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史庄子小学 刘宏山 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可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 儿童时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儿童比较听话,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好训练,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学生一切良好习惯的养成,完全靠老师、父母的榜样的力量,特别是日常生活学习中,老师、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以榜样示范教导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榜样可以从教师以身作则、学生示范、名人示范等方面开展。 教师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胜于口头训诲,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首先教师自己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凡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率先垂范,就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学生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同龄人,可望又可及,教师把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在全班宣传,这样的榜样更具有模仿性。我在平时注意发现并赞赏那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在班队会中介绍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作为其他同学效仿的榜样,以此达到示范目的。班上的孩子在上学的路上捡到钱也交到公,上课就借着这样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那些在教室里捡到东西的孩子及时交公,而不是把它放到自己的包里,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捡到东西还要交公,这样的榜样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评比“班级之星”时,让学生陈述自己和同学做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发现并看到其他同学的闪光点,同时意识到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使他们有目标、有动力可以不断进步。 名人示范名人是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人故事的课文,如《梅兰芳学艺》《孔子学琴》《闻鸡起舞》《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能让学生通过课文了解许多名人的故事,学习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激励和教育学生,让他们以名人为榜样,发现差距,明确奋斗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循序渐进,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习惯的培养也如此,正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逐步形成。如刚入学时,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学生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等。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出现进程受挫的情况,如有的学生一直原地踏步,进步甚微,有的学生有点进步后又有些回头的迹象,但教师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天、一点点的进步,不断进行鼓励,不可稍有不慎就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这样才能最终养成良德的习惯。 三、教师努力促成家校合作,深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我在前面讲过叶圣陶先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们教师应该多与家长结合,使家长提高认识,认识到家长在自己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利用每天两次送孩子放学的时机以及每学期的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教育认识,明示家长:孩子是自己的,首先教育力量最大的是家长,教育最有针对性的是家长,在学校一个老师对四五十个孩子,而在家里是四五个家长对一个孩子;其次,教育时间最长的是家长,一个教师只能教他的孩子几年,而他要面对自己的孩子几十年,教好了天天顺心,教不好时时受气。我这样讲,并不是老师推卸责任,而是事实所在,正是老师负责任。只是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仅提高家长的认识还不够,还要指导家长一些教育方法。不如,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在家中学习更是表现出心不在焉。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孩子看着你的脸听;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又如,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训练,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次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总之,教师调动起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必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从日常抓起,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古人云:“毋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量平常小事中的行为,加以严格训练。老师的一些细微举动或者无意之语,给学生造成的影响可以是波澜不惊的,也可能是镌刻一辈子的。所以我会有意无意的多关注一些小事、一些细节,对学生们的教育也是从细节做起。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它精辟了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对学生的教育无小事,无论事之大小,我们都应认真对待。 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教育学生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日积月累,就可小中见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应建立于平时生活中的每一小事,每一小节之中。一种好习惯,就是一种能力,一种毅力,一种品格,一种修养。良好的习惯是学生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我们教师应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要从小抓起,持之以恒。 及时对学生取得的点滴成功给予肯定,激励他们不断走向新的成功,帮助他们养成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习惯,为孩子们将来走向更大成功奠定坚实的基� � 捕捉生活事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好奇心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弱,一些言行往往会出人意料,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捕捉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他们的一言一行加以规范。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比如,一次同学的互帮互助、一个谎言、一次矛盾等等,教师都应抓住机遇,适时引导,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表扬激励与规范管理严格要求兼顾,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过程中要恰当地进行表扬激励,这对好习惯的形成和形成良好风气具有重要作用。而班级、学校、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就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实践证明,表扬激励道德行为比抓住缺点以及批评效果要好得多。但当学生违反了公德,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如其分地批评或惩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做后盾。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