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也可开发孩子智力潜能
时间:2016-09-30 09:4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家有小童初长成,宝贝长到两三岁,“学艺”成了家庭热门词。如何给宝贝选择兴趣班,如何培养宝贝的才艺?宝贝周刊邀请到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一线老师,在各自的艺术领域,用手记的形式与家长分享心得,传授经验。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自信、独立、快乐、有修养的人。“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与其天天教孩子“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重复唠叨引孩子反感,不如让孩子学一学国学经典,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收获一世的道理。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国学经典很枯燥、很难学,成人都未必能读懂,年龄这么小的孩子,该如何指导他们学习呢? 一、什么是国学经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们常常听到的孩童的诵读都是国学的一部分。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因此也可以称为是国家的文学或学术。像《诗经》、《道德经》、《孝经》、《论语》、《大学》、《中庸》、《礼记》等经典,行文流畅,内容丰富,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化精华。古往今来,无数幼儿从中汲取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国学兴趣班就是以国学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依托《弟子规》、《三字经》、《诗经》等经典原文,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巧妙地将文化、历史、礼仪、语文、识字、表演、艺术等元素融为一体,让孩子在诵读与表演中收获聪慧、礼仪、仁爱、守信、博学。 二、学习国学经典的益处 从小教导儿童诵读经典,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还能开发孩子的记忆潜能和智力等,让孩子一生受益。 1、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 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圣贤为友品自高。中国的国学经典文化底蕴丰厚,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事之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凡出言,信为先”……在诵读这些琅琅上口的语句时,孩子不仅能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美德,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2、开发孩子智力潜能 幼儿时期是孩子智力和记忆能力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孩子的识字能力和记忆力会明显提高,同时,孩子的理解能力也能相应得到提升。 “融四岁,能让梨”说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幼儿国学班上,有一个叫张鹏的小朋友在学完这句话后,给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事,并总结出“鹏四岁,能让座”六个字,看起来简单,其实这就是孩子理解等能力提升的实例。 3、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除知识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国学兴趣班注重对孩子人格的培养、礼仪的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其中包括举止文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认真听课、规范写字读书、感恩、勤俭节约、惜时守时等好习惯,都可以在国学经典中找到出处。 三、如何学习国学经典 国学对幼儿的影响深远,当然,需要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与方法,才会学有成效。 1、注意“因龄施教” 说到学习国学经典的年龄段,我个人认为三岁以后就可以开始学习了。幼儿时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处于生命中吸纳力与记忆力最强的阶段,他们很希望与人沟通,了解身边的事物。这时的国学启蒙首先要以诵读和背诵为主,可以选择像《弟子规》、《三字经》这类琅琅上口的书,让孩子诵读。 刚开始孩子可能并不明白读的是什么意思,家长给孩子讲解时,要考虑孩子的理解力水平,年龄不同,解释的深度和广度应不一样。比如“凡是人,皆须爱”,三岁孩子能明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就够了;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跟他讲懂得爱就是替他人着想;十岁左右的孩子,就应让他们明白,尊重和理解一个人也是爱他的表现,爱不需要回报。 2、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在于,在生活中用国学规范孩子的言行,指导孩子做事。因此,“能读”、“会背”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关键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场景,让孩子理解国学经典的意思。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宝贝原来答应自己收拾玩具,结果说话不算数。这时,家长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来教育宝宝,意思是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果断。 3、多种方式培养兴趣 平时,家长可以随身携带《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口袋书,充分利用在路上、等吃饭的空余时间,“见缝插针”地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 如果孩子对诵读不感兴趣,家长可以将故事和游戏融入国学教育中,通过表演一些国学故事情景剧,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 4、有选择地吸收 值得注意的是,以国学经典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有选择地吸收。毕竟,数千年积淀形成的伦理道德体系中,也有一些落伍的内容,“有鉴别”地吸收,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美德教育。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告诉孩子你的真实感受,父母千万不要扮圣人
- 下一篇:天才声少儿口才让孩子大胆说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