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6-11-29 10:0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语文教学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走上自主学习之路,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谓“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言的。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参与设计评价指标,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也就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2)、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3)、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也就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也就是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符合上述特征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学习。 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保证他们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本领呢?我认为,如果单单把关注的视点放在学生某一学习点的操作策略上,无异于孤立、形而上地看问题,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要形成一个全程渐进的自主学习系统,应立足于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特点上来构建学习策略。 一、明确目标,找准自主学习方向。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初步认识。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但最终的目标不能由老师不顾实际地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地确定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从自身特点出发自主定向。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目标,攻有方向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渴求的心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之中。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师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目标。如对同一文本,学生可以将语言描写作为学习重点,也可以将写作方法或观察角度等作为学习重点。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既是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 二、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自学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与课本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适当通过一些形象的图片展示、视频音频的播放,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我在教《景阳冈》一课时,为了能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利用了视听手段,播放此段情节的电视剧视频。视频的直观效果使学生首先对情节的前因后果有大致的了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小说的学习欲望。在教学《四季》这首优美的儿歌时,我为文章配上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体会四季的美丽,感悟那种春华秋实带来的喜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想让学生学有成效,长久保持自学兴趣,教师也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适当提供策略方法,予以指导点拔,帮助他们闯过难关。 三、鼓励质疑,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学习的心脏。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到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等处,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学会大胆质疑。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四、倡导合作,注重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自主探究是自主探究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过这种引导应该是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的。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之外,还应该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师生间要有情感的沟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 新课程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真谛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自主运用,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自主运用,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语文学习思想。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可以是课堂语文活动、拓展延伸的讨论、生活实际的运用等多种形式。学生可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自主锻炼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我认为,学生的学习表现为在老师教学策略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引路人。但在建构有效学习系统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作为有效学习的主体----学生还要在大量的课后自由时间里,寻找着和教师课堂上不同的适应自我的自主学习方式,以最大限度的来发展课堂学习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
- 下一篇:语文教学误尽苍生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