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与学生交流课程、提出问题和安排程序,用来与学生沟通社会情感、组织活动的语言系统。”(1)作为以语言和言语活动为传递信息及基本工作的教师,其言教和身教都体现了相当强的教育学意义,学生血液成绩和其他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怎么样与学生说话。教师的语言修养过程在我国古代称之为“舌耕艺术”。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当前正处于中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语文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话学习方式。个性化学习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要是那样的话就不需要语文教师了。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现在的语文教师。如果使用满堂灌的方式去教学一定是失败的,教师究竟应该如何界定自己的角色,我以为,揄扬修养的问题就现在这里。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在于使用艺术话的语言来处理课堂教学。教师需要使用艺术化的语言来主导课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体现出来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教师的语言从时空角度说,可以分为课堂语言和非课堂语言两类。而对学生起经常性影响的是教师的语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其语言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其教学成果。只有正确掌握和运用规范而有个性的教学语言,才能使这些语言信息时能够领会,并能受到深刻的感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和交融,使教学活动优质高效的的进行。 教师的语言从形态角度来说,可以分为教师口语和教师身势语两类,而对学生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的口语。但是这样并不是说明教师的身势语不重要,相反,作为一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其身势语 对其口语教学的辅助性作用是非常大的。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借必要的手势和面部表情等辅助课堂教学,以便教师更为形象地表达其所希望表达的内容。在课外,作为译名语文教师,一定要起到身正为范的作用,要让学生知道,在课堂上老师所表达的观点,在课外都能兑现,而不是那种说是一套做是一套的人。教师的表率作用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不仅佩服教师、崇拜教师更会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就教师个人来说,一定的语言修养是提高其自身修养的必要条件。以为教师的成长是体现在多方面的,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要有一定的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外,还应该具备灵活而高效的讲解能力。如此来说,教师的语言修养的提高,也即意味着其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即教师所从事的事业的操作能力的提高,这样的话,就有利于一为教师自身的完善了。 既然提高语言修养对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来说如此重要,那么,中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就成了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对中小学教育实况的研究来具体谈谈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的原因,及怎样才能具备较好的语言修养。 一、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递信息、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之一。教学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联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作为一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艺术,对自己的教学超过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之前,首先要和该班的学生相互认识,并且要进一步去了解学生,这些都需要用语言来和学生沟通。同时一定的语言修养也有利于教师素养的提高,下面具体论述之。 (一),语言是师生沟通的钥匙。教师,首先要对教育活动产生热情,才会有对教育活动的投入;只有对教师产生尊竟、好感等正面的情绪,才能接受教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教师在刚与学生接触时,首先要争取彼此的了解与认识。在这里,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去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只要教师能与学生沟通好,也就能达到与学生彼此了解的目的。在学生眼里,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语文教师,如果其言行里表现出来的都是优秀,学生自然会去尊敬教师,从而因为尊敬教师的为人而会很自然的喜欢上老师的课,这样的实例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比比皆是,在此不做多举。而我们知道,语文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他的人文性决定了学生的很多思想,为人处事的道理就是从这里习得的。 一名高素质的语文教师,会用自己的谚语和行为去感染学生,使得学生不知不觉地去学习老师的优点。例如某中学语文教师做过这样一个大胆实验:有一次他在带两个平行水平的班级语文课时,采取了一个办法,他对其中的一个班级学生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与他们沟通的象朋友一样,而在另一个班级里,他采取的是消极的态度。其结果是,与学生沟通的好的班级上课气氛十分活跃,而在另一个班级里则师生很难沟通,上课时学生们各干个的事,只有几个与成绩好的学生听课。为了测试实验的最终结果,该教师对这两个班级进行了阶段性测试,结果是,沟通的好的班级的语文考试成绩明显好于没有沟通的班级。并且,在沟通好的班级里,学生的语文成绩普遍好,就是说中等成绩很理想,而在沟通失败的班级里,则是两极分化非常明显,考试成绩好的很好,差的很差,中等成绩很差。这说明,在沟通好的班级里,大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被老师调动了起来,因而对于课堂的接受效果很好,而在缺乏沟通的班级里,由于师生沟通太少,只有部分语文成绩不错的学生平时认真听课,而其他学生则由于教师的冷落而失去了学习语文课的兴趣。接下来,该语文教师不得不调整对那个班级的态度。要是这位语文教师是个庸才,那么那两个班的语文教育可就成问题了。这个例子说明,一定的语言修养对一语文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二),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教师没有兴奋的情绪,不能激动人,没有主动,不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不能鼓舞人。阿德勒说:“教学总是涉及某一心灵与另一心灵的关系,教师不只是一本谈话的书,一张活的留声机,对一群不认识的对象广播,他与学生进行对话,这种对话远甚于谈话,因为大部分的内容几乎都是不知不觉由师生间的个人交流而传授下去的。”(2)这段阐述充分说明了艺术性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那么,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是怎么体现的呢? 第一,清晰的语言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传输教学信息最为重要的基本载体。教学语言清晰,传导的教学信息也就清晰,传输的效率也就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认为“教师言语的清晰度与教学成果成正比”,是很有道理的。 夸美纽斯曾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的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象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3)他能把教学语言的清晰度提高到这样的高度来评论 ,确实是发人深省的。就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来说,清晰的语言就显得更为重要。语文课堂可以说完全是语言和思维的课堂,它主要用语言来分析文章调动学说。作为一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连最基本的语言都说不清楚,那就更不用谈艺术性地处理课堂了。上课是混乱的,学生的思维也就会混乱,也就不能很清楚的听好课了。 清晰的语言应该具备精确简约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在传授教学内容时要作到准确简明,要言不繁,那种满堂罗嗦地讲课,甚至有传授知识点错误的讲课会使学生难以接受,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一位语文教师讲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由于高中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不能很容易地理解一些马克思的理论。这位教师在上课时就大谈特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忽视了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其实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悼词的特点和马克思医生的伟大成就,而并非在理论本身。这位教师的做法不仅使学生感到棘手,还会使大家感到厌烦。所以说这篇文章偏离了重心,犯了明显的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学生从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意义,进而对马克思的与世长辞感到惋惜,从而更好地理解悼词的特点。所以说老师的课堂语言是不能有错的,否则这样的教学就不能成功。 清晰的语言应该具备严密有序的特点。教师的课堂教学承载着传输知识、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教学语言必须体现教材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让学生理、掌握。因此,教学语言的严密有序,环环紧扣,合乎逻辑是提高教学语言清晰度的重要条件。如教师对开课和结课的教学语言艺术比较注重,但对环节过渡、前后照应的语言应用就容易忽视。这样,对于课内各部分的起承转合就缺少了内在联系,往往在总体上影响了教学语言的清晰度。但是,在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中,往往似的在这些环节上下功夫,用清晰的教学语言,显示了教学全过程清晰流畅的韵律。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是这样过渡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生活是这样的痛苦、悲惨,但她忘不了这是大年夜,她忘不了大年夜人们所应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她和其他任何一个孩子一样热烈地追求幸福和光明。可是这一切。离她是那样的遥远,她只能在幻想中获得。现在,我们来仔细的读一读小女孩的幻想,想想这种幻想的出现,与显示有什么关系?”这样就很自然地在总结课文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过渡到文章第二部分的学习,使各个教学环节以其清晰的关系,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内在逻辑的严密也提高了教学语言的清晰度。 第二,形象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形象的教学语言能象磁石一样吸引学生,教学语言应该具备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磁石一样,使叙述不仅能专心的听,而且能引起强烈的共鸣,。这里的有一个重要窍门便是语言要形象化。这正如加里宁所说:“说的话越首相,他的意见离具体事物越遥远,那他所造成的印象也就越微� �”接受教学语言的是学生,而学生因为年龄偏小,易接受形象化的语言。特别是现今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很多都具有形象化这特征,这要求语文形象化的就显得更为重要。 当然,语言的形象化是为具体的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深邃的理性思维,但具体的形象思维也绝对不可少的。这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配合默契的,如船之双桨,江河中劈波斩浪;如鸟之双翼,在长空中拨云御风。因此,教学语言的形象化,应该不会影响知识内容的深刻性,而且得益于形象化的表述而能深入浅出,成效倍显。 形象化地表述文章的内容。形象化地表述能使纸上的文字活跃于纸外,能使文章生动而有趣味,学生学起来就轻松了,生同时也会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如某语文教师在上高中课本中的《武松打虎》一课时,将导语以说书人的口吻说道:“话说那武松喝过十大碗酒,提起梢棒,踉踉跄跄直奔景阳岗而来,只见一棵大树上写有:三碗不过岗。武松哪里听它,直以为是酒家赚钱的伎俩,只管往山上而来,走不多时,天色已晚。武松昏昏欲睡,这时突然一只大虫向武松直扑过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武松抡起梢棒,只听喀嚓一声,梢棒轮为两节。欲只后事如何,且听下一节课来分解。” 短短不长的几句话,可以说当时是调足了全班同学的胃口,使得全班同学对这一课充满了兴趣。学生回去自然回把课本翻开,想要看个究竟。这样的导语设计是成功的,这样的形象化的语言基本上把这篇课本的大意说清楚了,并且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也就在这里,老师在下一节课的教学时就很轻松了。 形象化的的语言不单指以上所说的对文章内容的形象化表达,还表现在幽默风趣的语言。幽默的语言,往往三言两语就会妙趣横生,使人忍不住发出会心的微笑,同时领悟到其中深含的智慧和哲理。所以饶有风趣而含义深刻是幽默的基本特点,它是思想、智慧、学识、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中,幽默更是不可缺少的品质。当然,教师幽默的语言必须是文明而高雅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幽默的语言,会使课堂生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深刻的道理。 一位高中一年级语文教师在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第一节课上她是这么设计导语的:该教师受前在黑板上写下:1818年5月5日。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样一个日子?”刚开始很多同学都被问住了,不知道是什么日子。有的同学知道,回答:“是马克思的生日”。老师听到后很高兴,接着说:“是啊!这一年的这一天,伟大的马克思出生了,马克思自出生以来,一巴掌一巴掌把资本家打的呜呜地哭(这句话和1818年5月5日谐音,老师边说时边用手指着在黑板上暗示)。同学们听后顿时满堂大笑,但大家不是笑后就忘了,同学们不仅很容易的记住了马克思的生日,还知道了马克思与资本家的根本对立,且通过老师接下来的分析,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形象化的身势语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位语文教师只是生硬地站在那里讲解,整个课堂就会死气沉沉,而必要的身势语会增加学生的联想,让整个语文课堂活起来。如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欧也妮葛朗台》时,将自己扮成若干的角色,站在讲台上一会儿站在这边表演这个人的语气和神态,一会儿站在那边表演那个人的语气和神态,可谓是活灵活现,形象生动。全班同学都为老师的表现感到惊叹不已。这样的一节课上下来后,同学们对文章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印象深刻,久久难忘,这样就为理解这篇文章打下了基� T谡庋纳硎朴锏脑擞檬欠浅3晒Φ摹� 第三,真诚的语言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著名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的好:“研究语文教学艺术,不仅是教学方法问题,首先是教学思想问题。”教学语言的艺术,也不仅仅是方法、技巧的问题,首先应该是教学思想问题。因此,“真诚感”,不仅仅是教学语言应有之意,而且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灵活。 语言是四的直接现实,思想决定语言。“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流出来的是水。”鲁迅先生这一比喻,也可以深刻地说明“言为心声”的古训。显然,一个不敬业爱岗,忠诚教育,爱戴学生的教师,是说不出足以激发奋进,陶冶情操的精言妙语的。一位教师,只有真正做到身正为范,用自己的诚心与学生交流,才能有打动学说,感染学生的语言,才能最终搞好教学当学生了解到教师为人和善,真诚待人,感情真挚时,就自然会佩服这样的教师,喜欢这样的教师的课。 第四,灵活的语言是课堂应变的需要。教学语言的特殊性,应当说是它的反馈机制。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三者之间,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呈现着十分活跃的,瞬息多变,交叉往复的状态。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根据信息交流的具体情况,随时灵活的处理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的这种灵活性和应变性,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必要。 根据基础课改新课标,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已经得到确认,而教师则处于主导地位。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的这一科学界定,将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解释的很明显,对当今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就要使用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马脚市需要使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会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则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很多积极的独立性的思考和观点将会被提出,这样一方面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师在课堂结构的安排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突发性问题可能会使教师感到措手不及,很可能会打断教师原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进度。这样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是灵活的,只有具有灵活教学语言的教师,才有生存的机会。这样的事情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因为语文课堂就是一个灵活的课堂。新课标特别强调要重视情感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的、正确的思考,没有灵活的应变能力是做不到的。 第五,鼓舞性的语言会增强学生的自信。课堂教学的真谛,不仅在于使人知,使人会,使人信,更要鼓舞学生奋发前进。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使用鼓动性的语言。因为教学艺术的基本意义,从某中角度说,就是“唤起”。没有“唤起”,就难以达到“使人知,使人会,使人信,使人乐”,教学语言的鼓动性,也正是教学语言的力量所在。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说的好:“用鼓动和说服的语言来造就一个人的道德,显然远比法律和约束更能成功。” 安徽省某专攻教学论的专家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当你问学生,在《皇帝的新装》里谁是真正的骗子时,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很多,有人会说是那两个为皇帝做衣服的人,有人会说是大臣,有人会说很多老百姓。面对这样的回答,老师应该怎么做呢?老师应该说:很好,你的回答已经接近正确答案了。也就是所老师应该尽量给学生以正面的评价,而不要随便去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那样会史学生的心理产生压抑感。这个例子足以说明,鼓舞性的语言在中小学教育中是必要的。译名优秀的教师是不会轻易的去批评学生的,特别在语文课上,很多问题的回答思路是丰富多彩的,一个人的思维完全有可能出现偏向性,而学生的很多的独立性的思考是很值得探究的。当学生能够提出独见性观点时,教师一定要借机表扬,好让该同学能在下次思考问题时积极地思考。作为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闪光点,即使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想要得思路,也要找出其中可圈可点的地方。只有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回答每一次都有闪光点,才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回答老师每次提出的问题。可见,鼓舞性的语言在现今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以上的五点分析我知道,一定的语言艺术修养在现今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出语文教育基础课改的今天,语言修养就显得更为重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的性质已经不再单是工具性的了,而更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前掉语文修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这就要求教师是引导学生自主去学,而非把知识本身教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很大程度上要在语言山下功夫,把学生引到作品中去。 (三)提高语言修养有利于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其修养指的是多方面的,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象学生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但是不是知识本身就能应对现今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呢?大名鼎鼎的牛顿灾民科学上看称一代巨匠,但他却不是一个好老师,在牛顿一生的科学生涯中,曾有一段当教师的短暂经历,却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牛顿讲课根本吸引不了学生,以至于他所任的课的教室里学生常常走的不剩一个。(5)这充分说明教学知识本身不能满足课堂的需要。同时了也说明了,作为一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修养能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利于作为一名教师其自身修养的提高,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断总结并发现更多优秀的艺术性语言,这些总结起来的语言又能更好的辅助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以上的分仪告诉我们,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师生沟通方面,在课堂语言教学方面,在对教师自身完善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说明一定的语言修养对中小学教育来说是必要的。既然语言修养已经成为一种必要,那么中小学语文教师怎么样才能具备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下面试分析之。 二.中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 “如果教师蓄养提高的过程中,有哪个教师想避开自身的经验,就象想避开白天而满足烛光一样可笑。”(6)就是说教师修养的提高离不开实践经验,只有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教师要想具备一定的语言蓄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对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责任感上社会及其群体对教师个人角色的期望,教师对这种期望的认同与承受就是教师责任感。”(7)如何使学生感到在学校安然自由,不拘束,而且觉得学校充满温馨和活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的动机,使每种学习活动切合学生,唤起最个学习材料和生活问题相互联系的意识;以及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也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同样也是教师的责任。只有一个真正具有责任感的教师,才会用心去从事教学。只有用心去关注教学,才会真正地去修炼语言,才会从心底上哀伤教师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语言修养。明日有责任感的教师,是不能真正领会到教学语言的内涵的,想真正提高语言修养,也就难了。 (二)语言修养的习得。对教育的责任感是教师获得一定语言修养的先天条件,那么相对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又需要通过努力,用一定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那是搞好教学的先要条件。 第一,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言为心声”,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教师本人的学识水平和道德水准,是教师个人修养的综合体现。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就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努力使自己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一定的审美的情趣,思辩的能力,现代的观念,使自己充分了解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充分领会新时期基础课改后的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才能“慧于内而秀于言”。这些内在的修养对语言技能的养成是一向奠基工作,失去了这些,教师语言技能的训练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教师在内在修养上不仅要作到广博,饿饿而且还要做到深刻新颖,这样才能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新和言之有情的境界。 但是否只要游乐广博的知识就能运筹唯物于课堂了呢?不尽然,众所周知,沈从文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禁得起考验的实力派作家,其文学功底的深厚程度在此不用多说,关于他,有一段教育史上的典型故事。当时胡适任北大校长,沈从文先生被邀请去北大上课,上第一节课时,当他走上讲台后,足足有十五分钟他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原因是他不知道怎么表达,他还因为这个事情被别的教师告状到胡适校长那里。纵然沈从文先生有着渊博的学识,却因为无法将内心表达出来而受窘。所以说,如何将内在的知识转化为外在的言语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将内在信息转化为外在言语。教师的语言表达,是一个由内向外的信息传输过程,是教师内在语言的外化过程,这个外化过程是否流畅,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语言转化能力。要达到的目标正如前文所说,一是教学语言要做到清晰明白,做到流畅、准确、生动、科学。二是语言要亲切、舒缓并充满感染力。充满感染力的表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让教师和学生与课文中的作品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品味作品,领会作品的深意,思考更深刻的问题;语气要抑扬顿挫且沉稳恬然,学生听课象听着音乐,感觉课堂轻松自由,没有压抑感。同时学生会感到这样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样样出色,是自己学习的楷模;讲课语气要快慢结合,富有节奏感。讲到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地方教师要能灵活地放慢课堂进度,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而在不必细讲的地方可以一笔带过,让学生感到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都是自己希望得到的知识,而没有使学生感到教师罗嗦的废话。三是语言要包含真情,不矫揉造作,容情理、意境于一体。译名常说大话假话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表达有时候会“苍白无力”,因为学生不情愿去相信说假话的人。四是以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与呀按来讲解课文,使学生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思维来把握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能把看起来很平淡的课文讲解的形象生动,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维在课文中遨游。这样的课文讲解完了,学生对文中该把握的也就把握了。五是语言应该具有极大的吸引性。有些教师会把一篇课文讲解的肢体破碎,把文章各部分讲解的彼此独立,不能互为一体,学生听课时感到四断断续续,没有激情。好的语文教师应该能充分使用引导性的语言,把一节课的内容讲解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学生听起来很舒服。六是不断矫正自己的语言失范。通过各种手段,如学生的反馈,其他教师的听课等方式来矫正自己在语言上的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不断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趋于优化。 第三,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只有在战争中才能学会战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作为教师,只要留心,每一堂课,每一次与学生交流都是锻炼发展自己的决好时机。对于自己或别人在教学中出现的每一次闪光点,都不可轻视,要用心把他记下来,以后在适当的时候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语言风格。每一次知识的习得,总有一个先记忆后理解的过程,对于有些个性化教学语言,刚使用时可能会觉得不能得心应手,有点生搬硬套的感觉,那时没能领会所运用的语言的实质精髓,只有通过多次的试验,将一定的语言艺术的精神实质把握了,才会在教学中运用自如,做到脱口而出,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教师要提高语言技能,获得一定的语言修养,必须从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学习入手。首先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是基础性条件,然后再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把理论转化为实际能力,并且在时间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语言,并且努力使自己的语言朝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三),通过科研活动丰富和提高语言修养。前面已经说过,一定语言修养的获得需要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一定的理论知识相对以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的,那么,一些实践性的科研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科研活动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论文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不同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是很必要的,大家通过对一些艺术性教学方法的探讨,可能会得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将这些交流心得付之于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它。 就一位中小学语文教师个人而言,也可以进行科研性活动。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有了一定的教学设想,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试验,然后再从学生的反馈信息看效果。对于一些前卫性语言,象网络语言,教师也要进行研究,甄别出其中优秀的和粗俗的,对于优秀的语言,教师也可以把它们教给学生。 总之。在提出语文教育基础课改的今天,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显得特别重要,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不仅我们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试着去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以便于教师们更好地搞好中小学语文教育,这才是本文的重点所在。 (1) 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205页。 (2) [美]阿德勒著《西方的智慧》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95页。 (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4) 刘国正《语文教学艺术谈序》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5) 参见《教师报》1993年1月3日,《牛顿不是好教师》。 (6) 叶阑,白益民,王,陶志琼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59页。 (7) 同上,55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