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李商隐(唐代)
这是我2岁时学会背的第一首唐诗。
01
在我2岁左右,快上幼儿园时,为了让我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建立起对阅读识字的兴趣,妈妈就开始要求我每天背首诗。
我学会背的第一首唐诗是李商隐的《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现在看起来言简意赅,意境优美的诗句,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特别“晦涩”。
汉字储备量很少,以及无法理解诗句含义的我,只能“死记硬背”。
虽然不知道自己说的这些是啥玩样儿,背诵的过程也很痛苦,但是张口就来,换来了大人们的赞不绝口。
夸奖满足了我需要被肯定的心理,可是我并没有因此对诗词歌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没有体验到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魅力,更没有对读书识字产生兴趣,反而觉得每天背诗的过程很煎熬。
02
爸爸书房的一个角落里,留着爷爷当年买的许多小人书。虽然没有绚丽的配色,但是黑白线条勾勒出的人物形象,依然栩栩如生。看这些可比背唐诗有趣多了~
《神灯》、《牛郎织女》、《偷吃人参果》……
虽然不懂每页的图注写了啥,但是看着图片也觉得有意思。通常第一次阅读的小人书,我会缠着奶奶,给我讲一遍,然后自己抱着翻来翻去。
后来爸妈开始给我买一些童话故事的绘本:《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木偶奇遇记》、《小红帽》……所以缠着他们给我念故事书,成了每天睡前必做的一件事儿。
虽然他们最开始让我背诗,是想培养一下我对阅读识字的兴趣,可我对背诗这件事儿总提不起兴趣,提到学唐诗,我就磨磨蹭蹭,劲儿不打一处来,所以背诗这事儿渐渐就被讲故事给取代了。
慢慢地,生动有趣并且容易理解的故事看多了,我开始对阅读有了兴趣。周末不上学,醒来后第一件事儿就是看书。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以及学会了汉语拼音,我开始自己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天方夜谭》、《伊索寓言》、《成语故事》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明白了什么叫“守株待兔”、“邯郸学步”、“郑人买履”、“画龙点睛”……
因为有兴趣,能理解,所以看了就能记住。
03
表哥家的小宝贝3岁了,9月份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前段时间嫂嫂跟我聊天,说到了给宝宝上唐诗兴趣班,以及培养阅读兴趣问题。
基于童年的经验感受,我跟她说,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小宝宝,学唐诗可能稍微有点早,正确建立阅读习惯更重要。至于让宝宝读什么样的书,我觉得有兴趣和能读懂比什么都重要。
不久前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冰老师的一次交流,让我更坚信我的这个想法。
葛冰老师说,从孩子3岁左右开始,很多家长为了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其实在这个年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而这个习惯的养成,最初是从绘本阅读开始的。因为绘本主要是画,2、3岁的孩子虽然可能看不懂整个故事,但是他们可以看画,这个看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他对书感兴趣的过程。
关于如何给孩子选择绘本,葛冰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第一要让孩子能读懂;第二要让孩子喜欢读。葛冰老师还强调,很多父母在给孩子选书时往往更愿意选择名著或者知识量多的读本,这些想法没有错,但是对婴幼儿来说,读得懂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后来,我给嫂子推荐了一套绘本《我的日记》(共9册)。它是由葛冰、高洪波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倾情创作,董肖娴、吴波等儿童插画师倾力手绘的一套集文学性、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科普童话绘本。它们把蜘蛛、蟋蟀、蜗牛等的成长过程和习性特点,融入童话故事之中,让孩子在阅读中探索自然、体验科学,适合3~7岁孩子阅读。
最近,《我的日记》中的《蟋蟀的日记》在@新浪育儿微博做活动,点击左下方的“阅读原文”,参与活动,就有机会获得它,一共10个名额呢!这是一个和孩子一起走进不一样的昆虫世界,爱上大自然的好机会,不要错过噢!
04
童年讨厌背诗的我,在高中真正地爱上了那些唐诗宋词,这一切源于语文课上的诗词鉴赏。语文老师娓娓道来地给我们讲述李商隐、李白、陶渊明、唐宋八大家、唐初四杰的生平故事,教我们如何欣赏诗词,如何体会词藻的含义。我真正理解诗词了,也真正喜欢上了诗词。
前段时间《中国诗词大会》被刷爆朋友圈,我突然有一丢丢的幻想:假如当初爸爸妈妈不顾我的“不情愿”,坚持让我背诗,我会不会变成一个更“厉害”的人。↑↑↑
想了1分钟答案是:我觉得不会!即使我2岁那时继续费劲坚背诗,我可能还是现在的我,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很可能我会在煎熬之中,完全散失了阅读学习的兴趣。
与用“哭哭啼啼”“填鸭式的方法”多背了2000首“不能理解”的唐诗相比,一个体验“快乐阅读”的童年更适合我,它也是当时更适合我的一种学习方式。教育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在快乐阅读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知识,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才是我一生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