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穿的好看有什么用”的视频被热评)“
艺术有没有用”
乍一看好像是个问题,仔细一想,“艺术有没有用”好像没有讨论的价值,生活中除了艺术就是“活着”而已,有人评论“要艺术也得先吃饱吧”,要知道,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陕北贫瘠的土地上,信天游随兴而歌让人们感受着强大的生命力。让人们精神饱满的艺术无处不在。
感知艺术的能力很重要人生如果没有一点艺术素养,是很痛苦的。常常看到网友说自己生病的时候靠“相声”,靠“音乐”,靠“文学”来支撑自己,这就是精神力量。如果没有能力发现生活的艺术,精神上会非常寂寞。精神有安顿之处,才能感受美,感受活着的意义。
艺术无处不在,体验幸福需要素质艺术以“美”的范畴统摄着各门类。大自然、人体无不充斥着艺术。……小到做饭,吃饭,收拾,穿衣,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在有些人觉得这些繁杂事务仅仅是为了生存的同时,另外一些人却沉浸享受其中:
他们喜欢做饭,掌握其中的工序和火候;他们期待一日三餐,唯美食不可辜负;关于美食的艺术在网络上总是排名靠前;
他们把自己打扮好就是元气的来源;服装店的陈列和搭配是秘诀,视觉上增加整体性、协调性和层次感,直接影响销量。
他们把收纳、整理当成休闲,整理心情,家务成了治愈自己的项目;《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热衷于各种东西的收纳和打扫;在国内整理规划师也成了新兴行业。
他们从从事一件不擅长的事,到发现其中乐趣,再去创新爱上自己的职业;有的人甚至从机械繁琐的数字工作中找到游戏体验。
有的人说我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说喜欢的东西一职业化就变得无趣。而有的人,比如俞敏洪老师,从事教学职业的时候并不喜欢和擅长,甚至被起哄嘲笑,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以后,用各种方式转变和创新,让教学这件事变得有趣丰富。
喜欢的事可能会变,但是“喜欢”这个能力会给“幸福”加码。
很多人形容现实生活苦不堪言,除了真实的“苦痛”,更多的“苦“”在当时是察觉不到的,在回望的时候反而变成乐趣,变成“故事”,没有故事的人生索然无味。由此可见,重要的不是你在做什么,需要做什么,而是“觉察”。
艺术品味越高,情趣越丰富,幸福感越强。人都向往幸福,而体验幸福需要素质,学养又是永无止境的,这就非常值得讨论了。深化艺术教育势在必行
最近胡鑫宇事件一直被热议,我们从小的教育中,关于美的体验,幸福能力的培养是缺失或者不被重视的,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一个花季少年,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没有喜欢的事情和体验,是非常可怕的事。在很多孩子眼里,知识就是机械的,却要硬生生塞到脑子里,而生活中好像一切都是冰冷无趣的,没有发泄的出口。哪怕这个孩子有一个兴趣爱好,对生活有更丰富的理解,都不至于被生活遗弃。
我们的家长,老师要思考,要传递,孩子们,我们为什么而学习呢?我们好奇的天性,探知的欲望无不指向“知识”,知识本可以是有趣美好的,学习本可以是一件乐事啊!是不是感性素质低,“体验幸福”的素养引导不够出现的问题呢?
让我们走进艺术,深化艺术教育,打开视觉,嗅觉,触觉…各个感觉器官,去感知生活的美。以上,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欢迎指正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