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点评“点”到学生心里
时间:2017-06-05 10:59 来源:未知 作者:那摩僧伽吒 点击:次
课堂点评是一柄“双刃剑”,客观公正,能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片面不当,会阻碍学生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有从心底流出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下面这两位名师的点评,既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成长,又关注其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与成效,又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心灵的变化与成长,实属课堂点评中的典范。
一、激励性点评
教育的艺术不仅表现在知识的传授,更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学生内心的美。对学生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尤其是指出确确实实的优点,强调那些闪光的具体行为,对学生本人来说是一次终生难忘的鼓励,对其他孩子而言也是一次切实的提高。在一次公开课中,名师孙建锋教《最大的麦穗》,他的点评就体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
师:现在请你们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让大家共同分享“收获”的快乐!
甲生:苏格拉底是一位好老师,他教导弟子不在教室,在麦地;不用课本,用麦穗;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而是让他们亲自实践,自己悟出一个道理。
师:你不是在批评我吧!(生笑)的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应该向苏格拉底学习,同时也应该向你学习,因为你会读书,能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听课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乙生:课文最后一句话“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让我懂得: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也应该注重现实。比如,我的追求是考上北大,如果南大录取了我,我也会去上,以后我还可以再考北大的研究生啊!
师:妙!既读了南大,又读了北大,如此的大学经历是美妙的,也是双赢的!(从书中取出一片红叶)这是我去年到北京学习时在清华园摘的两片红叶之一,一片送给了我的孩子,这一片送给你,霜打的红叶分外艳啊!
乙生:(双手接过来)我想我还是由考北大改为考清华吧!(师生大笑)
师:我希望六年后,能读到一封来自清华的热情洋溢的信,正是你写给我的。
乙生:(激动地说)一定会的!
师:我期待那一天!(师主动和该生拥抱,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点评是师生智慧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教师要视学生为心上的朋友,充分挖掘文本内涵,身入情境之中,把真情带进课堂,善用眼神、语调、动作、教具等表达对学生的爱和期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积极思考,涌动灵性,闪现智慧。孙建锋老师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用心倾听其心声,捕捉点评的最佳时机,用机智幽默的话语,引领他们走进文本,联系实际,让他们在欢快、愉悦的对话中,碰撞出一次次思维的火花。这样师生敞开心扉对话,才是高质量的对话,才是心灵的融通,给学生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
二、引导性点评
课堂不只是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的场所。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感悟和接受人文熏陶与文化养料的过程。因此,教师对学生应充满真挚的人文关怀,用真诚的心灵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顺情而导,巧于点引,使课堂充满智慧的魅力。名师孙双金执教《只拣儿童多处行》的一个细节处理,就体现了这一表现艺术:
一女生读课文“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生第一次接触“座无隙地”这个词语,害怕读错,很轻地读过去。)
师:(走到她身边)孙老师听你读,就想到了我的女儿,她上课时声音也是轻轻的,我问她:为什么你的声音那么轻呢?她说:我怕。我说:你怕什么?她说:我怕说错了,老师批评我,同学们嘲笑我。你怕吗?
生:不怕。
师:你不怕,你比我女儿棒。其实,即使你答错了,说错了,孙老师会表扬你,赞美你,赞美你的勇气;大家也要感谢你,没有你的错,哪有大家对“座无隙地”这个词语的深刻理解和深度记忆呢?因为你读错了,所以老师把它拿出来,大家共同学习,使错误的变成正确的。学习就是不断修正错的,充实新的,稳步前进。有句古语:失败乃成功之母。现在怕不怕老师批评你?
生:不怕,我有信心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师:相信你,你一定能读好,学习好!
(生再读,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
多真切的关爱!多精巧的诱导!教者俨然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又像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巧用心理“护理”,交流沟通时,尊重、呵护、鼓励孩子,让孩子沐浴着人性的温馨。他密切关注学生的变化,善于从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其生成性资源,采取有效的导学策略,为孩子煲上一味“心灵鸡汤”,从而让学生得到奋进的动力!
有首诗写得好:“如果你是小鸟,那我愿作蓝天,给你提供展翅翱翔的天空;如果你是探险者,那我就是导游,领你渡过荆棘人生的险滩……”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孩子与教师之间亲密关系的写照。让我们都争取智者,深度解读文本,解读“童心”,让课堂点评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为他们未来的生命奠基,为社会的未来奠基!
(编辑 黄健)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9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良言打开大学生新兵的心门
- 下一篇:领导注重“三贴近” 讲话方能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