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语慧天下移动版

2024ŷޱ- ӭ&
栏目首页 > 教育知识 > 学校教育 >

综合实践活动呼唤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呼唤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及问题(二)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要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克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影响“表层化”的局限性,需要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然而,近五年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制度、指导规范等方面都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意味着什么?何谓有效指导?教师指导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些问题都是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教师指导的意蕴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过程。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基本保证。学生自主性的实践学习总是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伴随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教学”并不是排斥教师指导在学生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教师主导或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前提。把教师主导或指导排斥在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之外,并不是“非指导性教学”的本质,松散、无序的、缺乏基本规范的教师指导,容易使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处于盲目的、无知的、无序的自发状态。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但在学生“做”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在中小学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导师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教师的指导意味着什么?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由于知识经验、综合学力和社会阅历的局限,学生往往认识不到实践学习对自我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因而,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是教师指导的基本内容。
在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布置活动主题和活动任务,而应首先使学生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相关主题的目的,明确综合实践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之所在。意义不明确,学生往往在活动中处于被动的、执行的状态,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学生的持续活动兴趣会逐步降低。目的不明确,学生在活动中往往会处于盲目的状态,只有那些具有个别化、具体化和情景化的活动目的,才能引导学生持续性地开展不同方式的活动。
(二)引导方法,建立规范
教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方式的。学生活动兴趣和活动主题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可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相反,应以引导学生的活动过程,指导活动中问题解决的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操作规范为主要任务。
实践方法和实践规范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的指导应突出对学生进行活动方法和实施过程规范的指导。实践方法的指导突出的是引导学生尝试合理完整地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在方法的有效使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学习中问题解决方法的不落实、不完整、不合理,要想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谈何容易?2003年年底我在日本广岛县教育厅考察发现,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后更名为“综合活动学习”)的实施就特别强调学生经历和尝试运用四类问题解决的方法:调查与访问、实验与观察、设计与制作、参与与服务。我觉得这较好地体现了实践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但开放性并不等于不讲方法的合理性和操作过程的规范性。方法的合作性和操作的规范性,不仅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跟踪过程,把握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鲜明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其课程价值就在学生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应遍及活动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从此意义上说,教师的指导意味着跟踪过程,把握价值。
教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要关注过程,兼顾结果。关注过程的前提是跟踪过程,了解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引导学生在过程的不同阶段以任务为取向,展开相应的问题解决活动方式。当然,跟踪过程并不是要求指导教师整天跟随学生,而是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联系、沟通方式,及时把握学生活动过程的动向。
指导教师跟踪过程的目的在于把握活动的价值不随意偏离,防止活动过程中的价值漂移、价值减损或目标模糊的问题。
(四)帮助进程,倾听体悟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指导不等于规定,不等于统一要求。有的学校在实施过程中,从活动主题的提出开始,就是由教师统一规定活动主题或课题,活动方案也是由教师来规定,这是不符合突出学生主体这一基本理念的。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应取决于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硬性规定学生活动主题和活动过程,都是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兴趣、爱好与需要出发,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规则的告诉者、方法的规定者,而是一个“帮助者”。
帮助学生活动深化的进程,倾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悟。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教师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体验转向意义的建构和价值获得。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像学科课程教学中那样成为一个喋喋不休的传经布道者,而是一个对学生成长充满期待的倾听者。
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目前,在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方式和指导行为存在一些不足:偏重活动形式,忽略活动方法的指导;偏重学生活动方案,忽略教师指导方案;偏重活动过程与阶段的落实,忽略活动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和活动的具体落实程度。要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我觉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适时指导
适时指导,是在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目的和任务,指导教师需要履行不同的指导职责,发出有效的指导行为,落实方法,遵循规范。
无论多么复杂或简单的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一般都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来组织实施。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活动任务。第一阶段:活动的准备阶段。活动准备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构成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在活动准备阶段,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活动具体目的和任务。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活动实施阶段的基本任务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搜集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进入实际活动情景,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获得实际的实践体验。第三阶段是总结交流阶段。总结交流阶段的基本任务整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资料、经验、结果和感受,形成对问题的基本看法、问题解决的基本经验,发展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尽管活动的具体方式或方法因主题的不同而不同,但基本活动过程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一致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进程,落实指导行动。
(二)适度指导
教师的指导并不是事无巨细的告诉,更不是越俎代庖式,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困惑和困难。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要包办代替,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实践的空间,充分信任学生的潜能。要把握好教师指导的“度”,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必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兴趣、爱好和需要,另一方面,加强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突出学生主体,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都应该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防止教师包办代替。如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方面,一般来说,它不是教师或课程编制者预先具体设计的,而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准备阶段,最好不由教师提供活动主题或问题来让学生选择,而应由学生自主地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提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当然,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定活动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
(三)适当指导
适当指导,是指教师的指导方式的多样性与指导任务的切合。在学生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根据活动的阶段性任务和活动内容,适当采取专题讲座、方法讲解、操作示范、案例剖析、分析综合、总结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
适当指导的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奠定有效的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注重活动中最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不能仅仅采取教师讲授、师生问答的方式来完成教师指导任务。
三、提高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有效指导策略,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的建立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计与制定教师指导方案,增强教师指导的计划性。教师指导方案包括学期指导方案、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在要求学生制定活动主题实施方案的同时,应针对学生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及其需要,设计教师指导方案。教师指导方案应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目标、学生活动过程与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与工具准备、学生活动评价策略等。制定教师指导方案,有利于教师明确指导任务,落实具体的指导行为。
第二,加强程序性方法和问题解决方法的指导,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指导常规。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指导规范或指导常规尚未形成,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行为比较随意。我觉得目前要初步建立起来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如:活动准备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提出问题,形成活动主题的指导、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行为、必要的活动资料与活动工具准备的指导等)、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进入活动情境的指导、方法实践的指导、搜集与处理资料的指导等)、活动终结与交流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活动结果总结的指导、活动过程总结的指导、活动体验总结的指导、表达与交流的指导等)。建立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指导行为常规,有助于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建立问题解决方法指导的基本规范。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必定要学习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参观法、设计与制作法等等。这些方法的运用不应是随意的,而应符合方法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要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有效性,克服走过� ⑿问交那阆颍傅冀淌τ忧慷匝蟹椒ǖ囊迹私狻⒃擞梦侍饨饩龅幕痉椒ā�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2024ŷޱ- ӭ& 2024ŷޱ- 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