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语慧天下移动版

2024ŷޱ- ӭ&
栏目首页 > 教育知识 > 教育综合 >

小学生诚信教育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小学生诚信教育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作者:王新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0 更新时间:2007-11-5
小学生诚信教育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的主题报告
海门小学二年级课题组
【内容摘要】针对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式下,诚实守信这一道德规范是人们所渴求、社会所呼唤的现状,我们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诚信意识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诚信教育 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社会背景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们所渴求、社会所呼唤的道德规范,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 但是,在一些领域和地方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这些社会的非诚信行为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是影响青少年诚信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背景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
(三)学校背景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道德习惯、诚信意识的培养与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许多学生在未完成家庭作业或犯错误时,为了逃避老师的批评,都有一些自我保护性的扯谎行为,如家庭作业未完成时,他们往往会说:“我把本子忘家里了”,“我写了,没带来”。犯错误时,明明知道是自己干的错了,往往还说“不是我干的”、“不是我拿的”、“是他先骂我,我才打他的”。在错误面前不诚实,有侥幸能躲过老师的批评和处理的心理。
然而当代学生身系国家的未来,肩负历史的使命。我们的国家能否繁荣昌盛,能否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在于青少年这一代有没有崇高的理想,有没有诚信。现在"诚信"已写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部部长强调:诚信教育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抓好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三大重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使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从小做一个讲诚信、讲道德、守法纪的人。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诚信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从小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诚信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诚信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诚信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诚信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 经验总结法:我校多年来一直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5.研究对象:海门小学二年级全体学生。
四、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诚信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阶段性原则
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所以,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3.示范性原则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教师是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和诚信程度影响着儿童诚信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4.实践性原则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只有当个体直接面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矛盾和冲突,并切实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个体的诚信才能得到真实性成长。
5.结果与过程并重原则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教育者应当采用进步健康的价值取向,在评价孩子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行为结果,又要关注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五、实施的过程:
(一)在诚信教育方面
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既要求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环境熏陶。
1.讲解说教,形成诚信导向:利用班队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诚信”?怎样做才算是讲诚信。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人季布“一诺千金”、“宋濂守信”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诚信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2.榜样激励,引导诚信理念: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诚信度来为人师表;其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诚信环境
(1)创设校园诚信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诚信教育氛围,精心设计“诚信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如毛泽东:“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又如邓小平:“多做实事,少说空话。”以及周恩来:“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等。校内广播、黑板报、校园网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 A硗庠诰傩行T拔幕帐踅诤驮硕岬燃行孕T拔幕盗谢疃保惨⒁庥氤闲沤逃疃谢岷稀H缭诰傩�“诚信教育活动”周的活动中,发出“呼唤诚信、共筑诚信”的倡议书,提出争创“诚信雏鹰奖章”,争当“诚信小标兵”等活动。还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诚信教育的渗透性。
(2)创设班级诚信的环境氛围。
诚信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诚信的内容。又如制订班级诚信道德基本范畴目标: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团结同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诚实做人、知错就改;遵守规则、不损害他人利益。牢记“诚信为本、做人在先”的道理,努力作一名诚实、守信、正直、履约、不欺、不瞒、不说谎话,品德高尚的中国公民。班上还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开展“我家诚信小故事”创编和讲故事比赛;评选“班级诚信之星”;举办“诚信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促使学生自觉地从上课、作业、考试、值日等小事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校内校外一样、人前人后一样,自觉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总结反思,体验成就感,增强社会责任感,让诚信美德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在学生中培养浓厚的诚信之风,让学生感到诚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3)创设家庭诚信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这就要求家长也要做到诚实守信,不但对孩子这样,而且在生活中的待人处事也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心中诚信的概念不发生冲突。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读文三次并签字,学生未读或未读完三次,家长就签了字,学生就跟着父母学会了扯谎应付老师,家长这种轻易撒谎、不守信用行为,学生会全盘吸收,并有可能长期一起来对付老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诚实的坏品质,让老师难以纠正。因此,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但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对家长的要求,这样才不致于产生教育的负效应。
4.强化措施,规范诚信行为
在学生对诚信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对犯错误后勇于承认错误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赞扬这种敢于承认错误、不说谎话的精神。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第一学期,本年级学生应以“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为主,第二学期,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文明礼仪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
5.情境体验,促诚信动力:学生的诚信行为必须有诚信品德作为行动指南,要使学生的诚信道德认识变为行动指南,一个主要的条件是通过其本人或所在群体的实践并体验到道德要求的正确性,只有当发现自己和周围的人一旦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就取得成功,获得众人赞赏,否则就会出现挫折,或受到舆论谴责时,他们才会理解,并相信家长和老师提出的要求是正确的,并力求按这些要求行动,他们的德道认识才能获得动力的和情绪的特征,并转化为信念。部分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有许多是明知不对而为之的,如考试舞弊、小偷小摸等,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教师应通过赏罚分明,及时地为学生创设能够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行为经验的客观条件,让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以形成信念。现在提倡的欣赏教育、成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使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培养诚信品质。另外,教师还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组织学生参观或通过主题班会讨论使每个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是社会生活的普遍要求和必要性;组织集体舆论对任何破坏纪律的行为进行必要而适当的谴责等,那么学生凭借这些经验就会信服教师的论据,通过认同与内化,把这种认识变为动力。
(二)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制和纪律教育。
1.法制教育与校园纪律教育相结合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及本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将学法律与学校规,守法律与守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对照学习,即围绕法规、校纪罗列出若干问题。
2.法制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
每个小学生都是光荣的少先队员,利用少先队组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法制教育。如开展环保章和法制章的雏鹰争章活动,学习环境保护法,了解环保基本知识,做到自觉抵御污染行为,做环保小卫士。利用重大节日等契机,开展诸如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把法制教育渗透到活动中,激发学生学法知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开展法制讲座、讨论
通过开展普法教育为主题的法律知识大讨沦,如让学生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做到防微杜渐。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法律知识、准则来加以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利用机会组织学生去观看法制教育电影,聆听法制教育讲座。一次生动、感人的法制教育讲座,一部令人深省的教育电影,对学生的教育是其它形式所无法达到的。
六、研究成效的小结
(一)提升理念 合理规划
我们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道德发展的规律制定了开展诚信教育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关注差异因材施教原则、“做中学”实践体验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统整学校、家庭、社区力量,形成师生、生生、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学校与社区互相合作、互相激励的互动机制。
1. 寻找契机,构筑诚信认知平台
首先,我们构建了“走进社会、认知社会”的平台。我们利用社会热点新闻等广受关注又贴近现实的话题,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引导他们表达真情实感、体会诚信对人的发展、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其次,我们深化了“课堂渗透,走进生活”的平台。将教育与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诚信教育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
2. 整合力量 形成诚信教育机制
我们深深认识到诚信属于社会道德范畴,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诚信规范的培养不仅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社区的关注扶持,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创设诚信教育活动的机制。班主任、级任教师、家长、社区文教工作人员是诚信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在开展诚信教育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及时记录学生(子女)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思想波动、行为变化,并通过各种途径与班主任交流、研究学生出现的新情况,制订对策措施。例如二年级某班有位学生,家长对其期望值很高,平时教育过于苛严,学生为逃避家长的训斥打骂,养成了撒谎的坏习惯,经常涂改考卷,家长对此甚为烦心。班主任教师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鼓励孩子许下说实话,“不撒谎”的承诺,另一方面和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和孩子定下协约,只要孩子说实话便不再苛责。就这样,在学校家庭两方面的努力下,孩子逐渐改掉了撒谎的坏习惯,即使出现了不理想的成绩,也能勇敢向家长承认。
( 二)拓宽视野 完善机制
1.创设以诚信为主题的学校文化氛围
我校将诚信教育视为统揽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抓校园环境建设,在校园里张贴诚信的名言,利用集体广播向学生介绍名人的诚信故事,宣传诚信美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诚信”口号的征集活动,让孩子以自己的视野来看诚信,理解诚信,并进行诚信口号的评选展示活动。“我要做一个不说谎话的好孩子”、“我要象列宁那样诚实守信”等一句句稚嫩的话语显现了孩子对诚信的理解,取得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抓教室阵地建设,我们要求每个教室里都设诚信角、诚信小报、学生诚信宣言等,这些板块的资料都由学生自己收集、汇编、整理,让学生在探求、收集、整理中感受到诚信的内涵。
2.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特色展示活动
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喜欢活动,我们认为只有把诚信教育与体验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才会大大提高诚信教育的效果。为此,我们大力张扬诚信的好人好事,树立诚信少年的形象,让诚信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中。各中队从中队实际、特色出发设计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的体验活动方案,等,许多学生自编的小品、故事、小队诚信歌、诚信辩论赛、诚信主题班会等活动促进了学生诚信品质的规范化培养和学生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品味收获 体验成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年来,我校的诚信教育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一件件小事中依然可以看到诚信教育已经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家长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也不断有所感悟,不知不觉间,“诚信”已成为衡量自我发展的尺度。
七、课题研究的启示
(一)起点要低。小学生涉世不深,心地纯洁,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一些“唯天下至诚,唯能尽其性”之类的道理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晦涩难懂。因此,教育时,应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比如,以“不说谎话,做个诚实的孩子”入手,使他们懂得这是诚信品格的最基本要求。不说谎话,就要说真话,说实话,如承认自自欺,也不欺人,从小养成诚实的品质。
(二)内容要实。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所叙述的很多事例包括名人故事,都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当教师根据教材举征引申、补充事例时,也需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生看得见、想得出的事例来激起共鸣,求得认同,特别是用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来进行教育,以产生“亲近感”,尽量少用陈年旧事,避免“间距感”,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不食人间烟火”的超凡脱俗式的空洞说教,更应当废弃。
(三)针对性要强。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学生道德实践中的错误认识和行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有些学生认为做错事情的时候,自己能够主动承认就是诚实的表现,帮别人隐瞒错误则是讲义气的表现,教师在教育时要深挖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通过学文明理,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讲义气,而他们所认识到的义气,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隐瞒别人的错误,是袒护,是包庇,是最不讲义气。其次,针对现在学生比较流行的享乐主义思想、虚荣心理、失宠失重心理、嫉妒心理等不良表现,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结合课文教学、典型事例,辨析讨论,让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真正让“诚信”成为时时、事事、人人的行为准则。
(四)要循序渐进。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应根据班级情况、学生年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体现教育目标的递进性,低年级以“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为主,如,可以在低年级开展“夸夸我诚实”活动,通过讲身边的诚信故事、做一件诚实的事情,说一句诚实的话等,使学生认识到诚实才能让人更美丽。中年级以“不隐瞒错误”、“不要不懂装懂”、“不贪小便宜”为主,如,可在班级中开展辩论活动,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剖析,在辩中明理。高年级则以“不弄虚作假”、“与人相处讲信用”为主。如,可以开展实践调查活动,通过看报、上网、阅读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守信用”的事例和人物,在班级中展开讨论,进一步明确守信用是一个人的美德。在进行某一内容教育时,则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引导学生行为时,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远处着眼,近处入手。
(五)从严从细抓好学生常规教育。 一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日行为规范做起,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强化学生道德认识,为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 6且娣冻闲判形@缫笱孕幸恢拢又贫ǔ闲拍勘辏嘌闲爬砟羁肌R笛导剩鼓勘暄蚪ソMü榘谖颐侵芪Р怀闲判形湍昙锻怀龀鲜挡凰祷眩恢心昙锻怀鲇写砭透茫鹩Ρ鹑耸虑橐欢ㄒ龅剑桓吣昙锻怀龀鲜凳匦牛霾恍槲薄Mü嗉痘蛐∽槌闲盘致邸⒊闲鸥裱哉骷刃问剑涫党闲拍勘暌螅滥男┫窒笫浅鲜档谋硐郑男┎皇浅鲜档谋硐郑龅街型骋唬孕幸恢隆W龅狡辣燃觳椤嗉侗热蛔骷伲ピ椴狻⑵谀┛际圆蛔鞅住H窃谏傧榷映闲攀导疃校缜謇�“红领巾街”非法小广告以及开展诚信小调查等,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有一说一,诚实正直,减少弄虚作假、言而无信等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自觉养成诚信习惯,“言必信,行必果”,做一个有道德,人们信得过的人。 (六)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诚信教育要以《德育大纲》、《课程标准》为依据,思品与生活课 、思品与社会课要带头加强科学研究,各学科积极配合,教学中有机渗透,通过明理辨析,拓展延伸,强化道德认识。例如教学三年级思想品德《做诚实的孩子》一课时,要紧紧抓住故事中典型的人和事,理解爸爸妈妈的话,“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诚实的孩子要从小事做起”。结合补充古今中外有关诚实的故事、诚信格言,使孩子知道诚实孩子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并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再如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记自己所见所闻,抒自己的一己之情和真实的感受体验,而避免学生为敷衍作业或是虚荣心而抄袭他人文章,以发展个性崇尚自然为原则,把学生思维和眼界开拓出去。在作文训练中,尤其在写人记事方面,引导学生说实话写真话,不口是心非,不弄虚作假,发挥作文教学育人的功能。 (七)坚持每月进行诚信评价。 1、以学生品德行为为主要评价内容,对照《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手册》以及学校制定的诚信教育目标,每月进行评价,保持教育的连续性。 2、评价程序。(1)学生根据评价内容逐项书面自评。(2)小组讨论确定优秀、或良好等相应等级。(3)家长根据孩子在家实际表现,写出评定意见。(4)班主任从实际出发,综合评价,评价中注意求真求实,使学生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3、坚持鼓励性评价,克服不良行为,以评价促诚信习惯的养成,结合每学期评选诚信小标兵,树立诚信学习榜样,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能力,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让诚信内化为时时、事事、人人的行为准则。
八、课题分工
姓 名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职务和职称
课题内分工
王新艳
1977.8
海门小学
小教一级
负责全部工作
徐阿苏
1980.12
海门小学
小教一级
制定实施方案、撰写报告
金 芳
1974.11
海门小学
小教高级
方案实施
徐国虹
1976.2
海门小学
小教高级
方案实施
郑敏华
1963.8
海门小学
小教高级
调查报告
杨慧芳
1975.3
海门小学
小教高级
记录典型学生个案
卢美芳
1973.2
海门小学
小学高级
收集调查收据
【主要参考资料】
1、《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理论专著) 孙云晓 邹泓 北京出版社 2006.05
2.《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中共中央教育部 2004. 3
3.傅维利 《诚信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辽宁师范大学教育 2002.10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教育部 2001.10
5.顾锐萍《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机制探析》 江西教育科研1999.2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2024ŷޱ- ӭ& 2024ŷޱ- 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