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语言应用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其中对学生提出的目标便是:“普通话水平达标,口语表达清晰达意,交流顺畅;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
朗诵训练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万万不可急于求成。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幻想一步到位,是办不到的。应先从分项训练开始,即从语音、语调、语气、等项训练做起,一项一项地练,才能有所作为。
如何让孩子在幼年时期对朗诵感到兴趣,并且有学习的欲望呢?
激发孩子朗诵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想要让孩子对朗诵产生兴趣,一定要确定自己的孩子确实是喜欢朗诵,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朗读是提高演讲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能弥补言语的缺陷,锻炼口才,提高自已表情达意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可以向学生讲一些名人口才方面中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训练扎实的基本功
在平时的学习中,有一个简单便捷的朗诵训练方法就是好好读课文,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很好的训练材料,把课文读好就已经开启了朗诵学习的第一步。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朗读(朗诵)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而朗读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
读课外书也不例外,能够把课本上的文章读好,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然后再延伸到课外读物上。
必要的技巧练习
在孩子对朗诵感兴趣并有一定的学习效果之后,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朗诵技巧的学习,比如停顿、重音或语调等技巧性的指导。
在指导停顿时,要注意标点的停顿,词语的停顿,情感的停顿等方面的学习方法。
至于重音、语调方面的指导,那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技巧性的指导一般在课堂教学中略加渗透,通过不断练习巩固。学生的朗读水平定会有大幅度提高。
合适的鼓励与评价
课堂上要鼓励孩子们大声朗诵。
主要采取的方法有:自读自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以此唤醒学生的朗读意愿。让学生体会朗读完一篇美文的喜悦。老师的鼓励与赞赏,能够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
因此,老师们要抓住学生在朗诵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鼓励他们更进一步。
在比赛中获得进步,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口语交际训练等,在实操中掌握朗诵知识,并找出问题加以改正。
指导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很多,在教授孩子们时也要富于变化,避免单调乏味,尽力提高他们对于朗诵这项提升语言应用能力的认知,并加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