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
时间:2016-10-14 09:1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小学音乐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 --------“古诗新唱” 一、课题的提出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内容和情感为主要过程,在音乐教育中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课程标准》里指出“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而我校也确立了“多维整合,立体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为此,我决定尝试音乐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而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短小精悍,字字珠玑。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我国古代的诗歌本来用来咏唱的,文学与音乐共成一体。让诗歌走进音乐殿堂,成为学生音乐学习中的一部分,让学生唱出的曲调能焕发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诗性美,让学生在古诗呤唱中真正感受学习古诗的独特兴趣,领略古诗的美感,对于整个音乐教学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创收。 基于我校校本课程“古诗诵读三百首”,我以其经典古诗为依托,开发“古诗新唱”的研究,探索经典古诗与音乐相综合的方法与途径。那些历经千年、万口传诵的名篇佳作将伴着优美的音乐乘着孩子们动人的歌声,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孩子们也会在呤唱歌曲中得到民族精神的培育,人文素养的提升,音乐能力的提高,生命的可持续发展。 2.课题界定 通过广泛收集专家们谱写的古诗歌曲和积极引导学生为古诗谱曲的音乐创作活动,逐渐开发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各年级使用的“古诗新唱”作品集。在实践音乐校本课程中,探索“古诗新唱”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创造,突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熏陶学生的情操。通过各种形式、不同渠道的渗透,让学生感受音乐和古诗的艺术魅力,提高音乐和文学的审美能力,营造出诗化的文化氛围,构建诗化的校园,从而积极参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充分培养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校园诗香得以散发。我们极力创设浓郁的诗文校园环境,为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服务。让古诗新唱成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主旋律,让全校师生从我们源远流长而又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感悟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获得精神力量,构筑具有文化底蕴的精神家园,构建出诗化的校园。 2 、学生素养得以浸润。古诗谱成歌曲,将思想品德教育融于美好的童声歌曲之中,用生动的音乐形象感染儿童,对于儿童学习和理解古诗,促进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 3.教师素质得以提升。本课题的实施使教师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在实际教学中真正体现出现代教育“学科综合”发展趋势,做到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延伸,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同时使教师增强教学实施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促进我校扎实有效地开展新的课程改革。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古诗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提升。 (二)研究内容 1.开发“古诗新唱”校本教材 2.探索“古诗新唱”教学策略 (三) 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课题研究将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即理论支撑要科学,研究方法要科学,研究过程要科学,数据处理的方法也必须科学合理。 2. 实践性原则 课题研究是教师的行动研究,研究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从而更好的把握音乐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达到一种极大的创收。 3. 发展性原则 评价是古诗新唱教学的重要环节。学校可以通过评价验证古诗新唱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教育价值。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根据评价的全面发展性原则。 三、研究时间和对象 研究时间:2011年4月——2011年12月。 研究对象:大榆树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四、 研究步骤 1. 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4月) 制定研究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 (1)开发“古诗新唱”校本教材 根据选材的要求,广泛收集古诗新唱歌曲。教材的选择与编写既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又要考虑难易程度和审美价值,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套“古诗新唱”教材中教材中既要有专业作曲家的作品,更要有许多我们学生原创的优秀作品,以体现我校学生的音乐创作成果。 (2) 构建“古诗新唱”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学校验证了古诗新唱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教育价值。主要通过课堂展评、课外展览、开展比赛或演出表演展开。 3.研究总结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 整理研究资料,撰写成果报告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词去哪儿了
- 下一篇:我和学生常聊的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