与景华师笔录,写成(太极拳体用全书),1933年由上海大东书局出版,除澄甫公本人之外,永嘉郑曼青与吴江黄景华均在书后版权页署名(作者及校者)。1935年,澄甫公自粤返沪养病,考虑到郑曼青与黄景华均为身材瘦小之书生,若无卓绝内功,难以在武林立足,遂手谕张钦霖大师兄回沪传授内功心法,兹后这两位后期弟子功力大进。郑曼青师伯与人比试时,善用太极长拳 ( 即快拳 )之滑步,上前贴身打短劲,虽然身材矮小,但发劲凌厉,仍可将人打伤。1939年,郑师伯至重庆任中央训练团武术教师,1940年至1944年,任教育部编审委员,参与编写(国术教材)。曼青师伯艺高胆壮,不但与各地武林名手切磋武艺,而且敢于挑战身高马大的西洋拳击手。郑师伯曾迎战英国军舰水兵拳击冠军,一出手即将对方击出丈外。另一次,在庆祝抗战胜利大型招待会上,郑师伯公开邀请各国使领馆武官比试,12名武官应声下� VJΣ谇憧讨湔绞て渲�6人,另外6名武官自动放弃比试。郑师伯自此闻名遐迩。 1950年,郑曼青至台湾定居,将杨式拳架删繁就简,共47势,沿用许宣平“三世七”历史名称,定名为郑子简易37式太极拳。在成功中学设立时中拳社,入门弟子有梁栋材、叶秀挺、刘锡亨、黄性贤、陈志诚、宋志坚、罗邦桢等。1965年,郑师伯游历欧美,传播太极拳及经史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1970年,在纽约设环球拳社,传授37 式郑子太极拳。晚年受聘于文化大学,回台湾教授<易经)。1956年,叶秀挺、黄性贤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授拳。1957年,陈志诚在纽约设武馆,擅长于散手。此后梁栋材在波士顿、罗邦桢在旧金山设馆。1976年,刘锡亨在台北恢复时中拳社,退休后由徐忆中接任。由于郑氏师生数十年锲而不舍的勤奋开拓,体用兼备之杨氏松柔拳法在海外广为传播。郑氏不仅参与笔录杨公<太极拳体用全书),又自撰《郑子太极拳十三篇》、《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英文版《太极拳》。郑师伯文武兼修,乃杨公后期弟子中之佼佼者也。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18(2009-04-24 17:25:19) 二 九阳真经-李氏太极精论 郑曼青跟澄甫师只推过两次手,两次推手后的结果都一样,郑曼青受伤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脑子里想的只有八个字,杨家无敌,名副其实。李雅轩是澄甫师的主要相手之一,陪老师推手是经常之事,虽汗流浃背,筋疲力尽,上去怎么也能坚持半个多小时,可见李雅轩耐力极好。 蜀中闭塞,李雅轩在四川做太极皇帝,李派传人的后辈称李雅轩的相貌比主席还庄严。据说不管天有多冷,只要李雅轩往弟子们身后一站,李的弟子就身不由己的冒汗。 抗战时期,郑曼青曾对李雅轩的弟子张义尚说,“你的老师在我们师兄弟中功夫很不错,我是打他不过的,但我不佩服,因同杨师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 郑曼青不佩服李雅轩的真正原因是,他认为李雅轩的拳架有问题,有碍发展。如果说澄甫师的太极拳架是立体太极的话,李雅轩的太极拳架可谓是太空太极,太空太极,此拳只应天上有,人间打得好的,唯李雅轩一人而已。澄甫师也曾认为李雅轩的拳架打飞了,但澄甫师未究其因。 另李雅轩的功夫在其师兄弟中确实是好的,张义尚云:师身体魁梧,气魄雄伟,练拳架式,特别开展大方,另具一种飘逸之姿态。生平较技,不计其数,从未败北。 立体太极打得好的,只有澄甫师和李雅轩。澄甫师天生细住,行拳走架最初学的是平面太极,功夫出来以后,楷书变行书,走成立体大架。李雅轩学的就是立体大架,功夫出来以后,行书变草书,走成太空太极。 平面太极是体,立体太极是用。学拳一定要从平面太极学起,太极拳最重要的两点,一是尾闾中正,二是虚实分清,这两点只有从平面太极中找。等到进入太极拳的高级境界,再走立体太极不迟。君不见,吴鉴泉,田绍先一生打的都是平面太极。功夫未到家,走立体拳架,是为事倍功半。 李雅轩天分第一,勤奋第一,但李师直至六十年代才达到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为拳架所累,如从头到尾李雅轩一直走平面大架,以李师之天分,在三四十年代就应鹤立鸡群,无敌于天下。 李师弟子中,栗子宜最有天分,在网上可看到其清楚的拳架,栗子宜的拳架子,极其秀美,可惜为立体太极,子宜先生若能稍微调整两脚落步时间,化立体为平面,即可事半功倍,化神奇为神明,象其师一样,以武入道。 林教头的架子最接近平面太极,林教头的功夫,多来自苦练站桩。 何其松的功夫源于其常走矮人步。 陈掌门的架子,是不见松软只见大。陈掌门钟爱抖大枪。 以上是余个人所见,学者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得太极真意者,代不数人,在这其中,唯李雅轩境界最高,李师的另一拳架特色,是直脊竖背,此点亦不同杨师的身体前倾,李师晚年,由松得定,推手散手,以定击人,是内家拳最高的境界。何其松徒孙讲李师打栽锤时,不能弯腰是因为内力不足,其实不是这样,得定之人,不喜低头弯腰,李师晚年反对含胸,原因亦在于此。 李雅轩的大松大软,深入人心。李师所写文章,不可不读,李师的太极理论,要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在陈龙骧,李敏弟所编书中,《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最好,张义敬的《太极拳理传真》对初学者说,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再看瞿世镜的文章:(摘自网上) 李椿年(1894─1976),河北交河县人,14岁拜陈殿福为师学少林,又拜傅昆庭为师学绵掌,20岁时与傅海田先生切磋技艺,一搭手即立足不稳,无计可施,连连跌倒,方知太极沾粘劲厉害。经傅先生介绍,李椿年在北京皇家公园(后改称中山公园)投入杨公澄甫门墙,除了在公园学拳架之外,又到杨家武馆研习,被健侯师祖赏识,于1914年嘱其向澄甫公叩头拜师,赐名“雅轩”,亲自代子传艺,除拳剑刀枪之外,师祖授以弹弓绝技。一弹飞出可将数十米外之铁皮大门打烂;以湿土泥丸打墙上的蚊虫,从墙上取下泥丸,蚊虫即粘于泥丸之中。向空中发一弹丸;随即发放第二丸,可将第一丸击得粉碎;雅轩师伯身手灵快,推手善用松沉冷脆之短劲,粘枪功力深厚。1928年于南京中央国术馆与少林六合门张某比枪,用进步扔枪法将其摔出寻丈之外。十余位门人持竹剑围攻雅轩师伯,他借助身法步法之变化,化中带击,一一点中对方手腕。1929年,澄甫公在杭州任浙江国术馆教务长,雅轩师伯前往襄助。馆中少林拳师周声洪,手掌能开砖碎石,素有铁臂膊之称,与雅轩师伯闭门切磋,师伯右手虚扬,周某举臂急架,亮出肋部,李师伯立即乘势翻掌向其肋部发放寸劲,周某双臂抱胸蹲伏于地,不能出声;师伯搀扶他回宿舍服七厘散养伤。事后周某赞曰:“杨门太极散手,神出鬼没。”澄甫公前往沪、粤授拳,雅轩师伯在杭州襄助牛春明大师伯,仍任浙江国术馆太极拳主任教员。1934年,李师伯任南京太极拳社社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师伯离南京避难,经徐州、郑州、汉口、沙市、宜昌到重庆、成都,定居四川。国民党骑兵师长徐俊,膂力过人,拜过不少外家拳名师,上门找李师伯比试,以猛虎下山之势猛扑,师伯顺势退步采例,徐俊连摔几个筋斗,翌日即叩头拜师。28集团军融司令郭勋祺亦拜雅轩师伯为师。郭将军在解放战争中起义;解放后任四川省体委副主任。雅轩师伯于解放后亦担任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体委教练,在四川省广授门徒,相对完整地保存了杨家太极拳、剑、刀、枪及推手、散手技艺,其传人有周子能、栗子宜、林墨根、张义敬及女儿李敏弟、女婿陈龙骧等。张义敬编著《太极拳理传真》,1986年重庆出版社出版。陈龙骧、李敏弟编写《杨氏太极拳械汇宗》,包括拳法精解、剑法精解及刀枪精解各一册,90年代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一再重版添印,备受海内外拳友赞赏。牛镜轩、田绍轩、李雅轩均由健侯师祖代子传艺,“三轩”为杨式太极拳南传之开路先锋,数十年来唱中华武林各门派武师比试,从未失手,真乃杨门第四代传人中之翘楚也。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19 (2009-04-28 15:00:13) 第九章 山寨佛法 真假太极 一 正法犹存东南亚 阿育王(Ashoka,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约前304年-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频头娑罗王之子,是印度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君王。他是一位佛教徒,后来还成为了佛教的护法。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据说,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而采用佛法征服,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它教派,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到此时已经有300多年了,期间经历了七位持法者,进行过两次大结集。佛教的四谛、五蕴、八苦、众生平等的思想也广泛传布到印度次大陆的千家万户,但与这时的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等印度的其他主要宗教相比,并未取得压倒性优势,更未传布到印度以外的地区,而随着传播的进行,其内部也分化成了不同的教派。在阿育王皈依佛教之后,佛教的传播取得了质的飞跃。 阿育王为了推广佛教,并为了要求人们遵守理法,在国内建立了许多石柱,刻上敕令和教谕,称为“法敕”。法敕多为一些道德方面的律令,例如孝敬父母,为人诚实等,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在敕令中阿育王通常自称为“天亲仁颜大王”。 阿育王作为佛教徒大力宣扬佛法。他禁止无益的杀生,为平民建立医院,为旅客建立休息的场所,对贫民施舍,并且亲自朝拜佛陀的圣迹,建立了许多佛塔。据传说,阿育王在位期间,共建造八万四千座佛塔。在他即位第17年,在华氏城由帝须长老举行第三次佛教结集,使佛教成为了印度全国性的宗教。他还向周边国家派出许多传教团,使佛教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尤其是派人去锡兰的传教,使斯里兰卡至今都是南传佛教的中心。佛教经过阿育王的大力倡导,终于从一个信徒人数较多的民间组织发展为印度最大的宗教(近千年后才被婆罗门教取代),阿育王大力向邻国推广佛教,直接促成了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除了南亚次大陆之外,东亚、东南亚、中亚都曾经是佛教的势力范围,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自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之后,便落地生根、蓬勃发展,至今仍是中国信徒最多的宗教。在泰国、缅甸,佛教至今仍占有压倒性地位。 (以上文字摘自网上) 对于佛教来说,阿育王是仅次于释迦牟尼的第二重要人物。在阿育王一系列的弘法活动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阿育王之子摩晒陀、女儿僧伽密陀(两人都出了家,为比丘、比丘尼),也先后被派往狮子国(斯里兰卡)弘扬佛法,他们带给斯里兰卡的是原汁原味的巴利语系佛教,原始佛教亦称南传佛教,后得以在东南亚生根发芽,广为发展,为世人能通晓真正的佛法,留了一条后路。 修灵修道是印度人的特长,婆罗门教从来都是高人辈出。万法无常,佛教在变,婆罗门教也在变,婆罗门教的一些能人学者在接触了佛教佛法之后,感觉确实是至高无上,但他们又不愿按佛陀的教诲,出离红尘,从四念处入手,修行三十七道品。于是在佛陀入灭四百年后,突然出现了大量的用梵文书写的佛经,这些佛经被称为大乘佛经。 婆罗门教在印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印度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大乘佛教其实是佛教和婆罗门教的混合教,有更高的文化艺术韵味,大乘佛教应该叫艺术佛教,终于艺术佛教占了上风,原始佛教在印度开始式微。 原始佛教也就是南传佛教的经律论,最初都出自佛的金口。所以南传佛教是真正的佛教,但真的不一定有市场,在印度原始佛教逐渐被艺术佛教所取代。艺术佛教自称大乘佛教,而称原始佛教为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的特点就是假,大,空。讲句现代的流行语言,大乘佛教应该叫山寨佛教,山寨佛教又一分为二,显教在大陆中原,密宗在西藏发展,西藏的僧人不叫和尚叫喇嘛,喇嘛们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称金刚乘,金刚乘比大乘更牛。 大乘佛教最初的代表人物是佛教大文学家马鸣,而之后大兴大乘佛教的关键人物是龙树大士。龙树是公元二三世纪间的南印度人,原来是一个婆罗门教学者,后来皈依佛教,出家受戒,在雪山从一位老比丘受到大乘经典,由此智慧无碍,得大神通。当时许多哲学家们都被他的雄辩所折服。他感到所读到的佛经虽然深妙,但是道理还有未尽发挥的,于是龙树从别处得到许多大乘经典,他便造了许多论著以阐明发挥经义。他的学说迅速地流布印度各地,从此大乘佛教便大为兴盛起来。 照后来大乘佛教徒的说法是,龙树有大神通,他从龙宫里取来了大乘经典,又从密洞里发现了大乘密典。 龙树的学派被称为中观系。 之后到了公元四五世纪的印度笈多王朝,大乘佛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学派,就是唐僧取经取回到中国的瑜伽系。 瑜伽系由北印度人无著所创,无著修定的功夫非常好,有大神通。大乘瑜伽系传说,他因为对原有教理感到不满足,乃上升兜率天(弥勒菩萨所居住的天上),向弥勒菩萨请问大乘空义,于是大彻大悟。他传出了弥勒的五大部论,并且写了许多著作,以阐明大乘教义。但事实上,无著所师事的弥勒,是一位属于瑜伽师(有部中专修禅定的人,称瑜伽师,即禅师)的大乘学者,而不是兜率天的弥勒。 瑜伽系的中心思想是唯识,主张除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之外,还有两个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 说白了还是跟佛祖对着干,佛陀认为只有六识,佛陀并否认人有灵魂,大乘佛教所说的如来藏,明心见性,阿赖耶识,不过是给灵魂起的另一个名字。 佛教最终还是在印度消失,婆罗门教也换了个名字,被称为印度教。 原始佛教最先传入中国,第一部被译成中文的佛经是《四十二章经》。后来艺术佛教也传入中国。假的东西肯定比真的受欢迎,唐朝以后,中国已不见小乘佛教。几经沉浮,大乘佛教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名山大川大都有大乘寺庙,所谓自古名山僧占多。山寨佛教一定要多占山为寺。 同是大乘佛教,印度大乘佛教的领袖人物如马鸣,龙树,和后来的无著都是得道的高僧,除辩才无碍之外,都是修定的高手,可以随时入定,有大神通。而到中国就变了。中国的佛教老大们都是坐不住的人物,唐僧玄奘大法师从不修定,禅宗六祖惠能更是认为修佛不用坐禅,殊不知佛是坐出来的! 来看看中国的禅宗。 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亦有人说达摩是印度天竺国得王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魏,到处以禅法教人。 禅宗禅宗,何者为禅?何者为宗?禅是道的高级层次,宗指宗派,禅宗是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山寨佛教。但从达摩长老直到今天,达到禅境界的和尚,唯达摩一人而已。 何者为道,道者,止,观,禅,定是也。止,观,禅,定是道,也是道的四种层次,还是道的四种修炼方法。 这里所讲的止和定不同于孔夫子所讲的儒家止和定的含义,所谓仙道不同人道。但你如果连人都坐不好,还怎么修仙。看看孔夫子是怎么说的: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又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同西方语言相比,中文是一种没有语法的文字语言,中国文字可以表示高深的哲理,可以表现诗情画意,但欠缺科学的精确性。中文的语法就是前面的词管后面的词,不像英语一个动词有十六种时态,所以尽管中国古人有四大发明,现代工业及现代科学却是始于英国。计算机的二进制是从易经的符号得到灵感,(所以有人说张三丰发明了太极拳后又发明了电脑),但中文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最好的计算机语言。 扯远了,回来谈我们的道,道者,止,观,禅,定是也。 止是奢摩他,是止息妄念之意,修安般守意,数,相随,止都是止的范围,但层次不同。按呼吸速度来分,打坐修定时,每分钟呼吸四次以上为数,每分钟少于三次呼吸为随,是细� C糠种雍粑俣瘸氖胛埂9鄣牟愦胃哂谥梗椒种右陨弦淮蜗ⅲ罨鞠А4止劢腥ΣУ祝腹凼侨ε棠牵庆牵耸钡木辰绺撸粑俣纫押苣延檬奔淅此恪5届木辰缂纯沙莆扇恕W詈蟛盼ǎ俏Φ亍� 中国古代盛产哲学家,但对修定却不擅长。孔子是细住,老庄也是细� V笥行┑朗糠兜ぃ俏芯跗Γ罡叩木辰缡橇渡窕剐椋兜降囊裁患父觯A渡窕剐樵谛薅ǖ牟愦卫锸俏吹降囟ǎ葱薹鹄唇玻忝呕姑蝗搿2还侵沟牟愦巍5谥泄苄薜街梗丫芰瞬黄稹V泄强追蜃拥牡莱。薜街梗鬃拥木辰纾傧蛏献撸隙ㄗ呋鹑肽АK灾缓弥沽恕� 只有达摩一人修到禅的境界,之后的慧可只是粗� V挥姓庵志辰绲娜瞬呕嶙远弦槐郏劭赏砟炅髁诰扑良嗽海匝缘餍摹U飧程鲜σ谎忱鲜ο不抖那嫠叩茏用撬ザ某〉餍模庵址椒ㄋ淙缓茫皇欠延锰摺� 达摩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看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 《楞伽经》也是讲唯识,三祖四祖觉得深奥难懂,就换成了《金刚经》,五祖弘忍也是细住,不入道。五祖选接班人要大家做偈,其实人是否得道,看外表眼神即可,何须做偈。 做偈做出一个六祖惠能,六祖的偈是真牛,流传千古。偈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故惹尘埃。 我觉得六祖的偈是根本不通,试问菩提本无树,佛从何处来?若真原本无一物,何须六祖来做偈? 《六祖坛经》更是不通,公然讲不需坐禅,不坐禅哪里来的佛,佛是坐出来的。 又,佛教何来教外别传。 后来的和尚们,更是不愿修行,编起故事倒是好手,宋朝人搞出一个祖师禅。之后就是野狐禅口头禅万法皆禅。 中国何曾有半个禅。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20(2009-05-01 13:33:53) 二 达者为师 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也有一定的道理,有一半人的青春躁动是由于精液的饱满所引起。精液的主要成分是前列腺液,前列腺的质量决定着这一半人的性能力。另一半人的性能力与什么有关我就不知道了,因为另一半人没有前列腺也没有喜欢冲动的JJ。 杨某是属于落地生精的那一类,婴儿时期就总是雄赳赳气昂昂。时至今日,早过了知天命之年的杨老师仍具有超人的性能力。杨师超人的性能力源于他有一个超好的前列腺,前列腺好的标志就是很少会有遗精的现象。至到今天杨老师也没遗过精。没遗过精并不代表没有过手淫。弱冠之年的杨老师不仅JJ 爱冲动,十指也爱冲动。杨老师知道这样不好,就跑出家跟他的两个朋友住在一起并睡在一张床。同性相斥,又有人监督,终于找到克制十指冲动的办法了。 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爱练武术,学武就要比武,唯杨老师天生丽质,把他的两个朋友打得大败。人都是爱赢不爱输,输的两个决定再寻名师,要练出惊人武艺,再回来教训杨老师。刚好在闹市区有人在表演开碑断石的硬气功绝技,待围观者散去之后。两人上前表明要拜师学技。那人说要学此技,需付学费。两人毫不犹豫,递上整月薪资。再后就是被那人领到一偏僻之处,先教二人运气法门,随后就做徒手碎石的练习。那窍门真的是好。不一会两人都学会了空手断砖的本领。 绝技在身,两人顿时豪气立生。再回来找杨老师,一上手,还是被杨老师打的大败。两人大惊,难道杨老师也通此绝技?两人一问,杨老师说根本就没练过此种功夫。杨老师随手从地下捡起两块砖,叫二人展示劈砖的本领。两人各执一砖,运好气后,大力劈下,只打的手痛的钻心,砖却未被劈开。两人觉得奇怪,分明已学会了的功夫,为什么又不灵了。两人带杨老师去到他们学功夫的偏僻之处,见地下都是断砖碎石。两人随手从地下拿起砖来,一掌劈去,手到砖裂。杨老师也拿起一块砖,也是一掌把砖断开。到此时,两人已知被骗,原来此地的砖石全是被药水泡过的。见此情景,三人哈哈大笑。 杨老师有一天看到曾伯居在跟人推手,也就走过去凑热闹,第一次玩这东西的杨老师居然跟曾伯居打了个平手。曾伯居是广西省武术队队长(解放后首届),曾伯居会的很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曾伯居的太极拳老师是杨兆鹏(杨班侯之子)。杨兆鹏来广西教拳是陈微明介绍的。杨兆鹏年少时喜欢打架,人送外号杨十八。(每天打十八场架)长大后跟杨澄甫学太极拳,所以有些书中把杨兆鹏写成杨澄甫的传人。其实杨兆鹏不管跟谁学拳都是杨家的第三代人物。 杨老师觉得推手好玩,就常去找曾伯居推手。曾伯居对杨老师讲,你要想推手推的好,一定要练太极拳,否则没办法再提高。听人劝,吃饱饭,就这样杨老师成了曾伯居的徒弟,杨老师开始跟曾先生学太极拳了。 杨老师练了三个月的太极拳就推赢了周围的所有人,杨老师兴趣大增,更是下大功夫苦练。太极拳要想练出来,皮肉之苦一定要受得。所谓练神还虚那是以后的事。杨老师说,他练得最苦的时候连蹲下来拉屎都觉的腿疼。 杨老师有一次去佛山,见一老者在教人推手,手痒忍不住也上去跟人家推。一推就把所有人都赢了,包括教推手的老者。老者是个武痴,见杨老师有功夫,就把杨老师请到家里来让杨老师给他说手。老者口称师傅,对杨老师为尊重。杨老师讲啊讲啊,教了老者一宿。第二天两人一盘道,讲起两广特有的一个拳种,原来这老者是竟是杨老师的师爷,肥佬马上讲,你是我师爷啊,你可千万不能再叫我师傅了。老者听了哈哈大笑。 两年后杨老师结了婚,杨老师就不练拳了。杨老师认为做爱比练拳舒服。杨老师不练拳了,而且一停就是十年。 十年间杨老师又长了二十公斤肉,肥佬是越来越胖。体重超过了一百公斤。上下楼梯都喘。杨老师觉得再不练拳身体就完了。杨老师又开始练拳了。把拳架找回之后,又开始推手,还是没人推的动他。 杨老师开始教拳了,而且还教了好几个国家。 有一次在广州,遇见了年轻时的朋友,这人给杨老师介绍了一个太极高手,广州人老吴,两人一交手,杨老师处在下风,赢不了老吴。 老吴是因身体差而开始练太极拳,身体好了,功夫也练出来。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老吴就是个认真做事的人。老吴有一次看芭蕾舞时突然开悟,再打拳时就觉得功夫上了身。 老吴后来开始教人练太极拳,老吴的师傅也来找李某某。师傅来跟徒弟学,再后来师傅的师傅也从香港赶过来,师爷也来学。老吴我没见过,所以这话不可能是老吴跟我讲的,老吴的功夫确实好,泰国常有些爱好者前去学习较技,有泰人喜习武者,外号孙录堂,前往比试,大败而归,曰:老吴,武林高手也!我看整个香港也没有这样的身手!老吴的南传吴氏拳架也是一绝,在中国找不出第二个。可惜这样的人才,在中国知之者甚少。 广州有一群推手爱好者,喜斗力,同老吴推有力没处使,皆败北。老吴把杨老师介绍去,杨老师也是大获全胜。斗力者问杨老师,你的拳是跟谁学的,杨老师说,跟老吴学的。斗力者云,非也,非也。你不是跟他学的。你俩人是不同的东西。你是正宗太极拳,老吴的东西不是真太极。 杨老师跟我讲此事时,我听着觉得奇怪,为什么他们说老吴的东西不是太极而杨老师的东西是太极?我问杨老师,老吴推手有什么特点,杨老师说,老吴的手,你推起来是空的,再向前,还是空的。我突然醒悟,老吴的东西才是真的太极,因为听力极好,能引进落空。只是那群斗力者不识货罢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