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到离群索居,都需要人际交往,当然孩子也不例外。每个孩子每天都需要从小伙伴那里获得信息,学习他们的经验、智能以及沟通协调。孩子的小伙伴其实就是孩子的小老师。小伙伴的聪明、勇敢、好学,会启发、激励孩子;孩子从小伙伴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孩子的小伙伴其实也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他能让自己扬长补短,并在这其中能使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

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的口才呢?

1提供孩子交往的场所。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交际圈会越来越大,这时,家长应提供孩子交往的场所,比如父母应该常常欢迎孩子的小伙伴到家中做客。孩子在一起玩时,不必太在意孩子们对家中整洁环境的“破坏”。父母多鼓励孩子拿自己的食物、玩具,来招待他的小伙伴。父母还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允许孩子们单独在一起说“悄悄话”,或进行“秘密”的小活动,主动为孩子们创设机会,让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活动。

对于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活动内容、形式,父母也可以提供有益的建议。比如,可以建议孩子把他们与同伴在一起的游戏、活动编成故事讲给父母听,或者欢迎孩子的同伴到家中来做客、欢迎孩子带着同伴与家人一起出去游玩,鼓励孩子串串门,这些方法都可以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合群。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会逐渐学到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式方法。

对孩子来说,有一个安全的令其舒心愉快的交际圈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活动范围对孩子的语言、智力、行为能力以及其他诸方面的身心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应当创造条件帮助孩子巩固和发展他们的交际圈。

2帮助建立与同学的友好关系。

一般来说,孩子与自己的同学和好朋友(往往是同班同学)接触得最多,交往也最密切。他们都是同龄人,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玩耍,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有的甚至形影不离,他们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互相影响也很大。

在孩子与同学交往中,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关心集体利益,不要因小圈子影响大集体;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支持老师的工作,多做有益于集体的事情;看到同伴有缺点,要进行善意的规正;自己有缺点,要勇于自我批评;不闹意气,不护短,不背后议论他人,不搬弄是非,同时还要有鉴别、选择朋友的能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前一些学校或家庭对孩子人格精神的培养,只注重考分与升学竞争,强化独生子女的“孤独”与“独享”,缺乏足够的集体活动,缺乏集体活动中团结友爱的交往训练与体验,往往使独生子女在学校里也体会不到成长期应有的交友需求。于是,各种背景的非正式群体在学生中出现,使独生子女的校外活动处于“自由”的失控状态,在一些社区环境恶劣的地方,这往往成为孩子变“坏”的前奏。

所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和语言环境,这需要家长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与机会,并进行悉心指导,让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逐渐地学会待人处事,并从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

父母不必过分担心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小摩擦,孩子自有孩子的游戏规则,只要大人不出面干涉,孩子自己就会想出办法对付出现的小矛盾、小问题,在处理这些矛盾和纠纷的过程中,孩子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语言技巧,同时也逐渐明白交往中的一些方法和原则。若确有坏孩子影响自己的孩子,家长就要出面加以干涉。孩子间交往中出现了不快,大人们一定要把事态仅局限于孩子之间,不要引起家长之间的不愉快。


官方微信二维码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