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语慧天下移动版

2024ŷޱ- ӭ&
栏目首页 > 教育知识 > 教育综合 >

家庭监护缺失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

家庭监护缺失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之我见
张成元
有一次,七十多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出乎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道歉;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到会的科学家的普遍看法,也说明一个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终生受益。 所谓“习惯”,是指一个人在后天养成的一种自动化的动作行为倾向。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中国人能把筷子运用自如,而且也非常爱用筷子,却不习惯用刀叉,这既是长期锻炼的结果,又是长期习惯了的缘故。但人生下来并不能把筷子运用自如,没有爱用筷子的习惯,这说明习惯的后天可培养性。 中国有句老话: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福;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印度有一句古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定义来阐述: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因为习惯就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我们每个人身上一定有很多好的习惯,也一定有些不好的习惯。在与学生打交道的几十年里,我感到如今的学生思维太活跃,身体太好动,打架、逃课不新鲜,缺乏公共道德、社会责任感、是非观念不强。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明进程不断加快和家庭监护缺失的儿童越来越多,有些教育问题却愈加复杂与严重,使学校教育经常遭遇尴尬困难的境界,特别一些问题已经对学校正面、正统的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也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最佳时期。一个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培养一个良好习惯的受益却是无穷的。如何有效地制止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加强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生存都有深远的影响,下面谈谈我过去对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几点体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告诉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主要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的素质。这些主要方面的素质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个大的方面。基于以上认识,我觉得在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导致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诱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说来无外乎是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学生本人所具有的错误的道德认识,消极的道德情感、薄弱的道德意志、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某些心理障碍所致。
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我觉得在如下几方面有一些值得研究。首先要确定规范。《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第二条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第三条,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具体地说,可以听听其他对各种不良行为的看法,了解一下周围的人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是怎样评价的。别人的认识与自己的认识是否不一致?为什么不一致呢?从中应当悟出自己认识的不正确,以及错在哪里。要重视他人评价的意义,因为对某些行为和活动的评价,是具有一致性、经常性的,所以可以通过认识他人来认识自己,应该像他人评价的一样,看到自己的认识错了,并确立正确的认识,这样就与他人的认识趋向一致了。 所谓学生不良品德行为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未达到违法犯罪的地步。这种行为最初可能是由过失型问题或攻击型问题行为没有及时得到矫正转化而来的,但如果进一步向不良方向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犯罪行为。我们教师不应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智者,还应是医治“灵魂”创伤的良医。
我们强调对学生“感情投资”,攻服其心。对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从各方面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使他们体验到教师的真情实意,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从内心深处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释道理,辨是非,形成健康的道德认识。缺乏是非观念和正确的道德认识,是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重要诱因。品德不良的学生往往是非不明,善恶不分,美丑不辨。有的为了“义气”,可以在打架斗殴中头破血流;公众场所哗众取宠,还自觉洋洋得意;不良道德行为,总是由于某些不良外部诱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因素而引起的。既要控制外部不良诱因,又要重视消除学生不合理的欲念、嗜好等内部因素,要使二者结合成最佳状态,关键在学生内部的心理素质方面,需要学生本人的意志参与。因此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使其具有在各种外部诱因下都不受影响而坚持正确方向的能力,达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舆论宣传,加强认识。 首先培养一个好习惯之前必须让学生思想上认识到该习惯的益处,这就要反复做思想工作,逐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观念:这个习惯有这么多益处,赶快养成这个好习惯吧。其次树立榜样也是加强宣传的有效手段。让榜样起到示范作用,来激励那些正要或将要养成好习惯的学生。 例如要让学生养成天天写日记的习惯,就要先讲写日记的好处。写日记能够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锻炼思维创新能力,能够考验自已的毅力,能够提高写作能力。日记是生活和心灵的照相机,可以将如诗的年华和如梦的思绪记录下来,日后看看这些成长的经历,会感到这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并且还可以讲一下名人与日记的感人事例。如鲁迅之所以成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这与他坚持写日记分不开的,在鲁迅生命最后的岁月里,无论自己的病多么重,他仍然坚持写日记。陆幼青,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但毫不悲观,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与癌魔作斗争的过程,一本《死亡日记》,无论谁看了,都会感受到作者大写的人字。然后在班里找一些写日记写得好的学生树立为榜样,让他们传授写日记的经验,让别的学生参观他们的日记。这样通过舆论宣传使学生们在思想上逐步接受了要养成写日记习惯的观念,培养天天写日记的习惯就很容易了。 加强舆论宣传,就是让学生在头脑里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为好习惯的养成打好基� �
二、制定规范,强化行为。 良好的习惯往往都是经过正确引导或强化训练而形成的,给学生制定一些行为准则,用这些行为准则,对他们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对他们的不良行为给予约束,通过正面强化来形成良好习惯。因此,制定规范能够强制学生反复演练某些良好的行为,使之转化为习惯。
仍以培养学生天天写日记的习惯为例,可以这样制定几条规定: 1、日记一天一记,可长可短,要认真观察,写真情实感; 2、四人一小组,指定一人为组长,天天批阅本组成员的日记; 3、语文课代表每天要抽查十本日记,检查完成情况; 4、教师不定时抽查日记; 5、如果有经常完不成日记的学生,要天天送交教师检查,以督促完成。 按照以上的规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们很快会养成天天写日记的习惯,因为天天检查督促,不可能有偷懒的机会,慢慢地写日记就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掌握学生心机,制定可行的制度,制定一份对学生具有约束力的制度,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三、 抓“闪光点”,以“长”制“短”。
我们的学生是平凡的,再平凡的人也有“闪光点”,经常逃课的同学或许在运动会上为我们班级捧回了冠军,吵闹的同学或许在班级中有着很强的号召力,不喜欢读书的同学或许能帮老师很好地收作业发作业......我们何不让他们多表现这些优点,及时发现及时表扬,让每个同学都有一种优越感,当他的某一优点被肯定后,就会激发出他更多的热情,这就可能使他的缺点改正。 要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习惯,需要及时且反复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每纠正一个不良习惯就等于培养起一个良好习惯。只有反复纠正不良习惯,才会使良好习惯在不断的重复中变得越来越稳固。 例如要使学生养成端正的坐姿习惯,就要从反复纠正学生的坐姿开始。在墙上贴醒目的标语:“如果你要拥有健康和美丽,请你坐如钟、站如松。”也可让学生相互结成二人小组,如果坐姿不端正了,就要互相提醒坐端正。教师也要经常善意地提醒:“请同学们赶快坐成垂直的‘!&quo;,千万不要变为弯曲的‘ ?&quo;。”这样不断地纠正,学生们逐渐就会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俗话说:“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一切都会变得容易,就会自动化地去做事。 如果每天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自留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按作息时间学习的习惯,体育锻炼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那么,学习生活便象一首婉转悠扬、轻松愉快的歌,便忙而不乱,紧而有序。良好的习惯使事情变得容易,良好的习惯使阻力减到最低点,良好的习惯使体能和心能都有节省到最低点,良好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源泉,良好的习惯是终生受益的财富。
四、要用心与学生交流,经常主动找学生谈“心”,尽量把可能发生的事件扼杀掉,与学生谈心中得知其同学的思想动态,在交流中以平常的态度对思想进行引导,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看待学习等。这样不仅能制止一些同学不良行为的发生,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五、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学生家庭及家长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总之,要想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需要社会,家庭,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我们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补充新的教学知识及教学理论,好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我们的启迪,同时种下良好习惯的种子,在教师辛勤的哺育下使他们开出五彩绚丽的品德之花。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2024ŷޱ- ӭ& 2024ŷޱ- 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