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复习与中学语文教学之管见
时间:2016-11-29 10:1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近几年来,我校的高考成绩一直处在全县的领先地位,成绩的取得来之于学校领导亲临高考复习第一线,勤指导、抓落实;来自于各位教师以校为家的奉献精神。在各科目中,语文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与语文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勤奋执教,努力工作分不开。我们知道,在教学中,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既要有“牛的劲儿”,又要有“猴的灵性”——就是既要有坚持不懈的“韧性”,又要有灵活多变的“灵性”。统观近几年语文高考复习,要切切实实地提高复习效果,考出好成绩,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认真学习,仔细研究每年的《考试说明》,透彻了解最近几年的命题特点、命题方向、试题范围。 作为一个教师,要想教学有着有落,有的放矢,必须认真学习和仔细研究《考试说明》,因为它是教与学的纲领性文件,只有吃准弄透了,才能进行有效的有序的教学。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命题特点、命题方向、试题范围,我们从几年的试题的比较中,清晰地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点,试题的考查,越来越注重于能力的考查,再不是以前只注重于知识的积累,而是看你能不能以有限的知识解决多变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当务之急。第二点,客观题越来越少,主观题越来越多,更加注重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改变传统方式,在如何提高学生思辩能力方面下功夫,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才能答好这类题,适应语文高考。第三点,试题的量越来越小,答题要求越来越具体,要求学生解题时要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用通顺的语言,对问题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思考问题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可是难度也越来越大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鼓励他们进行辩证的思维,使被动的思考变成主动的深入的思辨,这样才能适应语文高考的要求。第四点,命题的范围越来越大,关注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超出了教材范围,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命题的范围就有多宽,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再只着眼于课本,要树立“大语文”观,突出语文即生活全部的特点,让学生放眼世界加大信息的摄入量,这样才能学好语文,才能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总之,近年来的语文高考,越来越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更加注重学生个性人格展示,更加注重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改变教学观念,是语文教师当务之急。 二、要围绕语文高考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教学,要有具体的、有序的高考复习计划和教学计划。 我们本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把高考复习贯穿到高中三年的教学中,把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大体上分成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时间限定和不同的教学方式,下面我就具体简单地谈一下。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阶段 (具体时间为高一至高三第一学期) 这一阶段相对比较长,是学习语言语最关键的阶段,俗话“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这一阶段坚实的基础作基石,解题能力就无法提高,要想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那只不过是“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这一阶段具体进行以下工作。 1、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深刻领会语文考试精神。 我们一般认为学习《考试说明》应该是高三阶段进行的工作,因为高三同学直接面临着高考,在高一学习好像太早,没有意义。其实不然,虽然《考试说明》每年都有变动,但只是“稳中有变”,一些重要的内容没有改变,也就是说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有些学生学习语文,常常苦于没有目标,所以不知从何处下手,自然学习兴趣不高。其实《考试说明》就是学习的目标、指向。它可以使进入高中的同学迅速明白学习的方向,明白学习什么,这就像挚着一盏“明灯”学习,总要比毫无目标的学习好得多。所以,高一时就让他们学习《考试说明》比高三时才学要强得多,只有纲举才能目张。 2、把高考复习的理念贯穿于高中教学始终,授课时要有意识地贯穿高考知识点的讲解。 综观近向年来的语文试题,虽然年年都 有变化,年年年都有新题型的出现,那么怎样适应这种变化呢?我认为还是要立足于课本,虽然试题材料来之于课外,但考查的知识基本上是课内的,也就是说“课内功夫要扎实”。要把高考复习的理念贯穿到高中教学的全过程,平时授课时要有意识地贯穿知识点的讲解和归纳,一句话:就是复习要早动手。我们在教学时总是把每年高考语文试卷让同学做一下,再仔细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这里就文言文的教学举例说明一下,我是怎样贯穿高考复习理念的。(1)拿到一篇新课文,我首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明大意”。(2)接着明白文中写什么人、写什么事以及事情的经过、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阐明了什么事理。(3)再接着让他们借助注释、文言词典翻译全文。以上这些都是预习阶段的学习,通过这样的训练,我发现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了,只要稍加点拨,文言文理解就可以过关。在课堂上,我只是让他们提出疑难点,由全班讨论完成,课后布置的作业题是归纳课文知识点,也就是①实词,②虚词,③句式,④疑难,重点句的理解,⑤文章事理等。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就把高考复习的理念贯穿到了高中教学的始终,同时授课时也有意识地贯穿了知识点的讲解和能力的训练。这样的过程再也不是为授课而授课的教学。因为预习时训练了阅读能力,课堂讨论有利于知识的深化,课后归纳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积累,把授课和高考紧紧联想起来了。 3、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强化作文训练。 语文高考中作文点60分,被称为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可是平时我们只注重阅读教学,津津乐道于文章的字、词、句。但对文章的谋篇布局,选材立意重视不够,并没有提高到为写而讲的高度。叶圣陶说过“读文是为了作文”,但是我们只把课文当作经典肢解,始终并不当作例子传授写作技巧。我们知道,读文教学与写作训练是统一的整体,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鉴于此,我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注重写作常识的讲解,让同学们分析文章是怎样突出“真情实感,情真意切”的。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的学习,让他们从中总结出写作的理性知识来,这种理论知识,一旦被学生掌握,他们自然就会知道文章如何阅读,如何作文了,教师的任务只是搭一个相互沟通的桥梁。 我要求学生学了一篇好文章后,仿写一篇同样手法的文章,力求使文章感染人、打动人。这样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学生自然喜欢读书和作文了,改变了以前被动学习的局面,达到了训练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4、树立大语文观,关注现实人生。 我们不能把学语文仅仅理解为学好课本知识,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仔细研究近年的语文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它在取材上比前些年更加贴近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关注现实人生了。许多试题的语句,提供的语境,多选用学生学习中,生活中常见的语言材料,感兴趣的材料,具有时代感,让人耳目一新。比如美国“9˙11”事件,日本歪曲教科书,高校扩招等,更是直接来之生活,所以让学生关注生活。 尤其是作文题的设计,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前两年中央提出科技创新,以德执政,诚信教育等,没有不出现在作文中的,这样既顾及了创新,又把现今主流热点上存在的“道德”因素融入作文题中,我经常要求同学们听新闻广播,看焦点访谈,阅读报纸,多关心时事,以此扩大信息量,关注人生。 第二阶段:强化复习阶段——也是解题能力提高阶段 (具体时间是高三第二学期的前三个月) 这了阶段是在夯实基础阶段上提高能力的阶段,学生到了高三,虽然基础有差别,但决定成绩的应该是解题能力的高低,如果解题能力不强,既使基础再好,也考不出高分,所以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阶段具本做法如下。 1、讲明要实实在在“学活”语文,踏踏实实对待复习。 学生到了高三,对书本上的知识不够重视,有许多同学认为高考题反正没有书上的,学不学作用不大,其实这种看法是极端错误的,这一阶段复习的重点是梳理知识点,把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这一阶段的复习要注重“因材施教”,训练内容和训练量最好都能“因人而异”,关键是要帮学生找到他的薄弱项,有重点地进行突破性的强化训练。 2、知识点的复习,要步步为营,精讲巧练。 第一点:我在复习每个知识点之前,首先研讨复习时会出现的症结,做到心中有数,接着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措施,就是首先讲解清楚解题的思路,注意的事项,精确地分析典型的例题,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做题不贪多、快,而是选择不同类型的例题,在举一反三精讲多练上下功夫。因为试题是永远做不完的,同一类型的题,无益于解题能力的提高。 第二点:复习过程要严格要求学生,严明复习纪律,就是说布置的复习任务,学生必须按时完成。高考复习和军队打仗一样,我要求你占领某一阵地,如果你连枪都没放,我就无法了解军队的实力;同样,如果你连材料都没有做,不知道那是难点,那些你理解了,那么我的教也就是无的放矢,毫无效果。因为我无法从你的回答中了解材料的难易程度,不能对症下药。所以复习时要严明纪律,有令必行,这样才能提高高考成绩。 3、平时注意搜寻高考信息,注重借鉴别人的长处。 说到搜集信息,我们学校校长和主任抓得特别紧,总能得到最新最准最快的有价值的信息,我们也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本笔记本,在封面上写上“语文高考信息追踪与研判”字样,随时把搜寻到的有关语文高考信息和重要的语文知识抄录在上面,并要求同学们多方搜寻信息,定期汇总。这项工作有利于随时修正复习方向,像去年有些消息说科技说明文不考,我当时半信半疑,只好把正在复习的科技说明文停下来。把主要精力用在社科类和文学类阅读上,后来考试结果果然如此。这就不但节约了时间,还加强了其他知识点的复习,所以搜寻信息非常重要。另外,我在教学中,虚心借鉴别人,只要我认为对复习有利,不管是报纸上的,材料中的,还是教师手中的,我都随时借鉴,把它变成我教学的第一手材料。 4、知识点的讲解,教师最好少讲,想办法让学生多练。 我凡是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就让学生归纳解题思路要点,布置学生针对所讲知识点,设计两道题目,在授课时,留10分钟时间让他们讲解、分析。这种方式一直坚持到现在。并且由设计两道题扩大到设计第一大题,第五大题。设计后先由设计者做出说尽的答案,再收集起来,资源共享,全班同学轮流做题,做完后由设计者批改。这样完成几套题后,把成绩最差的同学承包给成绩最好的进行辅导,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同学们的解题能力普遍提高了,还不觉得乏味。因为题目来自同学,教师也比较轻松,只是组织操作而已。这种方法,比学生做题,教师讲解效果好得多,我们知道“什么能力都来自多次实践”。教与学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要形成互动,要让学生自己弄懂不懂的知识,教师要善于创造提高能力的机会,方式要灵活多样。 第三阶段:冲刺阶段——也就是拔高能力,查缺补漏阶段 (具体时间高三最后一个月) 这是时前两个阶段上的拔高和查缺补漏,如果前两个阶段复习扎实,这个阶段的效果就好,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选择性地使用复习材料,试探性的考查学生。 高考复习到了最后一个月,如果还按部就班地让学生一整套一整套地做题,教师一整套一整套的分析讲解,已经毫无必要了。因为这时教师心急,学生心也不静。最好最有效的方式是有选择地重新对材料整合,试探性地考查学生,查出薄弱环节,进行查缺补漏工作。把复习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薄弱环节上,根据学生实际选用一些材料,一方面补上漏洞,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开展“学生讲好一套题,一道题,一个知识点”的活动。 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起手来,使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只当听众、做知识容器的现状。一种知识要变为能力,只是理解还不行,只要让学生自己把一套题完整地讲解给大家,就会使他的解题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因为讲解的前提是,首先必须对知识点深入透彻地了解,还要应对别的同学突然的发问,不仅要知所以然,更重要的是要知其所以然。他还要深入了解本题考察的要点、解题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还要明白如何才能使听众清楚解题思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知识便融会贯通了,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他的学习变成了主动行为,对知识的理解再也不是停留在表层上了。从学生的讲解中,我们更容易发现他们知识的缺憾之处,有利于查缺补漏、培优补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齐头并进,会使复习上一个新台阶。教师就可以抓住要点,突破难点。 总之,高考复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三、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穿高考意识,围绕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进行教学。 高考考查的范围不仅仅是高中三年所学内容,它的范围甚至可以延伸到学前班教学的内容,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贯穿高考意识,围绕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进行教学。 例如今年高考的名言名句,就是初中阶段所学内容,学生答的并不好,原因之一,就是初中的教学没有与高考接轨,忽视了这方面的学习。我们在高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初中所学内容没有系统,只是一些零散的知识,虽然高一时已经变成考查的知识点,可是初中却没有重点学过。初中教学显然与高考有脱节的地方。例如高中要考查词性,修辞,文言词类活用,句式,修改病句等,但是初中那么长时间,却没有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课本知识点的设计与高中考查内容严重脱节,所以我们建议希望在初中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穿插式或集中式教学,内容应该包括词的音、形、义,句子的分析与修改病句,修辞知识,句式的变换,简单的语言运用与表达,这样利用比较长的时间,既加强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又减轻了高中高考复习的压力,又把初高中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树立了语文教学围绕高考一盘棋的意识,如果能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效果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高考成绩会更上一层楼。 以上只是自己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高考复习得到的一点肤浅的体会,肯定有许多错误和不科学之处,这里只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以便共同提高,搞好高考语文复习工作,为同学们高考成功打下坚实基� �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语文版教材替换40%语文课文 南京大屠杀等被撤
- 下一篇:语言班新生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