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专家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
时间:2016-10-10 08:4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敢于提问的幼儿往往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并引导幼儿敢于提问。但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提问好像永远是教师的专利,给予幼儿的提问时间几乎没有,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即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幼儿在“被动接受”知识。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因此,如何培养幼儿敢于提问,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 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提问是幼儿的一种语言交流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是幼儿合作学习的一条途径,也是锻炼其批判性思维、培养其创新性思维的一个过程。研究发现,当幼儿意识到教师是支持、鼓励自己提问的,那么幼儿所问的问题就会增多,相反,则不提问或问题减少。因此,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提问,激发幼儿提问,培养幼儿敢于提问,构建数学和谐课堂。 一、从本质上发挥提问在数学活动中对孩子的支持作用,对待幼儿提问。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支持手段,可以帮助教师确定学生对特定内容的理解,激励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数学活动中,我们的提问能促进孩子的思考,并以适当的方式表达;通过提问,可以让所有的孩予真正地参与进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思维活动。可见,提问的意义,就在于对孩子形成“支持”,帮助孩子获得各种各样的发展。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们的提问都存在一种“控制”的倾向——希望孩子掌握我们希望他们掌握的,希望他们按照我们的思路进行思考,希望他们发现我们发现的问题,最后,能够按照我们的预期顺利地“完成”活动。孩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发现,他们已有的、有关的经验却常常被我们忽略掉。研究表明,这样的提问,效果仅限于活动组织,而对于让孩于感受到乐趣、学习语言、掌握知识和道理,则没有任何实质上的贡献。怎样从根本上摆脱这种提问的“控制”倾向?怎样摆脱提问的“形式化”,从本质上发挥提问在数学活动中对孩子的“支持”作用呢? 首先,牢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体经验,对于同一道数学题每个孩子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必然会有比较突出的主题和思想。这也就形成了大多数人对某个作品的理解或者印象。因此,一旦你期望孩子的回答合你的意,期待每个孩子都能发现某个问题,那么你的提问就必然会带有一种“控制”的色彩。你会不遗余力地让孩子“发现”某个问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如果我们真正关注的是孩子,那么我们的问题就要建立在孩子的已有经验基础上。在讲解之前,需要了解一下孩子们对题目的预见,他们相关的经验。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主动地建构自己对题目的“独到”理解。其次,注意——孩于不是容器,即使是也有一定的容积。 在实际的数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陷入这样一种情形:我们知道某个题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然后就会迫不及待地希望孩子们能够发现所有这些问题,掌握所有的知识,注意所有的细节。这个时候,你关注的是“知识”。但是,从现在开始,不要试图让孩子听一遍,就发现我们所期望他们理解和认识到的全部信息,应该从孩子的理解水平出发,循序渐进,不断地引导他们思考,逐步地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这个时候,你关注的是“孩子”。只有注意到了这两方面的问题,帮助孩子获得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是孩子内在的发展。 二、从方法上发挥提问在数学活动中对孩子的引导作用,激发幼儿提问。 提问是锻炼幼儿批判性思维、培养其创新性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幼儿发表个人见解的较好途径。它能够激励幼儿的勇气,引发幼儿的创意。教师不仅要保护幼儿有价值的提问,而且还要积极引导幼儿提问有价值的问题。 1.顺势引导法幼儿有提问的迹象时,教师应及时顺势引导,给予举手提问的机会。如在组织幼儿《按多种特征分类》的数学活动中,教师告诉幼儿有8只小动物要外出春游,请小朋友帮忙将它们排成两队,该怎样排?当教师按幼儿的提议将小动物排成两队时,发现幼儿为小动物的排列没有规律、也没有按动物的特征进行。这时,师:“你们觉得小动物这样排队好看吗?”幼:“不好看。”师:“你们为什么觉得小动物这样排队不好看?”幼:“乱七八糟。”师:“应该怎样给小动物排队才好看?”姜艺棋第一个发言:“我觉得应该按大小排队好看。”接着教师按姜艺棋的意见将鼠、鸡、猫、鸭排成一队,将羊、猪、马、牛排成了另一队。只见毛辰让一人举手说:“我觉得这样排队不好看,能不能将身上有花纹的动物排成一队,而将身上没有花纹的动物排成了另一队,这样是不是更好看?”教师又按毛辰让的意见给小动物排队。这时,大部分幼儿相互交谈起来,我顺势引发幼儿的提问,说:“你们同意谁的建议?为什么?”吴祁禹说:“我觉得他们都行。因为他们按动物的大小和有无花纹的特征排队,我还想这样排队,不知好不好?将头上长角的小动物排成一队,头上没有长角的小动物排成另一队。”王新锐说:“我又想到不同的方法了,将跑得快的动物排成一队,将跑得慢的动物排成另一队。这样行不行?试试看”周宇强说:“老师,把吃草的动物排成一队,把吃小鱼、小虫的动物排成一队,可以吗?”幼儿纷纷亮出自己的想法。 2.故意挑起法幼儿没有提问的迹象,但有提问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故意挑起幼儿的提问。如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师准备了许多大� ⑶嶂夭灰坏闹胶小⒖衫制俊⒒镜鹊取=淌ο蛴锥嵛剩�“你们能知道它们的轻重吗?”王画说:“最好用称子称,然后比一比。”其他幼儿似乎都没有异议。我就故意挑起幼儿的提问,说:“是吗?只有这个方法吗?老师有不同的意见,你们谁有跟她不同的意见呢?还有什么办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呢?”顿时,小手刷刷举起来了。3.舒解明理法 提问过程中会出现不接纳别人建议的现象,从而导致幼儿之间激烈的争辩,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引导。教师可采取舒解明理法,舒解幼儿之间的激烈争辩,让幼儿学会以平静的心态,客观地辨析别人的观点,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如在学习《测量》活动中“讨论有没有办法知道幼儿园的各种树有多少粗、有多少细、有多少高”时,幼儿有的说用手抱;有的说用绳子量;有的说用尺子量;有的说用眼睛看;有的说用竹竿……这些观点都是有道理的。但有一位幼儿极端地说他的方法是正确的,而一概否认他人的方法,从而引起其他幼儿对他观点的批驳。教师在该争辩过程中就采用了舒解明理法,让幼儿静下心来,一起分析、一起摆出理由,并请那位幼儿仔细倾听他人的观点。 三、从主体上发挥提问在数学活动中对孩子的主导作用,培养幼儿提问。 《纲要》指出:“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发展幼儿的提问能力,对幼儿的创新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幼儿提问的能力,让他们敢于、乐于、善于提出问题,构建数学和谐课堂呢? 1.训练提问的胆识。 幼儿天生好奇,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兴趣和许多问题,数学也不例外。可是我们幼儿为什么提不出问题呢?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幼儿不敢提问。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致力于创设一种和谐的问题环境,使幼儿有提问的胆识和勇气。引发提问的内需。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要抓住孩子们的智慧火花,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激发他们敢问的内驱力。树立提问的自信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信心的形成特点,打破幼儿的疑问状态,激发“我能行,我提的问题真棒”等自信心的意识,从而树立幼儿提问的自信心。 2.养成提问的习惯。 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抓住数学思维问题的特殊性进行有效教学,促使幼儿养成提问的习惯。培养提问兴趣,促习惯养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习惯的开始。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对教材灵活应用,使幼儿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促使下,激发问题兴趣,从而养成提问的习惯。增强质疑意识,促习惯提问。良好的提问习惯是在日积月累的不断质疑中形成的。在数学教学时要抓住幼儿好奇好问的心理,鼓励孩子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增强幼儿质疑意识,从而形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问题习惯。 3.培养提问的技巧。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提问的方法与技巧的培养尤为必要,这样才能“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漫”。观察提问。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和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借助观察幼儿能从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联想提问。幼儿善于想象与联想,却不会运用去发现、提出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情景,让幼儿在思考中就某一事物而联想到与其有关的其他事物。猜测提问。猜测提问,顾名思义就是凭借自己的想象、估计、推测出来的问题。这种猜测并不是漫无边际的瞎猜,而是要根据数学的特点和规律来猜测。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和认知发展规律,针对性地设计具有知识过渡性的铺垫,让幼儿在已有知识结构上创造性地猜测出问题,归纳提问。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规律,让幼儿在归纳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