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语慧天下移动版

2024ŷޱ- ӭ&
栏目首页 > 教育知识 > 教育综合 >

关于德国的学前教育、学龄前的子女教育

不论德国人怎么做,以及德国是否立法反对了 Vochulen的设立,至少有一点是共识:那就是我们国家的学前教育,很多是拔苗助长、超前的。幸运的是,我女儿有了我这个爸爸,所以我给我太太的指令是:“不论妈妈你想什么,你都不可以让女儿在小学二年级之前参加任何课外班。除非是我们女儿自己有兴趣,如果她的兴趣结束了,她可以有权结束课外班。”
总体来看,这条指令执行得还长凑合。有时,太太会趁我不注意时,悄悄地报了名。
但女儿最近跟同学说,她还算是放养长大的。有这个感觉,还是很欣慰的。我在中国的学校体系中读书读了19.5年,我很清楚中国的教育体系扼杀的是什么我的创造力一直到30岁以后进入企业后二年,才逐渐显现。在医院体系下,想创新也很难。而这时,我的想象力受限、创造力也不太足够。
我的观点如下:赞同以下摘录的文字:
一、在学前,应该重视以下三点:
“专家说: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1、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2、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3、培养孩子的情商,特别是领导力。
二、别让孩子的脑子变成硬盘,那些泯灭兴趣的学前教育可休矣!
我们中国孩子又怎样呢?据知,有的家长津津乐道,说他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就在学一年级的知识了。这些家长根本未掌握儿童成长的规律,不懂得应当不失时机地在相应的阶段做相应的事情。例如,用面粉捏小玩意儿,领孩子到公园里认鸟,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在公园找10种不同的叶子……,这些做法都会使孩子“聪明”的。可惜许多家长对这些都很看轻。有的家长对“玩”理解得很片面,并不知道“玩”中有学问,因而在“玩”中缺少对孩子的点拨。从表面上看,他们孩子的基础教育很扎实,但孩子的想像力、思考力、动手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主动性却被破坏了。由此造成了只会被动掌握知识,而不会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甚至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恶习。
也许这些家长认为: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自己的孩子了。事实上,从国外的各类科学的进步来看,这句话
好像不成立。
三、一些超常的小孩,可以因材施教。
我女儿,看到我与太太都在读书。她也会要一本小书在沙发上看。即使拿倒了,也无所谓。
所以,我会在女儿一岁时,教她识字。但一切以兴趣为导向,如果她厌倦了。
但也带来了副作用:就是她对图画的兴趣下降,对汉字的结构化、框架有兴趣。所以,还是要慎重

以下我转载了2篇文章,以及,凤凰网找德国教育体系进行核实的情况:
联邦德国为何立法禁止学前教育?
原文链接:http://yangpeichang2011.i.sohu.com/blog/view/200855859.htm
杨佩昌 01月08日 02:04
联邦德国为何立法禁止学前教育?
在德国弗赖堡大学做学术访问期间,住在湖边的一套公寓里。离公寓不远,有一个小沙坪,里面有一些儿童玩耍的设施。每次经过这个地方,总会看到三四个小孩在沙坪里面玩耍。旁边站着一位女士,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孩子,即使孩子满脸的泥沙,衣服上到处是沙子,但她并不干涉。一起散步的另一位中国同事不由自主地感叹:“老杨,你看这些孩子脸上好阳光,这在国内孩子的脸上几乎很难见到”。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我女儿在一所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上学,尽管才8岁,但说话和脸上的表情已经和成人已经没有多大差别。尽管孩子的妈妈感到很满意,但我却有些难过。
湖四周是宽阔的大草坪,不过还有些树木可以遮荫。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草坪上有人在打排球、网球、羽毛球,
也有人在踢足球。有的人则在草地上铺上布,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不知道是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还是只想晒晒太阳,有的则在烧烤。我习惯坐在咖啡馆的凉棚下观察草坪上的人,其中一幕至今难以忘怀:在离我不远处有一家子在踢足球:丈夫、妻子、大男孩和小男孩(大约四五岁的样子)。
这四个人分成两组:一组是丈夫和小男孩,另外一组是妻子和大男孩。虽然被分为两对,实际上是丈夫和两个男孩在玩,妻子只是在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踢上一脚,并不上去争抢,但眼睛从来没有离开丈夫和两个孩子。父亲把球传递给小儿子,大儿子上前去抢球。父亲担心踢伤大儿子,所以动作很轻,有时故意出现失误,让大儿子把球抢到。小儿子比较勇猛,但球技不精,见哥哥跑来,远远就把球传给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玩耍的劲头十足,脸上的表情可以用阳光灿烂一词来形容。
出于好奇心我走过去和这一家子聊天。男士告诉我,两个孩子都在上幼儿园,周末带他们出来玩。我问:“你们不利于周末时间带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这位男士用不解的表情看着我:“参加什么学习班?”我说:“比如跳舞、体操、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的,我女儿在幼儿园期间,除了奥数,几乎把所有的课程都学了”。男士回答:“我们这里,学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
原以为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重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让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chule)。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三、培养孩子的情商,特别是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例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幼儿园的教育是免费的。(Ungarn:
Es ist strengste verboten in diesem
Jahr den Kindern Schreiben, Lesen, Rechnen, usw. beizubringen. Die
pädagogische Arbeit der Kindergärten ist
kostenlos).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希望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别沾沾自喜,因为今天所做的事情,其实是毁了中国的一代又一代。
[转载]德国禁止学前教育吗!?
原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0449&do=blog&id=543063#quickcommentform_543063
按:前不久见一篇《联邦德国为何立法禁止学前教育? 》,今又见反驳的文章。一并转来。
无论德国是否立法禁止学前教育,别让孩子的脑子变成硬盘,那些泯灭兴趣的学前教育可休矣!
德国禁止学前教育吗!?(作者:淡可乐)
通过转贴看到了一篇博文《联邦德国为何立法禁止学前教育?》我感到非常惊讶。在德国学了两年教育学相关的专业,我从来不曾听到有这一说� �
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发现作者的依据是德国的基本法。于是专门去找了基本法(Grundgesetz)第七条来看(http://www.gesetze-im-internet.de/gg/art_7.html)。第六款写着“Vochulen
bleiben aufgehoben.” 直译为:Vochulen仍然是被取消的。乍一看似乎是作者所说的意思。但这样的表述,说明Vochulen原来存在过,后来被取消了,然后在目前的基本法中,继续被取消。那么这种原来存在过的Vochulen究竟是什么呢?
根据德语维基百科的解释,此处提到的Vochulen根本不是作者理解的为小学做准备的“学前班”,而是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存在过的,为中学做准备的一种三年制收费小学(作者翻译的“先修学校”固然不错,但意思其实是先于中学之进修)。这种收费学校,曾经服务于较为富裕的家庭,但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出于社会公正性的考虑,被当时的宪法取消了(魏玛宪法第147条“Private Vochulen sind
aufzuheben”,即“取消私立的先修学校”)。魏玛宪法条文和目前基本法条文所用的动词一致,句式也很相似,只是因为省略了“private”(私立)一词,才容易让不了解历史的人误解。但条文出现的语境是基本权利和义务教育(规定学校由政府监督,教育机构应设立宗教课程,私立学校是对公立学校的补充并且需要被政府批准等等),所以第六款中的“Vochulen”毋庸置疑是针对历史上的“先修学校”而非小学之前的“学前班”。目前至少在汉堡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就存在Vochule这个名词。如果照作者这样理解,那么《汉堡晚报》2010年4月20日一篇报道的标题“Vochule
bleibt 2012”(意思是Vochule这种学前教育机构2012年仍然存在,父母仍然可以在它和幼儿园之间做出选择),岂不是公然违反基本法的笑话?
而且,作者对教育的理解太狭隘了。教育和玩耍并不是对立的。中国的各种学习班,问题不在于“对幼儿进行教育”。事实上成年人只要和幼儿相处,就是对他们的教育。电视、网络、广播、手机、ipad……只要是幼儿能够接触的媒体,就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关键是怎样的教育才是幼儿需要的,怎样的教育才是他们能够接受的?无疑,在当前这个知识爆炸、日新月异的年代,一个人想要在现代社会的丛林中立足,从小开始学习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正因为知识太多,变化太快,纯粹的知识学习就显得杯水车薪,所以必须学会选择。谁来选择呢?当然是每个人自己。我以为,当前中国一些实验性质的学前教育机构,具备丰富的环境,提倡儿童主导的学习过程,就是让每个人从小开始建立选择的信心和一点一滴积累选择的能力(参见纪录片《成长的秘密》)。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学写字,是否阅读,是否计算,不应该是由大人预先规定的,而是每个孩子发展的程度和需要决定的。作者举的匈牙利的例子,其实是特例。而且原文来自维基百科,在这段话的上方,就有关于瑞典和芬兰在幼儿园进行语言和自然科学辅导的介绍。作者这样使用选择性论据,曲解事实,而讨论儿童教育的问题,实在让我非常反感!
事实上2000年以来数次在PISA研究的调查中表现不佳,让德国人开始反思他们的中小学以及幼儿教育。Google一下“德国学前教育”,除了铺天盖地中国人写的颂扬文字外,我意外地发现一篇德国之声2004年的在线报道,标题为“德国学前教育水平也很糟糕”。原文不长:
德国的中小学教育在欧盟国家中质量不高,这是自“皮萨调查报告”公布后德国人十分痛心的一件事。最近的调查表明,德国的学前教育与欧盟其它国家相比也很糟糕。
学前教育指的是6岁前儿童的教育,德国在这方面投入不多,因此水平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欧盟,只有德国和奥地利的学前教育老师用不着是大学毕业。截止到2002年的统计表明,全德国只有7个专项为学前教育的德国大学教授职位,而属于冷门的日本学也毕竟还有16个教授职位。
在德国,成为学前教育老师的条件是10年中小学教育加上职高3年培训以及一年见习。29岁的薇拉.舒尔特是科隆的一个幼儿园老师,她说:“在我们的幼教老师职业高中班,学生的成绩简直是一塌糊涂,很多人都是来自9年制的高中或是实科高中,也就是说标准很低,例如德语课的成绩很差。”
1996年,欧盟委员会要求各国学前教育老师的水平至少是要文理高中毕业,但是实际上德国远远没有做到。在培养学前教育老师的职业高中,有些必要的知识很少被系统地传授,例如如何教移民家庭的儿童学德语,如何与家长谈话等等。很多学前教育老师认为得到的培训很不充分。
另外,学前教育的工作环境也非常差。根据有关工会的介绍,经常有一个28个孩子的大组平均只有1.5个老师的情况,而且一部分老师还是没有经过培训的“临时替代人员”。学前教育是个很辛苦的工作,例如工作环境的噪声就很高,几乎所有的学前教育老师都感到力不从心。学前教育老师的收入也很低,只有小学老师的一半。
薇拉.舒尔特说:“我们的责任很大,幼儿园的时代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非常重要,而我们得到的报酬却与之不成比例。这是一个很累的工作,我想一个人很难一辈子都能坚持下来干这个工作。靠这点工资很难生活,更不用说要供养孩子和汽车了。”
儿童发展的理论表明,6到8岁前的年龄阶段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是一生最集中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时光,因此这一阶段应该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支持与促进。薇拉.舒尔特说:“皮萨调查报告报表后,对我们的工作要求也改变了。人们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多,期望越来越高,因此我认为学前教育老师应该至少是专科大学毕业。”
难道说,因为国内的人看不到德国之声网页,就要糊里糊涂地接受各种留洋人士的外国怎么怎么好的宣传吗?真让人哭笑不得。再贴一个链接,是台湾人写的关于德国二十世纪以前“黑色教育”和之后教育改革的论文(王秋萍德教育家黑曼‧力教育寄宿校 表於 台
“教育研究月刊“
第169 期,
2008年五月, P.
62-81)。考虑到版权问题,仅摘录一段对德国乡间教育创始人Hermann
Lietz的引用:
教收入微薄,很多都要靠後私人外快才能勉活,管如此,教是都待到退休年才教,因退休後的津比原先的本俸更少,所以一般教心是一天算一天,他教有忱,相地,生也有的趣。之,上了後我的人生就完全了,整天就是忙著作、交作、考,有真正的。在校我有喜的感,校的生活我而言就是忍受,敷衍而已。
得教不管我日常止,待我苛情,他唯一的教育工具就是藤。我得有一天早上洗澡,我哥哥地看著我的身:『你身上哪多血疤呢?』最打人的是低班的教,只要生某些『』目解了,或是教自己理由,藤就出了。日常生活中不小心犯小被用直尺或藤打屁股或手心是家常便。有一次,我一失手把墨水了也被打,被打的生必低,躬著身『受教』,相狼。另外有操爬竿,爬不快的生,教就子下面往上抽鞭子,直到同爬到竿止。然而,在被普遍是必要的,而且是可靠的教育方法,我校不算是例外。什『教育的』、『青少年的』在我是一也感受不到。不後我想也是情有可原,如果教本身小有被尊重的,如何他身上滋生的概念培生的自尊、自信呢?
我得可怕的有永考不完堂、考、月考等定期考,的成不只定期分留否,有伴而的。了避免得到成,人人成一身欺作弊的功夫。回起可真羞啊!另一方面,我又怕自己作弊欺技不熟,有被逮住的可能,心理力之大可想而知。生活在如此的恐中,我校生活麻木不仁,一味敷衍,就像付一,麻。我每天最期盼的刻除了假期以外,就只有傍晚同在街道大下的玩了。後普士教育部取消了堂,我而言,已了大30年了。(引自
Dietrich, T. (Hg.). (1967). Die Landerziehungsheimsbewegung. Bad
Heilbrunn. 7-13)
现在似乎只要一谈到中国的某个社会问题,就被认为是“中国的问题”,然后又是一连串举例别的国家怎样怎样。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不管是我们认同的还是不认同的,都有它的历史根源。比如德国幼儿园的管理如此“无为而治”,和他们对幼儿园的定位“学前教育机构的责任只是父母教育责任的一种延伸和附属”(刘易《从立法实践看德国的学前教育》
)有很大关系。实行过一段时间社会主义的东德就比保守的西德有更多的幼儿园,详见刘易的论文。有趣的是“立法除德比西德更早:德1949年,西德1973年,管中央政府命令定,南部拜最高法院在1979年提出在地是普遍接受的,抵抗,然而不到1年,果是抵不所立法除了。”(见王秋萍的论文)
抛弃了国别偏见以后,开头提到的这篇置顶博文,也就没留下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了。当下的中国人,相对许多德国人而言,也许过得颇为辛苦(但是德国人就不需要为生活奔波吗?普通的德国青年面对人生规划可是毫不马虎的,大概只有文艺青年和二B青年才像国内某些人想象的那样日日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夜夜提着啤酒瓶乱逛。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但是要说在中国看不到一家人一起游戏的温馨场景,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作者举的那段"高智商儿童"的例子,最可能误导家长,产生严重后果。所谓的高智商,目前通常指一个人在数理逻辑方面(同时也可能导致在社会文化知识方面)具备超过绝大多数同龄人的能力。许多智商测验把"绝大多数"规定在97.7%,但这个数字其实只有方法学意义而无理论依据。高智商儿童,即智商测验成绩在97.7%的同龄人之上者,其实是一个内部差异很大的群体。目前没有研究能够回答“高智商儿童需要怎样的教育”这个问题。但无论如何,不是那位老师所说的“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无论他是高智商儿童,中等智商儿童还是低智商儿童。虽然在对天才儿童是否分别教育这一点上,各国法律有很大差异,但是普通学校的教师也应该注意课堂内部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这是得到公认的。孩子不是冬青木,拔苗助长虽有害,“齐头并剪”也是违反“天性”的。
最后,正如普通德国青年,普通德国家长也并非都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淡定",据我所知,让孩子从小开始学外语,学乐器,进行体育项目训练者不在少数。与中国不同者,德国没有“科举”传统,通过教育来改变社会地位的观念淡� R虼舜蠖嗍改付越逃耐度胧墙⒃诰们榭龊图彝バ巳さ幕∩系摹1热缱髡咛岬降哪俏惶咦闱虻母盖祝约罕旧硪残矶宰闱蚝苡行巳ぃ礁龆釉谟锥敖锥沃皇翘咦磐妫酥醒Э赡芫鸵胄6樱鸵逖榫赫难沽ΓО苤春褪だ南苍谩S秩绺改富崂制鞯募彝ィ匀换崛煤⒆哟有⊙袄制鳌8改赴亩琳撸⒆邮蹲忠苍缫恍U庑┒际乔币颇难敖逃档锰岢J率瞪希鹿逃棵殴刈⒌闹氐阒唬褪窃跹玫褪杖爰彝ズ鸵泼窦彝サ暮⒆右蚕碛姓庋摹把敖逃薄T僬撸泄缁岜U咸逑瞪胁唤∪Q览系墓勰詈苤兀慰龊芏嗉彝ブ挥幸豢枚烂纭<由习倌昀瓷缁岜浠缌遥幕托叛銮嗷撇唤樱壑倒畚榷ê腿烁窠∪某赡耆思负危砍赡耆俗晕壹壑等笔В缓冒严M耐性谙乱淮砩稀K裕⒆拥男枰窍质担赡耆说男枰彩窍质担灰晃肚康髑耙恢窒质担⒉荒艽痈旧辖夥藕⒆印U缫礁闹磺康鞑∪说男枰⒉荒苷嬲镏∪恕<页さ慕孤且徽樱页ひ牒⒆右黄鸪沙ぁN揖醯茫泄涫挡蝗狈θ鲜兜秸庑┪侍獾恼嬲摹敖逃ぷ髡摺薄H钡闹皇羌页さ钠匠P摹6庋淇淦涮傅牟┪模约页さ钠匠P挠钟惺裁窗镏兀縄t's
not right, it's not even wrong!
有读者提问:没有对诺贝尔奖获奖人数这个问题做回应哦
博主回复:2012-02-20 20:07:02
谢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当初没有深入想,直觉上认为“获得诺贝尔奖”这个现象与很多因素有关,并不只是教育(甚或在原文作者看来,只是早期教育这一点)决定的。尤其是和平奖、文学奖,与获奖者国家的教育水平似乎没有太大关系。我猜想原文作者看重的,也许主要是科学方面的奖项吧。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渐渐形成的实证主义风气,至今还隔着靴子搔不着中国人的痒。更别提一项科学发现的背后,需要相对充足的物资、宽松激励的制度和大量失败的炮灰作支持。不过在您的回复的驱使下,我还是去查了一下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数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至2011年获得“桂冠”者826位(其中四位获得过两次)。使用官网数据库检索“出生地”位于与“德国”有关的18个地区(包括阿尔萨斯、德占波兰等现在已经不属于德国的地区)的获奖者,得到99个结果,其中包括一些后来移居北美的犹太人。英语维基百科“按国家列出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List
of Nobel laureates by country)中“德国”一栏下有102位,比我检索出的名单多了七位不生于(历史上的)德国,后来移居德国的获奖者,如君特格拉斯,但少了四位生于(历史上的)德国,后来移居外国的获奖者,如父母是匈牙利人,4岁就移居英国,后来定居加拿大的John
C.Polanyi。综合两个名单共计106位获奖者,其中和平奖10位,文学奖6位,经济学奖2位,化学奖30位,物理学奖34位,医学奖24位。全部获奖人数:和平奖101位,文学奖108位,经济学奖69位,化学奖160位,物理学奖191位,医学奖199位。106/826,10/101,6/108,2/69,30/160,34/191,24/199都离“一半”差很多。假设原文作者的数据有可靠来源,也就是说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中,近一半是“德国人”,包括移民北美的德裔,那么可能存在约300位我不知道的“德裔”获奖者,而且他们的父辈或祖辈早已扎根海外。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原文作者目前在德国见到的所谓“无学前教育”没有关系。他们不是目前8200万德国人中的一员。甚至某些早年过世者也不会被计入如今生活在美国的5000万德裔美国人中。
原文链接:淡可乐《德国禁止学前教育吗?》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53f1e00100vxce.html
杨佩昌《联邦德国为何立法禁止学前教育?》链接:http://yangpeichang2011.i.sohu.com/blog/view/200855859.htm
刘易《从立法实践看德国的学前教育》链接:http://www.cece.com/news/11/3749.html
德国法律禁止学前教育 保护孩子想象创造力
2012年08月25日 09:47
来源:凤凰卫视
原文链接:http://phtv.ifeng.com/program/comment/detail_2012_08/25/17086588_0.shtml
核心提示:微博上看到一个段子这样写道,有中国人到德国,看到那里的孩子疯玩,就问孩子的父母,为啥不让孩子去学跳舞,弹钢琴,讲外语,还有学奥数呢?德国人父母回答说,法律不允许。说是原来德国立法禁止学前教育的,德国人认为,孩子学前教育最多不过是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要大声说话等等,再就是动手能力,目的是为了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主动思维能力。
凤凰卫视8月24日《总编辑时间》,以下为文字实录:
德国法律不允许儿童学前教育?
吕宁思: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段子这样写道,有中国人到德国,看到那里的孩子疯玩,就问孩子的父母,为啥不让孩子去学跳舞,弹钢琴,讲外语,还有学奥数呢?德国人父母回答说,法律不允许。说是原来德国立法禁止学前教育的,德国人认为,孩子学前教育最多不过是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要大声说话等等,再就是动手能力,目的是为了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主动思维能力。这个微博写的内容真是这样吗?作为我们记者对于任何间接的信息应该设法去认证,于是我就打电话给凤凰卫视驻德国的记者安林(音)求证,安林的短信回答如下,他说德国宪法,就是德国基本法第七条第六款规定,禁止学前班,根据德国魏玛共和国的宪法说学前班指的是专门针对学校教学大纲内容对儿童在正当入学年龄之前进行知识技能培养,从而取代学校的教育机构,特别是一些私立机构,从教育角度看,禁止学前班教授,应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避免儿童根据父母贫富不同从而在学习阶段就出现优胜劣汰,有钱人孩子能享受国家更多的教育权利,这也是基本法第七条第四款的规定。由于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普通教育的立法权由各联邦州负责,基本法条例并不妨碍各联邦州自行立法设立相应的培养儿童情商、智商发展的机构。你看这叫法律,咬文嚼字,你要读好几遍才能明白。总之,就原来德国的法律条款概念是很清晰的,确实有那些规定,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2024ŷޱ- ӭ& 2024ŷޱ- ӭ&