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语慧天下移动版

2024ŷޱ- ӭ&
栏目首页 > 教育知识 > 家庭教育 >

家园合作帮助幼儿矫正孤僻行为的方法探索

家园合作帮助幼儿矫正孤僻行为的方法探索
文/缑蕊丽 南楠
摘要
幼儿园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有个性的发展。
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些幼儿:他们平日里沉默寡言,胆怯孤僻,不爱交际,缺乏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他们的独特表现常常被我们忽视,久而久之也就默许了,甚至被我们忽略。可是,孩子的这种独特行为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将对他们的人生发展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本文将从孤僻幼儿的行为表现、成因分析出发,从家园合作的角度探究矫正幼儿的孤僻行为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孤僻;教育方法;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健康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康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生理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有心理学家曾预言:“21世纪心理疾病将成为人类一大祸害,性格孤僻的幼儿很可能导致孤独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幼儿将来一生的发展”。
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两个甚至更多这样的孩子:整天喜欢一个人独坐,不爱说话,不爱活动;还有就是一来园就间歇性哭闹不止、焦躁不安,始终坐不下来,也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对老师、同伴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或对某一教师过分依赖……
对于这类幼儿,有些教师因为他们不影响别人学习和游戏,也不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忽视对其教育。其实这对幼儿优良性格的形成危害很大,它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活动的进行,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千万不可忽视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细节。身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该如何与家长一道去帮助这群孩子呢?
幼儿性格不健全,必将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工作中,这种孩子非常值得同情,同时也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的困扰。所以,我们想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来重视关注这些缺少朋友、性格孤僻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和恢复活泼烂漫的天性。
1.2
探索过程
孤僻、不合群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一定障碍,难以使他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和家长对此应引起重视,并给以及时矫正。针对导致幼儿孤僻、不合群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问题存在的具体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追踪调查研究。
在活动研究中,我们以案例研究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与家长交流沟通法。在本园收集各班特殊幼儿资料,并针对两名典型幼儿进行深入追踪,分析幼儿孤僻行为原因,进行追踪观察,记录其行为表现,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施教,探索一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方案,使这些孤僻的孩子在语言发展、行为举止、与他人交往能力、认知等方面有所改变。如: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随意哭闹;能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增强;做事情变得积极主动;逐渐树立起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等等。
2
幼儿孤僻行为成因分析
2.1
调查分析
2001年,我国卫生部、公安部、中国残联和国家统计局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组织了0-6岁残疾儿童的抽样调查,包括听力、视力、智力、肢体、精神等五类残疾。调查发现,这些精神残疾儿童致残原因依次是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脑器质疾病和癫痫,年平均发现率为0.145%。据此推算,中国每年新增0-6岁精神残疾儿童约为1.5万,其中孤独症为10万。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制作了《幼儿行为问卷调查表》,随机发放给本园20名幼儿教师,收回调查问卷20份。其中8名为幼儿园大班教师,4名中班教师,4名混龄班教师和4名小班教师,调查结果显示每个年龄段的每个班都会有表现出孤僻行为的幼儿,在我们陈列的有关幼儿孤僻行为的问题中,答案A从来没有出现的占40%,答案B有个别现象的占51%,答案C有三名以上幼儿出现的占9%。通过幼儿孤僻行为调查问卷表我们能够看出较为常见的孤僻行为特征有以下几点:
1.不太与老师和小朋友交流,只做自己的事情,好像活在自我的空间里;
2.没有朋友,每天心情不好,入园时总是哭闹;
3.饮食的种类不多,只喜欢吃固定的几种;
4.胆� ⒉幌不侗硐肿约海�
5.长时间反复做同一件事,但没有后继的意义。如穿珠只穿一种颜色的,老按电器开关等;
6.情绪上来时会尖叫或有自残的形为。如自己咬自己,打或撞头;
7.不会交往,经常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或发生大人的现象;
8.性格倔强,我行我素,不听劝告;
9.有一定的习惯,不喜欢被更改。如睡起来一定要做什么,看影带要先看哪一部,然后才能换其它的,吃饭前一定要先喝水;
10.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如想去厕所,碰见能吸引他的事就忘了上厕所;
11.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非常坚决地去取它,完全无法妥协,甚至不顾安全。
从调查情况看,在每一个班级中没有和只会偶尔出现孤僻行为幼儿的占91%,那么会出现孤僻行为的9%的幼儿是属于少部分的,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年龄小,自控力差、自律性弱,另外也跟家庭的教育和自身的个性有关系。针对这9%幼儿的现状,我们课题组通过查阅相关专业资料,认为这些是属于具有孤僻行为的幼儿。因此我们将有针对性的对这些幼儿进行追踪观察和分析教育。通过家园合作矫正其孤僻行为,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
2.2
遗传因素
孤僻心理产生的原因至今不明,但可以肯定有神经生理方面的变异。遗传曾被认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全世界都在进行有关病因的研究,但研究结果尚不能证明遗传是其造成的唯一原因。另一条线索集中在寻找脑功能的变异上。在脑系统的不同区域都发现了各种变异的存在,目前可以肯定脑部大范围区域的神经生理损伤是重要的因素。总之,关于孤僻心理的产生,最新研究的结果趋向于“多因素致� 彼担床恢挥幸恢值贾禄疾〉囊蛩亍�
2.3
外部环境
2.3.1
自然环境
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其生活的环境。儿童从出生就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熏陶和影响,在社会性的发展过程中,很自然的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自己特殊的社会性特征。如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就会表现得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久而久之对于交往会表现得越来越退缩,渐渐的形成孤僻心理,出现孤僻行为。
2.3.2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大众传媒等。
1)家庭气氛不和谐导致幼儿性格孤僻。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然而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意识到这一点,父母长期与孩子缺乏心灵沟通会使孩子心理压抑,精神紧张,惶恐不安,久而久之变得沉默寡言,难以合众。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剥夺了幼儿快乐的童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更加迫切。有的家长恨不得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说话,一上幼儿园就会写字,完全不考虑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少数家长稍不满意就向孩子施暴,孩子情绪总在烦恼中,情感受到压抑。他们情绪会表现得很低落,内心充满自责,不憎恨他人却恨自己的无能,产生自卑感,渐渐的不爱与他人交往,沉默孤僻的封闭自己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以求保护自己。
3)家庭结构的变化阻碍幼儿交往。当前家庭结构由多子女变成独生子女,城镇居民又大多深居高楼,互相来往较少。有的家庭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幼儿有爷爷奶奶抚养。天天在班里个子最高,由于不合群,入园以来,洋洋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很强,不愿意与老师小朋友在一起,宁愿一个人跟着班里年纪大的杨老师。拒绝参加一切游戏活动,总以不安定的眼光来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时还采取抵触情绪,不愿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动手能力弱,且不愿意学。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天天的爸爸妈妈工作繁忙,天天经常和老人在一起,他的爷爷奶奶平常在家也不太交流,孩子活动范围太狭小,语言环境太少,对天天形成孤僻性格有较大影响。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素。
4)幼儿园里良好的师幼关系能使幼儿建立安全感、归属感,有利于幼儿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发展,通过师幼间的积极交往互动,让幼儿感受到交友的乐趣,促进她与同伴间的交往。
5)同伴间的友好交往有利于重新协调人际关系,也是带领孤僻幼儿走出孤僻的有效方法之一。人类如果没有同伴的交往,其负面影响会很大,尤其是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心理偏差,缺乏社交意识,自我中心比较严重。A.Freud &
S.Dan的研究指出,同伴关系可以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
6)大众传媒对于孩子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孩子一出生就处于这一环境,自从电视这一强势媒体问世后,就以不可抗拒之势渗透到社会。于是孩子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户外活动则相应减少。这样长时间不交往,不参加活动,只从电视媒体中获得依赖和满足,造成“电视孤独症”,妨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
家园合作教育方法探索
3.1发挥家园合作重要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指导要点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幼儿园教育不能脱离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而独立发挥作用,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从家长手里接过孩子的那一刻,就要从家庭那里获得幼儿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幼儿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脾气秉性等各方面的信息。因此,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离不开家园合作,尤其是针对个别性格孤僻、内向的幼儿,通过良好的家园沟通,追根溯源发现并分析问题根源,指导家庭教育不偏离大方向,也为老师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提供依据,有助于家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3.1.1
引导家长重视并正确看待幼儿孤僻行为
在我们以往的工作经验中,每当教师与家长进行谈话,特别是谈到针对有些有孤僻行为的幼儿情况时,大多数家长们或是表现出抗拒与不满,或是表现出担心焦虑、甚至是有很大的心理负担。往往是不能正确的面对孩子现实的表现,因此,我们要通过家园合作帮助幼儿矫正孤僻行为,就必须把幼儿园和家长统一到科学的健康观念上来。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家长的认识思想,幼儿的孤僻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健康发展,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这些不寻常的行为,同时也需要将自己心态调整好,对于孩子的孤僻行为不回避、不恐惧、不焦虑,孩子的身心各项发展并没有定性,孩子这种行为是可以帮助矫正的,家长们要坚定信心,积极地用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的教育是否合理有效?现在来看,幼儿的家庭教育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知识技能重于品德、习惯和个性的发展,从而在教育孩子时过度溺爱,缺乏行为品德的培养。所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提高家长育儿水平的重要一环,也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树立正确地家庭教育观,在促进家园共育、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上有重要的意义。
3.1.2 建立家园互动机制,分享科学育儿理念和策略
家园合作的目的是有效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形成强大的幼儿教育合力,对儿童进行一致和连贯的教育影响,对儿童个性和行为的发展保持充分的敏感,及时从根本上解决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行为问题。为此,建立一定的家园沟通机制,分享和认同共有的育儿理念和策略,是保持幼儿园和幼儿家庭教育行为与理念一致的关键。
每周或每月一次的孤僻幼儿家园互动访谈,教师与家长总结一段时间以来幼儿的表现,或进步或问题,幼儿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的点滴与家庭生活的情况,家长提出自己的心得与疑惑与教师进行讨论沟通,并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机制,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与合理的教养方式,在家园沟通的过程中伴随着分享与提升。教师要尊重家长对幼儿园提出的各种建议和要求,最大程度上谋求家长的积极配合。同时平时也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开放日活动、咨询电话、家园联系册活动形式等,针对具有典型性的儿童行为发展问题,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提供具体的问题解决策略,并及时汇总和整理幼儿家长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更新幼儿园相关教学计划。
3.1.3
家园同努力 丰富幼儿交往环境
孩子表现出孤僻行为特点,本身就是交往能力欠缺的表现。例如,案例中“茉茉”这个孩子,平时是由妈妈与奶奶教养,妈妈一上班,基本上是奶奶一手带,与外界接触少,老人又缺乏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教育意识与技巧,一味的顺从孩子的想法。长此以往,孩子性格出现问题。家长要勇敢面对现实,家长尽可能多的带幼儿到户外游玩,走出他们封闭的天地,多与小朋友接触,亲近大自然;也可带孩子去游乐� ⒐暗龋牒⒆咏涣饔瓮娓惺埽睦涣鞯脑竿⒓し⑺男巳ぁG闾⒆拥南敕ǎ⒆右桓龇岣话踩慕煌肪场M币勒约旱慕逃群头绞剑睦灾髡娼逃鳎乐辜虻ゴ直┥踔撂宸!T谕ü颐怯胲攒月杪韫低ê螅肥涤懈吨钚卸馐兜胶⒆哟嬖诘奈侍夂脱现匦裕苣┏;丶遗丬攒酝妫虼鋈ィ衷谲攒悦飨院鸵郧安煌耍辉倌敲闯两谧约旱氖澜缌耍猜目己屯樗祷傲耍庾阋钥闯黾胰硕院⒆有愿癯沙さ墓丶浴0镏⒆咏饩稣庖晃侍猓枰以肮餐呐ΑT诩依铮页ひ蚪ソ心募薄�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集体环境的这一资源,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这一大环境中树立交往的意识。例如,为幼儿交往开设活动区,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自选游戏内容;自结游戏伙伴,自定游戏主题,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主动交往。教师可以建议孤僻幼儿玩“过家家”的游戏,让他们在幼儿园里仍能感受到家的感觉,从而不会过于拘谨而不敢和同伴交往。鉴于孤僻幼儿的心理特征,当孩子从自己的小家走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时,应当考虑让他尽快适应群体生活。几乎每个一个幼儿都喜欢亲切、和蔼、爱笑的教师,像妈妈的教师给孩子安全感、信赖感。所以我们一直会和洋洋一起玩,并和他说话,即使他不理你我们还是在和他讲,渐渐地他会有所反应,有时会回你一句。
3.1.4
家园同努力 提供语言交往机会
让孩子实现了“走出去”的第一步,就要进行下一步,就是为他提供语言交往机会。这时不要急于让他说得好、说得对,而是鼓励他大胆说、自由说。亲子活动就是一个好的平台,是带领孤僻幼儿走出孤僻的最好途径,它打破了“闭门”观念,让孩子在“走出去、走进来”的活动方式中体验交往的快乐,加深了同伴间的情谊,培养幼儿合群的习惯。作为教师使幼儿在互动中交往,丰富其知识水平。例如,在集体活动中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幼儿展开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听教师上课时,经常可见这样的现象:活跃孩子倍受关注,表演、游戏、提问轮到一次又一次,而孤僻的孩子无人问津,但越是这样就越是导致孤僻幼儿更加胆小孤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关注特殊儿童的发展,把机会更多地留给他们。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走进孩子的心理,蹲下身来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心里所想,体会孩子的感受在平等的关系中和孩子成为朋友,使他们解开心结和我们畅所欲言。对那些孤僻的孩子,他需要一个在相对放松的情况下来表达自己,如果在幼儿园环境中能够建立一些比较密切的好朋友关系,这个对于他到幼儿园环境里头会更好,因为这个熟悉感永远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伙伴之间的亲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视孩子的点滴进步,适时地在众人面前予以表扬,孩子在自信心一点点找回时,就会变得开朗、大方,渴望交往。
3.1.3
丰富幼儿交往内容
树立幼儿交往的信心
幼儿的特点是从众心理很强,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针对幼儿游戏生活中的需求及社会的热门话题,与幼儿一起讨论问题,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意无意地展开讨论,丰富其交往的内容。为了帮助提高齐**和茉茉地交际能力,给他自由选择玩伴的权利,户外活动是最好的时机。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全班的孩子一起玩,我们特意请了活泼热情的幼儿主动去找齐**和茉茉玩,让她和同伴一起分享、合作、遵守集体游戏规则,虽然没有坚持很长时间但齐**和茉茉终于参与了集体游戏。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交往背影,一些幼儿性格内向、孤僻,不敢与人交往。家长和教师,在认真分析这些孩子的个性特点后,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树立起他们交往的信心。活动时,老师要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游戏时多与他们交流,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拉近老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他们与外界交往的能力。
3.2
家长要做坚强后盾
孩子产生孤僻心理不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也需要家人的安慰,需要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往往孩子孤僻是由于家人的忽视造成的,所以,为了带孩子走出孤僻,家长们需要做得更多。我们认为最多的是要与孩子进行沟通,要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因为家人是孩子的避风港,他们希望困难是由家人的支持,难过时有家人关怀,孩子是很依赖家人的,但如果你不理她会造成他的错误理解,渐渐的心理出现偏差,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孩子的想法。如果你的孩子出现孤僻心理,家长要勇敢面对现实,尽可能多的带孩子接触社会,走出他们封闭的天地,如户外交游,去孩子喜欢的地方等,同时要纠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方式,鼓励以主正面教育为主,防止简单粗暴甚至体罚。在通过我们与洋洋妈妈沟通后,她确实有付诸行动,意识到孩子存在的问题和严重性,周末常回家陪洋洋玩,或带他出去,现在洋洋明显和以前不同了,他不再那么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了,也慢慢的开始和同伴说话了,这足以看出家人对孩子性格成长的关键性。
致谢
经过几个月的忙碌和工作,本次课题研究已经接近尾声,如果没有园领导的督促指导,以及幼儿家长的配合,想要完成这个本次课题是难以想象的。
在此我们谨向园领导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同时,还要非常感谢各位家长在本次课题进行过程中的积极配合,使本次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并开花结果,为我们总结出特殊幼儿孤僻行为的教育方法奠定了坚实基� �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
[2] 戴淑凤 《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5年7月第一版
[3] 周梅林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
[4]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
[5]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2010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2024ŷޱ- ӭ& 2024ŷޱ- 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