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二十年以来,我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地捧起一本教育类杂志,更难看完那些只做表面文章的教育刊物,似乎总觉得它们的功利太浓。不少无聊杂志往往没被我们开封,就被无情地丢入故纸堆,当作废品一样处理掉。这些杂志往往是歌功颂德,悄然粉饰,呈现出祥和不衰的生态文明,文字垃圾或精神渣滓比比皆是。但是,当我捧起一本教育人文类杂志《时代教育—教育家》时,却是心情沉重,如饥如渴,思绪万千。 这是一本好杂志。 两年前,通过国内教育名家姚文忠先生的引荐,我开始了解到《时代教育—教育家》。前年,我去成都中和中学聆听魏书生的教诲,在成都怀着惶恐之情接受了该杂志记者张蕊的随访。张蕊本来想通过我了解一些关于湖南名师陶妙如先生的教育思想,没料到我在交流中谈到更多的却是自己真实的教学随想。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忧心忡忡,信口开河,滔滔不绝,肆无忌惮,语意未� 5蓖恚一瓜蛘湃锿萍隽宋菏樯慕沧挥辛系降诙旄迷又镜闹鞅辔牡舷壬透敝鞅辔饷放烤尤痪吐柿煲话嗳苏娴睦瘩鎏宋菏樯慕沧V形纾牡舷壬臀饷放炕棺叛缜肓宋液退嫘芯湃艘欢傺蛉馓馈C娑源蠓街遥也皇じ屑ぃ踔劣镂蘼状巍=逃撸朗谝担淌橛耍艿玫奖鹑说木粗匾彩且患牢恐隆N颐嵌加Ω梦泄慕逃此迹加Ω梦泄慕逃毕琢α俊:罄矗钦哒湃锉阏娴牟辉肚Ю铮ズ铣ど惩笛檠2煞昧私逃蠹姨彰钊纭T俸罄矗湃镉终娴牟辉肚Ю锶ゲ煞昧宋彝萍龅慕髁俅ㄒ恢泻秃颖焙馑醒А� 我看到了热爱教育的记者们真诚的暖心行动。他们一直在路上奔波。 记得当时,在成都中和中学的校门口,《教育家》杂志的主编文迪先生给了我一本创刊号。在回途的车上,我便一口气读完了它。这期杂志的创意和主题让我震撼,人物和素材让我惊叹,它的视觉冲击力让我大快朵颐。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读过这样的教育杂志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100年前的10月,中国人推翻了封建帝制。120年前的10月,陶行知诞生在安徽歙县。但对中国教育来说,10月不是收获的季节,只是播种的季节。” “陶行知批评应试教育,痛斥‘杀人的会考’,而现在,我们的学校却成了残酷的‘考试站’;他反对书呆子,提倡学校即社会,倡导做、教、学合一。但如今,大学城的围墙把学生和社会远远隔离……在中小学生连睡眠时间也无法保证的校园时空里,可以这样说,陶行知先生的形象和话语符号是这个时代精神分裂的象征。” 我认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在浮躁的氛围中静下心来,读一点与教育有关的书,多了解一点《教育家》杂志这里面的质朴情愫和教育哲思。“日元的万元大钞上,印的头像是他们的近代教育家福泽谕吉;韩元的大钞上,印的是他们的古代教育家李退溪。因为,一位教育家远比一位国王更福泽一个民族的未来。那么,我们有自己的教育家吗?” 的确该反思,我们当今的教育家们,在为社会培养怎样的人群,又将为自己培养怎样的接班人? 举人类文明之共业,为中国教育的智囊。文迪主编说:“我们也播下这粒种子,希望它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我们希望这本杂志,成为教育家的发现者和帮助者。但是,就算我们拼尽全力,就算有读者的呵护,仅凭我们的智慧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太多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和我们一起。” 这本杂志的写作者们,他们已在路上,殚精竭虑,披荆斩棘,虽然前途未卜。“在我家小区旁边,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初中部,每天,我看着孩子们朝入晚出,穿着难看的、永不合身的校服,手提来历不明的肉串,疲惫的眼神看不出半点朝气。我总以为,中国教育至少在逻辑上完全没救了,正在靡烂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不是教育家的写作者们, 他们在关注畸形的幼儿教育和缺失的家庭教育,他们在关注迷茫的教育困境和纷繁的物质世界。 经济学家汪丁丁在接受该刊记者采访时说:“在我们的大学教育失败之前很久,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已经失败,而在这之前,我们的家庭教育早已失败。” 我的家,其实也是一个教育之家。我的父亲没有上过一天学,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只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人品,但他一直在用中国农民的本性来教育着我的人生。我的母亲应该只上过小学一年级,算是受过一点教育,但她一直在用勤劳和善良来哺育着我的未知世界。妻子正在教小学,也算是教育者,永远简单和原始是她的生活本真。儿子正在上初三,算是正在接受理想和前途的被教育者,对家庭而言充满了教育的期待。我教授过小学、初中和高中,自考完大学专科和本科课程,混了研究生结业证书,现在在教育部门工作,也算是接受过正统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是教育之家,或者是有必要接受社会再教育的人类,我们需要大家的帮助和教育。 进为良相,退为良医。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 !督逃摇范嗍恼律婕暗哪谌荻际墙逃娜宋暮徒逃拇小D切┎皇墙逃叩男醋髡呙牵谟米约旱牧贾腿妊谄恶さ慕逃恋厣弦∑炷藕白牛堑难孕惺す稳说牧家健K枪睾跞说幕窘萄⒊J丁⒎缍取⒔】怠⒌赖潞推犯竦鹊囊话阈越逃衷诠睾踝磐ㄊ督逃⒉┭沤逃⑺刂式逃⒚窆逃⑺帐浇逃⒐窠逃⑸硖褰逃⒍辆小⑻镌笆导⒐媸导⒓页た纬獭⒂淇旖萄А⒃诩疑涎А⒖纬谈母铩⑿禄〗逃汀鞍芽翁没垢⒆印币约啊爸匦虑康饔镂牡娜宋男浴钡鹊取T谒堑谋氏拢⒖涤形⒘浩舫⒊掳咨场⑷淖谝谩⒓鞠哿帧⒛匣宠⒘跫⑶砣骸⑵艄Α⒛浴⒙硇∑健⒘鹾I⒅煊佬隆⑻彰钊纭⒐幸弧⑼醪乒蟆⒘醮ā⒎簟⒗罾铮桓龈鋈嫉普撸桓龈鲈缎姓撸桓龈龃笠谑姓撸桓龈隼硐胫饕逭撸桓龈隽榛甑氖赝撸桓龈鲇朐帜讶艿慕逃姓撸谑橹邢蛭颐亲呃础T谒堑难劾铮┦Υ笱谩⒈本┧闹小⒏ㄈ蚀笱А⒀嗑┐笱А⒐鸫笱А⒒赂Q#桓龈鏊茉烊死嗔榛甑牡钐茫诒皇廊艘磐只虮皇廊耸熘� 曾经,我读完《灵魂的守望者——马小平》而泪流满面。我们需要继续寻找生活中远逝的马小平,我们需要继续寻找讲台上温暖的陶妙如。 前不久,歌手罗大佑重点谈到了年轻人的教育问题。这位曾经的台湾摇滚愤青说:“年轻的这一代可能得多花时间去想想人的本质。这个东西是蛮重要的。可我看见的小孩子学业都很重,压力都很大。我还记得有一位小朋友,他受不了学业的压力都跳楼了。现在人和机器在相处,至少是通过机器在相处,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很少,这其实是蛮大的问题。科技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让人远离自然、远离人性。”罗大佑点出了人性趋末、趋恶的两个关键,一是应试教育,二是电子科技。 前几天,北京师范大学培训部袁国忠主任打来电话。当时我正在午休,被猛然惊醒。袁主任说,陶妙如老师在北师大参加培训,他正和陶老师在一起。我感到既吃惊又很意外。陶先生是我国培时的授课讲师,也是当时半个月之内为我们授课的十几个讲师之最。我曾经应邀为她的第二本教育专著写序。通过我的引荐,陶先生终于和北师大袁主任见面了。袁主任说,他将和陶老师签约,请陶老师在全国范围内巡回讲学,今年三月就要去深圳首讲。我和陶先生通了电话,她很高兴。我说,先生应该多为中国的教育做点贡献,一定要把你的教育实践思想造福世人。她说,有机会一定全力奉献。是啊,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中国的现在和将来便增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陶妙如。陶妙如先生能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培训部专家库的讲师,这是中国教育的一件幸事!教育之大家,也将会成长起来许许多多。 家教断丧,文教苍白。人世相悖,事与愿违。在应试教育一手遮天的校园里,推行与考试无关的东西,校长和老师没有任何一点好处,学生和家长最终也不会得到任何一点实质性的好处。而民间的实践者则会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和利益,还原于农耕、自然、现代的养育。当然,这里面还有我敬重的南方科技大学的朱清时校长。 我现在身处教育主管部门,却正在渐渐地远离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传承也正在被我遗弃。因为,中国教育的本身就处于渐渐地背离和被外来教育文明蚕食的困境。以教育之志铸大同之梦,很多教育者都在畅想和憧憬。写完这篇文章,我已五味杂陈。各位与教育有缘的朋友,不妨响应国家现行的政策号召,少铺张浪费一点,多厉行节约一点,订一本《时代教育—教育家》,国内刊号CN-1677/G4,邮发代号62-318。 这真的是一本好杂志。 杂志主编文迪的个人网页 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wanghuaqian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