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鼓励孩子大声朗读?
时间:2017-05-03 09:37 来源:未知 作者:追风 点击:次
世界上最棒的辅导,就是父母成为孩子的朗读者。——泽惠
家长问:如果有的孩子不爱阅读,怎么引导他读书?曹文轩回答说:和孩子一起朗读吧。
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说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就像八百年多年前学者朱熹所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这样,才能领会语言的意义,节奏,功能,内涵,即我们所说的语感。
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以前,谈起“朗读”,它给我们的印象也不过是朗诵比赛中的口若悬河;舞台上的专业吟诵;身着汉服的传统诵读;或者在课堂上被点名的不情愿朗诵……
然而,当《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节目出现在大家视线中以后,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给“朗读”的刻板印象而惭愧。
所有的文字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都会具有不同的丰富含义,而朗读则是对文字的二次创作,在新的场域为文字赋予新的生命。
当这些文字被理解,被再次诵读,我们也将产生发自肺腑的共鸣。
就在前不久,教育部、国家语委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其中对学生提出的目标便是:普通话水平达标,口语表达清晰达意,交流顺畅;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
这一档档文化类节目崛起,唤起了人们的关注度,而我们却有另一个疑惑:我们是否仅仅将目光投向这些节目,却很少会带着孩子去重读那些书信,教会孩子如何朗读?
因为朗读对于孩子来说,意义非凡!
与其把《朗读者》当作一场一次性的文化盛宴,不如把“朗读”变成你和孩子的习惯。
一、从朗读中培养孩子的语感,“读 ”比 “背” 更高效
无论是学习语文,还是英语,语言学科总是在强调着“语感”。哪怕是数学题,也需要孩子一遍又一遍读题才能理解其中隐藏的线索与信息。
而语感能力的提高,则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它在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更敏捷、自然。
当我们一遍一遍地朗读,文字中的词、句、意境、韵律自然会加深,这便是有效输入的过程。读到最后,它们已经成了一个整体进入孩子们的脑海。
用背诵古诗词举例,大可不必追求孩子一天背了多少首,背了几个小时,这样的功利性记忆是不可靠的。
不妨和孩子选择一本适合其学习进度的诗词,和孩子一起大声朗读,一首一首地读下去,读完再从头来。时间长了你便会发现,他们已经记住了很多。
二、先解读,后朗读,会帮助孩子有更深的理解
正如《朗读者》节目中的做法——先解读,后朗读。让观众充分理解朗读者的内心世界,再体会朗读者演绎所流露出的情感,这样却让整体“朗读”更加触动人心。
用一首诗来举例,单纯的默背容易将诗歌肢解。《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节目中的书信、诗词为何让人印象深刻?它们将文字产生的背景也生动地呈现出来便是原因之一。
在孩子朗读之前,你不妨先和他们做一些功课。
第一步——认字、正音。生字,找到读音、意思;多音的字,确认在这里读什么;多义的字,明白在这里用的是哪个含义。
第二步——解题、辨体。大致分析诗歌的内容、体裁与题材,以及诗人的大致风格。
第三步——辨义,理解诗中每个词的意思,每个典故的出处,每个句子的意思。
单纯的背诵永远是枯燥的,但是对故事的解读却生动有趣。即便是多花一些时间,读上为数不多的诗歌,在这样的完全解读下,孩子读诗的兴趣也将大增。
单纯的背诵永远是枯燥的,但是对故事的解读却生动有趣。即便是多花一些时间,读上为数不多的诗歌,在这样的完全解读下,孩子读诗的兴趣也将大增。
三、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如果孩子朗读不够专心,你不妨试试和他们一起创设情境,角色扮演。《见字如面》节目中,无论是哪一个朗读者的念诵,都已经完全沉浸到角色中,这才使得书信愈发动人。
《朗读者》亦然,朗读者的故事与被朗诵的文字中所透露的,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带着角色的朗读才将文字演绎得更具感染力。
同样,让孩子融入到情境中,在情境中角色扮演,抑扬顿挫中,孩子们的朗读也将更有滋味,更易理解内容。
当一个孩子坚持朗读,成为一名朗读者,会发生什么样的神奇变化。
1.成为朗读者,孩子会深深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北大教授、安徒生文学奖得主曹文轩曾无数次被人追问:“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孩子爱上阅读?”曹文轩每次都会告诉他们:“朗读——通过朗读,将他们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
难道还有更好的方法吗?一个孩子不愿意阅读,你对他讲阅读的意义,有用吗?
可是当一个具有出色朗读能力的老师或主持人、演员,声情并茂地朗读一部小说里扣人心弦的精彩片段,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深深吸引住了,朗读结束之后,一定会一直惦记着那部小说,甚至急切地想看到那部小说,后来他终于看到了它,而一旦他进入了文字世界之后,就再也不想放弃了。
于是,我们就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对这个孩子的阅读乃至成长抱了希望。更重要的是朗读可以帮助我们淘汰那些损伤精神和心智的末流作品。
因为,能被朗读的文本,一定是美文,是抒情的或智慧的文字,不然是无法朗读的。
通过朗读,我们很容易地就把那些末流的作品杜绝在大门之外。
2.成为朗读者,是学好语文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很多家长抱怨越是到高年级孩子成绩越是难提高,四处上补习,却依然收效甚微。也许,你忽略了影响语文学习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方式:大声朗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特级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可见,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而朗读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
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朗读还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大声读他人的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
3.成为朗读者,孩子还会发生下面这些神奇变化
开发右脑: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改变性格: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能坚持大声读优质作品、书籍,很容易使变得开朗。
看看《朗读手册》作者吉姆崔里斯采集到的真实故事:
珍妮弗出生时患有唐氏综合征,但她的父母没有放弃,而是抓住所有可能的机会给她读故事,珍妮弗4岁时接受智商测验,智商高达111分。
一位名叫欧尼尔的校长,每天用10分钟时间进行全校朗读和默读,3年内,让一所臭名昭著的烂学校誉满全美,校长荣登时代杂志封面。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总之,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唯一且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为孩子大声朗读。
(责任编辑:追风liu) |
- 上一篇:请不要让孩子的语言能力野蛮生长!
- 下一篇:只有打好普通话基础 方能专业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