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如何幽默聊天,让我笑个不停,原来还可以这样相处

说到父母和孩子的常态交往,一个是快乐融合,另一个是水火不容。

  常言说父母脾气好,孩子懂事的家庭氛围相对比较融洽,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父母脾气不好,或者孩子淘气的家庭氛围不好,鸡飞狗跳,长鸡毛。

  前段时间,看到有段父子的微信对话:

  儿子说:“爸,在不在”

  父亲回答说:“在呢,这么晚了有事吗”

  儿子说:“我没钱了”

  结果父亲瞬间改口:“你好,我有事不在一会儿再和你联系”

  引起客人们的笑声,父亲可以和儿子这么简单幽默聊天地对话,父亲也接受不断进步的社会教育,尽量接近和孩子的交流。

  但是,笑了之后再考虑一下。如果这句话放在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结果肯定会不同。

  儿子说:“没钱了”

  爸爸肯定问:“为什么没钱了?钱去哪儿了”?

  儿子说:“快要吃土了”

  爸爸肯定会说:“天天在家吃饭,什么时候见你吃过土”?

  相比之下,你觉得空间的距离拉近了父子关系,甚至取笑的话题也变得容易多了吗?

  家庭教育除了人的脾气、性格之外,还有许多的外在的因素。

  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初步形成道德观念等。

  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呢?

  会主动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间接地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家长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影响着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长可根据一定的社会生活规范,以及自己的相应认识,通过直接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行为活动提出要求。

  让孩子明确是非,知道该怎么办,不该怎么办,也可以在家庭的具体氛围中,特别是受父母示范作用的影响,孩子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学习或模仿。

  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决定一家人是否和睦的基本前提,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生活和谐,为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为家庭教育奠定基础,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将在和谐、自然和愉快中进行。

  相反,紧张的家庭氛围、尖锐的家庭关系、反目的夫妇、冷漠的家庭成员不仅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不好的结果,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会出现代的交流和停滞。

  孩子的成长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最终会理解父母的苦心和处世的道理,但在某个阶段,孩子不能完全理解这些道理,或多或少会出现和父母交流的不协调,或者反抗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孩子成长的阶段,孩子不仅要学习成长,还要学习父亲。


官方微信二维码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