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管理创新?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创新。江泽民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给“创新”下的定义:所谓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创新并非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主要是将已有的“事物”引入新的领域,重新组合,带来新效益。 学校管理创新可借鉴以上创新定义的意义。即:在学校管理领域中,引入新的管理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管理效益和办学效益。 通常意义上,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人、财、物、事、技术、信息;也可以是:思想(理念)、内容、方法(技术)、手段、结构和策略。 (二) 学校管理创新的若干方面: 1.学校管理思想与理念创新。创新首先就是要有新思想、新观念。创新的就是要与旧的或现有的不同、有点标新立异。 管理思想的来源多种多样。一是理论学习、内化与借鉴。二总结、提炼成功管理经验,上升为富有特色的管理思想。三集思广益、走群众路线,形成学校管理思想,乃至学校办学理念。 学校管理思想创新应具有现代性(好的、先进的、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本性(以人为本、体现人性、有人情味)、校本性。 学校办学理念应充分遵循以下原则:(1)它要具有特定的精神内涵;(2)它要有科学性|理论性和鲜明的个性;;(3)要考虑学校的地域、学校特色、学校的层次、培养对象等;(4)不能太迫近现实,也不能脱离实际,要有一定的超越时空性和稳定性,保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不变;(5)要由学校校长在教师共同意愿的基础上形成;(6)要有一个稳定的语言结构形式,以标示自己学校的个性。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和提出,能否遵循上述这些原则,决定了它能否为全体学校成员所认可和支持,能否成为学校的主流理念,乃至成为全体学校成员共同持有的理念。 2.学校管理内容创新。主要包括: (1)德育与实施(整体德育、全员德育、渗透德育、活动德育、科研德育); (2)课程与教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3)课堂教学(教学方式、手段与策略、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态度与情感); (4)特色教育; (5)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团队、教学创新团队); (6)教育科研;等。 3.学校管理技术创新。这里的“技术”是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管理技术体现学校的“软实力”。 现阶段需要学习和运用的管理技术主要有: (1)现代学校制度的设计与实施; (2)学校发展预测与规划; (3)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4)教育市场调查;等 4.除外,还有学校管理方法与手段创新(行政方法与手段、经济方法与手段、制度手段、情感方法与手段、信息方法手段等)的创新。 (三) 创新的策略主要包括: 1.树立创新意识。 关于创新的自觉意识、能动意识。它是学校管理者一种主体意识。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具体形式。 (1)责任意识:学校管理者对于一定对象的情感或情绪性表达。 (2)机会意识:对创新的可能的认识和把握。它包括创新的趋势预测、主题发现和机会把握三个环节。 (3)创新能力意识:学校管理者关于创新的基本自我意识,表现为能力怀疑、能力自信和能力追求。 2.创新能力。 (1)主题发现能力; (2)理论研究能力; (3)理论提升能力; (4)成果表达能力。 3.从实际出发,扎实解决问题。 (1)善于发现“问题”; (2)要关注“小问题”; (3)要善于观察各种总是之间的联系; (4)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5)要善于从总是中总结提高。 4.加强对创新的领导。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对创新的定义:“创造一种衡量绩效新维度的变革。”他认为,领导者就是那些造就环境,赋予人们创新工具、乃至于创新能量的人,他们是那种善于引导人们设立期望目标、并使创新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是处于创新前沿的时代领袖,是那种具有化腐朽为神奇力量的人。 领导力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或能力 ,还是一种个人风格、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行为模式。杰出的领导能力能够让全体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成为一个强大的整体,充分合作,不断从经验中学习。领导者的创新品质:要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去面对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和创新系统。 5.创设新文化环境。 创新文化包括环境制度建设、领导行为、价值导向、创新氛围等方面的内容。 (1)学校应制订明确的鼓励创新的政策,建立管理创新决策、推进、评价、奖励的机制,并且坚决地贯彻实施。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材、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把支持和鼓励创新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来,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也体现了全党全民的共同意志。 案例:英国籍奥地利学者维特根斯坦是英国著名学者罗素的学生,后来与罗素在学术观点上有很大分歧。一次,由罗素负责对他的研究项目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给出了如下意见:“维特根斯坦的这部新作所包含的一些理论是新颖的、极有创见的,而且无疑是重要的。它们是不是正确,我不知道。作为一个喜爱简单性的逻辑学家,我本来愿意认为它们是不正确的,但从我已读过的东西来看,我深信他应当有一个机会来把它们完成,因为当其完成时,将不难判明它们是否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哲学。”从这段意见可以看出罗素并未把正确与否看得很重,而是对其创新的性给予了积极评价。是否与自己观点一致也未作为判断依据,而是要在完成后再下结论。 (2)克服传统文化的制约和阻碍。《破除创新的障碍》提出首先要克服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该文指出:墨守成规、屈从权威、怕担责任、不敢冒尖等思维观念和思想方法是扼杀创造愿望与热情的无形杀手。在一些人看来,现有的知识和权威的结论就是“圣经”,就是金科玉律,是不容怀疑的。囿于这样的认识,哪里还能有什么创新可谈呢?其次,避免对创新求全责备、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第三,既要肯定成功、也能容忍失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