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以文明礼仪之邦流溢世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源流长,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使中华民族历尽沧桑而不衰。中华民族良好的精神风貌,文明的良好礼仪是优良传统的结晶。今天,在小学生中进行礼仪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也是为他们树立爱祖国、爱集体、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更加深入幼小心灵的体现。 多年来我校在探索“强化礼仪教育,养成学生行为”作为科研课题来抓,紧扣“认知明理、强化训练、环境熏陶、检查督促、考核评比”五个环节,认真实施,收到了显著成效,校风校貌发生了根本改观。我们的做法是: 一、 认知明理,以形成学生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以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为归宿。 知是行为的先导,是产生行为的思想基础。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灌输,教给学生应具有良好品质,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生活上和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他们懂得讲礼仪、守规范的重要义,识别和抵制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养成讲文明、讲礼仪的自觉性。 ⒈抓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一主教材,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训练,以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我们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依据。同时还编写了《学生在校四十条》、《礼仪常规》和小学生“十不”、“十无”要求等,紧扣以“文明礼貌--做人的基本素养,诚实守信--为人的基本准则,学会关心--让世界充满人情味,学会合作--发挥1+1>2效应,学会竞争--21世纪的必备素养”为中心进行思想教育。利用班会、晨会、少先队活动逐条宣讲《规范》和《礼仪常规》使学生句句理解,时时对照,付之行动。各班还进行讨论,比赛,并联系生活实际中一些伦理道德行为问题进行辨析。通过学习、对照、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守规范、讲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和准则。它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文明的愉快情感,给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思想基础。 ⒉上好《德育》课,畅通礼仪教育主渠道 我们充分发挥《德育》这套教材,根据小学生特点,突出了小、近、实、序、趣的原则,教育内容由浅放学,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我们为了充分运用这套教材,提高德育实效性,开展最佳教案设计,进行课堂教学竞赛,创设乐学氛围,落实礼仪规范训练,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新的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将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认知愿望和兴趣。使他们感到上课是一种乐趣,从而做游戏一样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