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作者:刺桐人家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的模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习惯犹如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养成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难怪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说:“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古人云“养习于童蒙”。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小学阶段要紧紧抓住孩童时期,用好的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达到教育家孔子所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可是,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堪忧:大部分学生不讲个人卫生,一套衣服可以穿十天八天,可以长时间不洗澡、不洗头、不洗脚;学习习惯也很糟糕,对学习无所谓,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懒得思考、抄袭应付,书写潦草,有的甚至懒得做;个别学生言行举止粗鲁,说话伤人吵架斗嘴,还会有攻击性行为,碰撞同学惹是生非…… 下面就造成我们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作如下原因分析: 一、家长无暇顾及 全校学生580个, 412个外地生。外地生家长忙于生计,每天早出晚归,出门时孩子还在睡觉,晚上回家孩子已经睡觉。可想而知,孩子的生活、学习处于无管理状态。 二、家长素质偏低 本地学生中有一部分家庭条件困难,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农村老人文化水平不高,隔代教育存在溺爱现象。即使是年轻父母自己带(包括外地家长),他们大多也只有初中文化,也没有时间与精力去指导孩子的行为习惯。 三、周围环境影响 潘湖村环境卫生相当糟糕,菜市场边垃圾成堆,塑料袋到处飞,村民生活垃圾乱倒,小摊点快餐盒乱扔。外地学生家庭环境更糟:小小租房既要当卧室、书房,还要当客厅、厨房,甚至还要当茅房,加上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理环境卫生。这种环境对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是“润物细无声”啊!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叶圣陶先生这句话,精辟地揭示了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以上现象和原因,学校教育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呢? 德育的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导学生在思想方面的认识,更多的是需要在情感上让他们去体会、理解和感受,还要通过训练来达到意志和行为的统一。 一、强化认知,形成共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以“知”为基础,知是行的前提,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我们坚持以品德课教学、少先队活动等为阵地,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 1、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利用学科教学渗透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最易被学生接受。特别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更具认知教育的功能,经常是用小故事来阐明道理,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开发养成教育系列校本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可以组织老师开发养成教育系列校本课程,把养成教育细化为生活、学习、卫生、道德、交往五个方面的行为习惯,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于学习、生活和交往的每一个环节。 二、情感沟通,提高认识 “情通则理达”。情感是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是“知”转化为“行”的催化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成立“心理咨询室”、“校长信箱”、“班主任信箱”、开通校长热线电话、采用QQ聊天、Email书信交流等。在集会时告诉所有学生,谁有难过、委屈或是困惑,只要愿意,可以用书信、电话或谈心的方式与校长、老师交流,并向学生郑重承诺:“你们反映的情况一定要调查,你们的困难一定会尽力帮助,你们的信件一定会回复� 毙3ぁ嘀魅巍⑿睦砀ǖ祭鲜Χㄊ贝蚩畔浠虻叫睦碜裳遥词被匦牛醚惺艿嚼鲜κ钦嫘某弦獾南氚镏恰Mü楦泄低ǎ鞫蛭颐浅诵牧椋庋=逃哒攵孕院褪敌裕行Т俳己孟肮叩难伞� 三、遵循规律,训练导行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一个人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刻意,不自然”(17天左右)、“刻意,自然”(721天左右)和“不刻意,自然”(21天90天左右)三个阶段。为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进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㈠ 强化训练,形成习惯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性都比较差,仅仅停留在“知”的层次上,是难以形成习惯,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稳定的动力定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守纪习惯,学校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月定为行为习惯训练月,严格按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上的要求强化训练。如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作业书写以及文具整理等习惯培养。训练学生坐姿,要求他们记住六个字:“头正、腰直、脚安”。老师与学生约定了口令,老师说:“一、二、三� 毖湍芟肮咝缘靥跫瓷洌骸白茫 崩鲜λ坌厍捌角椭览鲜Φ囊馑迹砩稀岸苏谩保谎醋质保鲜μ嵝蜒靶醋肿龅健保⒙砘卮穑骸叭鲆弧保⒛苎杆倬勒徽纷耸啤>啻窝盗罚鸩焦蹋⒆用蔷脱闪苏返南肮吡恕O肮哐盗肥保湍昙独鲜Χ嘁员热⒕赫⒍岷炱斓确绞嚼唇校懈吣昙抖嘁曰疃逖椤⑹璧冀岷衔侄吻炕小� ㈡ 健全制度,督促落实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强,不能长久坚持,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在于有一个比较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学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潘湖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潘湖小学学生在家常规》及《潘湖小学班级、学生星级评比细则》;每个班级根据学生年级特征、行为表现,拟定《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计划》,安排好训练侧重点,同时还制定《行为规范评比办法》简明的可操作的制度。 ㈢ 榜样效仿,注重实效 榜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用榜样的模范行为教育影响儿童,可以把抽象的规范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都将教师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因此,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要以身作则,作出榜样。碰到同学主动问好,看到地上纸屑弯腰拾起……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美的语言、美的行为蕴涵着一种无穷的教育力量,学生耳濡目染,自会受到熏陶。 最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榜样,来自于学生同伴。学校可以发挥评选活动的教育功能,开展评� 拔拿餍∈拐摺薄ⅰ盎繁P∥朗俊薄ⅰ袄褚侵恰薄ⅰ靶〔┦俊薄ⅰ凹椅裥∧苁帧钡龋冒裱牧α客贫己孟肮叩难伞� 四、家校配合,齐抓共管 家庭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的一举一动随时影响着学生。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取得良好效果。 学校要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召开家庭教育座谈会,教师讲清学校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请教子有方的家长介绍好习惯培养的方法,向家长推荐有关家庭教育书刊,使家长懂得良好习惯对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了解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足够的方法和耐心。我们相信:坚持“科学方法+持之以恒”的培养策略,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学生一定会享受到良好习惯带来的永久福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