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语慧天下

当前位置: 栏目首页 > 教育知识 > 教育综合 >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时间:1970-01-01 08:0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转摘: 教育星空教学工作室的博客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说到底就是
转摘:
教育星空教学工作室的博客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说到底就是人的改革,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唯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胜任教育工作。我根据自身现阶段的特点,制定了个人发展计划如下:
一、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
1、模仿阶段学名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名师的教学方法与方式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这一阶段我将向我们学校的标兵汪娟芳老师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与班级管理经验。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有不懂的问题多请教,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力求上得生动、有趣,重、难点突出。保证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实效。学习过程中,我将认真体会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实验教学,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
2、 成长阶段勤学习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深有体会:“教师每天都在吐出知识,如果不及时吃进新知是不行的。”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需要教师争分夺秒地学习。
①利用课余时间和休息日学习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按照新课标和新教材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适应新教材要求的教学方法,处理好课程改革和执行教学常规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②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③平时教学在备课上多下工夫,对每节课进行认真反思。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勤于实践,不断自我反思。
④用理论指导自己
记得刚踏入尹庄中心小学,我第一次上校内教研课,当时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一只小鸟》一课,就是这次上课,让一个充满自信的我一下子变得信心全无。我彷徨过,迷茫过。但我很幸运,就在我面对教学困难的时候,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我镇的各个校园,趁着这股东风,我开始了我的业务锤炼。首先,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业务提高,我们镇上要求教师每期阅读一本教学名著,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比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玫瑰教育》等书籍,人手一册,对此,我们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写心得。说实话,心得体会材料是个人的反思,领导只要大概浏览一遍就行,目的就看你有没有行动,可我们校长不同,心得体会写得不深刻不行,不结合自身情况写不行,没有课堂案例解释不行…… 繁重的教学任务,加上不断上交的心得体会材料,搞得教师个个身心高度集中,我们在私下里戏称:“咱们校长是个工作狂,这个工作狂校长也想把咱们变成工作狂教师,你看他让咱们这样起早贪黑疯狂的操练,教师不疯也变成狂人一个。”正是这种魔鬼训练,从理论上武装了教师的思想,用理论指导教师的课堂行为,使教师教学技能慢慢地由形似向神似转变。这还不算操练完毕,学校还组织教师赴江苏保应听课学习,回来,同样一人一篇心得体会,同样要求:不深刻不行,不结合自身情况不行,没有案例说明不行。与此同时,在课堂实际操作学校同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就这样,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般高强度的操练,让一个原来讲课毫无章法的我慢慢地改变了,我欣喜的感受到我驾驭课堂能力有了提高,再也不漫无目的、毫无章法了,我的课堂逐渐得到学生的喜爱、同事的赞许、学校的认可。
如今,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上公开课时的心情的话,那就是“坦然”。这份坦然是新课改带来的,新课程改革让我在面临和接受挑战的过程中有了飞跃性的成长。
二、做一名轻松快乐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向身边优秀的老师学习管理经验,学习掌握教师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及工作艺术,掌握心理学及生理学等系统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对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树立为学生的一生负责的理念,培养人,塑造人,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风格。
三、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
1、充分利用“教育在线”这个学习的平台和“博客”论坛,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抓住一切听课和学习的机会,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向优秀教师学习,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任何教师都应该有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当前教师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是:“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和“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成长的结果,但同样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条件,是教师自我教育的手段。
2、成熟阶段有风格
学以致用,只有把自己所学用之于实际的教学中去,只有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不被新课改的潮流所淘汰。在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做课堂学习的主人。能够及时关注学生课堂上是否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参与学习,是否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探索,让学生从每一节课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从现在起,我将循序渐进,踏实勤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学生的导师和促进者,将自己锤炼成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给自己建个档案,细细品味成长滋味
为了使教师了解自己专业成长的历程,增强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本着“关注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宗旨,从上学期开始,我校开始着手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的建立学校的出发点是:“给教师一个成长的阶梯、给教师一份丰富的资源、给教师一种无形的支持。”对教师个人,他们的口号是:“给自己建个档案,细细品味成长滋味”。
一、业务档案的建立
从着手建立到逐渐完善,学校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整体设计,系统梳理:由学校教务处依据教学管理考核方案,拿出初步整理框架,系统梳理档案内容,力求涵盖面广,能留下教师教学的痕迹,最后又参考中心校关于业务档案的整理要求,最终形成了教师业务档案总目录及板块、系列子目录,学校统一印制下发到老师的手中;二是确立主题,收集整理:教师个人确立发展主题,制定成长发展规划,在日常工作中收集资料,并分类整理;三是同伴分享,自我完善:在教师档案的过程中,学校通过抽查、检查,不断地发现亮点,安排时机,让教师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特色、亮点,有时是教师收集资料方面的,有时板块系列创意方面的。如果是优秀的作品资料,介绍时主要让教师阐述自己收集该作品的理由和对该作品的自我评价意见;如果是板块设计创意方面,主要让教师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像一位老师在“我的教育行动”板块中的每一系列前自主设计了一个页面“教育箴言”,内容包含“勇于创新”、“勇于探索”、“乐在其中”、“学无止境”、“珍惜收获”等,图文并茂,很有创意。这个创意设计对教师个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而对每一个翻开业务档案的学习者来说就是一种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熏陶感染,很有借鉴价值。学校安排时机让其在教师间介绍后,启迪了更多的教师。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又专门组织了“教师业务档案展评活动”,在参阅和学习中,大家被老教师的敬业与奉献、中年教师的干练与经验、年轻教师的创新与活力激励着,感动着,业务档案在教师们的改进中日趋完善。
二、业务档案的内容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主要包含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我的个人简历”,第二板块“我的教育行动”,第三板块“我的教育成果”,三个板块内容在设计上力求涵盖教师个人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系列收集教师的个人作品,真实地记录教师本人的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过程,见证教师个人的成长进步。
专业成长档案三个板块共包含十八项内容。第一板块“我的个人简历”即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要求教师提供的个人基本信息必须包括:所学专业、最后学历、教师资格类型、专业技术资格级别及从教年限、个人特长和喜好等。
第二板块“我的教育行动”即教师的个人成长系列。他们细化为四个系列十六项内容:
成长规划系列:个人成长三年规划及阶段性目标
常规教学系列:常规教学管理中涉及到的教案集、反思集、评课、说课集、知识树集、其他管理工作等
教研研究系列:一是教研教改,个人参加教研组或年级组教研活动、教学经验总结、个人的教育教学理论等;二是课题研究:包括参与或申请的课题项目、研究成果荟萃
专业成长系列:是体现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四项工程中的要事活动和典型事件记录;
个性化发展系列:教师个性化发展尚在考虑中
第三板块“我的教育成果”中包含教师本人的教学业绩和家长学生评教两项内容。
三、业务档案的特点
专业教师的成长档案具有如下特点:
1、脉络清晰、内容丰富,有序而全面。三个板块成主线,六个系列是枝干,十八项内容为枝叶,每一版块、每一系列、每一小项都有子目录,清晰、有序,便于人教师平时分类整理。对于各板块的资料,学校提出收集的原则是要让自己和别看着“舒服”,不能把它当成堆砌杂物的仓库,而应该选,有选择的放,收录与自己成长发展主题相关联的、平时工作中典型的、有做成“展示成果的货架”。每一类中,内容较多的,比如常规教学资料,要进行赛值的优秀案例、工作经验、优秀论文、活动过程中的精彩画面等,内容丰富多彩,但却不杂乱。
2、图文并茂,新颖别致,彰显了教师的风采。
教师档案在整理过程中,每一板块每一系列封面都是教师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在整理时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很精心,也用心,图文并茂,新颖别致。既张扬了个性,又展示了风采。打开每一盒教师的档案,像在欣赏一部部精美的作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3、见证了教师工作内容与专业发展历程
教师一年来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在业务档案中都有所体现。教学是其中一项,其它如担任班主任、参加校本教研、开展主题研究等方面都有相关资料,虽然没有单列板块,都规列为其他一项,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教师工作的足迹。
教师成长档案是教师成长历程的缩影,是教师“工作和思想的博物馆”,展示着他们的成果、经历和梦想,它就像一面镜子,有时会有一些扭曲,但更多的时候是对“自我”一种真实的反映。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师们会更加注意积淀自己的心路历程,把个人的档案整理得更丰富更完善,使教师成长档案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忠实伴侣,实现个人专业成长的最终目标。
怎样做个幸福的教师
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在这样一个功利性的充满诱惑的社会里,你得耐得住寂寞。弱水三千,我自取一瓢饮耳,虽失之过简,亦能知个中之味。
胡主席不也说了嘛: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心态决定一切,如果我们每天都心存报怨,心怀厌烦,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眼睛里都会看不顺眼,一切工作都会显得了无生趣、索然无味;而当我们把教书育人变成一种事业而非职业的时候,即使疲惫写在脸上,我们也会感觉到幸福如午后的阳光懒散而宁静。只要带着爱心走进课堂,那么再调皮的学生也会是可爱的;只要带着快乐走进课堂,那么再枯燥的课堂也会变得快乐。
其次,学会给自己减压。我们学校的老师对自己的要求都很高,凡事都希望能做到尽善尽美,追求完美本来是件好事,对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也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但人非完人,谁能无过?总有些事情不能尽如人意,事事都追求完美只会让自己活得很累。任何事情不要太追求完美,完美只存在于我们的理想当中。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应付。如果这样的话,一天到晚浑浑噩噩地,这会让自己没有一点成就感。你要挑一些你有兴趣的、必须的、对自己和学生有帮助的事情认真地投入地做好它。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把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做好。
第三,学会欣赏自己。
学校的工作环境也很单纯,每个人只要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就行,大家各司其职,不用像在别的单位那样处心积虑或勾心斗角,也不用想尽办法搞好人际关系,多轻松呀,再加上学生又是那么的可爱,虽说有时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让人气得半死,但一看到他们那天真可爱的脸庞就会怒气全消,生活在一群天使一样的小孩子中间,有谁不觉得自己很幸福呢?
第四,学会自我调节。教师工作性质决定了每天的忙忙碌碌,很多时候在办公室忙不完,还得回家接着继续忙。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使得很多老师都心力交瘁、未老先衰,和同龄人比起来显得那么的憔悴和苍老。许多老师都像“蜡烛”一样,照亮了他人,却燃烧了自己。无私的奉献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燃烧自己来照亮他人呢?蜡烛总有燃尽的那一刻,人的精力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老师也是人,老师也得吃饭、睡觉、享受生活,老师更应该好好地活着、幸福的活着,让自己每天都精力充沛、活力十足,这样的蜡烛才更能照亮别人,这样的老师也才能教出活蹦乱跳、天真可爱的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因过度的操劳导致自己经常生病,上班时经常都面带土色,说话也有气无力的,这样的老师怎能教出乐观向上、健康美丽的学生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让自己时刻都是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因了我们的幸福快乐,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幸福快乐的。
第五,加强锻炼。由于长期的过度操劳,很多老师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功课,为了不使自己教的学生受到影响,有好多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带病坚持工作。据我观察,我们学校的老师健康状况一直都不容乐观。为了能有更充沛的精力上好每一节课,为了教出更健康、向上的学生,当老师的身体不好怎么能行?所以我校的老师大课间全员参加体育活动,让自己的疲惫和身心的劳累随着汗水一起流走。
第六,学会寻找幸福。幸福不会从天降,更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我们应该在平常的工作中找寻幸福和快乐。湛蓝的天空、盛开的鲜花、清脆的鸟叫……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让我们体味着幸福;当并没教过的学生在路上看见你时那一句稚嫩的“老师好”难道不让我们觉得幸福吗?当犯错的学生在经过我们的教育后认识到错误而流下悔恨的泪水时,难道我们不觉得幸福吗?在运动会上,跌倒后的学生又顽强的爬起来拼命地向终点冲刺,虽说并没拿到名次,但那种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难道不让我们觉得自己因拥有这样的学生而感觉幸福吗?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会让我们有很多的惊喜,幸福无处不在,只要能带着一颗爱心去观察,幸福其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总之,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只要自己认为是幸福的,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其乐无穷。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就要有一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些,我们的工作就会是快乐的,我们当教师的也才是幸福的。
找到自己,拥有专业尊严
虽身为语文教师,却从未认真想过如何拥有专业尊严?如何拥有语文的方式?最近我静心阅读了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受到的是鼓舞,是感染,是激励,更是力量。阅读书中的文章,好像亲近导师的门缓缓地打开了,一个愚笨的徒弟静静地在玫瑰的花园呼吸新鲜的空气,触摸润泽的露水,采撷甜美的花蜜……
窦老师在书中是这样说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如何真正发展?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即教师要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是的,尊严,是语文教师专业的华彩乐章。试想,没有丰厚的人生体验,教学财富,又怎能发出这样真挚的呼唤?我也是爱语文的,也曾在课堂教学的历练中,不断摔打,成功的滋味我品尝过,但失败的记忆却更让我铭记于心。随着专业阅读的不断深入,我偶尔也有找不到自己,找不到语文的感觉,心里酸酸的,自信也离我渐行渐远,过多地否定自己,让我举步不前,直到阅读了这一章我失落的心才像找到了归宿,是窦老师这样的话,让我顿悟:要有专业自信!这自信来源于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来源于解读教材和驾驭课堂教学的功力。我知道我的功力还远远不够的,但我庆幸我懂得如何集中精力弥补自己,才能获得一个语文教师的精神气质。
一、教师要拥有专业自信
窦老师认为教师要具有专业自信,就要提高自身。我们通常认为通过读书、上网、写随笔等渠道让自己走向专业化,而窦老师则提出我们是否想过,通过这些途径我们究竟要在自己身上沉淀些什么?是的,现代教育对于语文教师的要求,不是会写字、会说话;除了具备读书、写作、书法等更多基本功外,还必须具有解读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功力。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教师应该做的,什么是教师绝对本不该做的;我们应集中精力弥补些什么,集中精力改掉些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个教师或者说是“富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教师专业服务的理想。只有具备了这样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才能在学校的大氛围中,对于自己的行为与判断具有自信,这是一种境界。窦老师认为教师专业化培养的最好途径是“内升型”,她强调教师内在专业精神的生长,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成名、建构积极的专业自信。不过这种内升型的底气的确需要教师自觉、自主的学习,以及个人积极向上的执著等。比如坚持读书、写教育随笔,更重要的是回到实践中积累和反思,捕捉到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而从这些经验中提炼出来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这都是形成语文教师个人教育智慧的良好路径。
二、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师既然作为专门职业,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因为真正了解你那“一亩三分地”的还是你自己。只有教师自己能对自我专业发展说了算。如何树立教师课堂的专业技能?一句话研究教学。课堂功夫,并不是读书功夫,这就好比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两回事一样。因此,做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学会把自己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我们应该关注自己是否注重扎根于时间、滋养于读书,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是否有了关于教科书以外的见解,并将之体现于驾驭课堂的独特魅力?我们虽做不到“每日三省吾身”,但这的确应该成为我们努力追求的生活方式。只有反省才是我们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建构,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也是教师专业成熟的标志。
三、教师的专业自我
只有从内心深处实现高度“自我”的教师,才会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自己的水平和境界。对专业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从而表现出对专业当仁不让的意识和信心而这些,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更为积极有益的,甚至是浸润一生的影响。这段话让我明白要获得专业自信还必须具有专业的自我:具有高超的语文素养,对自己的课堂,能够作明智的判断与抉择。对于所担负的事物,通常都能全权处理,避免外人的参与甚至干预。这让我思考起了自己的平日工作,由于我对自己的既有知识很少进行独立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我往往采取与大家一样的共同立场,主旋律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教学方面流行什么我就紧跟什么,读了窦老师的书后,我才明白这已严重影响了我的专业自我决断的权利。为什么我会跟着风跑?为什么我会不知所措?为什么我会为他独尊?为什么我会找不着北?其实这些都需要我从自己身上反观,改变自己就要有独特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我要努力地实现高度的“自我”,努力以全新的面貌对待学生。怎样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借鉴窦老师的建议我认为还是要阅读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想想自己虽然喜爱阅读,但阅读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教育理论和一些名师专家的著作,而忽略了儿童文学的阅读。也许真是缺少了“文学味”,因此感觉自己离语文越来越远,每每提笔写文章方才感觉胸中无点墨。试想一个语文教师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又怎能灵活轻松地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又如何成为学生及时的“语言医生”、精神世界的点拨者、文学知识的领路人。直到此时,我才明白对一个语文教师而言,比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素养。
人必须让自己自省着,因为这样人才可以活得明白,才有可能活得精彩。这是认清自己的基础,也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基石,有以自醒为依托的自省,才是理智的,才是自尊的。总之,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是美丽的。
校本课程的特色从何而来
校本课程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给了课程开发广阔的空间,很多学校往往是因为校本课程的特色,成就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如果说国家课程是在学校之间“存同”,那么校本课程就是让所有的学校在课程方面“求异”。“求异”的过程就是形成特色的过程。校本课程的特色从何而来?受哪些因素制约?不外乎下面几点:
特色师资是基� P1究纬痰奶厣【鲇谔厣ψ剩踔量梢运担厣ψ适切1究纬烫厣牧⑸碇尽QA斓荚诹私饨淌Φ男巳ぁ谩⑻爻ぜ霸谀骋涣煊蚰诘淖ㄒ邓胶螅攵宰约貉5氖导市枰拖质滴侍猓坛醒4巢⒓婀顺中⒄梗冀淌ψ呱闲1究纬炭⒅贰P3び媒淌λぃ垩鄯⒕颍⒖纬痰慕淌ψ曰嵊谢浴⒅鞫院痛丛煨浴�
上下联动是动力。校本课程的特色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学校领导、课程开发教师等人大量的智慧、情感投入。在开发过程中,服装、道具、展品、文案、资料、宣传等都需要各个部门和人员支持。只有上下联动,同心共力,才能将一门校本课程较为完整地开发出来。
学习交流是源泉。闭门造车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信息社会里,很难想象在学校里不学习、不交流的一个群体,能开发出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学先进、比先进,才能超先进、当先进,学习成功范例的精髓,学习他校的精华实质,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再加工,再提炼,再创新,再升华,校本课程才会让人眼前一亮,课程开发特色自然水到渠成。
创新发展是生命。校本课程出特色,究其内因,还是课程里融入了诸多创新元素。剪纸、泥塑、楹联、围棋、线艺、版画、戏曲等,每一门课程都蕴藏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学校将其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可接受程度,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创新与发展的关系,创新点越多,特色越鲜明,校本课程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来自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与觉醒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而且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动态。面对着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和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部分老师总是产生怀疑和抱着观望的态度。据了解,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与种种认识上的误区密切相关。
1、误认为课改就是给自己添麻烦。部分老师错误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给自己添乱或自找麻烦,因为自己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习惯都被打乱了。一旦乱套,就意味着要从头再来。一旦从头再来,就意味着又要折腾一番了,这又何苦呢?
分析与建议:从表面上来看,课改确实会带来新的挑战和触动,因为改革本身就意味着要发生变化。但必须明确的是,课改的目的是什么?课改是为了发展,一是为了老师的专业发展,二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在起步阶段,由于师生均不适应,所以会有一段适应期和磨合期。但只要走上正常的轨道后,你就会发现课改会带来种种新变化和惊喜。课改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而且也是老师本身。所以,老师大可以消除错误的认识,树立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战。
2、误认为课改只属于青年教师的事。现在在中年教师当中(特别是上了40岁左右的老师,当中还包括一些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心中往往有一种潜意识: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青年教师的事,因为他们更有活力和潜力。对于中年以上的老师来说,毕竟是为时太晚了,机会还是给年轻人吧,要改就让青年教师去改吧,让我们维持现状就好了。
分析与建议:课改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课改并没有年龄的限制和“特区”。无论你是处于哪个年龄段的老师,你的服务对象都是学生,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我们无法想象,在同一个班里,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老师带着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而这样的课堂又叫学生如何适应呢?事实上,课改是没有“特区”的,当然也没有迟早之分。只要你下定决心,与课改大队伍一起出发,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就没有老少与迟早之分。相反,年长的老师还更有经验和底气,只要方向正确,目标清晰,同样可以实现新的突破。
3、误认为课改就是改变一切。有些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改变和否定自己过去的一切。如果改得面目全非的话,自己就无所适从了。
分析与建议:事实上,课改也并非是全盘否定过去的一切,改革并非是彻底颠覆,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与改进。例如: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不能缺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同样也是重要的。老师要改的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并非是把你的“武功”都废掉了,而是在一个新的展示平台上展示自己新的风采。只要你是“英雄”,照样还有用武之地。
4、误认为课改效果不一定比以前更好。一些比较有经验而且教学业绩也不错的老师认为:自己一直以来都教得不错,每年的教学业绩也得到学生和同行的肯定,不搞课改感觉也不错,为什么要非改不可呢?
分析与建议:课改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得更好。对于哪些有经验或教学业绩不错的老师来说,目前的教学状态与教学业绩只能说明过去和现在,但无法决定和改变未来。时代不断发展,学生每年变化。过去的经验与业绩只能代表过去,过去的好并不等于最好。随着观念的转变,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本身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都会有更大的突破。为此,千万不要以自己的过去来决定自己的未来,不要凭所谓的经验而影响了学生的未来。
课堂的曲线之美
在一些语文教师的眼里,“文本切入问题研讨”永远是他们的“教学图腾”。他们往往试图从文本中找出一个所谓“最佳切入点”,精心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一同顺着这个“最佳切入点”与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但是,教师寻找的这个切入点,一定就是最佳的吗?这些问题是学生阅读时产生的真正问题吗?
由此,我联想到一则案例:一堂课上,教师开场在黑板上很漂亮地画了一个“月”字的甲骨文字形,然后激情地赞叹苏轼写月无人出其右,例举了苏轼诗词中的“月”,要求学生找出《赤壁赋》中含“月”的句子来谈体会。学生一段段地找出,教师也一句句地分析,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谈到末段,最后水到渠成地阐述了文中传递出的苏轼从本我到超我的一次心路突围。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
然而,这堂课并没有获得好评。有人如此点评:“这节课所谓的‘行云流水’,其实是缺乏了课堂教学最富魅力的徘徊式曲线之美……不求顺流直下,但要百转千回,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真实的、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让学生在教学场中有一种徘徊式的挣扎思考、讨论、表述、争锋……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看到亮光打开小口,获得突围的快感,最后融进语文的大海。”教师预设了最佳切入点“月”,并以此为线索安排了教学流程“学生找月学生评月教师析月”,虽然课堂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但还是因为缺乏课堂应有的曲线之美而留下了遗憾。
那么,课堂教学的曲线之美究竟从何而来?
让学生切入文本,就有可能带来曲线之美。有人说,倘若文本是玻璃球,我们自然便可洞悉其中的奥义;然而,真实的状况是,文本犹如苹果,我们无法直入其内核,而只能以眼光为刀子,从皮层的某个地方探入,让文本这只苹果渐露深处无穷的隐秘。这“某个地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切入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教师选好一个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文本。其实,“渐露深处无穷的隐秘”之处有若干,不独教师选择的切入点为最佳,学生眼中也存在发现的智慧。学生的每一次切入,对于教师的预设来说,都可能是一次旁逸斜出。优秀教师一定能通过关联与聚焦,让学生在走过曲曲折折的弯路之后还能推门回家。
让学生提问,就有可能带来曲线之美。教师的提问,往往刻意设计最短的线路,希望快速抵达重点与目标。而来自学生的问题如果掺进来,就相当于推着教师走斜边,在没有脚印的地方走出一条曲曲折折的路。这样的路虽然走得有点漫长,但学生亲自探路,印象深刻,终生难忘。
让学生细细思考,就有可能带来曲线之美。学生的思考,尤其是慢思考,蕴藏着各种可能性,这无穷的可能性无疑会把教师的思维直线牵扯得歪歪扭扭。不必担心这种“牵扯”,这正是内烁、内化的过程,是知识真正变成能量的过程,也是课堂由低效走向高效的过程。
让学生慢慢表达,就有可能带来曲线之美。学生对文本无疑有自己的感受,对教师的解释也会有不同的想法,对其他学生的观点更会产生反驳的冲动。因此,学生一旦有机会发言,就会使教师预设的思维路径面临改道,把课堂引向充满想象的空间。
总之,曲线之美来自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在学生主体性被严重抑制的情况下,很难生成这种曲线美。
语文教师的眼睛,最好是一只看文本,一只看学生。只看学生,将文本束之高阁,课堂就只剩下热闹的花架子,那是表演化、浅表化的教学;但只看文本,将学生弃置一旁,课堂无疑就只剩下权威的独角戏,这是无对象、非人性的教学。只有给学生生长、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和机会,他们才会质疑、商榷和反驳。而这些质疑、商榷和反驳,虽然是教学过程中岔开的线段,但是它们会与教师预设的直线共同连接成一个美丽的几何图形,编织成一个迷幻般的立体课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