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语慧天下

当前位置: 栏目首页 > 教育知识 > 教育综合 >

删教材不如增教育

时间:2016-11-18 09:4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因为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山东省教育厅日前下发通知,严禁该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
因为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山东省教育厅日前下发通知,严禁该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湖北省也有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后再发给学生学习。“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广州日报》1月3日)
对于删除“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武昌区九龙井小学语文教研组主任魏贤佐是这样解释的,“若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而在现代社会,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劝学诗》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的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古代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但在现在,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社会……
从完美主义的角度出发,确实应该删除这些“糟粕”,现在都和谐社会了,你孟母还择什么邻居相处啊?哪个不是优秀公民啊?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是赤裸裸地宣扬拜金主义吗?什么“颜如玉”,不就是美女吗?读书是为了成才,为了报效祖国,岂能是为了个人的声色淫乐?
确实,按照字面解释,这些流传了几千年的经典古文,还真有教人不学好的意思,因此,也被我们的教育部门称为是“糟粕”。然而,有一点让人不明白的是,既然是“糟粕”,为何能千古流传?甚至被我们作为教材,一教就教了数千年?这不是误人子弟吗?而将“糟粕”作为教材,这又是谁之过呢?
对于删减“三字经”等经典古文,有网友认为,不是《三字经》出了问题,是社会出了问题。确实,正是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才导致当今社会与古人所描述的“社会”不一致,淳朴善良被阴险奸诈所取代,真善美被假恶丑取代。君不见社会上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君不见社会不时出现“三玩市长、“林嘉祥”之流?君不见社会上不时冒出“艳照门”、“破处门”、 ”、“摸奶门”、“日记门”、“脱裤门”等丑恶之门?这些,难道也是《三字经》惹的祸?也是孟母作的孽?
北大钱文忠教授认为,“在当下社会,完全按照《三字经》培养的孩子,90%会不适应社会”,这一方面说明,社会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人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人的道德标准出现了滑坡,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包养情妇、“二奶”得到了认可,做别人的“小三”成为一种光荣。对这些现象,古人表现了嫉恶如仇的态度,但今人却表现得特别“宽宏大量”,导致世风日下。
古人认为对的,我们却认为是错的;明明是对的,但是放到现实环境中,却又是错的。比如乐于助人是对的,但是,在现实中,当你做了好事,却被人认为是做贼心虚,被诬为是肇事者。再比如被教育部门认为是“糟粕”而删除的“若孟母,择邻处”,明明是对的,却被教育部门认为是错的。在教育部门的眼里,这显然破坏了我们的“和谐社会”,在教育部门的眼里,社会就没有一个坏邻居和坏人,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不是经常说哪一筐没有滥桃吗?不是还有害群之马一说吗?“择邻处”怎么就成了糟粕呢?“环境决定一切”难道错了吗?我们不是也这样教育孩子吗:当你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你就要学会改变自己。“人要学会适应环境”是对的,但是,当你处在一个阴险狡诈的环境里,还应该要学会适应吗?“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是对的,孟母的“择邻处”不正是为了“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吗?
错的不是古人,而正是我们,当今的社会风气日渐浮躁,古人路不拾遗,今人入室抢劫,古人孝敬父母,今人大逆不道,难道教育部门就没有责任吗?其实,删除了教材,并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也无法改变现有的社会环境,只有让人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社会才能发生根本的改变。因此,删教材不如增教育,增加道德观、社会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是对古文“糟粕”的一个注释,更是精华的一种延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