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我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父母口中我们所厌恶的,发现我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虽然我们的初衷并非如此。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我们居高临下地看着顽劣不化的孩子,习惯性地把负面词汇堆积到孩子身上。后果是,孩子不仅听不进去,而且会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即便孩子被暂时压制住,但内心情绪却未能得到化解。
别给孩子的好奇心上锁
常常有家长头痛孩子不爱学习。孩子不爱学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心理动力不足。而这个心理动力,就来源于可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为什么”的求职过程。父母的搪塞、敷衍甚至不耐烦,都会大大减少孩子的意志力和主动性,结果孩子慢慢就习得了退缩和被动。试想,一个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日后怎么会有兴趣主动汲取知识、积极与人交往呢?
不仅如此,孩子不断得到类似的回答可能会影响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孩子的性格也容易怯懦自卑,遇到问题更容易选择放弃。化解这种问题,家长不妨试试这样做:
巧妙自如地面对孩子稀奇古怪的问题
重视和肯定孩子问问题的态度。孩子问的问题无论你是否知道答案,是否觉得幼稚和不可理喻,都可以先拿出耐心,以鼓励孩子提问的态度来回答他,比如“啊,你提的这个问题太厉害了!让妈妈想一想。”这样,也给自己预留了思考时间。
巧用比喻化解尴尬
面对孩子“自己是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你大可不必欺骗孩子,也不必详细解释,可以根据孩子年龄段的理解能力巧用形象化的语言回答。不妨编一个童话,说不定能成为宝贝伟大的精神财富。
巧用绘本解决疑问
现在很多制作精良的绘本都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大多数绘本都是根据孩子喜欢问的问题设计的。所以,养成每天跟孩子一起读绘本的习惯,孩子会在其中得到很多问题的答案。在孩子突然问你问题的时候,你也可以借用绘本中的人物给孩子作解释。
一起探寻答案
孩子问到父母不知道的问题时,父母往往担心直接说不知道,可能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于是编造扯谎。这样其实反倒会让孩子在知道真相后产生不信任感。较好的做法就是承认不知道,并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智慧应对
教出更强大的孩子
别在敏感期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两岁左右的孩子就开始有自主行为了。这个时期是孩子建立自我评价的敏感期。他们常常什么都想自己做,但却又没有做好的能力。但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说一些消极的话来打击他们的自主行为。否则,孩子就会处在羞愧的心理状态中,长期下去,会丧失斗志,失去挑战困难的勇气,形成怯懦的性格。
孩子在早期对自己的评价完全依赖于父母。父母不经意的低评价会让孩子在心中降低自我评价,认为“也许我真的很差”“我是做不好的”。这样的自我评价如何能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有坚强的意志力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你的包容和鼓励是孩子信心的源泉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鼓励和谅解。适时地帮孩子在错误中解围,孩子的不安和羞愧一定会被你的包容和理解所融化。他会明白,你是理解他的,你对他的爱和支持,无论何时都不会改变。理解完了,要帮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引导。
跟孩子一起收拾残局
让孩子懂得为自己做错的事情承担后果的方法有很多,但责备和埋怨一定不是好方法。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必多说什么,让孩子跟自己一起收拾残局,其实孩子会明白你想让他明白的一切。
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获得成功和自信
孩子的自信是通过一点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建立起来的。平时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放手让他尝试去做。孩子喜欢拎东西,小的或者轻的东西就主动给孩子拎,并及时表扬和鼓励他。孩子会在小小的成就感和你的评价中获得自信。
巧妙应对
教出高情商宝宝
别说些没有意义,发泄情绪的话
孩子闹脾气让家长乱了方寸,于是开始摆权威来简单粗暴地强迫孩子接受。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孩子不服气,认为父母蛮不讲理。久而久之,亲子沟通就会越来越不顺畅。孩子要么变得压抑懦弱,要么变得乖张跋扈。
合理订立规矩,巧妙化解争执
规矩要提前和孩子一起定好。为防止孩子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在平日里就可以多跟孩子做一些约定。比如去超市之前,就跟孩子提前约定好,我们可以买什么,不买什么。甚至让孩子和你一起制作购物清单。孩子参与了,会更愿意遵守约定。
多用正向的话语给孩子提供选择,而不是用负向话语做威胁。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语气柔和,态度坚定。
沟通是一门艺术。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其实是非常“讲究”的一件事儿。不要因为日积月累的“无心之失”和“口无遮拦”,让你和孩子之间出现沟通的鸿沟。良好顺畅的沟通模式,需要父母的用心和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