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电话的使用非常普遍。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沟通着人们的情感,联络着彼此的关系,同时,电话也是透视一个家庭是否具有良好礼仪的窗口,通过观察、聆听孩子打电话时的语言,就能看出他是否是个有礼仪的人。
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又生活在城市的“石头森林”里,很少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久而久之他在与人交往中,会逐渐变得冷漠、自私。当这样的孩子打电话时,说话自然不会好听,更加谈不上什么口才。口才不佳是小,但是因此令对方感到反感,这才是真正得不偿失的事情。
一天,周女士和丈夫出门办事,留儿子皓皓一个人在家。突然电话铃响了,皓皓认为电话一定是找爸爸妈妈的,所以没有理会继续玩着手里的玩具。一会的工夫,电话又来了,皓皓没好气地接起电话:“找谁啊?我妈妈不在家!”随即“啪”地一声把电话挂了。当电话再次打来的时候,皓皓没等对方开口就大声嚷道:“我跟你说了,我妈妈不在家。”说完又立即挂了电话。像皓皓这样,每个父母都不会喜欢的。孩子不知道打电话的礼仪有多么重要,就需要家长来引导并灌输孩子对电话礼仪的意识,培养他们接打电话的能力,通过让孩子打电话与人沟通,可以让他知道,除了爸爸妈妈这些身边人外,还有很多人和自己熟悉亲近,教他积极与人交往接触。而如果皓皓一直这样,那么相信每一个打电话的人,都不愿意是皓皓在接电话。
所以,让孩子学会正确打电话方法,这不仅对孩子的口才是锻炼,更加能让他体会到人间真情。亲朋好友们在接到孩子电话时,听到孩子得体的谈吐,自然会感到无比惊喜,惊喜之余,还会对孩子的行为大加赞赏,而孩子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就渐渐变得大胆、开朗、自信,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张先生和妻子、儿子在北京生活,年迈的父母留在了家乡。每隔两三天,张先生就给远方的父母打个问候的电话,每次他都会叫5岁的儿子和爷爷奶奶说几句。“喂,爷爷奶奶你们好,现在天气冷了,你们要注意身体啊。”
每次爷爷奶奶听到自己的乖孙子这么有礼貌的时候都会笑得合不拢嘴,“好孙子,爷爷奶奶想你了,你过来看看爷爷奶奶吧。”
“我也想爷爷奶奶了,等我放寒假了,就过去看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我要去做作业了,你们一定注意身体,爷爷奶奶再见。”
小家伙每次打电话都会这样一本正经地问候,亲戚朋友都非常喜欢这个有礼貌的孩子。
所以说,打电话既能锻炼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又能提高口才素质。对于这件事,父母千万不要轻视。当然,与面对面的谈话一样,电话交流的训练,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要多说、多练。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常常会“怯生”,遇到不熟悉的人,或者不吭一声,或者焦急、羞怯、说话结巴,这时,父母要有意识让孩子给亲朋好友打电话,次数多了,孩子的口才自然会得到锻炼。
以下11条基本礼仪要求,可供父母借鉴。
(1)切忌长时间不接电话,最好在电话铃响3声之内接起电话。
(2)孩子接到电话时,需要使用礼貌用语与对方交谈。学会说“您好”、“请问”、“请稍等一下”等,说完以后要道谢。不允许接电话时以“喂,喂”或者“你找谁呀”作为“见面礼”。特别是不允许一张嘴就毫不客气地查对方的“户口”,一个劲儿地问人家“你找谁”,“你是谁”,或者“有什么事儿呀”。
(3)如果对方是孩子的长者,告诉孩子在通话结束后,应当待对方挂断以后再挂机。
(4)如果是给不相识的人打电话,一般应先做自我介绍,说清打电话联系的意图。
(5)如果要找的人不在,也要有所表示,或者请对方帮助招呼一下,或者请对方转告,都应表示感谢。
(6)如果在接电话的过程中,有紧急事情插入时,要向对方说:“对不起!稍等”,然后可以用手按住话筒,以免传到对方。如果电话不清楚时,不要大声吼叫,要把说话的速度放慢,口齿再清晰些。
(7)如果拨错了号码,应当主动向对方道歉;如果是对方拨错了号码,也要有礼貌说明,不要只说一句“打错了”,就挂上。
(8)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打电话,要以清晰愉快的语调与对方交谈。
(9)接电话时要有问有答,回答问题时要大方,不可以长时间不回应对方的问题,也不要在不知如何回答时,把电话一扔跑到别处去。
(10)挂电话时,话筒应轻拿轻放。
(11)要注意打电话的时间,以及通话所持续的时间。不要过早或过晚打电话,以免影响他人休息。即使有急事打扰对方也应说明理由,并说声“对不起,这么早(晚)打扰您了。”,在打电话之前,父母可以事先训练孩子,也可以陪孩子玩亲子游戏,在游戏中教会孩子一些打电话的基本礼仪,这样孩子的表达能力便会增强。
同时,父母在听电话时,也许孩子常常会因为好奇心抢着听电话,如果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电话时,父母不妨也让孩子试着去接电话,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当孩子学会这些口才训练技巧和礼仪时,在打电话时就很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赢得别人的好感和赞美,别人也愿意多和他交流。当然,打电话也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