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过了——“这点小事哭啥呀?不许哭!”生气了——“不许嚷嚷,烦死了!”委屈了——“嘟着嘴干嘛?快把玩具让给弟弟!”害怕了——“你要勇敢的呀!勇敢才是好孩子!”受挫了——“这次都是你粗心大意,下次一定要好好汲取教训”……
您有过这样的情绪引导吗?这些听起来您是否感觉很熟悉?您也许会回答“这很正常啊,我们小时爸爸妈妈也是这样教的,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如果这是您经常使用这样的情绪引导方式,那么,心理专家提醒您要注意了,你可能不知不觉当中已经压抑了孩子,成为一个情绪管理低能的爸爸妈妈。
一个善于管理情绪的人,更容易保持平静和愉快,不会长久地陷入恐惧或者伤感当中,即使遭遇低潮也会乐观地应对,能承担压力,而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他们容易理解别人,能够建立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即使与人产生矛盾,也能有气度地心平气和地以建设性的方式解决。
这样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和成功!
当然这种能力,不会平白无故发生,需要从小培养。遗憾的是在我们小时候,我们的父母关心孩子的表现就是努力压制孩子任何情绪,把孩子“塑造”成“竭力完美型”宝宝。
当我们长大后当了父母也会把这种方式顺延到孩子的身上,就容易觉得孩子有情绪,是自己“管教不力”的结果,因而内疚,烦恼,甚至冲孩子大发脾气。
所以教育孩子学习情绪管理,得先认真地反省自己——“我有没有心烦意乱却不知道自己是在难过生气还是愤怒的时候?”“我能接受自己愤怒,忧郁,嫉妒等负面情绪吗?”“我能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任吗?还是,我习惯于指责别人——都是你,让我生气/难过/害怕……”
“当你发脾气的时候,是否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渠道?你能不能做到,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而让自己愉快豁达?”如果您希望自己的情绪管理得到改变,补上童年缺失的功课,就和孩子一起学习情绪管理,一起进步吧。
给情绪命名
情绪管理,给情绪命名开始的。孩子认识情绪,就像认识苹果,桌子,铅笔一样,把一件东西和一个名词对号入座。当妈妈询问:“宝宝今天很快乐呀?”——孩子就会知道,这种很舒服,让人轻飘飘的,想唱想跳的感觉,原来叫“快乐”。
当妈妈安慰:“宝宝哭了,妈妈知道你很难过,是和奶奶分开舍不得吗?”——原来这种灰灰的,累累的,的感觉叫“难过”,跟要好的人分开的时候我就会有这种感觉,难过的时候我会好想哭。
妈妈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也可以说,“弟弟把小毛毛的车玩坏了,小毛毛很生气……宝宝有没有生气的时候?宝宝什么时候会生气?生气是什么感觉?”
语言是一种力量,当我们给一种情绪取了一个名字,也就掌握了一种应对它的力量——区分它,用语言来表达它,与人分享它,并推己及人去理解他人的这种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