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依然,幽默不再
时间:2017-05-26 12:48 来源:未知 作者:那摩僧伽吒 点击:次
说到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崔永元,电视观众自然而然会联想到一个词——“幽默”。被大家亲切地唤作“小崔”的他,以自己独到的幽默和机敏的反应得到观众的喜爱。每每他主持节目,都会赢得观众会心的笑声。但是,在中央电视台奥运期间重点打造的《荣誉殿堂》中,观众熟悉的“小崔”还在,可他的金字招牌——“幽默”却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尴尬、无趣和自说自话,让人颇感意外。
一、提问不着边际 让人难以应对
《荣誉殿堂》是体育类的访谈节目,节目以“为观众呈现一位人性化、立体化的奥运健儿”为宗旨,那么,挖掘嘉宾不为人知的闪光点,还原真实的“人”,自然应该是贯穿节目的提问宗旨。崔永元的诸多问题虽然没有纠结于金牌和荣誉,但以对体育常识的曲解为笑料,并未达到发掘嘉宾“人性化”一面的目的,并且因为离“奥运”和“荣誉”的主题较远,让嘉宾不知所措,如坠云雾。
例1:2008年8月17日,《荣誉殿堂》请来为中国游泳夺得意外一金的刘子歌和她的教练金炜。崔永元跟刘子歌进行了一番对话:
崔永元:你能听到有人为你加油吗?
刘子歌:能听到。
崔永元:你能数出来当时有多少人为你加油吗?
刘子歌:全场观众那么多(没法数)。
崔永元:没数啊?
刘子歌:要不你帮我查。
崔永元:我告诉你,一共8642名,反正你没数。其实我想问的是一个技术问题,游泳运动员在游泳的时候,两边都是水声,能不能听到有人加油?
刘子歌:因为我们蝶泳,呼吸的时候,头可以离开水面,现场那么沸腾,当然能听到。
崔永元:基本上只能听到“加”或者“油”?
刘子歌:喊什么我们听不到,但现场呐喊声,那么沸腾,能听到。
崔永元:如果你参加一次奥运会,尤其第一次参加,连喊什么都没听到,我觉得特别遗憾。
在这段访谈中,能不能听到声音这一体育常识成了“技术问题”,刘子歌给予肯定回答后,崔永元又以蝶泳姿势开玩笑,言外之意即运动员头部一上一下听不到完整的“加油”二字,故意曲解了刘子歌所说的“呼吸的时候,头可以离开水面”。这种调侃看似幽默,却没有任何展现运动员风采或特点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运动员难以在短时间内领会崔永元提问的预设目的,无法给予有效的回应。毕竟这几个连续的设问与彰显奥运荣誉很难联系在一起,只能“一五一十”的应答“能听到”,“当然能听到”,整个谈话立刻陷入了毫无生趣的尴尬。刘子歌坦率承认听不清后,崔永元的“补充”——“连喊什么都听不到,我觉得特别遗憾”,让嘉宾无言以对,不得不草草结束了这一话题。
二、滥用自我解嘲 访谈气氛尴尬
自我解嘲是主持人在谈话中惯用的化解尴尬的技巧,但是同一题材或者同一方式的反复使用,往往会破坏访谈气氛,导致观众听觉疲劳。
例2:在2008年8月20日的节目中,崔永元与网球名将郑洁、晏紫有这样两段对话:
崔永元:咱们说说那场四分之一比赛……打到凌晨四点……休息五六个小时又开始比赛。
晏紫:因为当天还有场比赛。
崔永元:给我传授一下经验,打到凌晨四点……怎么能睡着觉呢?
郑洁:就是没睡着。
崔永元:那我就放心了,我以为就我这样呢。
郑洁、晏紫的四分之一决赛耗时三个多小时,比赛结束时已是次日凌晨,崔永元的提问以传授睡眠经验切入,无外乎是想抖一个自我解嘲的“包袱”。如果是初次听到这样的“崔氏幽默”,一定会点头称是,但崔永元饱受失眠的痛苦已是尽人皆知,何况近些年来,在各类脱口秀的场合,小崔一直在以此说事儿,这种自我解嘲已经没有了新意,取而代之的是自我重复的无趣。
例3:崔永元:你们的生活就是坐飞机,比赛,倒时差……会觉得有意思吗?
郑洁:别人可能很羡慕我们,其实很枯燥……看不到我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吃不到我们喜欢吃的东西……
崔永元:我们的节目你喜欢看吗?
郑洁:喜欢。
崔永元:喜欢你可以出钱带上我啊。
郑洁不知如何回答,只能一笑了之。
这一轮的谈话让人失望,当郑洁、晏紫诉说职业网球选手的辛苦时,突兀地插问对方是否喜欢自己的节目,按照惯有的访谈思维,无论是否真的喜欢,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得到对方认可后,小崔立刻与郑洁开起玩笑,建议对方出钱带上自己出国比赛。虽然崔永元反应敏捷,郑洁说“喜欢”后,他立刻“毛遂自荐”,但却让嘉宾只能以不置可否的笑来化解尴尬。无论从国家电视台主持人的职业身份,还是从身为兄长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玩笑都不合时宜,有失风范。
在整个奥运期间的《荣誉殿堂》中,崔永元的诸多语言表现让人无法将他和那个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格调的“小崔”联系到一起,重复犯错的崔永元表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或许正像一些观众和网民感叹的那样——“小崔依然,幽默不再”。
(编辑 耿常华)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3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铁嘴也要少损人
- 下一篇:她不愧是“最佳脱口秀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