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权力层的“沟通障碍”
时间:2017-06-04 17:32 来源:未知 作者:那摩僧伽吒 点击:次
高温来袭,南京进入“桑拿模式”,不少高校宿舍因没有空调而让大学生苦不堪言。在网络上,学生晒出各种奇葩的避暑方式,各种调侃,各种无奈,各种说了白说。有消息称,南京审计学院浦口校区,法学院学生陈京山因在网上发帖倡议学校为宿舍安装空调,面临校方处分或开除。南京审计学院校方昨日微博回应,表示并未作出开除决定,事情“还在调查之中”,但同时发布的长微博指陈同学曾有“煽动性话语”。
对比网络流传的学生日志与校方说法,确曾有校方、学院的压力来袭,叫家长、删日志、乃至威胁要开除学生。陈同学被学校领导认为是该校某日学生宿舍摔暖水瓶活动(效仿同城其他学校)的怂恿者,但反观学生几篇日志(包括校方言其有“煽动性话语”一篇),总体上都言辞恳切,有理有据,且关键是并无怂恿同学摔暖水瓶的字句。
答案不能止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阶段。不能忽略的一个大背景在于,进入高温时段,大学宿舍的艰苦由来已久,用陈京山同学的说法,就是“酷热难当,白天难以学习,晚上难以休息。这个现象已经困扰南审的学生们很多年”。但就是这样的学生生活难题,一届届学生牢骚满腹,却多年得不到解决。包括在陈京山因网络日志被谈话之前的那些天,学生在网上的各种吐槽、各种调侃,鲜有畅通的信息互动渠道得以反馈到学校管理方。
准确地说,校方是明了学生的此种困苦与牢骚的,因为在被领导视为“暴力事件”的摔暖水瓶活动后,法学院学生陈京山的日志被翻了出来,而且据称还被“截了图”。由此可见,学校管理者并非不具备有效的信息收集渠道,却在所谓“暴力事件”发生前对学生诉求采取了起码看起来熟视无睹的态度。通常情况下,倒是会有另外一种诡异的说法被拿出来,比如“上大学就应该吃苦”云云。事实上这就是坐视不理。
理论上讲,一所大学的各个层级,不乏代言学生权益的组织与机构,甚至在学生会里可能还有“生活部”这样的设置。为何却无法肩负最起码的学生与学校的沟通职能?在我们看来,“生活部”更多是协助学校“管理”学生生活。经过这么一场风波,学校管理方才表态“将”采取力所能及的一些降温措施回应学生苦求了多日的诉求,这种常态沟通无法实现的困境,不独事发学校一家。
正是因为这种沟通的极度不畅,让公众看到,象牙塔里也存在着“两个舆论场”的分野。“装空调”与否只是一个凑巧的触发,对学生诉求长期熟视无睹,才是值得追问的核心。制度化的利益代言机构形同虚设,人们的诉求无法借由最便捷的方式得到表达,如此熟悉的社会生活场景,显然不独属于大学校园。而不论类似事情发生在各种场景设置之中,双方角色和态度几乎没有改变。
曾经的大学生,为学校食堂的伙食质量去表达,到了90后一代,“求空调”就变得很自然,无须紧张,更没必要上纲上线。但就在那校园之内,那群年轻人,今后必然会成为社会中坚一代,今天权力拥有者的冷漠,会不会成为一种教育。当这些青年走出校园,会不会把这种态度带到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之中?当我们抱怨今天社会种种冷漠与失望的时候,到底是谁之过?出事就罚,脚痛治脚的整治措施能否终止这种怪现象?这是给每一个人的追问。
作者:吉 林 孟佳林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